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实践*

2022-02-09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3期
关键词:宜宾英语教学高职

苏 旻 程 莲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宜宾 644003)

引言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沉淀地方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具有亲和力、深厚的人文内涵和德育价值。通过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和地方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三观,提升人文素养,助力文化传承。各高校英语教学积极融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研究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形式与方法。目前CNKI数据总库中论大多数处于宏观的理论探索阶段分析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途径,但在微观层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研究地方传统文化融入较少,因此本文以微观角度探索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融合。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1.文化传承的需要

21世纪外语教育应该肩负起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让学生真正了解中华文化,让学生谈起祖国和家乡的文化时有话可讲,有能力用语言传播中华和地方文化。所以中华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融入高职英语教学,培养用英语讲中国文化能力,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1]。

2.丰富德育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规定,职业英语教育须肩负立德树人任务,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地方血脉的精华,展示着地方的精神气质和灵魂走向,其蕴含的哲理和人生观具有普适性,亲和力和强大影响力是优质的德育资源。深挖地方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育中,推动道德教育,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2]。所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可通过学生进行文化相关内容学习,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历史和文化,帮助他们更为全面地认识东西方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人生观。因此地方传统文化融入职业英语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3.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升到与文化教育等同的位置上,国家也为此对教育教学的策略做出了调整,要求教师将德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各科课程教学中。而面临这样的教学理念与策略的调整,高职英语教师需要重新定位教学目标,重构英语教学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对传统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剔除传统教育中糟粕部分的同时为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添砖加瓦。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德育教育的思政教育的内容要求相符,有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以提升英语教学的品质与层次,所以需要教师将其纳入教学体系的完善计划中。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的教学实践

目前,优秀地方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的教学实践案例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新技能英语高级教程》中第1册第4单元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为例,研究对象为高职高专理工类大一新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第二课堂来探索如何将宜宾地方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策略。

1.挖掘教学内容,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教学内容需要根据教材和学情,了解和挖掘优秀地方传统文化元素,利用线上线下资源扩充教学资料,搭建与学生基础相符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内容框架。教师在进行扩展和重构教学内容时,落实到具体单元,依据单元主题划分教学模块内容,拓展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依据学生知识习得习惯,层层叠加技能和知识点,构建融入文化元素的内容知识体系[3]。

单元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主题围绕志愿者展开,与“崇德向善,乐善好施”传统文化元素贴合,通过线上资料搜索和线下探访,了解和挖掘宜宾特有的文化要素,如宜宾南溪张氏家训的“崇文尚义,义字当先”,为民轻财重义,建立“私立翼德小学”,免困难学生的学费。依据宜宾地方文化元素和教材内容,设定单元主题为“凡人善举”,综合线上线下收集优质资料,重新构建教学内容,分为“了解善举”“领悟善举”“策划义卖”和“开展义卖”四个模块,形成内容框架,环环相扣,从感知到行动,逐步深入[4]。

2.运用混合式教学,深化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

采用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逐步深入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线上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学生自主探索,收集有关文化的资料,上传学习群中,分享自己理解和感受,并完成自学内容,提高学生自学动力和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线下多样呈现有关文化类的内容,引导归纳出核心知识,开展各种教学活动[5]。如角色扮演、文化故事分享、文化冲突案例分析、文化比较等,增强跨文化了解和提升跨文化的沟通能力。

单元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以领悟善举教学模块为例,在课前,线上任务驱动,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经历,搜索宜宾历史或身边善举故事,在学习群中尝试讲述助人故事,完成自学任务;在课中,学生观看视频Volunteer in China,教师总结视频中各个志愿者用词和讲述框架,利用图片和音频展示宜宾南溪张氏家训的“崇文尚义,义字当先”宜宾当地传奇人物廖翰的仁爱故事和宜宾好人事迹,结合中华传统思想和社会主义精神内涵,如韩愈的“博爱”,管子的“善气”和新社会主义的“大公无私,助人为乐”,深化“善举”文化内涵,提出“凡人善举,汇聚暖流,传承文明”概念[6]。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故事框架和词汇,通过小组协作、故事展示、师生共评一系列步骤完成运用英语讲述助人故事的任务;在课后,学生填写反思日志,完善故事讲述,将故事拍摄成视频,形成学习成果产品,同时将视频分享到学习平台,师生投票选出最喜爱故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成就感[7]。

3.采用多元评价,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考核

教学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从语言能力考查转变为多维度考核,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考核,借助信息技术,利用线上线下,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多方收集信息,形成较为客观全面评价。通过线上文化内容的自学情况、反思、问卷等量化分析,以及线下课堂上学生有关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话和表述能力表现,较全面评价学生跨文化意识、能力和情感[8]。以教学模板“领悟善举”为例,评价从课前在线自主学习情况,课中学生回答问题,讨论互动,以及讲述善举故事的课堂表现,到课后学生反思日志和制作的善举故事视频,分析学生对“善举”文化内涵理解和情感走向,对帮助他人的态度倾向,以及运用英语讲述善举故事的能力情况[9]。

4.重视第二课堂,开展文化融入的各种主题活动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计划的延伸,可以拓展到网络世界和社会各个领域,能够灵活安排教育内容、时间和形式,提供运用知识、增长知识、提升能力的各种校内外活动[10]。随着国家对地方文化重视,地方加强对文化遗产、历史建筑以及古镇的保护,建立展览馆,鼓励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这为第二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育资源。教师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拓展第二课堂,提供学生沉浸式体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和传承地方文化[11]。

在完成单元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课堂教学后,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宜宾市南溪区裴石镇中华家风馆,展馆包括华夏家族篇、家族文化篇、中华家训篇、中华家风篇四个板块,其中家族篇展示宜宾张氏族人世代推崇家训以及他们守望相助、扶贫济困的故事[12]。通过参观可以帮助学生能系统地了解中华家训,特别是了解宜宾家训文化,深入理解善举内涵。参观后,在线上鼓励学生使用课堂学到词汇表达自己对善举的理解,学生点赞和发表自己观点,提升学生使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能力[13]。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的教学效果

整体来说,本单元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较好。结合从线上数据和线下表现,大部分学生掌握基本英语发音、词汇、语篇和语用知识,能运用核心词汇简单谈论有关助人话题和讲述基本的助人故事,深入了解中华和地方传统文化“善举”基本内涵和国内外志愿者服务的精神,对助人和当志愿者表现出积极态度[14]。学生在单元反思日志上表明,文化知识学习很有趣,加深了他们对助人的文化理解,期望多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更多的练习和展示机会,将所学运用到实践,激励学生不断学习和练习,从而能转化为跨文化交流能力[15]。

结语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来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融合的教学策略。首先,挖掘教学内容,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利用线上资料拓展和重构内容,整合教学模块,形成系统的内容知识框架;其次,教师可在教学中运用混合式教学,利用线上线下提供全方位学习环境,多样呈现主题文化,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全程参与度;再次,采用多元评价,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考核,通过线上数据分析和线下课堂观察相结合,平时学习表现和学习最终成果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跨文化意识、能力和情感;最后,重视第二课堂,发挥其实践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利用地方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如古建筑和民俗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融入的各种主题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地方文化理解,助力学生对文化传承能力提升[16]。

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英语学习软件,选取有关文化类学习内容,供学生反复口语练习和学习。教师还可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竞赛活动 和传统文化情景剧表演,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加深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助力文化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宜宾英语教学高职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宜宾高州季秋印象二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宜宾(外四首)
宜宾豆腐乳毛霉分离及应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