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史学意义的诗学架构
——秦兆基《散文诗诗学》评论

2022-02-09王志清

散文诗 2022年23期
关键词:散文诗诗学研究

◎王志清

《散文诗诗学》的问世,了却秦兆基先生的一个夙愿。这位90岁的长者,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涉足散文诗,就有了这个宏愿,却因为当时“颇以找不到足资参考的文献材料为苦”而悻悻作罢。著名唐诗理论家陈伯海先生在《唐诗学诗稿》导言的开篇就说:要够得上称“学”,一是要看所研究的对象是否具有特殊价值,二是要看研究工作是否具有丰厚积累。秦兆基先生40年来初心不改,孜孜以求,而积土成山,含英咀华,如今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完成了这部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开创性诗学新著。

一、不执一端的高视阔论

秦兆基先生一生专攻文学理论,犹擅散文诗评论,他的这部《散文诗诗学》宏观概说,高视阔论,充分彰显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力与开阔的学术视野。

此著的“绪论——诗学·散文诗诗学及其整体建构”开篇,这个“概说”主要讨论三个问题:何为“诗学”?何为“散文诗诗学”?如何确立“散文诗诗学的体系”?作者寻根溯源,其实也是正本清源,让读者对“散文诗诗学”获得了一个清晰而感性的总体认识。

秦先生在绪论中指出,“现代诗学,细分起来,有理论诗学和历史诗学两类”,“理论诗学属于即时性研究,指向文学本体;历史诗学属于历时性研究,通过寻绎历史轨迹考察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发展道路。两者共同的指向合归结点是‘文学性’的把握。”秦先生是在告诉读者,他的散文诗诗学研究的特点,就是将理论诗学与历史诗学交相为用,不执一端。因此,他的散文诗诗学,既有广义诗学“侧重点是对于诗歌本身内部规律的研究”的宏观概论,又有“狭义的诗学研究将触及这种题材的深处,探求其规律性,发现它所能表现的可能性”的中观或微观的深研。

他在比较文学诗学与散文诗诗学之异同后,而对“散文诗诗学”作出了“界定”性的总括:“从总体上看,散文诗诗学的性质、任务、研究方法和诗学有着同一的取向,不过其着眼点在于散文诗文体本身,目的是探究散文诗作为一种边缘文体,其内部的散文因素和诗的因素相组合的规律,就是辨认散文诗作品赖以产生的总的法则。”因此,它“是一种抽象又内在地理解和掌握散文诗奥秘的学科”。“他所关注的是散文诗之所以为散文诗的抽象属性,亦即散文诗诗性”。这可以作为这本散文诗诗学的方法论来看,亦是作者架构散文诗诗学的理论逻辑。读罢“绪论”,我们也清晰地得知,秦兆基先生的这部《散文诗诗学》的研究特点,以及他为什么要这样研究的意旨。同时,也让人把握住了他研究的思路与旨归,以及他清醒的诗学主张与理论自信。

基于这种认识,秦先生将其散文诗诗学研究,设定在“思、史、诗统一,从形而上走向形而下的层面”,也“就是把理论诗学与历史诗学统一起来,从历史中寻绎未来,从现存的既有中发现可能”。秦先生自觉运用文学诗学以及相邻学科的理论,来诠释散文诗的文体发生的现象,揭示其中艺术表现的经验与可能性。因此,他的研究,不取那种以史实考据取代意义阐释的实证主义态度,不仅注重理解经典文本的隐秘原义,更重视经典在时间变迁中的意义,重视经典的现代人文价值。

二、纵横多向的宏阔构建

纵观《散文诗诗学》,其诗学建构呈纵横多向之形态,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展开,形成了多维度的、立体的、以“美学接受”为内核的诗学构架。秦先生认为:“散文诗诗学,关注的是散文诗本体和创作主体的精神活动,探究散文诗的底蕴和可能性,但是要洞悉这些,不能只是注意现状,还得上溯到源头,进行历史考察。”《散文诗诗学》的前两章,即安排了这种“上溯”性的考察,是纵向的巡视,或者说,这两章属于“历史诗学”的范畴。

