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分析及教学改革措施的思考*

2022-02-09陈雅妮蒋泽元闫松显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学习效果教学效果

李 琼 陈雅妮 蒋泽元 闫松显

(茅台学院 贵州仁怀 564507)

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满足行业需求的创新性应用型本科人才,已成为普通本科高校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1]。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3]。随着教学改革和实验课程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在辅助理论教学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应用平台[4]。微生物学实验与微生物学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5-7]。

微生物学实验是茅台学院酿酒工程系白酒酿造、酿酒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主干基础课和实验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与研究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课程采取的是项目式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PBL),即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系统的实验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8-9]。教师基于项目式教学方法制定课程的教学大纲,本门课程有32学时,安排了8个项目,每个实验项目既能相对独立地进行,又能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连续的项目探究实验,建立了一套将微生物基本技能训练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本文以酿酒工程系2019级和2020级的三个专业的学生为对象,结合课程实际设计了18个问卷题目,对调查结果深入分析,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为不断提升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为教师根据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特点自行设计,在课程学习后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对课程的评价。利用问卷星在线问卷平台针对酿酒工程系2019级、2020级发放调查问卷,收到527份有效调查结果。该调查研究为不记名形式,不影响学生成绩,排除了受调查学生自我意识影响,保证结果可靠。

2.问卷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课程的满意度”“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实验实施情况”“课后实验总结”“学生学习效果自评”及“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等。以选择性问题的方式开展,一般设三四个级别选项,以期为今后相应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课程满意度

针对学生整体满意度,共设计3个问题。结果显示,90.9%的学生认为项目式实验内容是安排教学内容的合理,92.8%的学生认为实验课程的实验学时安排合理,对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环节做得好的比较突出的地方,学校对实验教学重视、教学体系管理制度、教学师资队伍、教学形式、考核机制、教学方式等方面学生满意度均大于68.0%,表明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实施中,学校、课程组、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是较为认可的。

2.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在开课前,任课教师要求学生2-3人自由组合为一组开展实验,将教学目标和实验内容、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视频以及收集、整理的教学资料,发布到“学习通”的教学平台上,以使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对相关知识点及实验操作流程,教师也可以通过“学习通”后台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以此来调整教学内容。结果表明,有64.5%的学生是“预习-上课-复习”流程,有26.9%的学生是“预习-上课”的流程,说明有91.4%的学生均有预习的习惯,这与肯定引入实验视频的有必要性的学生比例几乎一样,说明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意识到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视频的重要性。有87.3%的学生认为,2-3人为一组完成实验的分组方式对完成课程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也有12.0%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根据上课情况分析,有可能是这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参与度不足的原因引起的。

3.实验实施情况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启发式讲授、操作示范、教师随时关注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的方式进行,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和余地的同时,也规范了关键性操作。在具体操作环节中,自己独立操作和与组员合作总共占98.3%的比例,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自身素质也得到了很好锻炼;做实验中,学生更重视操作过程占比为75.1%,表明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认识到了实验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当实验不成功或有异常现象时,有92.5%的学生会自己尝试或请教老师积极解决问题,仅有7.5%的学生不予理会,体现了学生面对问题积极解决的态度;87.5%的学生认为微生物学实验中采用上一个班级为下一个班级准备培养基的方式合理,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课程的流程设计持肯定的态度。总之,通过对课程的精心设计,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掌握正确、规范的操作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对于学生锻炼动手操作、协调、解决问题等能力和思维方式都有极大益处,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有利于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10]。

4.课后实验总结

基于微生物的培养的特征,教研室开放实验室,便于学生对其实验过程复盘,通过对结果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结果表明,97.9%的学生在处理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时与组员讨论后完成或独立完成,体现了学生对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比较重视,有自己的思考;在处理异常实验结果时,90.1%的学生会实事求是地记录,分析有异常原因,表明九成以上的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只有少部分学生会出现实验数据修饰的现象。

5.学生学习效果自评

针对学生自身学习效果评估,共设计4个问题。对微生物学实验对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促进作用的程度,有90.9%的学生认为有很大或比较大的作用;针对提高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的程度评价方面,有92.1%的学生认为很大或比较大的帮助作用;91.1%的学生认为对培养良好科研习惯很大或比较大的帮助作用;通过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90.2%的学生认为对其毕业论文的实施的帮助程度很大或比较大的帮助。综合调查结果,对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效果的评价,90.0%以上的学生对自身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效果给了肯定性的评价,剩下不到10.0%的学生自我感觉学习效果一般或不佳,结合到前面课前预习和课中表现,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6.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对于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于本门课程对于“平时表现(10%)、实验操作(40%)和实验报告(50%)”考核体系的合理性评价,有90.9%的学生持肯定态度;对于在实验教学中是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有89.4%的学生评价是比较注重,10.6%的学生评价是一般或不注重。这两项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教师设计的考核方式、教学内容均比较满意,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关于教学改革措施的思考

本课程通过完成“酱香酒的酒醅中微生物分离、纯化与鉴定”为主线的应用研究型综合实验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贯通知识系统、强化思考动能、提升动手操作能力训练的教学目的。本次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多数调查对象的肯定。当然,作为任课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意识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有待完善、课程思政融入有待提升等。现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加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本课程虽然利用“学习通”平台发布教学目标、实验内容、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视频等,在学生课前预习阶段起到一定的作用,学生评价也不错。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推广应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下教学工作的常态[11-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了“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13]。建议本课程的实施,将线上线下的结合贯穿到课程实施的始终,如实验过程中发布实验关键操作技术的提醒,课后发布相关与理论知识点紧密结合的相关练习题,课程结束后组织实验操作技能的线上考试等。

2.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

2020年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把思政教育全面推进高校课堂[14-15]。将思政教育融入“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需要发掘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学习效果教学效果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莲心宝宝有话说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