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背景下吉林省冰雪文化旅游产品 开发途径分析

2022-02-09孙海桐

旅游纵览 2022年12期
关键词:长白山冰雪吉林省

孙海桐 金 花

(吉林外国语大学,吉林长春 130117)

一、吉林省冰雪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

(一)产品营销方式不断升级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使吉林省各大冰雪旅游企业意识到企业在冰雪旅游产品上的可开发性、多样性和创新性。当地冰雪旅游企业将冰雪旅游文化特色相互融合,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冰雪文化旅游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冰雪文化。并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冰雪+科技”的特色旅游产品,打破了过往冰雪旅游产品单一化、普遍性等问题,将冰雪与当地优势资源相结合[1]。例如,吉林万科松花湖度假区通过运用高科技、文化、潮流等元素,打造出受年轻人喜爱的体育休闲类冰雪旅游产品。此外,万科松花湖度假区还开发出“星空夜滑”活动并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各大冰雪旅游企业开发的特色冰雪文化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热衷滑雪的游客。同时,省内多家旅行社推出一日游、多日游和特色旅游等多种旅游类型,提供戏冰雪、泡温泉、享民宿等冰雪产品。

(二)打造特色民俗旅游文化,推出特色旅游文化产品

吉林省有蒙古族、朝鲜族以及满族等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当地冰雪旅游企业将当地特色文化融入冰雪旅游、冰雪文化产品当中,打造了“冰雪+民俗”的特色旅游产品,让更多的旅游者了解了吉林省的特色民俗文化,如临江市的闯关东文化;乌拉街满族镇的满族文化;具有满族特色的房屋;体现少数民族特色的剪纸、木雕、冰雕;满族秧歌、猎鹰、冰嬉等活动。此外,吉林延边也推出了冬钓比赛、关东文化过大年、穿越老里克湖等特色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不同的民俗文化、多样的冰雪特色文化产品,体现了吉林省民俗文化的独特风情。

(三)打造独具特色的温泉度假胜地

吉林省内多家冰雪旅游企业打造“冰雪+温泉”的特色旅游产品,在长白山、延吉等地区形成了冰雪温泉休闲度假区的聚集地,深度开发冰雪产品组合及多种特色旅游产品综合体,不仅实现了冰雪旅游的多样化,还解决了温泉度假区存在的淡旺季问题。长白山温泉度假酒店、吉林神农温泉度假村、双阳御龙温泉度假村、白山仙人桥温泉旅游度假区等休闲度假区将“温泉+康养+冰雪”等产业融合,不断更新传统的温泉产品,使游客拥有“冰火两重天”的奇妙体验和精神的放松。如今,温泉休闲度假区的顾客群体逐渐大众化、多样化,如有家庭亲子、商务休闲、老年人群、青年团体等顾客群体,冰雪旅游企业也更加重视游客对于温泉的体验性与娱乐性。

二、吉林省冰雪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

(一)产业政策优势

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等一系列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我国冰雪文化产业自此迅速发展起来。吉林省长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借助2022年北京冬奥会契机,贯彻落实了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发挥冰雪体育基础作用、突出冰雪旅游本体作用和强化冰雪文化引领作用。据此,长春市推行税费减免政策,推行土地支持政策,保证冰雪文化产业用地需求,提前做好规划,优先安排,保证冰雪产业顺利发展。同时,鼓励企业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划拨等方式获得土地,兴建非营利性冰场雪场;对从事冰雪的产业的企业进行筛选,符合政策要求的企业按照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地理区位优势

冬季的严寒和丰富的降雪是开发冰雪文化旅游产品的基本条件。吉林省地处北纬41°~45°,冬季寒冷且降雪量大,为吉林省开发冰雪文化旅游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些年来,各地纷纷抓住冬奥会的契机,大力开发各自的冰雪文化旅游产品,从根本上讲,吉林省拥有开发冰雪文化旅游产品的高质量地理区位资源。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吉林省享有罕见的粉雪资源。吉林的东部受季风影响比较湿润,而西部受气候影响比较干燥,四季分明,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部分地区在九月中旬就开始出现降雪,直至次年的五月,这段时间被称作雪季。吉林省拥有十分漫长的雪季,雪花形状小,含水量低,不易结团,也就是粉雪。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质,粉雪是冰雪运动,特别是高山滑雪运动的理想雪质。

