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改革路径探析
2022-02-09梁志宏
梁志宏
(佳木斯职教集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以市场需求为价值导向,在人才培养上着重于应用性。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高职院校音乐课程开设现状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音乐课程主要作为专业课或公共选修课或者是拓展类课程开设,音乐课程主要包括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声乐、钢琴、舞蹈、音乐欣赏鉴赏、即兴伴奏等学科,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和音乐表演专业中,声乐、钢琴、舞蹈课等是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的,在非音乐专业中大多作为公共音乐课或是拓展课开设,从学科性质基本分为理论与实践两大类,音乐基础知识、视唱、欣赏等课程属于理论学科,声乐、钢琴、即兴伴奏、舞蹈属于实践性学科,像学前专业中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蒙氏等学科,都是在学生掌握初级音乐理论和能力的基础之上去开设,各个学科之间即相互联系又独立存在,所以,音乐课程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笔者在一线教学近二十年,特别是线上教学之后,发现一些不足之处,愿与大家探讨。
1.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不够重视
素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很多高职院校之中,只有音乐类的专业才开设音乐课程,其他非音乐专业在设置音乐课程时往往只是将其一门作为选修课,对于音乐基础理论和器乐等课程开展明显不足,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开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明确了公共艺术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补课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个人素质,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在高职院校非专业学科中应普及公共音乐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2.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面对面授课,教师运用范唱、范奏等直观立体的手段去展开教学,这种面对面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一对一指导,遇到问题及时消化和解决,这传统线下教学的优势所在,但长久以来,也导致课程教学出现了固化现象,整个教学活动缺少良性互动。由于课程时间较为固定,学生课下无法继续和教师沟通,导致学习积极性在逐渐下降。经过线上教学期间的总结与反思,我们深知原来以讲授、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落后,教师的信息化处理能力也有待提高,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环节没有形成有效的辅助作用,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上不够深入,没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音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乐理知识与实践方法,更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设计上要全面,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优化,让学生能够轻松面对课堂的压力。很多高校在面临疫情反复的情况时,线上教学往往只关注教学进度完成与否,却忽视了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高职院校育人任务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应满足市场人才的需求,就业市场对于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更高,所以,高职院校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和职业实践能力,是适应新时期人才的新要求。
4.课程思政理念不够深入人心
课程思政是体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有益探索,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校方还是教师,只重视教学进度,从而忽视思政理念的渗透,思政理念协同育人的机制尚未形成,特别是在全球经历了新冠疫情之时,中国展现了大国担当的使命,让全世界的华人感受到了家国情怀,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所以,课程思政理念应落实到每门课程,细化到每个教学环节,在音乐专业课堂之中,特别像钢琴、声乐这些课程,教师固有的专业性教学思想过于严重的,一直以来存在只重视技术而轻视德育教育的现象,过于重视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忽视课程本身的育人功能。所以,音乐教师更应该深入学习课程思政,深度挖掘各门课程与思政结合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剖析
近年来,高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是招生最好的专业,这与国家的政策密不可分。本文以学前专业为例,简要剖析各主干学科的特点。
1.乐理知识与视唱练耳
学前专业的学生大多是完全没有接触音乐教育的学生,零基础入学,所以乐理与视唱练耳这两门课程应作为必修课程,在学生入学伊始就开设,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在学习当中配合相应的训练,对于没有接触过音乐的学生而言,其接受乐理知识较慢,提不起兴趣,觉得沉闷且枯燥。视唱练耳是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在音高、节奏、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进行专项训练,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钢琴、声乐、等一系列课程的学习,传统的视唱练耳课是以唱歌为主,教师弹奏,学生紧跟老师,教师紧紧注重在技术层面上的训练,并没有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拓展能力,所以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创新。
2.钢琴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教学内容以儿歌弹唱为主,教学形式主要以集体课与小组课交叉进行,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弹奏方法和伴奏能力,这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弹奏练习需要学校提供满足练琴的资源,具备硬件条件满足教学需要。以佳木斯职业学院为例,在学生入学第一学期,由于学生基础相近,利用电钢琴实训室进行集体课教学,从坐姿、手型开始统一教学,即节省师资又能提升教学质量。到了第二学期之后,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学,所以应采用小组教学模式,把能力相当的学生变为一组,在教学过程中再辅以一对一个别指导,最大限度地提升个体的教学效果。钢琴教学是一种技能实践教学,由于学生个体的客观条件与经验背景不同,教学中一定要体现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中全面考虑、有针对性选择方法和教学材料,做到因材施教。
