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
2022-02-09刘望
刘 望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雨花实验第三小学 湖南长沙 410001)
由于近年年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应试教育出现的学生压力过大等问题。对于中小学生学生来说,确实存在着课后压力过大,课余时间较短等问题。所以,如何科学有效地布置课后作业就成了当前时期帮助学生减负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在“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
虽然,在教育部大力推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学生的课后作业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仍然存在着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的情况。虽然学校降低了对学生课后教育的要求,但是家长却给孩子层层加码,不停地压缩学生的课余时间。同时,大多数语文教师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大多形式单一,往往是简单地背课文、抄生词,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理解能力很难有针对性的提高,最终提高的都是学生的背诵默写能力,而不是综合素质。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不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会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减少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存在作业布置科学性不强的问题,不能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本质,没有从增强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也没有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来布置课后作业,往往都是一刀切。语文学科承担着提高学生情商,增强学生待人处事的重任,所以,如何进行语文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当前解决学生课后减负的痛点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1]。
二、在“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点优化
1.树立明确的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想提高作业布置的质量,就要清晰地认识到课后作业布置的目标是什么。虽然全国都在大力推行减负政策,但是减负不等于不设,课后作业对于上课效果的检查,以及学生知识学习的巩固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白天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深入了解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并且对白天没有听懂的地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就可以留着下一次上课时对老师提问,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保证老师上课的质量。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保证课后作业的内容与上课所讲的内容密切相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讲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时,可以从本单元“细心观察”的中心内容出发,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如观察一类植物,写一篇观后感,还可以让学生给家长朗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针对课后要求背诵文章的任务这一要求,可以要求学生先对文章有个整体的了解,加强大家对爬山虎的学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快速地背诵全文,减少学生的枯燥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还可以布置搜集爬山虎相关知识的作业,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把家长充分地调动起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使家长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监督者,而是参与者,这样就能增强孩子与家长的相互理解,形成一种相互促进、互相鼓励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教师通过采用这种教学与娱乐相结合的方式,就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除此之外,还有利于将每一个学生都带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为人处世的能力,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课前课中课后作业布置相结合
前文讲了,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要有明确的目标,此外,巩固教学内容也是作业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还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认清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布置作业时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在课前,要有针对性地重点设计预习内容,而不是简单地进行阅读课文和抄写生词,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在课后,一定要加对难点的巩固和提高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方便老师在课后检查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电子设备,手机、电脑、学生平板等,也可以要求家长和学生一起学习,既是对学生的监督,也是促进家校沟通的一种手段,还可以增强学生家长对教师的理解,有利于良好家校关系的形成,共同助力学生成长。同时,对电子设备的正确应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2]。
比如,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作业内容主要划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在课前,要求学生利用电子设备读文章,了解作者的朝代以及写这首诗的背景等,同时可以了解观看一些相关的视频。在课上,要求学生根据预习的内容进行汇报,这样既是对所学内容的检验,又是提高学生专注度的一种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对古诗进行朗诵,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阅读水平。之后,教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出深入浅出,一切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前提。在课后,可以针对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作业布置,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写作手法。教师通过进行这样一个课前、课中、课后的设计,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3.优化作业形式
“双减”政策下,减的是学生的学业压力,提的是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发挥教师的主动创造性。在双减政策下,教师不能仅仅安于现状,认为只要完成当前任务就达到要求,要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为目标,丰富作业形式;不仅要安排基础性工作,同时还要适当加强实践性作业,将语文学科的作业任务与美术,书法等其他课程相结合。只有教者有心,学者才能受益。所以,教师不仅要把教学当成自己的一项任务,还要把其当成自己的一种爱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去设计不同种类的作业形式,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加强创造性思维,大胆创新,不断变革,要有试错的勇气,不能缩手缩脚,一切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最终目标[3]。
例如,《盘古开天辟地》这篇文章对盘古开天辟地的事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有一段的内容是“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他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也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教师就可以根据这部分内容布置一个绘画作业。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师还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走入大自然感受四季的变化,增强学生的色彩感知感和利用色彩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可以要求鼓励学生去听“春的声音、夏的声音、秋的声音和冬的声音”,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知力,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4.施行作业分层设计
教师采用分层教学,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布置和检查。人和人是有显著差别的,这就决定了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在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别。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要注意到这一点,将作业进行分层设计。除此之外,教师通过施行作业分层设计,还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但是,大多数老师在课后作业布置时,为了减少工作量往往会“一刀切”,既不对作业内容进行分层设计,也不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只看、听,不思考的习惯,学生参与感较低,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老师应在课后作业设计时能够进行分层。首先,可以对作业内容进行分层。可以将作业难度划分难、中、易三个层次,但是事先不告诉学生,防止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其次,要在作业评价环节对作业进行分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优秀的学生在后续发展中可以布置更多有针对性的任务,针对中等学生则要求对学习内容进行精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进行鼓励提高[4]。
例如,以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观潮》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首先要明确全文的重点与难点,然后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布置课后作业。第一,要求学生抄写课后的生字词,做到会读,会认,会写。第二,要求学生将钱塘江的大潮的盛况讲给家长听。第三,仔细观察文章的插图,在父母的指导下查找钱塘江大潮的相关知识,并用心地感受,将自己的所观、所感写下来。第四,阅读刘禹锡的《浪淘沙》这首诗,找出课文中和诗句相关的知识。对于第一点作业,要求学生必须全部完成,这是基础性没有难度的工作。对于第二点作业,要求学生基本完成,对于那些理解能力稍差的同学来说,这项作业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对于第三项作业来说,要求尽量完成,能力稍差的同学可以在第二点的基础上说一说、写一写,能力中等水平的同学则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读和写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第四点的意义则在于提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来说,通过课外知识的拓展可以增强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无论是之后的考试中,还是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
5.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评价方式
课后作业的评价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桥梁的重要措施。所以,教师在进行学生课后作业的评价时,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将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当中来,把作业评价转化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助推器。教师要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指导,一切以提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出发,不断激发学生潜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除了在鼓励、表扬学生之余,教师还要针对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5]。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观潮》这篇文章的课后评价时;既可以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对于前文中完成前两项任务较好的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继续再接再厉。对于较好完成前三项作业的学生进行表扬,重点在于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四项作业都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重点表扬,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首先,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就是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课程学习的重难点进行分层设计,层层深入;其次,要遵循合理性原则,就是要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要适量,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布置相对应工作量的作业;最后,要遵循多样性原则,作业形式要丰富多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作业完成质量。教师要从学生的能力出发,明确作业设计目标,调整作业设计内容,优化作业设计形式,增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教师在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的同时,保障学习进度,保障学习质量,全面提到学生的综合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