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边境贸易创新发展

2022-02-09高凌燕编辑章蔓菁

中国外汇 2022年15期
关键词:互市边境贸易边民

文/高凌燕 编辑/章蔓菁

近年来,在一系列边境贸易创新与发展政策的支持下,边境小额贸易逐渐恢复并趋于活跃,边民互市贸易规模显著提升。为进一步发挥边境贸易在兴边富民、强边固边、互联互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就边境贸易的主要形式和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并就推动边境贸易创新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边境贸易的两种形式

边境贸易包括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贸易两种形式。其中,边境小额贸易是指在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边境县、边境城市辖区内,经批准有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的企业,通过国家指定的陆地边境口岸,与毗邻国家边境地区的企业或其他贸易机构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边民互市贸易是指边境地区边民在边境线20公里以内,在经政府批准的开放点或指定的集市上,在不超过规定金额或数量范围内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两类贸易形式既存在一定的共性特征,也各有显著特点。

相同点。从贸易地点看,边境小额贸易与边民互市贸易都是依托边境口岸及特定区域开展的边境贸易,贸易地点集中在陆路、界河边境线附近。从贸易对象看,两类贸易均以轻纺、农产品、蔬果等产品为主,其中边境小额贸易更多地实现了互市贸易产品的整合交易。从所起到的作用看,两种贸易方式作为边境贸易的主要形式,相较于一般对外贸易,能够对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独特作用,是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对外开放、兴边富民的重要抓手。

不同点。从经营主体看,边境小额贸易主体为企业法人,边民互市贸易主体为边境地区持有身份证件的两国边民。从贸易主体准入条件看,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应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并取得进出口经营权;边民互市贸易中的边民应在边境线距离内经批设的开放点或集市进行交易。从贸易金额看,边境小额贸易没有金额限制;边民互市贸易每人每日价值在8000元以下,并且需要主动向海关如实申报。从商品限制看,除国家规定外,边境小额贸易不受贸易方式和经营分工的限制;边民互市贸易商品来源于周边国家,以满足边民日常生活需要为目的。从管理模式看,边境小额贸易企业进出境向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申报查验后放行;边民互市贸易采取封闭管理,并按照进出口旅客行李物品监管规定限量掌握。从税收政策看,边境小额贸易享受一般贸易出口退税政策;边民互市贸易每人每日享有8000元免税额度。

边境贸易的发展历程

多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发展边境贸易逐步成为推动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从边境贸易的演进发展来看,主要呈现以下两方面特点。

边境小额贸易逐渐恢复并趋于活跃。我国边境地区自古与周边国家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新疆等边境地区的边境小额贸易逐渐恢复并日趋活跃。80年代初期,边境贸易主要为民间自发、零散的易货贸易,规模小、层次低。1984年,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部发布《边境小额贸易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边境小额贸易自找货源、自找销路、自负盈亏的经营方针,边境小额贸易逐渐兴起,从小笔的易货贸易逐步发展为大宗商品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从单一的贸易型模式向贸易与加工相结合的模式转变,贸易结构由低层向中高端迈进,产品从大众化扩展为个体化和特性化。

沿边地区边民互市贸易渐成规模。边民互市贸易作为沿边开放的一种特殊形式,经历了“民间交易-规范管理-升级拓展”的发展过程。1996年,海关总署发布《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对边民互市贸易的形式及管理内容进行了明确。2008年,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边境贸易发展有关财税政策的通知》,将互市贸易税收起征点提高至每人每日8000元,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对贸易双方所给予的减免关税和简化手续等优惠,进一步带动了边民、边贸企业与周边国家交易的活跃,推动了边境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以新疆为例,依托15个边境口岸,新疆边境贸易已涵盖轻纺、机械、农产品等30个大类、400多个品种。