疫情期间,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家不具备练习条件,又加之在线上沟通不畅,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这也是我们未来要思考解决的问题之一。
3.声乐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是培养幼儿教师歌唱的技能,根据教学对象是幼儿的职业特点,声乐课的教学不应当只强调声乐演唱的技术性,现在的学前市场要求具有讲、弹、唱、跳、画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中,注重演唱基本功的同时,引导学生追求幼儿声乐艺术美,体验声音的魅力是教学目标。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传统教学形式是面对面授课,从发声到歌曲演唱,从呼吸到咬字,教师时刻在关注学生,及时解决与纠正。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歌唱与舞蹈是密不可分的,幼儿演唱的同时辅以肢体动作表演,这对于幼儿的艺术能力培养非常有益。以佳木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教学内容原来以单一的儿歌或艺术歌曲为主,在参加过几年的国赛和省赛之后,老师们意识到传统教学形式与内容满足不了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所以调整了教学内容,把歌唱与表演结合到一起,学生边唱边表演动作,改变传统的声乐课中学生单一演唱的形式,在掌握歌曲旋律之后,给予学生自编舞蹈动作的环节,分小组进行创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信心,声乐课堂氛围变得愉悦。
三、音乐课程线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音乐课程线上教学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疫情期间被动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客观上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广大师生体会到线上教学的便捷性与实效性,但也暴露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1.缺乏统一的教学管理系统
目前,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教学平台,很多高职院校也建立起自己的录播教室和直播教室,在要求线上教学时,各个老师只针对自己课程的特点自行选择教学平台,各门学科之间没有有效链接,学校没有统一的教学管理系统,对于教学环节如何进行、教学模式如何开展等没有统一有效的管理手段和评价方式。以钢琴课为例,从教学设计到教学执行、教学监督,需要教务处、学工处、督导处的监督和指导,但是因为各个老师对于各个平台熟悉情况不同,有的老师会选择钉钉授课,有的老师会选择腾讯课堂授课,老师都是选择自己熟练的操作平台进行教学,没有统一的平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一方面,存在软件平台应用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学校层面也很难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造成教学不合理、学生应用不方便等问题。
2.重塑教师在线教学理念
尽管大多数高校近些年来在教学改革方面对在线教学有所侧重,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在线教学模式仍持观望、怀疑态度。此次疫情迫使教师“被动”接受在线授课,尽管已经改变了一些教师的观念和看法,但真正变“被动”为“主动”的教师还不多,传统的音乐课程是面对面进行,所以很多教师观念里一直认为艺术类课程只能通过面对面解决,线上教学只是形式而已,如何让教师了解并认识在线授课的发展脉络、发展趋势及实践应用,转变教师对于在线教学的思路与看法,由怀疑、不接受转变为愿意尝试、深入探索是在线教学改革要走出的首要困境。以佳木斯职业学院为例,线上教学期间,教务处定期检查集体备课情况,在线参与教学研讨过程,开展示范性课堂建设活动,开展教学改革标杆带动活动等措施,同时推荐线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带动其他教师及时进行角色和职责的转换,让其认识线下教学不能完全搬到线上教学。
3.网络信号卡顿、教学平台稳定性差
开展在线教育教学,音乐教师面临第一个问题就是网络卡顿的问题,特别是声乐和钢琴课,这两门课程实操性强,教学过程主要在于讲练结合、边讲边练,课前教师把示范演唱、示范弹奏的视频上传到平台资源库中,但在课中的环节,要求平台必修具备优质的稳定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以声乐课为例,常常出现音与画不同步的情况,教师做完示范之后,由于受到信号或平台的影响,声音不能及时传达,教师在网络的一端进行伴奏,而另一端学生往往推迟两秒才能听到声音,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
四、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有效衔接
经过了线上教学的实战演练,很多教师提高了线上教学的能力,但是恢复到线下教学时,很多老师还是习惯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式,笔者认为,要把在线教学的优势进行总结与提炼,与线下教学进行有机的、有效的融合与衔接。学校教育将会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生态,全面进入新“双线教育”的时代,进入“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混融共生”的新时代。
1.对线上教学缺漏进行弥补
开学复课后,应及时进行查缺补漏。例如,疫情期间,由于不是每位学生家里都能提供乐器,我们制定了钢琴与视唱两门学科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家里有无键盘进行分组教学。没有键盘的同学,要求把钢琴练习作业进行熟练视唱,然后再录制视频上传。或者建议学生购买价格低廉的键盘卡,虽然键盘卡没有深度,也不能发出声音,但是键盘的宽度大小与真实键盘相同,可以练习指法,模拟真实键盘进行边弹边唱,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熟悉指法,提高视唱的能力。待到复课时,坐在真实的键盘前,经过练习能够较快的达到教学目标,班级整体教学进度能够较快达到统一。
2.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全方位育人
众所周知,音乐课程中的重点学科如声乐、钢琴、舞蹈都具有直观演示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面对面授课,教师与学生重视的是课中效果,转入线上教学后,仍然忽视了课前预习与课后练习,所以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音乐具有传播美的特性,例如在课前,教师不止要把自己的示范视频上传至群中,引导学生多看、多听艺术家的作品,弥补了课中的教学效果。以往线下上课时,检查作业的环节都是放在下一节课的开始,线上教学期间由于课堂效率不高,教师们非常重视课后环节,大家可以在钉钉群、微信群随时沟通,根据回访功能,学生之间也可以时时讨论,大大加深了课堂的有效性。所以,对于音乐课程来说,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平台资源,重视课前、课后教学环节,一方面可以充分弥补课中不能面对面的劣势,另一方面,经过实践证明,音乐类各门课程在课前课后环节有其独特的优势非常适合于线上教学。所以,应保留线上教学的优点,缩小线下教学的劣势,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应混融共生,促进两者有机融合。
结语
未来,学校要把线下丰富的教育资源转化为线上教育的优势,用线上教育快捷灵活的网络信息传播优势带动线下教育的发展,把两者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融合,发挥出其最大合力,走向一个全新的学校教育。在“互联网+”的智能时代,逐渐形成学校教育的新业态和新生态,构建未来学校教育教学的新体系,打破原有学校线上线下教学一直以来存在的彼此分离、割裂的状态,走向“混融共生”,这是新时代高职学校教育变革发展转型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