(三)历史文化优势

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东北地区生活已久,并且适应了东北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从而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冰雪体育运动,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经过漫长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早在乾隆时期,满族就已经有冰嬉、冰上骑射等各种冰雪体育运动的表演和比赛。满族人的冰雪运动也是丰富多彩,以抽冰猴、冰嘎、轱辘冰为主要运动项目,都与这些民族的日常生活、民俗祭祀等活动有关,凝结着他们的智慧与情感。满族先民肃慎人、女真人长期生活在气候寒冷的“白山黑水”之间,冰雪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离不开以娱乐或狩猎为目的的滑雪滑冰活动。女真人将捕猎到的兽骨绑在脚底滑冰,这便是最早的冰刀。吉林省的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博克、赛马和射箭都是生活在草原地区的蒙古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娱乐活动,也是当地冰雪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的亮点。查干湖冬季捕鱼活动又称渔猎,是生活在查干湖周边的群众的重要渔业生产方式,在2008年被确立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在保护冰雪文化旅游产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旅游设施优势

一个成熟的冰雪文化旅游产品服务体系应当包含舒适的旅游环境、通达的旅游交通、不同档次的食宿环境和足够的康养、娱乐活动。首先,在交通条件方面,吉林省的高铁、航空以及高速公路都已形成相对完善的交通网络,长白山、延吉等重要的冰雪旅游胜地都已经开通相应的高铁路线与飞机航线,并有多条高铁路线经过长春、吉林、敦化等地区。近期,吉林市也开通直达长春市的客车。2022年12月24日,沈佳高铁敦白段开通,在此之前,旅客由长春至长白山只能够选择普速列车,舒适度低,与长白山的知名程度不相符。而长白山风景区接入全国高铁网后,长白山风景区的交通通达度得以改善;同时,长白山机场已经开通了包含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直达航班,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使游客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抵达长白山。其次,在食宿环境方面,长春、长白山、松原等滑雪产业密集地区,滑雪场附近都有各大星级酒店,可供各地滑雪爱好者居住,并可在景区附近的东北特色美食店就餐。延吉、吉林、白山等观赏型景区密集地区,多半以民宿和农家乐为主要的食宿方式。最后,在娱乐设施方面,长白山北坡特色冰雪节与延吉朝鲜族特色美食、歌舞演出、赛事活动等相结合,成为当地特色冰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林市松花湖、丰满水库以及松原查干湖的冰雪渔猎活动每年吸引大量钓鱼爱好者前来游玩。吉林市万达滑雪场、长白山万达滑雪场、莲花山滑雪场等滑雪场地,在场内设置了多种项目,并提出了新型滑雪模式,将体育健身和冰雪旅游结合起来,带动冰雪产业 发展。

三、吉林省冰雪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冰雪文化旅游产品以观光为主,较为单一

当前,吉林省在冰雪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未能深度开发冰雪旅游资源,打造具有独特性的冰雪文化旅游产品。根据产品开发的现状,吉林省的冰雪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有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万达长白山国际滑雪场、冰雪长白山观光游、长春冰雪新天地等。已开发的旅游产品大多是观光型产品或在观光型产品中加入冰雪运动等活动,未能将探险、艺术、武术等元素与冰雪充分融合起来,创新性的娱乐活动较少,旅游产品比较单一,致使游客的数量不断减少[2]。

(二)产品的创新力度不够

吉林省及周边省份存在借鉴、模仿其他地区的冰雪旅游文化产品的情况,不利于产品创新[3]。相似的产品会限制游客的可选择性,从而导致客流分散,不利于实现产品的联合,甚至还会形成竞争。吉林省近年来举办了一些以冰雪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如中国长春冰雪旅游节、延边冰雪旅游节、通化冰雪旅游节等,但是这些活动的内容极为相似,千篇一律,大多景区或雪场没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主题,产品单一、缺乏创意,有竞争力的产品数量少,时间一长必然会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对游客的吸引力下降。

