强师计划 开启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新征程
2022-02-09潘建芬
国之本在教育,教之本在教师。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以下简称《强师计划》),并提出:“着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为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教育要发展,教育改革要推动,高质量教育发展要推进,取决于教师队伍整体质量;体育教育要加强,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要做好,学校体育要提质增效,应依赖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体育教师队伍。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中小学体育教师担负着约1.7亿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承担着通过适宜负荷量的身体练习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学习运动技能和接受品行教育的责任,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使命,“强师之路”是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实然所需和应然之策。
一、新时代学校体育强师之需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学校体育,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磅文件,提出了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目标任务,聚焦了学校体育发展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打开了学校体育综合发展的新视域,迎来了学校体育“移风易俗、改天换地、众志成城”的革命性变化,指向了未来学校体育工作的成效指标,给学校体育诸多现实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挑战,这些要求和变革对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体育教师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需要一支能够胜任时代和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体育教师队伍,改革创新需要通过实践达成,《强师计划》可谓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需要把握教育新命脉、探索新路径、全面提升质量,进而推动高质量体育教育发展。《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明了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加强了学段衔接等,这些都将有效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向课程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基于现行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的考试命题指南研制等,这些都以新方式提升育人质量,让高中生获得高品质成长。高质量体育教师是高质量体育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高质量体育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在体育教师,发力点在体育教师,希望点还在体育教师,《强师计划》可谓恰逢其时、时代所需。
二、新时代学校体育强师之义
《强师计划》以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为引领,以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对教师在政治上、教育上和专业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强体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做新时代的大先生。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强师“国”的体现,主要反映在一名体育教师忠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方面,包括在学生和家长面前表现出对党和国家尊重与热爱的“爱党爱国”、现代与传统结合的“思想观念”,对一切法律和规定敬畏与尊重的“遵纪守法”,具有并践行人民教师应有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想信念”等,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的:“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体育教师应该是社会的尊者、心怀国之大者的大先生,作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
强体育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做立德树人的能者。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是强师“人”的体现,主要反映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师职业方面所应具有的高尚品德,包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仁爱之心”和“言传身教”等,这是体育教师育人的前提。体育教师需能够通过合理的方法把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形成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整体,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育教师要具有师爱的意愿、情感和能力,具有对教育、体育、学校、集体、学生、事业、生活及对自己的关爱、热爱与挚爱,用心教育、用爱感染学生。体育教师应是“立德树人”的能者,应是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道德之师”。
强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做学科育人的好教师。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强师“业务能力”的体现,主要反映作为体育教师的个人能力基础和专业素养方面,包括“扎实学识”“运动素养”“单元教学”“学习创新”和“学科自信”等。如,具有锻炼学生身体的能力;用于健身和娱乐的专项运动技能教学的能力;安全教学和组织锻炼的能力;利用体育教材特性优化青少年品行的能力;指向学生健康和幸福的能力;对教材和课程驾驭能力;集中体现体育教师的优秀和关键能力的单元教学能力;整校推进、家校社协同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综合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健康成长环境的能力。体育教师应是学科育人的好教师,应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充分体验学科价值,建立体育与健康学科观念,形成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认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三、新时代学校体育强师之路
《强师计划》提出了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的总体要求,以及“促进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协调发展,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强师就是要加强和全面推进高质量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系统提升我国体育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
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健全,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202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国现有体育教师713859人。根据《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2008年)规定的体育教师配备要求,我国小学体育教师数量缺口68765人。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比例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需要配备体育教师的要求,结合《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的课时设置(10~11%中选取10%计算),结合普通高中对学生毕业144学分最低要求进行计算,全国共需体育教师1149132人,小学体育教师缺口达24万余人,中小学体育教师缺口达47万余人。因此,需要进一步增加供给侧结构性的体育教师编制,鼓励编制充裕的中学体育教师转换到缺编的小学任教,职前培养精准指向缺口数量大的小学学段,拓宽渠道,多元补缺体育教师,鼓励有体育专项特长的教师兼教体育。
体育教师素质提升。学历作为衡量体育教师队伍素质水平和个人能力指标的基础性标志,需加大培养和提升力度。《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1—2020年)》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20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以本科为主,2020年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占69%,研究生学历的体育教师人数10年增幅为623.1%,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平均学历合格率为98.1%,全国体育教师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5.7年。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体育教师2020年仅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2%。因此,需鼓励小学体育教师和乡村体育教师进行在职本科学历的学习和深造,有条件的城镇中小学体育教师可通过在职攻读研究生提高学历,同时,也可将体育教师的学历提升与在职继续教育相结合,将培训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
合理配置体育教师。《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1-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体育教师的总体配置比例较低,2020年平均比例仅为5.64%;从城乡配置来看,近10年我国中学体育教师的配置镇区高于城区和乡村,全国初中城区体育教师配置最高,高中镇区体育教师配置最低;2020年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教师生师比分别是全国生师比的16.7倍、12倍和12.9倍。可见,从体育教师现有结构来看,不同区域、不同学段的体育教师配置不均衡,需要探索由数量不足转向数量均衡发展、由数量充足转向质量均衡发展、由质量不高转向优质资源的合理流动配置。如,在全国范围内,鼓励名师或骨干教师到偏远地区和乡村学校挂职任教;在一定区域内,鼓励45岁以下的体育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专项特长,流动竞聘到适合自己专业发展、有利于发挥自身特长的地区或学校任教,鼓励学校自主聘请其他学校的专业体育教师,以盘活体育教师资源。
中国梦的实现,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根本在教师。因此,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为体育教师提供发展空间,让其获得职业价值认同,同时也需采用各种方式和方法培养优秀的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师工作主阵地的中小学校、助力体育教师发展的研训机构、培养体育教师成才的高校,都应以更高的政治自觉与更有力的创新措施,积极回应国家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关切,应强师之所需、想强师之所想、急强师之所急,努力培育并打造一支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体育教师。
潘建芬
2022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