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策略
2022-02-09蒋新成,钱明明
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通过“体育选项走班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和“体育俱乐部制”等形式丰富授课形式,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促进其运动技能的牢固掌握。
体育俱乐部是具有相同体育运动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进行运动、训练、表演或比赛的组织团体。“体育俱乐部制”教学作为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新兴的关注点,还处于一个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如何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和学习,来自全国各地的体育同人围绕“体育俱乐部制教学面临的困难、如何开展‘传帮带’、如何评价”3个问题,通过在线研讨,分享经验,剖析困惑,集思广益,相互借鉴,达成了共识。
一、转变思维破解困惑,构建新型教学形式
“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是近年来倡导的新型教学形式,体育俱乐部在实际运行中会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本次研讨的“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是以学校为依托管理下的“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是由不同年级具有共同项目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的一种教学课堂,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上的一种创新与体育教育教学的延伸。
浙江陈银银认为,开展“体育俱乐部制”教学会面临器材方面的困难、教学组织的困难、教学安全困难,可以采用多尝试分组教学、利用补偿式分组练习及同质分组,从学生安全及心理方面出发组织教学,将同水平、年级差别不大的学生分成一组。宁夏陈威提到,“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策略的基础是建立在“选项走班制”课程基础上的,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有系统性的学校顶层设计。在实践过程中,需要通过“比赛—教学—组织比赛—体育文化”的实践路径,实施螺旋上升的整体推进策略。浙江王玲玲认为,“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开展,教学内容将更加丰富,特别是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轮滑、攀岩、独轮车等,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拓展自身的专业技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进修,满足学生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学习的需要,体育教师应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地进行自我提升运动技能,同时学校也需要优化师资队伍,如,学习视频平台上优秀的教学视频,多方面发展自己的专业;学校亦可采用引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提升教师的自身业务素养和体育技能,适度引进一些校外资源;各个邻近的兄弟学校可以抱团取暖、盘活借助兄弟学校的资源,进行现场指导教学,提升“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活力。
综合研讨教师观点,认为“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开展,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能提升学校的体育特色发展,但在校园内开展还面临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办学规模较大的学校,学生在俱乐部的选择上可能会有供求失衡,可容纳的学生数量有限。同时,对场地、器材、师资的优化配置与利用还存在较大挑战。另外,“体育俱乐部制”教学,可选择的教学时间、空间相对有限,对学校课程的设置也面临一定的压力,需要学校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要因地制宜优化场地、器材、师资等,才能促进“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以生为本多元实施,促进“传帮带”落地
“体育俱乐部制”教学中面临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各异的现状,如何发挥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是有效提升“体育俱乐部制”教学中关键的一环,研讨中教师就如何达成“传”出智慧、“帮”出成长、“带”出效果进行讨论,并一致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强调体育知识的传授,从教与学两方面着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优生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中,生生互帮互助,对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着深远意义,并能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俱乐部制”教学中。
宁夏马进芳认为,发挥学生之间的“传帮带”,首先教师要明确了解每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其次,还要建立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上,让优生带后进生,提升学生在“传帮带”过程中有效性。
重庆欧阳耀芳认为,学生在“传帮带”的学练过程中,除了讲究方法和策略外,还应该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并在学习中不断完善学练方式,通过团队建设,能够建立一支稳定的、不断更新的“传帮带”团队,进而形成一支不断成长的“传帮带”团队。
四川王博认为,在“体育俱乐部制”教学中“传”主要就是动作技术好的学生以“小教师”或小组长的身份去“传授”技术方法给其他学生。“帮”是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动作技术不好的学生,在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后,也可以帮助动作技术好的学生找问题。“带”主要是指带领、带动,动作技术好的学生,可以带领1名或多名学生练习,动作技术不好的学生可以通过动作技术好的学生的带领学习动作、展示以及上场比赛,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学习和参与。
重庆龚德豪认为,做好学生“传帮带”,可以从以下3点进行:1.统筹兼顾,确保教学实效性,教师应该了解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2.挖掘优生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生”资源,发挥他们在课堂中的“传帮带”作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3.落实制度,保障教学高效性,在进行“传帮带”时要做到制度化。“传帮带制度”应该从“认定标准”“双方职责”“权利与义务”“目标与周期”“检验与奖罚”5个维度进行制订。
综合研讨教师观点,认为开展好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不仅可以“青蓝互帮、共同发展”,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团结与融合,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三、创新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积极性
评价激励是学科教学的一门艺术,加强评价激励的调节与杠杆作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制”教学,使教学生动、形式活泼、过程有效。
宁夏任永胜认为,“体育俱乐部制”教学作为一种新生教学课堂模式,在教师选择激励、赞赏等教学手段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惩戒教育,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抑一扬”的方式,这样的教育理念更有利于培养健全的学生,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
重庆肖罗认为,要设置单项俱乐部项目激励机制,不同的“体育俱乐部制”教学制订适合自己项目特点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如,跆拳道俱乐部,跆拳道原本就有一定评价机制,白带、黄带、黄蓝带、黑带等,这种形成国际通用的评价要保留,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入一些特有的增值性评价,如,“进步明星”“全勤明星”等,还可以组织实战比赛,采用周赛、月赛等形式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俱乐部练习。
山东郗丽红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比赛的激励作用,可以通过“学、练、赛”实施“体育俱乐部制”教学,而学生最大的兴趣必然在于“赛”,这是激励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运用好教学中的“赛”,每个小组若想要赢得比赛,必然会激发小组荣誉感,弱的学生必会努力,强的学生必定会想尽办法帮助本组同学,团队意识激励学生自觉开展“兵教兵”“传帮带”。
重庆李桂玲认为,要运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在开展“体育俱乐部制”教学中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探究性。
北京张春雨认为,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奖励机制,以分等级的有效奖励机制促进学生的自身提高,通过发挥小组的合作机制促进小组的整体提高,通过组与组的比赛机制促进学生拼搏精神的增强。
综上所述,“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开展,会遇到师资力量配备、项目的开设与数量、教师运营模式、如何调课等问题,对此,解决措施为学校优先排课,学校领导充分重视,分年段、性别、项目进行“体育俱乐部制”教学,开展尝试后出现的问题要逐一解决,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解决师资力量。同时,可以通过师传大、大带小的方式发挥学生中的“传帮带”作用。另外,可以设置多元性的评价,运用形成性评价、以赛激励、达标性评价和奖励性评价等,促进“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有效开展。群英荟萃:QQ群一:50011898;QQ群二:43139651;QQ群三:131779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