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中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系统
—— 从预习、错题到复习

2022-02-09郑富李新桥

科学咨询 2022年23期
关键词:错题中学生规范

郑富,李新桥

(1.河南大学,河南开封 475001;2.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河北保定 071066)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生整体学习氛围的被动性和传统课堂以填鸭式为主的教育一直为人诟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一直是相关研究的热点。本研究试以自主学习为切入点,从学习的预习、错题、复习等三大基本流程中,通过实践梳理出具体可行的思想、做法及学科案例,以期能更好地完善对我国中学生自主学习系统的研究。

一、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况

近年关于中学生自主学习现况的相关研究论文中可知,我国中学生多半认为自己的学习应由老师及学校负责,在学习上过多依赖老师、家长和学校,整体的学习比较被动,普遍在学习态度、学习认识、学习方法上存在偏差。

在对我国初高中生开展关于“什么学习方式最好”的访谈后,发现认为认真听老师讲授最好的学生人数在初一最高、高二最低,并且在初一、初二、高一、高二中呈现依序递减的情况;在认为应多做题目加以消化理解来掌握知识的调查中,发现存在初二的人数显著高于初一、初中生的人数高于高中生的情况;在认为自己总结、归纳消化领悟知识最好的问题中,出现初二、高二的人数分别高于初一和高一,并且高二高于初二的情况;关于认为教师最应该教给学生知识的来龙去脉,对知识进行归纳、类比、总结的方法上,高一的人数显著高于初一。这说明初一时,学生的学习方法贫乏,只能靠认真听课进行学习,并且没有意识到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的重要性;在初二,学生发现认真听课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并且刷题的重要性提升了,也开始意识到自己总结、归纳知识的重要性;在经历初三、中考,一路到高一后,学生意识到刷题并没有太大作用,反而对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方法格外重视。由此可知,从初一到高二,随着年级的增加,听课和刷题在学生学习方式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而自己总结、归纳知识的重要性却呈现上升趋势。

二、高效自主学习系统建构思想

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的学习有别于小学生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除了有知识量大、跨度大的特点外,还增加了比小学多两倍的学科,但每日学习的时间并没有增加,因此,构建中学生的高效自主学习系统尤为重要。

高效自主学习系统由预习认知结构图、错题分析以及大单元复习组合而成。预习认知结构图是结合康奈尔大学诺瓦克 (J. D. Novak) 博士发明的概念图以及在我国理论实践上得来的本土化方法[1];错题分析是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错误资源开展反思,错题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在对共同错题及学科错误进行记录、分类之后,进行统计、分析;大单元复习是基于一个较大的知识单位(一般是章、单元),在知识框架的基础上,以自己的话为主进行回想、复述、分析、练习的一种建立脑子知识整体性理解的系统复习方法。

三、系统建构做法

(一)预习

预习分为规范预习和不规范预习,规范预习指依据大脑认知习惯,由浅入深、由简而繁地步步深化及拓展,规范预习的关键是使大脑通过自主学习过程,将新知识紧密地与旧知识相联系,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及语言。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是主动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能享受学习的乐趣;不规范预习指依据直觉,单纯地决定做什么,不明白每个步骤间的先后次序、逻辑关系,常见的不规范预习有单纯抄书、直接百度、仅以四种颜色条列重点、将书上的思维导图仅换个形式照抄、未在书上进行勾画关键词及写重点、照用自己的旧预习图来套用新文字等方式,在整个预习过程中,学生未能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系,如同复印机般进行复印,并且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是被动的、应付的。规范预习的过程分为三大步骤,依序为:

1.主题分析

“主题分析”指对一章或一单元进行学习目标分析,了解这一章或这一单元主要应学会什么知识与技能,也就是明确学习目标,进而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然后注意这一章或这一单元中有几节或几课、是怎么设计的、前后次序是什么等内容,让自己对整章的知识框架有一个基本理解。

学生要对每一节内容中的主题进行主题分析,在主题分析中需要先圈出关键词,再延伸数个相关词,例如“数据的收集”这一主题分析中,关键词为数据、收集,再重组为数据的收集,进而延伸出数据的类型及判断、数据的收集方法。学生对照书上的内容,会发现自己的主题分析比书上的内容多了一项“数据的类型及判断”,也就是学生已超越了书本的作者,可以享受到超越课本作者的乐趣,这样能逐渐培养学生的学科语言及学科感受。

2.重编架构

在做完整个单元、整节内容的主题分析后,学生已在大脑中打开了知识进入的闸门,已经做好了接受新知识并对新知识迅速进行内化的准备。在内化之前,学生需从自己的大脑中挖掘出一个熟悉,并且与新知识结构最接近的图案,将之结合主题分析的占比,再分析知识间的关系和知识组成部分,将之放大成A4或A3大小的图,随后再结合教辅及课本,理清知识变化的方式和知识间的趋势,并标注出重点、难点及自己的话,最终形成只适合自己的认知结构图。在整个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必须找到典型范例或自编范例,在典型范例的书写过程中标注学科语言,从而让自己掌握学科思考方法及学科表述。此外,学生在经历了画关系线之后,还需将所有补充处、重点处全标记在课本上(以四色笔方式:黑色表内容、蓝色表重点、绿色表想法、红色表难点或错题),这样方便在课堂上更好地与老师的讲课内容产生碰撞,可能是加深理解,也可能是发现新问题。

