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建构*

2022-02-09陈瑶瑶陈益亮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思政

陈瑶瑶 陈益亮 付 巍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佛山 528333)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也将进入不断加快调整的新阶段,不同行业对各类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大大提升。职业教育在培养现代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方面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供给侧,必须要自我改革,主动求变,以高质量发展完成国家对职业教育转型的要求,并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在高职院校中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树立正确发展观、择业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作为大学生从学涯到职涯顺利过渡的重要载体,必然要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必须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此,在新时代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建构新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成为重要话题。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下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诉求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而职业教育本身的职业性又要求它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此,新时代职业教育背景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诉求至少包括两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除了了解探索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知识和能力外,还要着重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如培养热爱劳动、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第二,新时代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参与主体更加多元,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还有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要做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旨在为实际工作岗位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而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新时代职业教育下高校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困境

1.课程思政融入不够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的实施势在必行。职业生涯规划课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两者均以学生认识自我为起点,通过优化自身认识,来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从功能上看,两者均以育德功能为着力点;从目标上看,二者均通过传播价值观、道德修养等,解决“培养什么人 ”这个关键问题[1]。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说,其无论在内容上、功能上,还是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都是一致的,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思政融合既是必要的、必行的,也是可行的。

然而,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扔存在以下问题:有些院校存在缩减职业生涯规划课时的问题;部分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关知识培训;也有部分教师虽然在探索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缺乏课程顶层设计,思政元素融合过于生硬……此种学校重视度不够,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课程思政融入不够深入的现象屡屡存在。

2.协同育人有待完善

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应实际岗位所需人才,就离不开校企协同育人,行业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程度越深,资源整合就越深入,越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职业所需人才,提升育人成效。因此,如何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学校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一直是学校努力的方向。

然而,现状是“校热企冷”,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政策方面困境,由于宏观层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充分,政策和资金等配套支持措施有待真正落地,光靠学校努力难免出现“孤掌难鸣”的困境;另一方面,是产教融合的主体参与动力、合作创新力不足[2]等。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中,如果长期出现学校唱独角戏的现象,缺乏企业机构的深度参与,则无法形成步调一致的校企协同育人的联盟,那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会变得内容空洞、脱离实际、偏离初衷,最终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

3.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不仅要能讲好理论知识,更需要有企业工作经验,需要了解职场,自身职业规划专业能力强,能够对学生在面临择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给予指导,这也就要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队伍。在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也明确了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并提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任务,为新时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3]。这也说明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然而,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是学校就业部门工作人员和辅导员授课,自高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来,一直存在着师资配置不到位、结构不完善、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4]。此外,绝大多数学校中教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人员其企业工作经验多为薄弱,这也导致了学校生涯规划课与社会职业工作内容脱轨的现象。

4.评价主体单一化

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评价侧重于单一的评价关系和评价结果,管理者是评价的主体,被管理者是评价的客体[5]。只由任课教师进行课程的评价是一贯的做法,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面向社会的、面向职业世界的实用学科,因此,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学生和教师,还应该包括社会、行业协会、企业等。除了学校和企业之外,政府也要健全深化产教融合政策激励配套机制,针对产教融合强化政策性和制度性支持,为校企合作创造充分的弹性空间,加大经费支出和配套资源投入[6]。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公平性和客观性,行业协会作为代表企业利益的中间组织,可以通过加强引导、委托授权等方式,积极推进行业组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因此,改变任课教师单一评价主体,构建行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效的保障至关重要。

三、新时代职业教育下建构新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

1.紧抓一个核心

职教培养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具有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勤业敬业匠心的技术技能劳动者”[7]。构建新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新模式关键在于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重点在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挖掘课程的思政要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例如,在自我探索章节中结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诺奖获得者屠呦呦、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张桂梅等人的事迹进行自我兴趣、性格、价值观的讲解;在职业决策章节中,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无数医务人员做出的重大决策,讲解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要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职业世界探索中,结合在平凡岗位上坚持创新的化工大国工匠李福祥、“可怕的顺德人”精神等来讲解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传授,让同学们深刻体会要将个人成长要融入国家发展中,时刻将自己培养成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

除了第一课堂的建设,第二课堂育人平台的建设同样重要,在第二课堂可通过举办课程思政实践活动即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党员的榜样力量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将显性和隐性教育进行立德树人的推广。

2.推动两个抓手

构建新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需要用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两个抓手。如何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可以借鉴成功经验,如美国社区学院办学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协作,共同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改革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8],还有就是可以共同开发教学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共建协调育人师资团队[9]。例如,可以与行业龙头企业合办班级,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利用校企人才、场地等资源,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实现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此外,大力发展以项目群为主导的产教融合模式。以产业学院等建设为抓手,推动产教融合深度发展。产教融合就是要让学校像企业一样,把以往学生在教室里跟着教师学做作业变成学徒跟着师傅在车间里完成产品,让学生在合作中学到真本事,让校企合作成果反哺教学。例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轻化与材料学院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依托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优势教学资源,与嘉宝莉、展辰等12家涂料行业领军企业联合共建,成立“广东涂料产业学院”,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有力抓手,推动产教融合深度发展。

3.落实三个保障

保障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和制度建设,才能确保新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新模式的构建。一是,师资队伍建设。可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打造产教融合队伍。这里的双元有两层内涵:育人主体的双元,分别是学校和企业;学生身份的双元,学生既是企业员工,又是职业学校学生[10]。建立职业院校、行业企业联合,通过进修培训、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挂职等形式,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还可以扩展师资来源,可以聘请校外专业的职业规划师、职场成功人士和杰出校友来担任兼职教师。二是优化实训环境,借鉴德国“学习工厂”,让产教融合落地。“学习工厂”是高校结合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通过构建真实的实训基地,设计一套面向学习者能力提升的培养方法,培养工业生产管理、过程、产品、服务和技术等,为学习者提供更具实效性的学习体验[11]。三是完善教育机制,对外学校与企业双方应共同建立管理机制,统筹规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资源互补、合作共赢。

4.健全四个评价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想要得到持续改进,有赖于科学评价,评价的结果是改进的方向。要摒除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评价,健全政行校企四个评价,也就是要让政府、行业协会、高职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评价。

“六稳”任务的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中之重,而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政府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重要的参与者和评价主体。政府要加强在制度制定、资源配置和政策激励等方面的作用。而行业协会在政府、企业与学校合作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学校作为办学主体,要联合企业一起深入参与及评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建设、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建设、职业素养培育成果、就业质量、社会服务以及教师专业水平和学生学业发展等评价,做好科学评价。

总而言之,随着新时代职业教育迎来新的跨越式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将“大有可为”。职业规划教育要抓住发展机遇,主动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协同政企行优化课程资源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激励他们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提供更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实现“大有作为”!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