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与创新: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的阶段性思考

2022-02-09顾燕婷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

教书育人 2022年34期
关键词:学科教师教学

顾燕婷 (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是历经多年的教育改革才得以提出的阶段性教学策略,集合了众多专家的教学经验与实践智慧。教师要勤于思考地理教育的传承与创新,进一步强调地理学科核心育人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掌握人地概念,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发展、联系的思维方式。

一、鼓励自制教具,深化空间视角

地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尤其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书面理论的讲解,很少有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生活实践的机会,再加上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发展过程与形成原因,致使产生畏难情绪,地理学习兴致不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形式的创新上多下功夫,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地球表面形态”一课时,教师应先对地表形态进行一个基础的讲解,可以由教材看出地貌类型多样,特点各异。本节课学习可以从地貌的地理要素着手,鼓励学生自主制作教具,加深学生对世界地貌的认识。首先,教师先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以流水地貌、风蚀地貌、风积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为主题,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地貌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先用泡沫板、硬纸板、胶水、剪刀等工具绘制出地貌的外观形状,然后用彩笔进行上色。制作期间小组可以相互交流地貌的形成因素,确定地貌的形状和大体的颜色,像冰川地貌用蓝色和白色表达,要注意色彩的灵活搭配,突出地貌的显性特征。制作完成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班上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解自己的制作思路,分享地貌的特点、形成原因、分布区等相关的地理知识点。教师要结合学生制作的作品和讲解来评选出最好的作品给予嘉奖,以这样的形式来巩固学生对地理地貌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

优秀的地理教具能让抽象、立体的地理知识直观、形象和生动地呈现,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教具制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脑中地表形态的空间感。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人地观念与空间视角,使学生在学习时不易感到枯燥无聊,提高了对地理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二、融合时尚元素,发展辨识地图技能

地球上的物质按一定的规律运动与组合,构成了神奇多样的自然环境。基于自然环境构造复杂,涉及知识点很多,不利于学生对地理要素的记忆,自然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地图空间感与辨识能力。具体到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将时尚元素融合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发展辩图识图的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塑造整体性、联系性的思维模式。

教学“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当下热播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来辅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地理差异性。《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每期都会让嘉宾去往不同的地区,包括北京灵水村、宁夏沙坡头、重庆武隆、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三锹地笋苗寨、四川都江堰虹口乡、呼伦贝尔大草原等,让嘉宾感受当地的民风民俗与地质地貌,其中湖南凤凰的扭仁村就保存着隋唐时期的苗寨村貌,湘西古丈县有一片历经5亿年风蚀水刻的红色石林。教师可以利用节目的特点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区域的不同环境特征。通过本节课的开展由学生通过观察节目的地形与地势猜测该区域地理要素,学生可以利用查找资料、与同学交流等方式来总结各地的景观差异,寻找其中的共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归纳各地地理要素的共通性与差异性,让学生最后能够依据地理名称就可以在脑海中形成当地独有的地势特征与气候特征。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后展开地图指出其中的某个位置,让学生对该地的地理要素进行描述,倘若学生有回答不完整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帮助学生加深对地图的印象。

融合时尚元素可以理解为将地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 将地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转化为高中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通过联系生活素材贯彻地理教育价值观的教学模式极富灵活性,是教师对于历年教学经验与智慧的发扬与传承。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教师要注重联系时尚元素,善于引用热播综艺节目包装地理教材内容,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所在。

三、新解古代诗歌,培养人文情怀

地理作为横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兼具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的双重特性。那么,在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普及自然科学知识、传授地理学科基本知识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重任。因此,教师可有计划、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渗透古代诗词、诗歌等人文因素,增加地理课的人文色彩,提升地理课堂的生命活力。

以“水循环”知识的教学而言,教师可由李白的《将进酒》引入母亲河——黄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设置疑问: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回”了吗?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观点出发对诗词进行新解,从而引出河流补给类型,让学生思考回答水循环的驱动力(能力来源)是什么?从空间分布尺度水循环包括哪三类?各包括哪些环节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近几年出现频繁的热词“城市内涝” ,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释城市化为什么容易形成城市内涝、如何缓解城市内涝。在最后一个探究任务上,教师可以继续呼应课堂引入环节的诗歌,黄河作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长河,每年有4亿吨泥沙淤积在黄河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河道高出两岸地面,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历史上频发水患,那么黄河是如何塑造“地上悬河”的?这四个探究任务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水的存在形式、 河流补给类型、水循环过程和意义这四个重点知识搞清楚、弄明白,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良好的地理素养。

