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性抒情与地域性叙事*
——广西油画创作图式探微

2022-02-09刘佳广西艺术学院

美术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壮乡图式风景

文/刘佳[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如壮族的铜鼓、花山崖壁画早已闻名中外,体现民族生活史诗的山歌在全国也享有盛名。此外,包括织锦、刺绣、陶瓷、竹编和芒编在内的各色工艺品,具有民族特点的壮族干栏式建筑、侗族风雨桥、鼓楼等民族建筑,瑶族、苗族等民族的医药,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都是体现着广西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特色。广西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景观,为少数民族油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现实题材。

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创作的历史方位,广西油画家把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化以不同的视觉样态赋予人文情怀,壮族的三月三歌节、苗族的踩花山、侗族的花炮节、另有风味的打茶等浓郁的民族生活活动,既是地域的,也是民族的。在新时期以别具一格的民族生活场景为题材在色彩光影中呈现全面立体的当代的广西少数民族油画创作,体现出画家的地域化、民族化的审美情怀,展现出广西画家们对油画民族精神的追求。

一、地域性叙事的创作图式

奇山秀水、面海沿边的美丽南方滋养了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12个世居民族,也滋养以“南方的风景”为代表的一批广西油画家。文学地理学认为,艺术家所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域空间特质会深刻影响着艺术家本人的审美立场、审美情趣、审美态度,影响着艺术家对作品中地理空间、地域人文的美学建构,进而演化出特殊的绘画图式。成长于20世纪80年代的广西前辈画家们以全新的风格语言践行了地域性叙事的绘画图式。

作为“漓江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张冬峰像是一位寄情于山水的田园诗人,他的诗——风景作品,从构图、技巧、笔触、气韵都渗透着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和广西特有观景的趣味,从而创作出一种新颖的饱含浓郁地域风情的南方风景图式。张冬峰的画面再现的都是一畦池塘、一小片村落、一角树林,通过这种平实的南方风景展现广西自然的静谧和勃勃生机。可以说在广西甚至是全国范围内,张冬峰是第一个突破了原有的风景创作叙事——再现式的风景写生和情节性的风景创作——创造了一种诗性的风景图式的画家,这种风景图式和广西特有的人文气息、地形地貌息息相关,即是他常常说到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最好注脚。

在情节性绘画创作的基础上演变发展的成功案例还有前辈画家黄菁,可以说黄菁是最早将现代主义形式美学融入广西少数民族题材和广西风景创作中的画家。画家黄菁的风景作品,画面黑白结构布局、斑驳的色层、混沌的边缘线,壁画语言倾向的平面性使其作品散发出浓郁的东方审美内涵,有如水墨的运笔,在清晰与模糊、虚与实的形象转换当中,营造画面特殊的图式。平常随处可见的景色,在他严谨的形式结构之下,铺陈得轻松写意,让这平常的景色变得有韵味、有诗意。

谢森是一位强调广西独特地域色调的画家,他的作品常常表达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物的选择往往和劳作有关,谢森的作品中的人和自然的关系,已经区别于一般性的叙事,或者说不止于生活叙事,而是光影的叙事,他执着于将灿烂的光影贯穿于其作品的始终,一种独特的叙事性图式:葱郁的甘蔗田、奇峰秀水、幽幽山谷,通过灿烂的暖灰黄色调与画面中斑驳交错的光影构架而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多是写生,但却不被对象牵制左右,寄情于景,表现出静谧、欢快、平静极具诗意美感的画面,体现了画家深厚的民族情怀。

苏旅说杨诚是继张冬峰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广西风景画家。他以广西的山为主要题材,建构了极富艺术张力的风景图式,他的风景叙事是以坚实厚重的油画语言表现广西风景的雄浑一面,同时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批判了现代人对风景的伤害。他笔下的奇峰秀石布局考究,笔触浑厚,色彩沉雄,气韵生动。作品既有西方油画本体语言的厚实,又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内涵,他的风景画创作出现了较多的地域化元素和地理空间标识性很强的叙事内容,喀斯特地质地貌、南方蔗田等较多的地理空间描绘,具有明显的桂西北地域特征。他的风景所呈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人和风景的互动,是精神和物质的矛盾,是假借风景图式,寄托了一份生存的思考:山水的博大崇高与人的渺小自私。