(三)缺乏冰雪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人才

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同样,任何一项产品的开发都需要专业的人才。缺乏冰雪旅游方面的人才是目前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存在季节性和地域性等限制因素,部分职业的工作人员工作连续性较差,相关工作人员自身冰雪旅游专业知识不足,专业程度不高,提升业务水平的积极性不够。此外,目前大部分从事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的工作人员并不是专业人才,业务能力也参差不齐。冰雪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只重视抢占市场,而忽略了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使冰雪项目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因此,对于冰雪旅游产品人才的开发与培养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对冰雪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

北方大多数城市都推出了冰雪文化旅游产品,并不只有吉林省。提到冰雪文化旅游产品,人们不能第一时间就想到吉林省。目前,有关吉林省冰雪文化旅游的宣传还不够充分,其影响力局限于省内或东北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较低。因此,加强对吉林省冰雪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打造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旅游产品及冰雪旅游品牌也是目前尤为重要的问题。

四、吉林省冰雪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策略

(一)创新开发,实现产品多样化

吉林省冰雪文化旅游产品可以通过与更多旅游企业进行商业交流,开展大型特色冰雪活动,参与冰雪文化产品制作,了解特色民俗文化,使之成为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产品一大亮点。可以通过冰雪动漫、冰雪人物以及冰雪故事打造新型冰雪雕塑、冰灯艺术的产品模式,实现吉林省冰雪文化旅游产品的大力宣传。还可以打造吉林省特色的冰雪文化旅游产品,带动经济发展[4]。

(二)发挥魅力,融入新颖元素

随着吉林省冬季产品项目不断开发,吉林省冰雪文化旅游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如今的项目开发仍需继续完善,可将“中华武术”元素加入吉林省冰雪旅游产品中,充分发挥冰雪文化旅游产品的魅力,打造冰雪大世界。以吉林市雾凇岛为例,雾凇岛韩屯村目前依然保存着完整的满族四合院,保留着满族习俗、萨满教雪祭等文化遗产。在结合民俗文化基础上,可以融入中华武术等元素。例如,举办冰雪节庆活动时,可加入冰雪运动与传统的武术运动相结合的项目或表演形式,让中华武术在冰雪领域中表现出其内涵。冰雪和武术的完美结合,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冰雪运动,还可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景区可提供伴手礼,如冻柿子礼盒、冻梨礼盒、灶糖礼盒以及各类美味野菜,让游客在家也可以享受到吉林特色美食。此外,可以借鉴其他历史名胜古迹发展方向,打破传统的开发模式,将少数民族服饰租借给游客,为其提供摄影服务;将具有民俗特色的贴画剪纸,缩印在纪念章、手机挂件上;也可以提供“网红雪糕”,将雪糕印成某一特色景观或建筑物的形状售卖给游客。

(三)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冰雪旅游开发人才渠道

要实现吉林省冰雪文化旅游产品的长久发展,需要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当地冰雪旅游企业应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冰雪产业的专业人才,满足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中国各地高校皆已开设旅游管理类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但由于缺乏实践机会,大部分专业性人才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吉林省内各企业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工作岗位,使这些专业性人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推动吉林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此外,还可以打造冰雪定制培养班,通过“校企合作、学用结合”,让学生学习国内外关于冰雪产业的开发现状,以及不同地区文化与冰雪旅游相结合的成果,学习将优良的冰雪文化特色产品经营模式与本省的实际情况相结合[5]。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冰雪文化知识、冰雪运动能力以及符合国家冰雪产业方面需求的人才,满足各企业单位对人才的 需求。

(四)利用科技,加大宣传力度

吉林省各景区可建立景区公众号,根据季节和景区活动,及时推送景区信息;利用旅游官网发布景区照片、游玩攻略、门票信息等,为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注册新浪微博实时发布景区内最新动态以及相应特色产品;入驻短视频等应用软件,发布景区短视频;和各大网红博主合作,推荐宣传景区;加强景区与旅行社之间合作,及时发布最新信息;积极参加电视剧、电影、综艺等拍摄取景及采访等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还可以在吉林省内举办一些冰雪节庆活动,并融入地方特色表演,推出具有吉林冰雪文化的品牌代言人或是具有特色的动画形象;鼓励游客将自己的游玩感受分享在小红书等社交型软件上,扩大景区知名度。

猜你喜欢

长白山冰雪吉林省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样的长白山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岚雾情吻长白山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