教师可以基于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选择和整合不同的诗歌类型将其引入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学生从诗歌中认识地理现象,理解地理知识,借助生动形象的诗歌描述,理解抽象复杂的地理现象。同时教师还要更进一步带领学生利用科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诗歌内容,引发学生的质疑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进而引导学生在新解古诗歌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链接传统文化,追溯前世今生

地理学科的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否则学习起来很难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同时,很多学生耳熟能详的文化故事、生活习俗中也蕴含着一定的地理知识,两者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连接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加以融合现代科研成果,突破地理教学瓶颈,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意识。

教学“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时,教师可以结合大禹治水的故事展开对流域综合治理的教学。在古文中曾提到“出身尊贵,子承父业,舜帝授重任,踏寻河图,身先士卒治洪水,禹娶涂山娇,三过家门而不入,斧劈龙门,禹迹觅踪,禹铸九鼎等”,这就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讲解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危害性,领悟先人的刻苦精神与治水的智慧。接下来,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治水视频,强调流域治理的必要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贴近生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地理位置、气候、河流多方面分析洪水多发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自然灾害和自然环境的联系,并结合古今治水方案与学生共同思考流域治理的有效方案。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科技展览馆,切身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力,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正确的科学精神,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连接传统文化有利于教师调动课堂氛围,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情感认知和知识经验。同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文化自信。因此,教师要善于引用灵活有趣的教学模式,借鉴改革教育的经验与教训,构思出新颖、实用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推动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设计具体方案,培养综合思维

很多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实用性持怀疑的态度,往往觉得地理的学习不能为生活带来便利和影响。针对学生这种不正确的观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地理的学科特质和育人价值,注重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融合,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提升自身的地理实践力。

教学“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方案设计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在设计方案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教材中的工业区位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各工业地位置的优缺点与工业布局的依据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的方案设计打下知识基础。等学生基本掌握了相关的地理基础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探究任务:“假设化工厂A考虑在某个区域搭建,请学生为其选择一处合适的地理位置并描述该选地的原因与优势。”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案设计,方案要有条理性、符合化工厂选址的要求。学生可以自由组队,在方案设计时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实现知识共享,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合作思维。最后,等方案设计出来后,教师应对每组的设计点评其中的优缺点,并通过多媒体呈现出不同区域的工业占比,深入分析工业布局区域的地质、气候、资源与科学技术因素,让学生对比实际方案与自己设计方案的差异,发现产业区位选择的规律。进而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以此来使地理学习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区位因素是指促使区位地理特性、功能的形成、变化的原因或条件,产业区位的选择是高中地理常考知识点,但因其内容繁多,不利于记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具体方案的方式来加深其对区域认知的初步理解,并能在方案设计、改进、优化的过程中感受知识内化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提升地理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六、参与社会实践,升华学科智慧

地理学科是一门集地域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但传统的地理教学大多还是采用课堂教学的方法授课,具有很强的局限性。教师要灵活运用实践教学法帮助学生感受地理学科的实用性,通过寻找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实例,对课堂知识进行延伸拓展,让学生能够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经验常识,提升地理思维能力与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与现代科技成果带来的便利,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经验和现代科技解决问题,强化地理应用能力。上课前教师要提前告诉学生本节课围绕“假如你在山上迷路了,如何进行自救”开展户外实践活动,学生应提前进行资料查阅或向长辈询问相关经验做好实践准备。教师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小组之间讨论交流搜集到的自救信息,可以参考户外的地理因素及天气状况进行分析并做好记录。例如:利用指南针和GPS作为参考,同时观察周边地形地势来判断自己的位置;利用太阳东升西落结合手表可以看出大概时间点;利用地物判断方位,北面树枝稀疏、南面潮湿长有青苔,北面积雪融化速度慢、南面快,树桩断面的年轮南面间隔大、北面间隔小等。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户外自救实践课,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宽度,并能渗透生活常识,帮助其升华地理学科的智慧。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使所学的地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是地理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同时,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其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地理技能的应用,使学生能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实践中去,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效果,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现阶段的教育领域仍存在陈旧的教学理念与评价方式,致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教师应当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对地理学科育人价值进行阶段性思考,不能全面传承过往的教学经验,学会汲取前人智慧,思考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教学理念与目标。

猜你喜欢

学科教师教学
【学科新书导览】
最美教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超学科”来啦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