伴随着边境小额贸易与边民互市贸易的恢复和发展,其在提振边境经济、解决边民需求和稳定就业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显现。边民日常生活需求得到了有效满足,商品流通环节得到缩短,运输和生活成本显著降低;边民就业机会增多,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稳步提升。边境经济进一步活跃,更多投资的流入带动了边境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此外,边境贸易有力地增进了我国与毗邻国家的互信交流,对于促进边境稳定和睦邻合作,营造良好沿边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推动边境贸易创新发展

边境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促进了边境地区经贸人文往来,在兴边富民、强边固边、互联互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政策细节规定不够明确以及边境口岸地区自身建设发展速度的影响,边境贸易发展尚存掣肘,面临边境口岸基础设施不完备、产品结构单一、对外合作不稳定、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未来,边境贸易的发展应抓住共建“一带一路”、边境口岸经济政策等机遇,依托区域和政策优势,在培育边境贸易新主体、推进边境贸易规模壮大、发展边境贸易新产业、布局边境贸易新业态等方面加快发力。

根据不同贸易形式的特性制定针对性发展路径。边境小额贸易应立足于推动边境口岸经济的转型发展,加大与周边国家在贸易、科技、劳务等方面的合作,积极引入关联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加工贸易、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使边境口岸不再只是一个通道和中转口。边民互市贸易应坚持以振兴边境、富裕边民为目标,推动互市贸易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实现互市贸易与边境产业互促互动;促进内外边民的深入合作,推进建立一站式通关模式,实现重点业务信息的平台共享,真正体现边民互市的便利、便民。

充分发挥边境贸易特色优势。依托边境贸易“跨境”基础,与“互联网+”结合,支持建设边境地区电商平台,推动新业态、新模式与边境贸易的融合,降低交易成本,拓展贸易渠道;与跨境旅游结合,充分利用互市区每人每天8000元的免税额度等优惠,推动建立互市商品购物免税市场,扩大边境贸易规模;与沿边金融结合,引导企业、个人等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结算主体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降低交易成本,规避汇兑损失。

积极探索“互市贸易+落地加工”产业模式。“互市贸易+落地加工”,是指对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在落地加工区域进行加工生产。其具体内涵是,在现有传统边境贸易模式基础上,鼓励利用沿边地区与周边国家在资源、产品、技术上的优势互补,以及互市贸易便捷化管理和税收优惠政策、国家农产品加工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企业扶持政策等,拓展与周边国家加工贸易业务,利用周边国家的丰富资源,在边境口岸及互市区建设沿边合作的特色产业,打造有助于促进互市贸易规模进一步增长的优势产业;最终目标是依托低附加值互市资源落地加工,生产高附加值贸易商品,形成口岸与通道一体、贸易与加工联动,推动边境贸易转型升级和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探索建立边境贸易自由试验区。边境贸易具有独特的沿边区位和人文交流优势,具备边境贸易管理、税收等优惠政策,享有互市贸易区、边境合作区等在出入境、旅游、贸易、结算等方面的便利,未来可探索建立旨在进一步疏通障碍、提供更大便利的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规模化推进区域内商品、资金、劳务的自由流动,深层次开展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产业融合,建立更加紧密的跨境贸易安排和沿边开发开放新格局。

继续完善边境贸易管理政策,推动边境贸易合法合规发展。近年来,相关部门就支持边境贸易发展与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未来可进一步出台相关操作细则,明确不予免税清单、出口商品简化申报等事项,对边境贸易功能定位、海关监管、贸易主体和方式、贸易结算等问题进行统一规定。

猜你喜欢

互市边境贸易边民
中国边民互市研究回顾与述评
西藏边境地区边民居留稳定性调查与分析*
滇西南边民通婚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以普洱市为例
商务部:加快保税维修再制造先行先试 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
缅甸与孟加拉国边境贸易增加
明朝与兀良哈部互市关系考
加快河口县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
中俄边境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后危机时代广西边境贸易现状及问题创新探讨——基于广西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