第一章:“披叶振枝,探本求源——散文诗文体的最初成型与流变”,侧重于对散文诗源头的考察,从中国古代与国外两个方面进行,既不放过对散文诗“古已有之”观的评说,而侧重于对国外散文诗的“始作俑者”、亦即散文诗先驱的考察为主。秦先生追问道:“散文诗从哪里来?”一般而言,我们都将波特莱尔视为散文诗的鼻祖,秦先生在比较重点地研究波特莱尔之前,先拿一节来研究了贝尔特朗,研究了他并不太著名的散文诗集《夜之卡斯帕尔》。生活生长在法国第戎的贝尔特朗,年仅34岁就逝世了,被称之为散文诗史上“少尉时就阵亡的大将”。波特莱尔是在反反复复地研读了《夜之卡斯帕尔》之后,才被激发起来而从事散文诗创作的,据说读了20遍之多。除此以外,接下来还着重研究了法国的散文诗创作群体。法国是散文诗的发源地,法国也是散文诗的创作高地,不仅马拉美、洛特雷阿蒙、兰波等倾情散文诗创作,还涌现了瓦雷里、克洛岱尔、列那尔等一代名家。这一章里还重点介绍了俄国的屠格涅夫与普利什文,英国的王尔德,美国的惠特曼,拉丁美洲的博尔赫斯与聂鲁达,黎巴嫩的纪伯伦,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河井醉茗与川端康成等等。

这个部分,也就是20余页的篇幅,约占全书的10%,然而,内容非常丰富,资料也很详实,信息量很大,看得出作者在写法上很节制,如果放手写来,就是一部外国散文诗史。秦先生在这个部分收束的时候说:“近年来,国内散文诗界多着眼于评介自己国度的散文诗(这自然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国外散文诗人,往往会侧重于介绍为人们所熟知的几位。这无疑会囿限读者的视界,失去更多可以借鉴的机会。”笔者作为散文诗的票友,偶尔有散文诗作和散文诗评论问世,读来真是受益匪浅。

紧接这一章的是:“奇花异卉,茂林芳草——中国散文诗百年回眸”。在这一章里,作者深情回眸中国散文诗的发展之路,从沈尹默、刘半农说起,重点说鲁迅,然后分述各个时期、各种流派、各类体制和风格的散文诗流变,从散文诗作家到作品,从散文诗创作到散文诗理论批评,从散文诗刊到丛书、年选乃至新媒体发表,从散文诗学会到研究机构以及基地,从散文诗年会、笔会、讨论会到征文、大赛等等,最后,作者深情地说:“百年,对于一种文体说来,还是青春时期,散文诗有着广阔前景和众多的发展可能;百年,中国散文诗留下的背影,期待我们去一次次回眸。”因此,我们也跟随着作者,对百年中国散文诗史作了一次深情的巡礼。

从本书的“内容提要”看,以上所说的这两章,属于《散文诗诗学》的第一部分,属于“散文诗史学论”。本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散文诗史学论,综述散文诗发生、发展,终而成为世界性文体的全过程;第二部分,散文诗文体论,涵盖散文诗美学特征、结构、样式、意象、境界、语言等方面;第三部分,散文诗创作鉴赏、批评论,探究心灵奥秘,从散文诗创作与鉴赏批评实践中提炼出可把握与操作的原则和方法。

唐诗学者陈伯海先生深有体会地说:“撰写历史,不仅需要有史料的依据,还须建立起某种统摄的观念,才能将纷繁的材料整合到一定的叙事模式里去,这就叫历史叙述中的理论建构。”(《唐诗学史稿》)应该说,秦兆基先生亦深谙其道,《散文诗诗学》的这种框架结构的布局,很有匠心,体现了作者的全局观,表现出“思、史、诗,融为一体”的诗学思想,虽不乏印象式描述和比喻性概括,却皆本着从形而上走向形而下的取向,考察散文诗自身的流衍与嬗变,整体始终处于动态生成和历史累积的过程之中。

