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思维导图 提升阅读能力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2-02-09刘卫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导图阅读教学文章

刘卫英

(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教研室 新疆和田 848200)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培养,同时要将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不是一味要求学生卷面成绩的提升为学习评估标准。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是帮助学生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的途径之一。科学合理的阅读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还能通过感受阅读魅力来锻炼其思维,所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需要兼顾进行。因此,本文笔者倡导在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来设计小学语文课程,可以使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进而形成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一、利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前预习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在正式开始阅读和学习课文之前进行预习,而教师给他们布置的预习作业则主要是写生字和朗读。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和强化语文基本功训练,但对中、高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还难以达到预期的课前预习效果。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征,在阅读预习中引入了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掌握课文的要点。而想要高效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个人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在深入理解文章后,全面了解作者的写作方式和意图,后在思维导图中标明自己在阅读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便于教师能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1]。教师利用这种导入思维导图来安排预习作业的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减轻他们的书写压力,使他们的思考能力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例如,在进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学习前,教师在课前预习中,就可以布置让学生自行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在通读全文后根据个人想法和对文本的理解来进行制作,可参见图1。

学生通过利用事先指导的思维导图制作方法,会以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预习材料的理解。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预习的内容相对完整,包括了作品背景、生字词等基本知识,以及文本主要内容、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思想,学习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教师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了解在阅读过程中不同文本类型需要注意的问题。再如,进行《草船借箭》一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布置以下预习作业:让学生在初步阅读课文后,利用工具书来认识和了解文中的生字词,并参考作者的相关资料,全面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然后用彩色笔或是标出整个事件发生的推动过程。综合上述,学生在应用思维导图后,通过阅读、列图表、补充内容等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题,从而达到提高预习效果的目的。与此同时,教师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方式,明确其学习思路,而且可以根据图表的结果,找出学生预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或者漏洞,并根据预习中的不足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二、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脉络

笔者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分析后,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课本内容,发现有些课文的篇幅偏长,但由于小学生的文字分析能力和基础阅读能力还处于发展起步期,致使他们在长时间阅读中很难集中精力,无法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来完成阅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构建来进行文章脉络梳理,使学生能够清楚、直观地看到文章的内容[2]。同时,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强化主动性意识来提高其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将相和》一文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文本的主要内容展示给学生,从而减轻他们的阅读和理解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将相和》一文,明确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分支,即负荆请罪、渑池会见、完璧归赵。然后,教师就从各个分支作中心点开始,逐步向各个分支扩散,并进行具体故事填充。例如,教师在补充完璧归赵分支时,就要说明蔺相如是如何凭借自己的智慧,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到赵国,最后得到赵王的赏识。在渑池会上,又要补上秦王与赵王在渑池会面时,蔺相如是怎样机智地把赵王平安地送回京城。在负荆请罪中,教师还需要说明廉颇对蔺相如的嫉妒之心是在渑池会见后,他屡次向蔺相如发起挑战,蔺相如却是避而远之,在廉颇知道了其中的缘由,主动去蔺相如家里负荆请罪,最后两人携手守卫赵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将文章的内容以条理清楚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从而减少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的难度和理解难度,让学生能清晰地认知文章的主体结构,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另外,在整个单元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范围也很广。统编版教材的编排意图很明确,各单元之间的主题相同或相近,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教学,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又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系统的建立。而将思维导图融入单元教学中,则能更好地发挥整体教学的作用。例如《万物有灵》这一章节,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用思维导图来组织整个章节的结构和内容。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单元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该单元编排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等课文,并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训练、综合学习等内容,教师先从单元的整体出发,再将四个章节的关键字、关键句子和其他相关的部分进行整理,以便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对本单元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做好后续单元学习的相关准备。

