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路径*
2022-02-09姚红兵
周 欢 卢 哲 姚红兵
(1.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5;2.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伊犁 835100)
伴随职业多元化的发展,大众创业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各大高校也开始鼓励学生大胆创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自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被纳入高校的必选课程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配合,共同对高校学生展开一场思想道德品质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2021年12月2日,辽宁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总结推进会。会议指出,省教育厅会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到学校的每一项建设与管理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思想觉悟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在开展高校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教学活动时,应实现两种教育课程的互通互融,大力发展“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一、高校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1.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政教育改革的必要条件
思政教育是对学生三观、理想、信念进行正确引导的大学思政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品德以及政治素质等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旨在将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将当代的大学生培养成品格高尚、思想正统人才预备军,共同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如何将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则需要通过高校教师对其同时进行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使其可以协同合作、共同发展,彰显新时代背景下的现实意义[1]。
高校教育课坚持以信念教育为核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其创业能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步入社会工作时可以及时抓住未来发展的新兴行业风口,有信心、有能力地去完成工作。高校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意义,就是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三观思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使学生无论在进行任何行业的创业时,都可以在以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带领下,更加迅速地适应社会,发挥自身的艰苦创业精神。
经过教育界的长期观察与实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已经得到了较为完善、系统的改革,产生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创新创业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培养的。高校可通过思政教育课来引导学生,将正确的理念深入渗透到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一切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创新理念,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独立作用[2]。
2.思政教育是加固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
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时,最容易忽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在这个新媒体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学生接受知识输出与内容产出的渠道越来越多,所接触的信息内容也越来越复杂,难以辨别其真假好坏。学生可以通过便利的新媒体方式获取信息,但也要能够筛选不良信息,保证接收到高质量的信息源,以此激励学生勇于挑战创新创业任务。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将学生收集来的外在信息源转化成为自己内在动力的“发电机”,将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学生的创新创业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完善自我创新创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力量,牢记创新创业教育学的知识构成,树立明确清晰的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对于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十分重要。它明确指导着创业者在工作过程中的方法、理念和心理,规范创业者的工作计划和进程。之所以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就是为了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过程中,树立其主体意识和正确观念,助力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开展创业活动。当大学生步入社会开始工作后,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思想内涵和创新创业能力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改变社会、创造价值的“坚实永动机”。因此,保证高校思想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利于学生发散其创造思维。
3.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现价值观
创业活动的价值观不仅体现在企业的财力收入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企业文化和创业态度及立场上。基于课程思政,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基础,使大学生在环境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可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高举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旗帜,使自己的创业活动可以一直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不偏离方向。再者,两种教育课程的互相结合,可以加强思想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作用,帮助大学生梳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表明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对创业活动的重要作用[3]。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现路径
1.为融合教育发展搭建理论建设平台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时,理想信念教育为大学生的创业发展要素提供了引领方向,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的社会使命与历史责任,使其将个人理想与复兴中国的伟大中国梦联系起来,进而养成规范的职业道德素养与创新创业意识,形成具有个人创业发展导向的积极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课则是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大学生做到爱国、护国,保障中国的一切根本利益。若想将二者充分融合,高校应明确思想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依据学生创业学习的需要,以社会未来新兴职业发展的变化为切入点,更新相关的课本教材,搭建实现融合教育的发展平台,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
例如,高校在进行“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可能遇到学生基础理论不够扎实、专业能力方面有疑惑的情况。针对此类问题,学校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以思政教育为引领的创新创业知识的网络交流平台,不仅可以让本校的学生在此平台上进行交流与学习,而且还可以让社会人士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使学生可以在网民的评论与留言中找到创业思路的灵感,不断地补充并完善自己的创新思维,为日后的创业活动做好铺垫。
2.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路径
(1)融合教育理念的更新
由于我们的生活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我们高校的各科教育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高校作为学生接受高难度知识的主要场地,应该加大对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使用,使其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在改革中有所进步。思想教育课和创新创业教育课作为高校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新媒体时代的推动作用下,应该进一步做出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更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学校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基础作为创业实践活动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就是以创业活动的实践过程推动思想教育理论的进步。
在互联网全球化的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检索功能和大量资源调查关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方法,使大学生产生清晰的自我认知,了解社会的需求以及未来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而且,思政课的教育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由于多数大学生都是从网络环境中获取信息的,所以高校应该做好网络环境的维护工作,建设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联网阵地,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学生的个人理想与创造力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长期发展才能够逐渐形成的。而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高校的思想教育课程安排需要满足学生的个人创业职业道德,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需要注重学生个人价值的体现与未来的职业发展。
迄今为止,多数高校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与多媒体开展对学生的教育问题,将此方式作为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和培养学生正统思想道德的重要渠道。例如,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微博号、官方抖音等自媒体账号,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作用,分享学生的校园生活与学校的教研活动,这使得越来越多的群众和媒体了解本校。高校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安排学生与教师在多个网站上开设官方账号,发布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内容,促使大学生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比如,一些网站就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学生可以在上面发布并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娱乐自己的同时,又可以提升自己。高校就可以在官方账号中发布关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的视频,转发关于创新创业的影视音频。学校也可以定期利用该网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直播活动,增加学生学习思想教育课的次数。另外,高校可以录制思政教师和创新创业教师的讲课视频,将视频发到网站的视频合集中去,方便学生后续的查看复习。学生可以在网站上随时随地的观看、查阅视频内容,给予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提升自己的过程中。
(2)启动多方协同育人的教学机制
现阶段,已进入“全民创业”的新时期,国家十分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并给予了充分的财力支持与政策支持。创新能力促进着创业活动的发展,创业活动改善了人民的就业问题。在新媒体盛行的时代下,高校应该反思自己在“双教”方面的问题,分析影响学生发展的全部因素,以创新创业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将多方协同教育作为主要的发展机制,制定更加完善且有效的具体性发展计划,经过多方的协同合作,顺利开展“双教”计划,推动高品质人才的发展。
高校在设置课程安排时,应首先根据教材内容制定合理的授课计划,每周安排一至两节的思政课和创新创业教育课,使学生可以进行规律性的“双教”课程的学习,使两种课程可以相辅相成,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联合多方面的协调互动,如联系外校的专业讲师为学生讲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社会中的企业公司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多种的创业实践机会,丰富学生的创业经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反馈,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案
高校在开展学生创业的实践活动时,应重视学生创业成果的总结反馈。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引下,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作为出发点,根据高校学生的个人性格特色、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坚持分层次教学法,及时查看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反馈,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针对出现偏差情况的原因,优化学生的“双教”方案。首先,高校教师作为知识主要传播者,应该加强自我反思的意识,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复盘,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教学不足之处。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教师需要统筹多方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与专业能力。其次,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学生作为落脚点改进思政课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的方针策略,坚持有反馈就有回应的教学态度,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价值理念的引领导向结合起来,建立全面的教学反馈机制。
比如,高校可采取学生访谈的形式,调查教育方针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通过听取学生的教学建议,提高“双教”的教学质量。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理论性过强的问题,学校依据学生提出的举办校内创业活动的提议,创办了“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商场”活动。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或者环保物品的重复利用,开办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义卖活动,锻炼了创业能力的同时形成了正确的三观。
结语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充分融合,既是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也是高校可以在未来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高校应该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培养其创新意识,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发展。学校通过完善教育制度,构建学生喜爱的新型教育平台,实现“双教”的完美融合目标,培养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