3.知识输出

知识的学习必须将静态的大脑吸收转化为动态的应用输出,边学边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不断地以规范的学科语言将自己脑中的自然语言进行转换,并通过单向的自己说、双向的互动说、定向的自问自答等三种方式逐次深化。单向的自己说指依据预习图及课本,尽可能地从头到尾说清楚;双向的互动说是找一个同学或家长,听自己讲课,并且给自己提问,在有问有答的过程中,大脑发生迅速的整合、应用、比较、分析;定向的自问自答指先写好几个基本问题,再想好几个听众,接着对听众讲课,听众依序将先写好的基本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再依据问题进行回答。这三种方式都是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整体的知识框架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并且对每个知识的理解深度也有增强。在积累练习经验后,学生大脑中的学科素养已要逐渐形成、学科语言逐渐规范,并形成自己的学科表述能力,进而将知识转化为成绩单上的分数。

(二)错题整理

将错题页一分为二,左边写或贴错题,右边写解析。在解析部分中,分为关键词、解题思路、解题步骤、错因、审题五项内容。这样的分析相较于一般的只写解析的错题分析,虽然耗时较多,但却能确保学生对每一道错题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在该错题上不再重复犯错,提高错题分析的价值。在进行错题分析的过程中,为了符合认真水平,学生需要严格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1.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指题目或材料中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的信息,包括某些关键词、材料中的要点、时间等内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有找到足够多的关键信息并对关键信息进行排序、组合、注解,才能迅速找到解题思路。

2.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指对该错题的解析进行拆解,随后写出解题的大致思路及其对应的步骤。这是因为在初三错题中,解析的内容很长,少则十行、多则二十几行,这样的长度使许多学生对错题的理解感到有难度,当学生读到第十八行时早就忘了第二行是什么,因此需将解析内容进行依序概括。经常锻炼解题思路有助于学生迅速在大脑中识别出不同的题型,并及时想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3.解题步骤

“解题步骤”指依据解题思路进行的详细说明,包含运算顺序、具体假设、知识点间的具体结合、公式的变形、定义的解读、规范的答题格式及注意事项等。学生在养成依据思路解决问题的思考习惯后,会形成自己对学科框架的深度理解,并且对步骤间的区分也非常清楚,既不易忘记步骤,也不易粗心。

4.错因

“错因”指的是这道题目的错误原因,包含知识残缺、基础不牢、概念混淆、资料误导、对错不分和分辨模糊,不同的错因需使用不同的复习方法。知识残缺指没有将相关的知识记齐全,对应的方法就是列出应背但未背全的内容后再记下;基础不牢指存在计算不熟、概念不清等问题,对应方法是练习基础运算、写下对该概念的自我理解;概念混淆指将不同的概念记混了,对应方法是将混淆的概念做出比较表;资料误导是没有识别出问题中的干扰条件,解决方法是分别注明误导的条件及应正确理解的条件;对错不分指未对每个选项进行对错判断,应在每个选择后说明为什么错以及怎么改;分辨模糊是没有明确标准,既看起来像a,又看起来像b,此时应找到该观念的判断标准,并依据该标准进行判断。

5.审题

“审题”就是依据关键词、思路及步骤,提取出题目的特征并进行分类。经常进行规范审题,能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识别出题目的特征,再在脑海中及时浮现出解题思路及步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大单元复习

“大单元复习”指在学完几节或几课后的一章、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大单元复习。复习分为不规范复习和规范复习,“不规范复习”指仅凭直觉或直接不过大脑分析就刷题的复习方法。而“规范复习”是指按照学习进程和认知原则,由小到大、由简到繁地复习。在大单元复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找出本章或本单元的思维导图,或是做出思维导图(一般做成A3大小较为合适),并在整理出来后,标上该单元中的重难点、典例、问题、错题等关键信息。此外,由于解题方法的数量较多,故应写在另一张纸上进行整体标注。

1.完善分支

“完善分支”指将一整章的架构写在A3纸上,并在每一条分支周围将该分支的定义、概念、学科语言、比较、特例、要点等内容写上。定义及概念可以使学生对该章核心知识进行概括,学科语言可以强化学生的学科表述能力,比较及特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一般知识及特殊知识间的差异,要点指上述知识外的重点,并且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以自己的语言表述,以使自己能对该章知识一目了然。

2.提炼问题

学生在完善分支的过程中,由于会对旧知识进行快速提炼整合,因而会产生许多新问题,故在学生在完善分支的同时,要把不断冒出的问题用绿色笔记下。

3.找出重点

在提炼问题之后,学生要到课本及教辅中寻找自己所提炼问题的答案或线索,找得到的就进行标注,找不到的就进行假设,直到思考完所有提炼出来的问题。

4.写出典例

“举例子”是一种在平时沟通及课堂上都经常被使用的解释方法,这种解释方法也是协助大脑理解复杂事物的有效方法。在单元复习图中,由于存在许多跨节的综合性知识,故在遇到不易理解或是重要的概念时,要补上典例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复杂事物。

