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冬奥会遗产助力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2022-02-09吕宏宁璐井红艳

冰雪运动 2022年6期
关键词:遗产冰雪体育课

吕宏宁,王 璐井红艳,祖 莹

(1.黑龙江科技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2.哈尔滨工业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1 引言

在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面临诸多挑战之际,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推动全球团结协作、共克时艰,具有积极且深远的影响。尽管中国并非冰雪运动强国,但却在本届冬奥会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带动了“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现了申办冬奥会时的庄严承诺[1]。北京冬奥会留下了丰富的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对于新时代北方高校的冬季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启发的意义和借鉴的价值。从有形的遗产而言,冬奥会先进的科技研发成果可以被应用在冬季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的手段和形式;科技感十足、实用价值极高的运动场馆设施可以弥补北方高校冰雪场地不足的劣势;冬奥会带来的丰富人才资源,也能为北方高校开展冬季体育课程提供智力支持。从无形的遗产而言,冬奥会上运动健儿顽强拼搏、不畏艰难、团结进取的精神鼓舞着当代大学生;冬奥会合作交流、兼容并包的理念,既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又能拉近同世界人民之间的感情,促进文化的繁荣[2];另外,先进的训练理念与模式、赛事举办的经验等,也都为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程的革新提供了思路。利用好北京冬奥会的遗产,探索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既是展现高校体育时代性的举措,也是贯彻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育人理念的方式。

2 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东北地区冬季环境温度很低,给高校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带来诸多不便。一方面,北方高校室内外温差大,学生在活动衔接的过程中容易感冒;另一方面,冬季低温导致户外地面结冰,学生在进行户外体育运动时摔伤的概率更高,风险更大[3]。在这样的情况下,更有必要培养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爱好,增强大学生体质,磨练其不畏寒冷、坚持不懈的意志[4]。通过率先理清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症施策推进改革,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2.1 教学模式流于形式,具有功利性

自北京冬奥会筹办以来,我国已经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高校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热情高涨,冰雪运动技能不断提升,对冰雪项目的了解越来越深刻,关于高校冬季冰雪运动教学改革的研究也在积极进行着。但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冰雪运动只是冬季体育课程的一部分,不能只重视发展冰雪项目而忽视了其他冬季体育课程的教学革新。其间,各类标新立异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新的模式往往只追求名称创新,却忽视了对内涵的挖掘,具有功利性,教学效果并不好。也可以理解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并没有充分理解某种教学模式的使用场景和适用的学生群体,就开始盲目地追求“用新”,有时也会放大某种教学模式的好处和功能,追求用一种模式解决所有问题。例如近年来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方面确实具有积极效应,但是某些高校教师无论在何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中都使用翻转课堂模式,则导致效果不佳,学生学习的深度不够。尤其是在高校冬季的公共体育课程中,学生人数多,甚至有时能达到三五十人,此时进行翻转课堂对于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要求很高,管理不好就可能导致课堂成为个别学生的主场,大部分学生一知半解,甚至完全没有参与到课堂中。任何的教学模式都有其弊端,高校冬季体育课程是一种实践性的学科,更不能企图通过某一种模式整齐划一地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难题。而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者为了追求“统一管理”,常常忽视了项目的特点、季节的变化或其他实际情况,导致冬季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流于形式,成为表象的创新,模式与适用情况不够匹配,对教学手段的运用十分盲目。

2.2 对教学模式革新的支持度不够

教学模式创新的本质是突破,使北方高校体育教学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是高校体育教学进步的灵魂,是体育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要进行教学模式革新,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既包括人才、设施等硬件的支撑,也包括制度、环境等软件的保障。在硬件方面,人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目前,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程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师资,培训平台的搭建也不完善,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频发,线下交流的机会减少,导致教学模式革新的速度很慢。硬件设施部分,虽然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可以借助智慧场地、智慧穿戴设备等对大学生在运动训练时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5],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云平台共享学习资源和素材,但是许多北方高校在硬件设施的完善上还需要资金、物质的支持。在软件方面,教学模式的创新离不开相关制度的支持[6]和环境的优化,但这对于高校的统筹能力和教师的总体水平都提出了挑战[7]。当前,许多北方高校对于教学模式相关制度的改革显然还缺乏力度,未能统筹利用好各项资源,以及平衡好教师个人经验与高校体育课程的要求。不少教师也仅仅把体育教学局限在校内的课堂,未能充分发挥大自然课堂、社会课堂的作用,在使用某一种教学模式时,也缺乏对于场地、设施、环境各种条件的协调,使冬季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面临困境。

2.3 教学考核反馈机制不完善

教学模式考核反馈机制的不完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评价维度不全面、考核数据不科学以及反馈渠道不畅通等。在评价维度方面,目前主要是将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核心要素,虽然具备一定的有效性,但往往忽视了运动损伤防护在教学模式评价中的地位。在寒冷天气下,人体肌肉、肌腱及韧带的弹力及伸展性都会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加,使得关节活动的范围减小,如果在运动之前没有做好热身活动,就容易出现运动损伤[8]。因此在冬季体育课上,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更大,而损伤发生率就应当从安全性方面作为评价教学模式的维度。在考核数据方面,高校对科技手段的运用不够丰富,对学生身体状况的监测缺乏数据的依托。有时为了应对考核、追求实践的次数,还存在让学生在恶劣的、不适宜体育锻炼的天气下进行课程训练的状况。在反馈渠道方面,师生互动交流程度不够,大部分高校教师对自己所运用的教学模式在学生中的接受程度如何不甚了解,对于学生提出的教学模式建议不够关心,学生并也没有有效的渠道去进行反馈。这就导致教师对于教学模式有效性的评价具有很大程度的主观臆断,而缺乏更加广泛、客观的综合评估。