以上所述四位50后、60后的画家作为代表,他们正是成长于叙事性、情节性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一代,改革开放以后在艺术眼界的开阔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氛围的冲击和熏陶下,他们的艺术语言、风格得以逐渐形成,在地域风景叙事中发展出各自的艺术风格,突破了现实主义创作模式的局限。地域风景叙事的延续与个人风格纯化的共存发展,是他们的共同点,既坚持了个性绘画语言,又彰显了地域性和人文性的叙事情怀,体现了从“南方生态”向“南方心态”掘进。他们的贡献,甚至可以视为广西油画创作语言多元化走向的开端。

二、浪漫抒情的创作图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情怀。广西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丧葬习俗、婚姻风俗等,都展现出较明显的壮乡地域特征。民族叙事以当地民族生活场景为创作材料,具有民族视界与民族审美趣味的图式,来描绘展现当代壮乡大众生活、反应壮乡大众思想情感和民族情怀。以广西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为例:

吕峰的作品有很强的地域特点,广西亚热带的阳光、红土地、少数民族,在他强烈的平面化色块、大量保留的线性痕迹下,以现场写生的油画语言直接表达了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鲜明而富有特色。他注重对广西地域特点和多民族文化的挖掘,并以自己独特的视觉角度去表现。时代性、生活性、地域性是吕峰作品的艺术特点。具象并带表现的艺术语言,使吕峰的作品有强烈的视觉张力,这种语言张力强化了他特的有个性艺术语言。所表现的题材艺术性和审美效果,正是吕峰在表现地域性的探索中逐步形成的。

朱艺员的画以空灵为特点,以《侗家月夜》《琵琶古语》这类作品为例,用单纯浓郁的黑、蓝、褚等极富神秘的色彩构成画面意象,松活灵动的浓淡铺陈,纯净古朴的人物刻画,极强的主体意识的表述,是画家思绪的自然流露,画家抓住月夜侗楼对歌的情景,源于生活的鲜活情调和文人的知性内涵,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浓厚感情。

李新赞在题材上多关注北部湾题材,画家非常注重普通海边的一角或码头、海滩上的场景,画面也绝不仅仅对客观景物的再现描绘,而恰恰是有角度的选择,有感动充盈的瞬间,精心的渲染,唤起了当代人对海边生活的向往,这是一种视觉艺术眼光的转换。正是这种视觉效应,使得外在的形态具有了自我价值意义,无论是主观表现还是客观再现,都是对民族化意识的一种真实反映。尤其同一色调中不同明度、纯度的变化耐人寻味。以大块面的色块,利用底层色的复加产生微妙的色彩变化,在表现中涂抹出了率真的体验。

韦骍的《侗族仪式》和《三江人家》系列组画,画面以近景式的视角强调强烈的光影对比来构建画面,描绘了侗寨人们身着盛装,手持芦笙,手提红伞彩带,共跳芦笙舞,昏黄的调子也使怀旧色彩与作品抒情的意味更浓郁。韦骍的图式风格——概括的人物,色彩基调沉稳、厚重,是一种有意思的语言试探。

吕峰的强光红土、朱艺员的月夜对歌、李新赞的海滩情怀、韦骍的侗寨节庆,体现了广西新生代画家浪漫抒情的一面,他们以相对平面性的主观色彩语言——色彩的纯与灰服从抒情的需要——对广西一方水土的直接抒情,这方面比前辈画家更主动,壮乡的一方水土对画家产生或显或隐的影响,积淀成痕,画出了色彩的地域性。

三、内心体验的创作图式

新时代的壮乡不再像过去那样是破旧的侗寨楼,野草丛生的石板路,而是同步充斥全球化时代的气息,壮乡人民在脱贫政策下,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和秀美风光让壮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笔墨当随时代,画家们通过不同的内心的体验,以新图式表现新时代、新生活,体现了广西地域新的人文内涵。

