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谈话类节目比较研究
——以《杨澜访谈录》《艾伦秀》为例
2022-02-09王诗雅
王诗雅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 150080)
一、《杨澜访谈录》与《艾伦秀》的相同之处
(一)优秀的节目主持
《杨澜访谈录》与《艾伦秀》分别是中国与美国极具代表性的谈话类电视节目。在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即节目的品牌,甚至灵魂,主持人对节目收视率、风格以及定位等都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在这两档家喻户晓的电视节目中,杨澜与艾伦虽然风格迥异,但不可否认,二人都是十分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善用访谈技巧,挖掘内在故事,透过节目让观众了解到被采访人不同的一面。访谈类节目在传播的整个过程都是通过人际传播模式来展开的,使人际传播的特征和优势充分展现出来。主持人是传播者和受众间信息交互和情感交流的纽带,主持人必须做到随和、大方、自然和亲和地与受众和嘉宾等进行真诚的互动和讨论,为媒介与受众间实现虚拟性交流情景的构建,对传统媒介的单一性和枯燥性等进行突破,使受众和荧屏距离更近,关系更加亲密,将受众和电视间的隔阂与壁垒尽可能地清除。
(二)代表性的节目嘉宾
《杨澜访谈录》与《艾伦秀》同为访谈节目,在其两国地位举足轻重,故而选择的采访对象也多为政治、经济、体育、娱乐等多界著名人士,例如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著名球星贝克汉姆等。在拥有优秀主持人的前提下,作为各行各业精英的节目嘉宾更能为两档节目带来高收视,聚集目光以及好口碑。访谈对象为娱乐、文化、艺术、经济、政治以及军事等领域的成功人士。成功是所有人都希望做到的,希望成功就必然对成功人士如何成功以及成功的原因有更浓厚的兴趣。所以,访谈类节目应当以人物成功方式为重点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创业和努力的人提供更大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这是此类节目需要高度重视的。与此同时,在此类节目中邀请的嘉宾通常在其行业内都是领军人物,是具有重要影响力且行业内众所周知的人物,是行业标杆。话题可围绕文化、政治、社会以及经济等多个方面展开,针对各个专业知识和时事与名人展开讨论和交流,以具体的经历为重心,对经历的事情和成败进行讲述,体验和感悟人生百态,引导受众对他们的经历产生共鸣。对人的特点、独到之处进行关注,凸显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相影响,对领军和典型人物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的责任感进行阐述,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使受众更真实地感悟名人,使交流更加密切,距离得以拉近。
(三)隐藏的政治属性
在《杨澜访谈录》中,受众能够清晰地看到主持人与嘉宾,就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话题进行探讨,看似广泛浅显,实则内含乾坤。在《杨澜访谈录》中对于希拉里采访的一期,杨澜曾问到希拉里有关美国国债与女性权益的问题,希拉里在这些涉及美国社会经济的问题上甚至丝毫没有回避,并在回答中彰显美国的霸权气息,一场访谈节目,却也是主持人杨澜与女强人希拉里的暗中博弈。而在美国同类型谈话节目《艾伦秀》中,我们好似从来没有看到过剑拔弩张,从没触及到政治敏感话题,同样以《艾伦秀》中访问希拉里的一期为例,轻松愉悦的氛围看似没有涉及政治,实际却也是为希拉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甚至在节目的一开始,主持人艾伦就说道:“来吧,说说邮件事件。”
二、《杨澜访谈录》与《艾伦秀》的不同之处
(一)不同的节目定位
