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研究
2022-02-09田凌燕
田凌燕
(东营市委党校 山东东营 257091)
教育作为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社会公平的前提是教育公平,面对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现状,国家出台了多项支持教育发展的政策,如“城乡教育一体化”等。在“城乡教育一体化”政策指引下,多个区域的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已取得长足进展,但受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城乡教育资源“二元划分”仍较为明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基于此,本文结合某市域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现存问题,分析影响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的关键因素,提出“互联网+”背景下推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针对性建议,为后续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践提供参考。
一、某市域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现存问题
(一)农村学校数量多,班额小,教育资源闲置现象明显
调研数据表明,从中小学的学校数量分布情况来看,2021年某市域农村中学的数量是城镇中学数量的3.7 倍,农村小学数量是城镇小学数量的7 倍,学校数量差额明显。但从学校在校人数来看,农村中学在校人数是城镇中学在校生人数的2.6 倍,农村小学在校生人数是城镇小学在校生人数的2.56倍。从上述两方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初中还是小学,当前城乡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农村学校数量多但在校生人数较少,城镇学校数量相较于农村少,但在校生人数却明显高于农村,说明农村学校各班级学生人数要明显少于城市学校各班级学生人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乡村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甚至部分校舍资源被闲置。加上新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更先进、更全面、更舒适的教育,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读书,加大了城市教育压力。
(二)师资整体力量薄弱,结构失衡,素质水平有待提升
教师群体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教师整体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据2021 年数据统计分析,某市域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35776 万人,相较于前几年,教师数量虽然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仍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城乡教育需求,且在35776 万人教师中,约有80%集中于城镇,剩下的20%集中在乡村。由此可见,从教师数量分布来看,城市教师资源远优于乡村。从生师比例来看,城镇中小学生师比例分别为3.91 和5.21,而乡村中小学的生师比例分别为131.22 和39.13,同样能够看出,城乡教师资源分布不均,乡村教师资源弱于城镇教师资源,乡村师资力量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
从教师性别构成来看,无论是城市教师还是乡村教师,女性教师均占比较多,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2021 年,某市域中小学女性教师占比分别为77.66%和69.12%,女性教师依旧占据较大的师资比例,教师性别比例的科学合理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推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进度。
从教师的年龄结构来看,就中学而言,青年教师群体多集中于乡村学校,其次是镇区,最后是城区;中年教师群体多集中于城区,其次是镇区,最后是乡村学校;老年教师比较多集中于乡村,其次是镇区,最后是城区。就小学而言,青年教师群体多集中于乡村,其次是镇区,最后是城区;中年教师群体多集中于城区,其次是镇区,最后是乡村;老年教师群体多集中于乡村,其次是镇区,最后是城区。由此可以得出,不论是中学还是小学,老年教师群体和青年教师群体大部分都分布在乡村,因为,与中年教师群体相比,老年教师群体没有很多的精力去服务每一名学生,而青年教师群体基本上是刚毕业的学生,教学经验不足,这就导致了老年教师群体和青年教师群体多向乡村靠拢,像精力旺盛,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群体基本都向城区靠拢,一方面带动了城区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拉大了城乡教学质量差距。
从教师学历结构情况看,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多流向城区,本科及大专学历的教师多流向镇区,高职阶段的教师多流向乡村。由此可见,高等学历教师基本分布在城区,中等学历的教师基本分布在镇区,低学历的教师分布在乡村,城乡教师学历结构的失衡将直接影响城乡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合理性。
(三)硬件教学资源改善明显,但资源利用率不高
整体上看,随着城乡教育一体化政策的出台,国家对于乡村教育资源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乡村硬件教育条件不断优化,但不论乡村教学用房如何优化,始终无法与城镇学校建筑质量相比。从图书馆资源来看,乡村图书馆建筑不断完善,也丰富了大量的馆藏资料,但乡村学生的生均图书拥有量仍与城镇有较大差距,图书馆图书借阅量低已成为乡村学校图书馆的常态,难以有效发挥庞大馆藏资源优势,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二、影响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的关键因素
(一)意识形态影响
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让先城市后农村的二元结构思想根深蒂固,直接导致农村文化、经济、教育等明显落后于城市,导致当前的城乡教育二元化局面,也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根本原因。深入人心的城乡二元结构思想导致无论是教育资源还是教育文化资源在面临城市与乡村的分配时,会优先向城市方向的分配倾斜,很多城市的优秀教师不想放弃居住舒适、生活环境优美的城市教育生活转向资源条件落后的农村学校。同样,新时代背景下,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去城市读书,造成了乡村学生向城市学校的靠拢,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教育差距,使农村学校在与城市学校的对话中,逐渐丧失话语权,进一步制约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可能性。
(二)经济利益因素
资源共享是建立在平等交换的基础上,其本质意义是出让方也是受益方。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可以明显看出乡村教育资源弱于城市教育资源,乡村教育除了空间宽阔的体育场地及学校面积外,与城市教育资源相比,几乎无其他优势,这就意味着在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城市教育资源向乡村教育开放共享,乡村学校也非常希望通过共享获取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但这对于城市学校而言无疑会增加管理成本,势必会降低城市学校教育资源共享的积极性。从这一角度看,在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较大的前提下,城市优质学校的优质资源难以真正与乡村学校共享。
