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体现

2022-02-09孙梓晶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17期
关键词:内涵群体舞蹈

□孙梓晶/文

随着国家文化建设在基础经济建设完善的背景下不断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活动阵地也在不断地扩大与延伸,群众文化所包含着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各地群众文化工作者和群众积极参与舞蹈等艺术活动,这对于调节群众的社会情绪与塑造积极的精神面貌中起着积极的作用[1]。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更是在肢体语言与音符语言的双重加持下,不断提升与传播群众文化价值的作用,提高群众整体的素质和中华优秀文化内涵,推动着群众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以上背景,本文将主要围绕着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与分析。

舞蹈是一种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塑造艺术,它以艺术化的肢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和审美化的肢体语言表达自身的意识,抒发内心的情感。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态,不仅来源于生活,更能从生活中汲取表达与交往的多样情绪特征和表达意向。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通过参与提升生活愉悦度与社交性质的社会性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包含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2]。在参与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活动以自娱自乐为主导,通过社交类的行为组成群体文化,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群众文化多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文化现象。由于舞蹈所具有的社会性质与文化价值,对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激发群众的民族认同、促进社会的积极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 舞蹈的丰富内涵和属性

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内涵,舞蹈作为艺术的广阔天地,对融合生活元素的舞蹈而言,不仅具有欣赏性,更具备社交属性和强大的精神力量。舞蹈通过肢体语言,在特定的舞蹈意向和情境中,以多种艺术手段表达人们内心的鲜活情感与丰富体验,同时,舞蹈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群众生活娱乐方式,在短视频平台的助力下,开始在各中群众的生活中落地发芽。

舞蹈具有双重内涵,一重内涵是通过表达散发出内心的感受,从而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二重是对自我的欣赏与品味,在生动传神的外在形象中不断地塑造出内在的神韵,抒发出自身的胸臆情怀,在对自身表达的过程中,品味与感受不同语言带给自己生命力和感染力。舞蹈是有生命的,是一种通过表情、动作、神态、场景表达出来的对生命美的体悟,配上相适应的情景,从而在表演中获得愉悦的感受。

由此可见,从个体层面来看,跳舞的过程本身给人丰富而又深刻的情感内容,让观众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舞蹈的每一个整体形式也要通过节奏的强弱、快慢、大小、轻重来融入到表演或练习之中。从群体的角度来看,身体动作要形成一致的节奏和步调,在群体性参与的活动中,更容易融合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群体文化。

2 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社会功能

2.1 宣传教育功能

舞蹈和音乐等艺术作品最突出的功能就是文化的传播与教育功能。对于群众生活而言,不仅是个人生活中的亮点时刻,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些年来,广场舞成为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的部分,为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在音乐和舞蹈的发展中,广场舞的行为与音乐形式在受到不断地规范与个性化的发展。为了促进人们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广场舞选用的舞蹈大多是具有积极正能量的舞蹈形式,音乐也都是具有正确三观指导下的网络热曲。

与此同时,群众文化中的舞蹈活动作为一种复合型的社会形态,能够在娱乐的欢乐氛围中形成具有仪式感的独特记忆,加强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意识形态与群体的凝聚力,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在人与人的肢体交流中,减轻人们的生活压力,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2.2 拓展延伸传统文化的生活内涵

艺术是对生活的描摹,舞蹈是从优秀的中华文化作品中汲取描绘花鸟树林的角度与方法,他们的作品往往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表达着自己对作品的热爱,并且将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正如很多优秀的舞蹈家,在表达对生活热爱时候,都是以肢体语言为载体,表达对于事件的看法,对生活的探讨。文化产业作为中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其不仅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存在,更有助于形成具有凝聚力的传播主导文化。与此同时,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舞蹈与音乐对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的意义,每一种舞蹈都是一个动作肢体组合的过程,舞蹈在简单动作的模仿中形成了一个个迷因,又在迷因的复制中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肢体动作,组合成适用于不同语境与群体故事的丰富内涵,这一过程就是在不断地拓展与延伸传统文化的丰富生活内涵。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不仅会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还会在群体感染的作用下,将这种生活方式不断地凝聚和升级。

2.3 社会互动促进消费升级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而言,人们的需求分为几种重要阶段,在最基本的安全和物质需求满足之后,人们的消费开始转向了精神消费,由此推动了由广场舞、民族舞、爵士、拉丁、肚皮舞等专业与非专业舞蹈激活的产业链条,满足了消费者享用型消费的需求,个人消费结构的优化也意味着会对整体消费升级产生影响,消费市场供需产生变化,社会互动促成了同类物品消费的干预,而且中国人更容易搜到互动效应的影响,获取消费信息,稳定固定的消费结构,增加中国人传统上面子消费与攀比消费的比重。舞蹈作为消费的艺术载体,对于扩大在社会互动中的消费比重具有重要作用。