《杨澜访谈录》为我国早期的访谈类节目,而《艾伦秀》是美国CBS推出的脱口秀节目。两者的定位不同,风格迥异,但都是非常优秀的电视节目,各有千秋。《艾伦秀》和《杨澜访谈录》都是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杨澜访谈录》于2001年开播,《艾伦秀》在2003年创办,两个节目收视率都很高。两个节目有许多的共同之处,都是对一些名人进行采访。然而《杨澜访谈录》更倾向于在节目中就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热门话题,和各国各行业的领军人物交流讨论,对人物经历和发生事件的背景进行记录。《艾伦秀》则很少谈论敏感话题,而以老少皆宜的玩笑式谈话为主。与《杨澜访谈录》这样严肃的访谈节目不同,《艾伦秀》的访谈更像是与一位亲密朋友聊天:没有下限,风格搞怪。
(二)不同的节目结构
《艾伦秀》深受各年龄层观众的欢迎,节目每期以主持人进场与观众打招呼并感谢观众热情开始,随后十分自然地开始单人脱口秀环节,内容有趣搞笑,也有恶搞情节。之后是节目的标志性板块——与观众跳舞,这也正是搜狐视频一开始把该节目改名为“The Happy Lady Dance Hour”的原因。《艾伦秀》每期会采访两个嘉宾,而且有“Dance Time”、情景剧、室外活动等环节,因此每一期针对单个嘉宾的采访时间十分有限,不会超过节目总时长的50%。《杨澜访谈录》每期长度大约30分钟,开头和结尾都为主持人单独进行开场白和总结。节目一般以新闻形式为开头,但却不像新闻那样讲述新闻本身的内容,而是在此基础之上交流和传播在有关事件上的新观点新认识,帮助观众认识人生,获得知识,交流情感,思辨社会。整个节目过程中嘉宾发言时间非常充足,主持人提问时间非常少,主持人的作用为引导,节目是以主持人与嘉宾交替发言的方式进行的,嘉宾讲话过程中杨澜都会非常认真地倾听,同时能够将其重点内容简要地表述出来,嘉宾积极地回应,得到的成效较为理想。
(三)不同的话题侧重
在《杨澜访谈录》中,嘉宾会在30分钟的访谈中向观众展示自己的主要经历,不仅是关于事业,还有关于家庭等方面。因此,节目的容量很大,内涵也较深刻。对于一些敏感问题,杨澜也不回避,直接向嘉宾抛出问题,让观众更全面地认识被采访者。而且,新闻性是《杨澜访谈录》非常显著的一个特征,通过新闻引出话题,但并不会被新闻事件所束缚,是以相关事件的更为新颖的观点的提出和传播为重。《杨澜访谈录》节目构筑起主持人与嘉宾思想的交锋。在整个访谈过程中,杨澜会一直试图更深度地挖掘嘉宾,将更多线索展示给观众。而在《艾伦秀》中,娱乐是主要内容,节目将访谈重心放在了家庭上,当嘉宾对于敏感话题避而不谈时,艾伦会巧妙地转移。在观众看来,《艾伦秀》的访谈是让人轻松、开怀的。有时采访完,艾伦还会和嘉宾做一些娱乐活动。在《杨澜访谈录》中,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仅限于访谈。《艾伦秀》更像是一次朋友之间的愉快聊天,两人一起插科打诨,讲一些有关于孩子、妻子和事业的小事情。艾伦并没有试图去向观众展现嘉宾的全部人生经历,也没有去深度挖掘敏感事件,这一点是两个节目最主要的区别。
(四)不同的访谈环境
作为一档高端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中杨澜与嘉宾的访谈环境像是在一个上档次、安静的酒店房间,节目中没有出现观众,只有主持人与嘉宾两个人在进行对话。而《艾伦秀》恰恰相反,访谈环境温馨、轻松、活泼,因此节目的整体氛围很热闹。访谈是在有众多观众的演播间录制的,而且在访谈的过程中,艾伦与嘉宾的对话会由于观众过大的笑声、欢呼声不得不停下来,现场观众对于两人对话的内容有比较热烈的回应。
三、《杨澜访谈录》《艾伦秀》成功的原因分析
依托于不同的国家,两档电视谈话节目的风格、价值观不尽相同,故而成功的原因也不一而足,在这里进行分别分析。《杨澜访谈录》的成功正如前文所说,节目的制作是有期望、有抱负、有理想、有睿智思维的,他的目标是经历人生百态而思慧人生真谛的受众,节目品质也注定很高,人文气息浓厚,精英人群在口碑、影响程度以及美誉度等方面都更有优势。节目内容极其广泛,涉及知识、专业、领域、社会等等的不同层面,又留给观众很多的思考空间。
而依托于美国的大环境背景,《艾伦秀》更多的是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展开谈话,在美国这样开放型的电视政策体制以及文化背景下,这注定是一种聪明睿智的“打法”。它不求多方位地展现受访人物,力求展示给受众一个不为人知与大众视角所不同的受访者,在戏剧演员身份加持下的主持人艾伦,更能带领这样一档特别的谈话类节目取得巨大成功。
