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医学研究生“导学思政体系”建设关键问题的思考

2022-02-09伍品禹华良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政体导学研究生

伍品 禹华良

医学研究生教育事关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发展目标的关键人才培养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医学研究生培养成效密切相关,是培养政治过硬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近十年,我国高校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取得了长足进步,普遍建立健全了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学团队。然而从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现状来看,却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由于医学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组织和落实是主要难点。实际上,导师制明确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因此,充分发挥导师在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能够有效克服当前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诸多难点。

导师制是当前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根本制度,大多数导师在培养医学研究生的过程中会以导学团队的形式进行培养。导学团队是以导师为核心,研究生、专职科研人员等为团队成员,以定期集中召开课题组组会的方式进行业务学习和工作讨论。根据走访调查发现90%以上的导学团队会以1~2 周一次的频率召开课题组组会。因此,临床导学团队是医学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载体,也是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日常工作开展的落地环节。然而遗憾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多数导学团队日常工作中很少被作为既定内容长期开展。因此,进一步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融入研究生导学团队日常工作的新路径,将有利于挖掘导学团队的人才培养主体优势,从而进一步夯实医学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医学研究生“导学思政体系”建立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医学教育还存在人才培养结构亟需优化、培养质量亟待提高、医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3]。医学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端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质量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重大使命。然而,当前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4]。因此,大力加强和改善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2 建立“导学思政体系”是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

医学研究生群体庞大且结构复杂,其培养模式可分为专业型硕士、学术型硕士、专业型博士和学术型博士。不同培养模式的研究生所从事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侧重点有很大差别,尤其是理论课程结束以后的二年级学生,如专业型研究生分散于不同的临床专科轮训,需要承担比较繁重的临床工作任务,而学术型研究生则面临着十分繁重的科研任务,不同团队的学术型研究生分散于不同实验室,有时甚至是跨校区联合培养。近年来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模式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创新性地实施了“党团班”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思想政治教育专职工作人员制度及德育导师制度等,建立了一大批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然而,仅仅依赖行政管理手段开展的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面临组织难、落地难、实效差等诸多难题。实际上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在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立德”和“树人”中均应扮演核心性角色。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重视程度不够,也没有寻找到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因此,缺乏适合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导学思政体系”是当前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矛盾、核心短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需要。

3 医学研究生“导学思政体系”建立的潜在路径

在明确了“导学思政体系”建立的必要性以后,探索科学合理的“导学思政体系”建立路径就变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走访调查结合本院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潜在路径:

3.1 行政管理搭建思政教育体系“导学思政体系”的建设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尝试,行政管理部门首先需要全面了解所在单位导学团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如导学团队数量、规模,导师及学生对团队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及看法等,做好民意调查。认真分析和梳理在导学团队日常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拟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成为导学团队的日常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另一方面,行政管理部门要抓住“导学思政体系”中的“牛鼻子”——导师。充分激发导师在“导学思政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遴选一批条件比较成熟的导学团队作为建立“导学思政体系”的示范和先驱,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积累“导学思政体系”建立的经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应为“导学思政体系”的建立提供充足的政策和理论支持,及时发现“导学思政体系”建立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尽可能从行政管理的角度为“导学思政体系”的建立提供帮助。

3.2 研学空间提供思政教育载体 在建立“导学思政体系”的探索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是关键。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能够克服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僵化、流于形式,难以“入心”“入脑”等通病。浙江大学的“研学空间”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据悉,浙江大学已启动了“研学空间”建设计划。该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学习研究环境,充分发挥学习室的育人功能,深入推动学院各课题组、党小组、团小组“三组融合”,打造思政、科研、学习一体化育人空间,并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效果。由此,笔者认为以构建“研学空间”作为载体,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研学空间”的建设中去是“导学思政”体系建设的另一关键路径。

3.3 导学沙龙培育思政教育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技能学习有很大的区别,能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医学研究生学习任务重,思想压力大。因此在“导学思政”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可以以导学沙龙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导学团队为基本单元,选择我国科技、医学、教育领域的先进事迹作为导学沙龙的学习和讨论对象。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讨论氛围,让学生们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于潜移默化当中受到爱国主义、科技兴国等“正能量”的引导,从而树立“科技兴国”“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

3.4 科研组会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大多数导学团队均具有明确的定期学习制度-组会制度。因此,以导师为抓手,以导学团队的组会制度为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导学团队的日常活动有机融合,将十分有利于“导学思政体系”的有效建立。具体来讲,可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医学研究生导学团队的日常组会日程,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学业与科研的指导和监督类导学活动中。通过组会制度建立的以导师为表率,以导学团队为抓手的“导学思政体系”可以更充分地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政治认同和职业伦理,将对研究生的学业指导和监督与科学精神、创新理念、诚信意识的培育充分融合,向研究生传递客观公允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励。

3.5 团队文化植入思政教育内涵 团队文化建设是增强导学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抓手之一。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柔性融入导学团队的文化建设当中。具体来讲,通过参观“革命遗迹”、“红色博物馆”,重走长征路等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团队文化建设中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以崇尚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为核心的团队文化。也可以通过参观学习“两弹一星”、探月工程、超级杂交水稻、“北斗”导航和航空母舰等新时代伟大工程技术展览,为学生树立科研报国的远大理想,从而将思政教育内涵有机的植入团队文化建设中去。

4 建立医学研究生“导学思政体系”的优势及建议

组织统一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中往往比较困难。而将“导学思政体系”有机融入现行的导学团队日常工作能够巧妙地克服现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卡脖子”问题,既增强了可行性又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此外,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导学团队文化建设能够与研究生专业培养相辅相成,增强团队凝聚力,充分发挥艰苦奋斗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质量卫生人才。

猜你喜欢

政体导学研究生
“使重臣治其事”——元至清初云南边政体制嬗变与边疆治理研究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19世纪中后期中国朝野对西方国家政体的认知
科学的政体和启蒙的进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变迁理论及启示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