3 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文化价值

3.1 丰富与拓展传统文化内涵

舞蹈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艺术文化特征与其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例如羌族的风俗文化,他们由于散落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由于四周高山,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由于是以农业为生,羌族民间大多都有两餐,早餐和午餐,午餐在地里吃,就是采用地里的玉米粉,日常的灶具也都是以火塘为主。每逢佳节,他们也会将地里的庄稼酿造成酒品,群体性的舞蹈活动中可以将不同传统民族文化中民族特有的鲜活形象与新的生活方式相结合。

用生活实践经验不断地丰富着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和道德观念,再以群体性或民族化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不断地丰富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目前群众舞蹈的自由程度较高,在不同地域和民族文化特征的人群范围较广。因此,对群众舞蹈活动的发展而言,需要组织者提升对协调各个文化之间的融合关系的关注,切实认识到舞蹈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对于群体关系发展的两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

3.2 传承群体的文化记忆

舞蹈作为一种娱乐性的活动,不仅能够达到减轻社会压力的效果,还能够在活动中用肢体语言与神态语言加强人们关系与情感的交流,促使群体之间的情感通过感染而不断的增进。在信息化的生产生活中,人们通常愿意通过各中各样的艺术表达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正如多民族文化的形成一样,不同的舞蹈形式与表达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内涵,承载着不同群体间文化的创意发展。比如,昆曲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艺术表达方式,在表演的过程中融合了传统文学的内涵,采用长短句的文体,在音律与节奏中让人们产生具有音律节奏,让人们在行动中形成一致性,从而影响人们的观念。这种具有抒情性的舞蹈形式,舞蹈化和程式化的程度很高,在典雅的肢体动作中能够传播丰富的内心情感与柔美与包容的文化内涵。

文化作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代表着一个民族或者或是群众生活的状态和方式[3],舞蹈文化作为具有普遍性、群众性和多样性的文化的表达方式,不仅能够反映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也能够展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希望与期待。群众舞蹈的内涵具有时代意义,不仅能够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还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具体而言,舞蹈能够让人们的身体得到舒缓,心情得到放松,在身心的良好配合之下,融合群体内心的圆满感受,凝聚成中国独特的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就是从舞蹈的角度思考社会发展的方面与文明演进的核心理念[4]。群众文化参与者众多,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形成仪式性的群体记忆,还能够在将优秀的舞蹈形式传播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主导性的文化观念,让舞蹈成为促进国家和谐社会构建与文化软实力的身体力行的指导方式之一,在群体性的欢乐喜悦中调动起社会大众的参与意识。

3.3 用舞蹈创新文化表达的方式

群体文化的形成就是在这样的模仿与创新中不断地发展与进步。群众文化是由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活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并在生活与劳动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与传承,群众文化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绘画、音乐、书法、武术等,群众舞蹈也是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大众在进行舞蹈表达的过程中除了要组织舞蹈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还要通过对于舞蹈内涵的了解与背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去汲取营养。“舞乐”能净化人的心灵,忘掉烦恼,宣泄郁闷的情绪,有助于心理调适和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起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并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推动国际体育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大众在实际的舞蹈学习中对于文化理解层面上还有待加强,达到将其综合素质得到真正提高的目的。

对于芭蕾舞蹈而言,其发源于俄国,却在各个不同国家的发展中坚持了固有的民族魅力,也与不同的民族相结合,产生了新的舞蹈表达方式与舞蹈形式。这种产生于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娱乐活动,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对于群体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集体的记忆与浪漫氛围的打造之中。因此,将群体舞蹈形式以舞台的方式呈现,对于影响人们的审美方向也具有重要作用。

4 总结

在物质生活不断满足、精神需求不断提升的社会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在舞蹈艺术的融合下,对于形成群体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任何一门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内容最终都会被淘汰,群众舞蹈的发展有深厚的历史根基,但如果不与时俱进,迟早会被时代的车轮碾压。与专业舞蹈相比,群众舞蹈更具娱乐性、群众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价值性,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是需要不断地传承与发展,要在不同群体之间形成积极向上的力量。因此,中国传统的舞蹈作品要在传统文化的支持下不断地进步与发展,在提高自身对传统文化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群体性舞蹈实践活动中,通过创新的沟通形式,让舞蹈在形成群众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将高质量的文化价值应用于生活中,发挥出积极的社会功能。■

引用

[1] 程志武.浅谈群众文化中音乐和舞蹈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J].大众文艺(学术版), 2019(11):11-12.

[2] 尚子娟,薛云利,郝一博.中国省级文化建设及其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3):56-65.

[3] 黄丽媛.群众文化中音乐和舞蹈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探析[J].北方音乐,2020(24):224-226.

[4] 张伟.从群众文化视角看音乐和舞蹈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J].明日风尚,2018(20):141+117.

猜你喜欢

内涵群体舞蹈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学舞蹈的男孩子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舞蹈课
挖掘习题的内涵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内涵漫画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