5.对照材料

“对照材料”指对照自己手边的所有教辅书(例如五年中考三年模拟、学霸笔记)、课本等材料,如有发现遗漏的要补充上,然后再看整张单元复习图,边思考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边画关系线。

6.规范说出

“规范说出”指围绕大单元复习图的分支,从大到小依序说出自己的话与学科语言。说出时要像是给没有学过的人讲课一样直白,并且要增加一些自问自答的环节。最后要录上视频,以备在日后有遗忘时观看复习。

7.标注错题

在规范说出后,大脑通常已对该章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复习,接着就要再做本章检测,也就是验证自己对该章的掌握程度。在做完本章检测及期中期末检测等大范围复习题后,必将存在许多跨章节的错题,此时就需要在大单元复习图中进行标注。

8.做题验证

“做题验证”指依据错题找到类题练习,以验证自己确实已掌握该类题型。此时需要学生从自买卷中找两三道题进行类题练习,以增加自己在同类问题中的经验。

9.错题补充

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当发现有书上没有的内容时,不论是知识点还是定义,皆需以红笔补充在单元复习图上。

(四)整合

“整合”指结合预习、错题、复习内容的整合性学习步骤。既在每个新知识的学习中扎实思考,也在必要的考试后进行错题分析,最终在每一章的总结学习中有层次、有重点地查漏补缺。

1.新学一节或一课时

先对单元及一节的主题进行分析,再做重编架构,整理完再进行表述输出,录好视频,最后做该节的题目进行自我检测。

2.学完该节或该课时

进行五个步骤的错题分析,在标注错因后,从关键信息提炼到解题思维归整,再将解题思路延伸成解题步骤,最后概括成特定的题型并纳入自身的分类系统中。

3.学完一章或一单元时

围绕该单元的学习目标分析进行大单元复习,整理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一章或一单元(通常由四到六节组成)中的重点、定义、典型范例、比较、注意事项等内容以自己的话及学科语言进行标注,然后看着单元复习图的内容能够说出知识点,再做该章或该单元的检测(该种检测以跨节题目与知识点为主,与单节题目的导向不同),最后对错题进行分析,并在单元复习图上标注。

4.学完期中或期末考时

以初一上学期的数学期末考为例,先看着该册的六张单元复习图,边看边说出知识点,并把该章的“必背”标题列于纸上。随后对不熟悉的部分或背不出来的部分进行标注,并把标注部分周围的错题重做一次,最后再做一次期末检测卷,了解自己复习完后的掌握程度,再决定哪一章或哪一节要重点复习。

四、数学学科做法案例

(一)预习

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内容为例,将该章标题拆解为:了解并区分普查与抽样,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简单的抽样,体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知道抽样调查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或答案,了解基本的学习目标。

随后对该章第一节“数据的收集”进行主题分析,发现该章的内容分为收集方式、步骤、方法和典例四项,依据课本内容,四项占比约为30%、10%、30%、30%;在重编架构环节中,画出一辆坦克车的简单缩图,接着依据课本及教辅调整占比,发现基本一致,随后依序填入标题收集方式、步骤、方法、典例填入缩图,然后将缩图放大到A3大小,再往里填内容,以及深入思考内容间的关系并补上关系线。最后再将预习图的重点以四色笔抄在课本上,并检查材料是否合理,以及在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中的题目覆盖率超过80%。在知识输出环节,选择自问自答方法,撰写简单剧本:

主要人物:吴狗子、小石头、云先生

剧本内容:

师:今天,我们讲数学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吴狗子:怎样收集呢?

小石头:这都不知道(翻白眼)?

云先生:就是问卷、访谈、查资料呀!

吴狗子:那你知道具体步骤吗?

云先生:就是明确调查目标及对象,选择调查方式及记录……

小石头插嘴说:剩下一个我知道,就是收集与整理数据。

师:对了,果然是聪明的小石头及云先生。

(二)错题

题目:课本(七年级下册)P11-1,代表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11页第1题。

审题:已知同底数时的求解

关键信息:见到底数相同的幂

错因:基础不牢-计算错误

解题思路:先计算、后验算

解题步骤:先算指数相减,底数不变,最后合为一数即可

解题过程:213÷27=213-7=26

答案:26=64

(三)复习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整式及其加减——分支——字母表示数”

重要(红字):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变化规律;运算律;公式法则。

自己的话(绿色):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和数都可以参与运算。

错题:略(无错题)。

五、总结

在漫长的中学生学习策略演变中,之所以应试教育以刷题为主,是因为缺乏学习方法及学习方法的科学性不足。通过明确四大流程37个步骤的学习策略,将能促使中学生科学地使用大脑,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使中学生实现真正的“学习减负”。

猜你喜欢

错题中学生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压强』易错题练习
来稿规范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圆”易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