如黄少鹏的画作充满诗性与灵气,他是一位内省和走心的画家,绘画中有浓重的文人情怀。他画的不是风景,而是心中的传统文化精神。黄少鹏在《山居》等系列作品中,运用粗犷、稚拙的线条与素雅的色块描绘个人的心灵风景,但这种书写性的造型,既不是西方立体再现的块面造型,也不是传统国画“一波三折”的线面造型,而是运用一种没有光、影且看似简单、单纯的油画笔来勾勒物象的结构与形态,以消弭造型的细枝末节追求用笔的书写形态,似勾又似斫,时断时续,随物象游走,令人回味无穷,颇有一种道家所追求的“游心于万物”的心境与格调。这种书写性的精神与韵味也蕴含着艺术家一种书写的行动和心理状态,尤其是在《艺圃·竹与石》《昌硕》《柳林》这几幅作品中,艺术家不再着重情景再现的真实与透视之准确,而只注重画面之布局与境界之营造,从而追求画家个人内心的真实。比如在《柳林》作品中那具有运动节奏的线条,既是艺术家对世界生生不息变化韵律的把握,也是中国诗性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我抒写。

如果黄少鹏的内心体验是一种怀古的书写,那么青年画家梁群峰的侗族题材人物创作则是一种现代人视角下的古老风俗。梁群峰喜欢描绘侗族的风土人情和南方常见的葱郁丛林,他通过在侗族人的生活日常和节日庆典中使用看似未经组织的图像视角,以及古壁画并列式的群像组合,利用富有构成性的几何平面图形归纳造成的画面空间中的“留白”,而这一虚的“留白”——正显示了其自身存在价值与众不同的意义,一个神秘新颖的侗族风俗景象。如在作品《侗族情》中,画面描绘了侗族节日时当地民众等候表演的场面,画家把空间进行压缩,对画面进行重新组合,画面中心一群白色服装人物进行有序地提炼、概括归纳,虚实空间被减弱,物体边线的清晰度加强,以近于平面化、装饰性的手法。梁群峰以一个民俗活动的节日主题阐释了画家心中的故乡情结。

同样是现代人的视角,韦明思则是以块面剪影般的语言表现了侗寨的独特景象和欢乐生活。他在最近的作品中,将早前在油画布上充沛而丰富的色彩表现转换为单纯的纸本水墨实验,似乎想通过吸取现代水墨语言及其思维方法来强化他对当下社会的感知,从而获得更好的启发和反思。他的画面走向了沉着,开始着力于线条与块面构成的形式语言,层次分明,墨色厚重,具有强有力的视觉冲击。他刻意用简单而朴素的黑白灰,对家园与山水进行解构重述,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我们得以触及他的情感与精神,并通过那书写性的语言去找寻最为动人的地方。

对于少数民族题材,刘瑞森同样具备内心体验式的语言建构能力,他以现实风景为基础,画面在形式上是意象的,造型概括凝练,而所有细节的呈现又加深了生命的凝重与坚实。色彩富含情感,试图通过色调、肌理和形态重新建构一种“新风景”,这种“新风景”更多地属于精神层面,形成了自己较为鲜明的创作特色。他被自然无限的神力所牵引之时,便用厚重的色彩构成画面基调,再用各种笔触描绘美丽南方的生活情态、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去抒发内心真挚深婉的民族情怀和细微精幽的个人感受,再造超越于现实的风景。

结语

广西本土画家们努力学习、研究、探索、创造,将地域性、民族性融入绘画创作中,并能够发展出具有民族艺术精神和审美意蕴的艺术形式。站位新时代视野下,很好地回应了新时代中国油画如何描绘地域、民族的问题。根植于广西地域,扎根人民生活,关注社会风貌,描写壮乡风情。生动的个人艺术化语言表达,反映了广西民族的人物形象,抒发了对当下广西民族的人文关怀、精神关照和现实反思,形成了新时代背景下展现广西民族的人文景观,形成了一道靓丽的“新时代壮乡”油画新气象。

注释:

猜你喜欢

壮乡图式风景
壮乡美
幸福吉祥伴壮乡
壮乡三月春光美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梦飞壮乡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图式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