3 教学模式改革中运用冬奥会遗产的有效策略

3.1 借助文化遗产,调整改革的观念和举措

北京冬奥会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了冬奥会遗产的运用,包括体育遗产、经济遗产、社会遗产,以及在文化、环境和城市发展等多个方面阐释了冬奥会遗产的应用措施。“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会精神是宝贵的冬奥会遗产,对于落实体育课程思政,进行思想价值引领具有重要作用[9]。目前,高校冬季体育课教学模式功利性、形式主义的弊病初现,要通过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引领塑造冬季体育教学的方向。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北京冬奥会秉承的重要思想,绿色、共享、开放、连接的理念渗透在冬奥会的举办过程中[10]。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冬奥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冬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冬奥文化产品别出心裁,冬奥文化传播效果凸显,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11-12],并有助于高校进行冬季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3.2 整合人才资源,支持教学模式的创新

目前,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程开展面临着人才、场地、设施、制度、环境等多方面的困境,整合冬奥遗产能够为创新教学内容和模式提供坚实支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供人力要素。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为我国体育事业挖掘和培养出了一批具有新思维、新活力的精英人才,带动了高校冰雪运动的发展,对高校冬季体育课程改革也起到了激励作用[13]。冬季体育课程改革可以从教学指导人才和志愿服务人才两个方面为教学内容的创新提供支撑。在开展冰雪运动时,高校可以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借助随冬奥会而建的滑冰场、滑雪场开展冬季体育课程;也可以拓展思路,同专业的运动队伍进行合作,以共享师资的形式解决高校体育教师数量和质量不足的问题;还可以通过与冰雪运动俱乐部的交流和项目引进,丰富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程的内容[14],例如开展冰球、冰壶、越野滑雪等趣味盎然的冰雪运动。北京冬奥会有效激发了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热情,在比赛期间,两地三赛区的39个场馆中,就有来自首都高校的1.4万名赛会志愿者。北方高校开展冬季体育课程也可以将志愿服务纳入到教学模式中,让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弘扬体育精神[15]。可以将冬奥会优秀志愿者作为高校冬季体育课的特约嘉宾,为大学生进行志愿者培训。这既能提高大学生们在志愿礼仪、应急救护、外语口语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也可以丰富冬季体育课的体验和实践意义,为大学生们日后的实习及就业积累经验。

3.3 加强科技赋能,实现考核机制的完善

北京冬奥会是一场高科技、全智能、无障碍的盛会,在赛事转播、交通服务、安全防控、智慧监测等各方面都达到史无前例的先进水平,而这些科技设备产品、科研的理论进展都将成为北方高校推动冬季体育课程科技化、信息化的有力武器。科技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例如在5G大规模的覆盖下,AR/VR设备、高清视频、短视频等可以为学生带来随时随地的、全新视角的观赛体验。同时,人工智能合成视频技术能对运动员动作瞬间进行360°捕捉,让学生身在课堂,视野却可放大到国际赛事[16]。在教学模式考核反馈方面,科技能够发挥智能监测、实时反馈的功能,增强教学模式的透明性,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提高互动性。如前文所述,教学模式考核反馈机制主要包括评价维度、考核数据和反馈渠道。首先,借助于科技赋能,可以更多维度地评价教学模式,比如针对冬季体育课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问题,就可以通过加快研发和推广专业运动装备来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典型的实例就是短道速滑的运动服就带有肌肉压缩、滑行减阻等功能,由单向防切割升级为双向优势,既可以保持弹力,又可以提升防切割性能,使服装不被冰刀划破。其他冰雪运动也可以通过优化运动装备来降低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其次,在数据提供上,科技的力量是仅靠教师经验和观察所无法相比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能够在冬季体育课程中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节奏,但经验并不一定完全正确,还需要理论的支撑和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作出改变,具有主观性。而数据记录则十分客观,可以通过智能监测设备准确掌握学生在冬季户外体育课上的身体状况,在课后、每周、每月都按期生成学生体能和专业技能的变化曲线,便于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第三,在反馈渠道上应当打造实时互动、沟通便捷的云平台,让师生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交流。科技赋能是高校体育实现“互联网+”的重要手段,不仅能进行教学考核反馈机制的革新,还能依靠科技工具更加准确地记录冬季体育课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运动表现,更加精准高效地开展高校体育教学。

4 结语

北京冬奥会从筹办之初就对冬奥遗产运用做出了长远规划,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动摇。目前,冬奥会遗产已经转化为现实,无论是设施场地,还是人才、文化遗产都能够为新时代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程的开展提供资源和依托。新时代高校体育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将冬季体育课程学习与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学生体质。要积极构建综合一体化的冬季体育课程体系,让学生成为体育课的中心,根据地域、季节、硬件设施等的不同情况,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宽泛的冬季体育课程选择空间。北方高校进行冬季体育课程改革要充分利用好冬奥会遗产,解决目前体育课功利性倾向、教学改革支持力度不够和教学反馈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让冬奥会遗产更深入地助力于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让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与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实现共赢发展。

猜你喜欢

遗产冰雪体育课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遗产怎么分
体育课
千万遗产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遗产之谜
冰雪幽默来袭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