(三)资源管理因素
城乡优质教育共享需要建立在制度完善、配套完善、政策完善的基础上,应从顶层设计、共享方法、激励机制等方面制订一套完善的教育资源共享方案。同一市域的中小学数量较多,大范围地实行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具有一定难度,因此,还需要建立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协调部门和专家智库。就当前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情况来看,多集中于个别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并且缺少科学的政策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双方主体也为建立明确的责任与义务关系,缺乏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和教师激励制度等,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进度和效率。
(四)硬件条件因素
由于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缺乏合理规范的激励机制,导致很多优秀教师不愿意、不主动接受资源共享,不利于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开展。互联网时代,线上共享课堂形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资源共享方式,这对信息化设备有较高的要求。从线上共享课堂的开展现况来看,仅有少部分学校拥有一定数量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对于乡村学校,很少有完善的信息化教室,即便已经建成了信息化教室,也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维护运行信息化设备,导致信息化教学设备出现故障时不能得到及时维修,不仅不利于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还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信息化资源。另外,据前文描述,农村学校年龄偏大的教师居多,其在计算机操作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推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策略
(一)加大政府专项财政支持,优化农村办学条件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很大原因是国家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不足,因此,如果要从根本上改变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还需政府发力,加大政府对乡村教育资源的财政支持力度。在教育投入方式层面,应变原有的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为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各界多方的筹集资金为辅,保障乡村学校能够有充足的教育经费。此外,在乡村教育硬件设备的购置上,适当增加多媒体教室、学生图书馆、计算机房等优质教育资源,让农村学生也能跟上新时代教育的步伐,同时还能借助“互联网+”优势,与其他地域教育建立联系,通过线上共享课堂的开展等形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如直播教育形式,不仅可以让不同地区的广大学生同时观看线上直播,社会人士也可以进入直播间学习交流,教师也可以实时解答学生及观众提问的一些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共享,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二)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组织,建立健全奖惩制度
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看,当前,乡村教育资源匮乏,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实际上是城市教育资源的单方面共享。农村学校作为教育资源共享的受益方,非常积极地参与教育资源共享,由于城市学校从农村学校享受的优质教育资源较少,比较缺乏教育资源共享的积极主动性。所以在推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过程中,首先应建立完善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组织,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借助互联网优势,实现教育的公开公正,将乡村教育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下,让更多人的群体认识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奖惩制度的建立可充分调动城市学校优秀教师的积极主动性,首先从精神层面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广大优秀教师主动申请参与乡村教育共建,树立教师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其次是在薪资待遇方面激励教师主动参与教育资源共享,适当提升扶持乡村教育建设的教师群体的薪资水平,可优先评优评先等。此外,“互联网+”背景下,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强化人才资源的流动,强化积极教育观念的传播,增强乡村教育的自我造血功能。
(三)完善信息化网络建设,强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技能培训
“互联网+”背景下,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依托线上共享形式已成为必然,极大程度地便利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可以避免教师资源的来回流动,节约了共享成本,减少了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所以推进农村地区学校信息化建设须提上日程,相应的教育主管部门应起好带头作用,将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推进,结合农村地区信息化设备分布情况,依据农村教育所需,将先进的信息化硬件设备配备齐全,如信息化教室、智能体育馆、智能图书馆等,尽可能地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缩小与城市教育信息化的差距。此外,还应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技能培训,校方可以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给教师做相关培训工作,让教师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从根本上认识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升共享效果。
结语
综上,对于当前城乡教育分配不均衡的现状,亟须开拓“互联网+”优势,借助线上直播、线上课堂、网上图书馆等形式和平台打通城乡优质教育路径,真正实现一个教师教育多个学生、一项资源服务多个地区,促进整个共享体系的不断完善,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