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2022-02-09杜坚冰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跨文化课程思政交际

杜坚冰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吉林长春 130122)

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大学的所有课程中,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阵地,还担负着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成人、成才、成功的使命和作用。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的实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教师肩负的新的使命,对于当前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起到了引领的作用[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全球化日益显著,跨文化交际课程成了当代大学生,特别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地会给大学生们带来一些思想冲突和矛盾,使其价值取向多元化,因此在恰当的时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育人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教师将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把思政教育融入跨文化交际课堂中,在备课中探索和挖掘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其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帮助学生在遇到迷茫和矛盾时,找到正确的方向。鉴于此因,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课程思政不可或缺,二者有牢不可分的内在关系[2]。

一、跨文化交际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分析

跨文化交际课程是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一种直接途径。从时代发展经验得知,与外国文化接触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是极其重要的[3]。

1.有利于大学生客观、理性地认识外部世界

跨文化交际课程是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主渠道,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中西方文化的对比、碰撞必不可少,势必给学生带来思想上的矛盾与冲突。

课程思政理念强调各门学科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情怀,加强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者的使命感,进一步明确了各门学科教育的目标方向。因此,把思政教育融入跨文化交际课程中,学生才能够正确辨明是非,才能客观、理性地看待西方文化与西方制度[4]。

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大学阶段,学生的价值取向很容易受到影响。作为一门教授学生怎样与来自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人进行交际的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取向方面必然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实现育人功能。

通过将思政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学生们既加深了国学知识的积累,也进一步掌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内涵。同时,学生们开阔了眼界,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更为客观全面,能够明辨是非,汲取其精华。

3.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它独特的理念、智慧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内心深处充满自信和自豪。在一个国家中,文化自信是其全体国民充分肯定自身的文化价值,坚信自身文化的生命力,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关系到国家发展、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是竞争的主力军。思政教育的融入,其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克服文化弱势的心态,不受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和不当言论的影响,摒弃一切崇洋媚外的偏见,坚定文化自信,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有所鉴别地对待外国文化,积极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免疫力。

4.有利于提升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师的职业素养

跨文化交际是指任何语言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跨文化交际课堂,是教师的职责所在。面对这样的压力与挑战,为了能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实现对他们价值观的引领,教师将会不断学习、充实专业和思政知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并在教学实践中使自身的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得到提升[5]。

二、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师队伍的现状

在我国,跨文化交际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在多数学校被设置为考查课。承担本学科的教师年龄差较大,故职称参差不齐,多数为跨学科任教。因此,在渗透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这支教师队伍就会凸显出一些问题。

1.过于注重西方文化的传授

传统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完全是文化学习,因此有些年龄偏大的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以讲书为主,将西方的政治、宗教、法律、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和信息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缺少引领学生对所授内容辩证地加以分析和甄别的环节,在学生心里留下了这样的烙印,即跨文化交际就是学习西方的文化,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妨碍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乃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久而久之,学生忽视了本国的传统文化,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不能够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

唯有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跨文化教学才能真正符合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同时支持师生在课堂上展开关于探究、剖析中华文化的辩论,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用正能量去影响和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自身思政素养欠缺

当前,将思政融入课堂这一理念刚起步短短几年,所以个别教师对教材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似乎不那么得心应手,特别是这种网罗西方文化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每个国家的历史背景不同,固然存在文化差异或文化冲突,无法在文化层面断定孰是孰非。近年来,我国社会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等,教师将这些理论消化理解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所以,当各种文化与习俗呈现在面前时,教师对其内涵的思政元素的提炼或者与中国传统文化某方面作对比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6]。

3.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不够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五千年的积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如今的民族、进步和创新,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师如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只存在于表面,将会是跨文化交际教学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的制约因素。

4.部分教师缺少沟通和合作意识

人具有社会性、协作性、自觉性、依赖性等特征。人要通过互相交流不断完善自我,也必须通过广泛交流来促进整体的和谐。只有通过沟通和合作,人才能更好地发展。从教育视角来看,教师之间必须进行紧密和细致的沟通,将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在教育中遇到的难题与同事沟通,才能保持客观清醒的教育态度和广阔的教育视野。但在现实中,部分教师认为凭其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能够胜任课程思政工作,却忽视了跨文化教学和思政教育在输出和内化过程中的不同。如果教师缺少沟通和合作的意识,就会困在自己的经验中,不能深刻理解社会思潮,不能在教学中做好思政工作。

三、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的日益呈现,高校英语专业建设面临巨大挑战,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已成为“跨文化能力与思辨能力的培养”。在此大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和沟通能力成为首要任务。因此,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7]。

1.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

教师个人的思政素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影响着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和效果。第一,教师要坚定立场,练就过硬的政治素养。现在电子设备可以安装各种供政治学习的App,如:新时代e支部/学习强国等。党员教师可以自觉学习软件上发布的时事知识,以及国内党内的重大事件。第二、热爱祖国,热爱本国文化。教师在讲授任何一种文化时,时刻不要偏离爱国这个中心,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第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有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具备这些条件,教师才能在育人过程中不偏离轨道,从而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的真正目的[8]。

教师有这样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身正是范,为人师表,把正能量传递给学生,成为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引导者。

2.夯实跨文化交际专业素养

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也应不断加深对西方文化以及本土文化的学习、理解,完善自身的中华文化知识,做到学贯中西,加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中西方文化是具有很大差异性的,这就要求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如何夯实教师跨文化交际专业素养呢?第一,教师要提升、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培养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文化背景的铺垫和讲解中,能灵活进行中外文化的差异对比讲解,具有中外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展示出其差异和特点,而不可以凭借主观意识去引导学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念。第二,教师必须懂得明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面对西方文化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第三,教师更要做到能用英语准确地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如:讲授中国故事,构建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跨文化交际的理念,多为祖国培养出有民族情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

3.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跨文化交际教师在具备思政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前提下,要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必须提升其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第一,深入了解和学习思政教育技巧。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前,必须要进行专业的思政教育能力培训。如果条件允许,任课教师可以和专业的思政教育人员和有着丰富思政经验的辅导员老师建立合作关系,从中得到专业的教学指导。第二,教师要善于发掘利用课本和课外、线上和线下的思政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借助各种教学软件、App 和实体教育资源等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和兴趣,如:布置作业From ideological perspective,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text/unit?第三,掌握思政教育的时机,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引入思政教育内容。在传授学生语言文化知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同时,以隐性教育的方式进行思政引导,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

结语

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跨文化交际课程,当代大学生不仅在学习中深化了对中国文化与思想的认识,而且在开拓视野的同时,学会积极辩证地认识外部世界。学生们也明确了学习英语语言的目的既为了学习和了解外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跨文化交际,把中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同时,实施课程思政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把大学里各门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这一理念还很年轻,因此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师队伍也存在问题:如过度注重西方文化的传授、个人思政素养欠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够以及缺少沟通意识等。为达到跨文化交际课程育人的目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增强思政意识,优化课程设置,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只有通过“思政元素”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有效引导学生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跨文化课程思政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