四、目前我国访谈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访谈类节目的质量下降,节目内容过于单一
访谈类节目是否可以长期发展,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话题,话题是节目的核心所在。如今传媒方法更加丰富多样,人们也更加关注新闻实事。电视是人们都很喜爱的,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传媒方法之一,其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人们可以利用电视对国内外新闻和相应的信息进行了解和掌握,还能够通过电视对更加先进的技术、新颖的理念进行了解。人们沟通的方法也分为多种,常用的有谈话和聊天等等,因此话题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访谈类节目是否能够成功。如今,国内电视的访谈类节目包含的内容有很多,例如历史、军事、新闻、教育、科学、文化、娱乐和服务等等,选题内容也在不断丰富。此类节目如果与群众生活更为贴近,以民生为主要话题,其负面影响可能会凸显出来,受众必然期盼更加多样和丰富的节目内容。以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为例,虽然收视率非常高,不过以前也因为过于平民化导致受众进入疲劳期,节目遇到很大的发展难题,与该节目存在同样难题的节目非常多,基本上都是因为话题单一,即使浓妆异彩也避免不了最终冷淡凄惨的结局。所以,综上能够得到一个结论:优秀的电视节目要考虑到群众的喜好,亲民但不庸俗,要有特别和新颖的观点,简单来讲就是要个性鲜明。
(二)节目目标人群不清晰、定位不准确
央视节目《朋友》和《半边天》停播使很多学者对此进行深思,对访谈类节目未来发展方式和方向进行重新思考。节目要将相应的信息传播给受众,同时要注重交流沟通,接收受众的质疑与监督,想要实现收视率的提升,大众化是必然趋势。我国受众最初为接受型,如今已经向参与型转变,电视栏目不断增多,受众选择的空间也更加广阔,参与方法也更加多样,包括互联网平台、现场观众以及热线电话等多种。电视台间竞争不断白热化,受众要求和欣赏水平也随之提高,原本作为接受者的受众也逐渐成为传播者,访谈类节目的变革与创新非常急迫。结合我国访谈类节目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其热度要想不断提升并很好地保持,最重要的就是目标群体,即节目定位是关键。访谈类节目提供给受众公开的互动平台,该平台要想持续发展,节目定位就需要高度重视。节目首先要确定受众是谁,即受众确定的定位,受众明确以后节目的制作才更有方向,有重心,然而制作人往往对收视率更为关注,导致节目定位并未得到重视。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综合文化素养随之提升,也开始追求多元化的文化形态。不同人群从事工作的领域不同,文化水平存在差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有所不同,自然对节目欣赏上就无法达成统一。所以,节目若要得到各层次受众的喜爱,话题的多样性就非常重要,对于节目题材要尽可能拓宽。受众追求典型、精彩、娱乐和新颖的感觉,并且对于社会经验的充实和提升也很重视,电视传媒节目对此要承担其重任,将其重要作用充分展现出来。
中外访谈栏目各有千秋,但都让我们更全方位地了解到了不同人物,体味到了百态人生。“真实的生活舞台,或许仅仅是化蝶幻影,层峦叠嶂、模糊缥缈的幕后,纪录世间百态。”我国访谈类节目如今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剧,在话题的选择上激烈性也更高,换一个角度来分析这种激烈的竞争局面,它会推动和激发电视台在话题上的探索与创新,话题范围必然会不断扩大,也会更加新颖独特,此类节目也会向新颖化和多元性的方向推进。与此同时,访谈类节目的社会职责是不容置喙的,在文化传承与发扬、社会文化营造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推动中国梦的早日成真,对中国故事、声音的传播和表述等等,都是时代发展和历史赋予媒体人的重要责任与使命。我们希望看到能够有更多的“荧幕清流”,真正将文化自信“流”进每个观众的心里,真正让大众在接收优秀文化的道路上驰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