三、瞩目中西的比较自觉

严格意义上说,散文诗是一种舶来品,移植到中国来,最多也只有150余年的历史。考察散文诗的发生,不说散文诗的发生地法国,不说散文诗鼻祖波特莱尔,肯定是不行的。而这种考察的特殊性,使秦先生写这部诗学,也必须眼界全开,立足国内,瞩目国外,而中西同考,势必也成为了他比较研究的自觉。

秦先生以比较研究的方法,也使其研究具有了开放性的特点,而使此著具有了开创性的意义。《散文诗诗学》的第四章:“兼容并蓄意态万千——散文诗分类”,秦先生在这一章的结束语里以这种总结性地概括说:“回顾一下散文诗走过的道路,从世界范围看,由最早的贝尔特朗以中世纪传奇式的叙事体散文诗格局为主,到波特莱尔诸体俱呈但以小品为主,再到洛特罗阿蒙、惠特曼、纪德、圣-琼·佩斯、纪伯伦、泰戈尔、米斯特拉尔等的创作,散文诗体制有了极大的拓展,散文诗的艺术表现力也得到了丰富;从中国范围看,由最早的‘五四’诸人,到鲁迅的《野草》、何其芳的《画梦录》,到柯蓝与郭风的短笛、牧歌,再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境界开阔,散文诗领地中各种各样的艺术尝试纷呈,体裁创新,在某种意义上成了散文诗艺术突破的必然要求。”这个“回顾”是“全局”性的,他的比较性研究,不局限于中西比较。整个一部诗学,比较无所不在,涉及到方方面面。

以同一种体式创作,不同国度的不同作者的比较。秦先生在谈“对话体散文诗”时,先是罗列了波特莱尔、屠格涅夫与鲁迅的这种表现形式的散文诗篇目,然后,具体分析鲁迅的《立论》,分析法国的雅各布的《不合我口味的诗》,比较作法,揭示异同,概括出这种体式的散文诗的基本特点,这种被人称之为“戏剧体的散文诗”,戏剧性很强,现场感也很强,而同样的体裁,因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不同作者,其形态与表现,乃至隐于散文诗中的民族的深层心理、传统的伦理道德,以及集体无意识,皆有天壤之别。

做同样的题材,同一个作者而采用不同的两种诗体式来做的比较。同以“头发”为题,波特莱尔写过两首不同诗体的作品,1857年发表的《头发中的半球》,是散文诗;1859年发表《头发》,则是亚历山大体的格律诗。二诗皆表现欢乐与忧郁交织的情感深度,追寻生命存在的意义,有一种灵魂挣扎的躁动感、震颤的忧郁感。格律诗,中规中矩,非常严谨,每节5行,每行也几乎同样的顿,节奏鲜明,音韵严整,凝重而有节制,包孕而内敛。而散文诗的表现则极其自由,径情直叙,从容铺排,形式散漫而内蕴激荡。作者概括评论说:“比起格律诗《头发》来,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述作者的心理情境、社会理想和诗学主张。”

这两个例子是明比,还有暗比,更是比比皆是。譬如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比,是中西散文诗发展道路与生存环境的比,两个部分独立成“章”,就有比的意味。《散文诗诗学》全书,始终处于中西比较考察的动态中。秦先生融合中西诗学理论,考察中西散文诗的流变,进而揭示这种新文体移植中国之后的生长环境、生存状态与生命样态。

匆匆浏览,我不认为我已经读懂了《散文诗诗学》,但是,有一点,我坚信我的认识:这种理论架构是开放性的,这种架构是开创性的,而秦兆基先生将中国散文诗放在世界性的大格局中考察,是具有文学史学意义的。

猜你喜欢

散文诗诗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背诗学写话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散文诗八骏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两种翻译诗学观的异与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