三、利用思维导图,突显文章重点

语文阅读的内容很多,如果从文章的种类上来看,可以分为古诗词、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就记叙文来说,对事件的发展和人物关系的梳理是此类文章类型的主要知识点要素;在议论文中,论证的列举、论证的提出是主要要素;在诗词类型的文章中,对诗词的大意和词汇释义的解读则是关键。以上的内容,学生可以直接通过阅读文章来进行归纳。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来带领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而教师所指导的探究式学习大多停留在文章表面[3]。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运用,通过图形的方式,可以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文中涉及的知识点。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面对同类型文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独立地进行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这对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教师在进行《伯牙鼓琴》一篇教学时,首先明确这首诗词的重点是其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生僻字的诠释和核心思想。针对此类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以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本篇诗词中的多项知识点,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背诵效率。《伯牙鼓琴》重在“鼓琴”的过程,包括“听琴”时的心意相通,有“鼓琴”过程中的琴声美妙,还有“绝弦”的惨烈悲壮,都需要教师适当整合内容后制作出思维导图,把“鼓琴”作为重点,最后引出“知音文化”。学生在仔细品读伯牙鼓琴的过程,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一种艺术的美感。这样,学生在学习与古诗词有关的文章时,就会主动地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从而有意识地发掘出能够构成思想导图的各个元素,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文章中要点有重要意义。

四、利用思维导图,明确文章内涵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成功地画出思维导图,从而清晰直观地理解文章核心思想。思维导图是根据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觉和阅读意识来画出的图形,在实践应用中,思维导图对学生的阅读行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要对各个段落的结构有一个清晰合理的认识,从而了解每个段落的核心思想,进而了解全文主旨。同时,学生通过掌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可以让他们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深入明确文章内涵[4]。

例如,在进行《少年闰土》一文教学时,大部分同学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多年后再相见的故事。在阅读文章时,学生没有注意到“闰土”的变化,而在学生的思维导图中,则可以看到“闰土”在课文中少年和青年两个阶段的变化。由此可以把握作家的创作意向,了解闰土从少年到青年的转变,也能体会到旧社会对聪明勇敢的少年所带来的思想毁灭。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运用思维导图能有效加深文章内涵,促进学生的文学审美水平和阅读质量得到同步提升。

五、利用思维导图,激发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最佳引导者。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育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本的教学方法,必须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优化文本展现形式,将枯燥、冗长的文字内容以生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改变了以往的单调的阅读模式,充分应用思维导图来让学生边读边画,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所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鲁滨逊漂流记》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围绕鲁滨逊漂流记的特点构建思维导图,便于学生对文章中心形成清晰认知,然后了解鲁滨逊漂流到荒岛上后做了那些事让他最后成功生存下来,如鲁滨逊初至荒岛(是被大浪冲上海岛边)、搭建帐篷、打猎或是捕鱼、圈养山羊、种收麦种、救人、一起晒葡萄干等。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把课文内容用图片形式展现出来,丰富的色彩可以增加文字的画面感,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文章阅读结束后,学生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进行思维延伸,进一步想象鲁滨逊身处逆境,克服了哪些困难。期间,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从他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遇到的困难都关乎生死存亡,他又是如何险里逃生的呢?教师通过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切实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其阅读兴趣。

六、利用思维导图,增强思维能力

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有明显优势。思维导图的核心是中心图像,并向四周扩展出许多分支。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适当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的阅读思考问题得到进一步深入。

例如,老师在引导同学们学习《秋天的雨》的时候,首先要了解“秋雨有好香味”这个核心句子,然后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好多香甜的气味”,从而发现很多内容都围绕着味道来展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文章段落和中心句子之间的关系,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中心句扩展自己的思路,说明秋季还有什么香味,从而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七、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延伸课文知识

过去的课堂或课外阅读活动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后的总结,导致学生的阅读效果没能达到学生期望值。所以,阅读后的总结环节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感兴趣的方式来总结分析整堂课和整个文本的学习阅读思路,从全局角度来进行文本思想和内容分析。其次教师要做好课后评价,重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收获,深入理解他们的“得失”。因此,在文章阅读教学后,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方式来进行总结和复习,包括课堂、课外的阅读收获和不足之处。然后,教师在学生自评基础上写出评语,以鼓励和引导学生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将相和》的课堂阅读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①优点:能从各个小故事中提炼出关键字,通过关键字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点。②不足:在学习、讨论时仍需老师指导,无法独立地进行分析、探讨。③不解:蔺相如这个弱不禁风的文官,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魄力和谋略?教师通过查阅学生的自我评价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所遇到的问题。这样,在后续的巩固阅读课程中,教师就能更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方向,并根据不同的问题来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有重要意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和阅读特点,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目的。

猜你喜欢

导图阅读教学文章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