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探索

2022-02-08常献伟

资源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国土洛阳黄河

常献伟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是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评估的重要工具,对于维护国土空间治理、实施动态监管具有积极意义。

2019年初,作为河南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试点城市,洛阳在评估先行先试工作中,专项对标“黄河战略”发展要求,探索构建“嵌入国土空间—生态、文化融合—提升发展能级”的评估体系。

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洛阳是华夏文明孕育的核心区,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与魅力,现有多处世界文化遗产、都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全市文物多以古遗迹为主,量大、点多、线长、面广,地下埋藏丰富,因而具有可视性的地上载体较少、开发难度较大的特点。当前,大遗址区域与“三区三线”复合交错,遗址保护和城市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

生态本底保持稳固、环境治理任重道远。近年来,洛阳生态本底持续优化,2018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为63.1,生态环境状况保持在“良”的水平,河湖水面面积增加,水资源总量逐年上升而用水量整体下降,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地下水水质优良比例均远超全国水平,空气优良天数增加幅度居全省第一位。与此同时,北部平原丘陵区产业布局和大气环境的矛盾依然突出,大气污染治理仍是洛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洛阳市北部、西南部为矿产资源聚集区,其中北部山地属于小浪底库区周边、黄河湿地沿线,南部伏牛山、熊耳山、崤山地区是黄河流域与海河流域的分水岭,生态重要性突出,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冲突较大。此外,洛阳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强降雨、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使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基于优势资源有序推进生态品质提升、文旅融合提质、生产生活提效。近年来,洛阳城市建设坚持落实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的四大关键理念。坚持高质量建设不失“生态底色”,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绿道长度持续增加;构建了以洛河为轴、5渠为辅以及10条水街、8个人工湖构成的环城循环水系;初步形成以洛阳博物馆为中心,国有博物馆为支撑、非国有博物馆为重要补充的博物馆展示体系;建成“市图书馆—区图书馆—社区图书室和城市书房”的全民阅读平台;开创具有洛阳特色的“文化+旅游+教育”全新研学模式,同时借助科技成果转化,为老工业基地创造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严格保护并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对标“黄河战略”中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大遗址等历史文化特殊政策区进行分类保护和利用,细化空间管控要求。二是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找准文物保护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形成文旅融合新业态。三是在城市发展中彰显黄河地域的文化特色,增强城市竞争的文化软实力。四是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提高文旅及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贡献能力。

基于当地历史文化遗产与自然生态资源相互依存的典型特征,笔者对洛阳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方面,要提升自然资源的历史文化载体与生态环境功能双重价值。一是加强黄河治理保护,解决好流域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二是构建“一带、三区、四廊、多节点”总体生态安全格局,形成山环水润、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三是以“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为底色,以布局合理、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基础设施体系为基础,建设宜居宜游的示范城市。四是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突出城市形象与山水人文底蕴的结合度,推进古都城镇魅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要将历史文化保护区与生态空间逐层繪入一张蓝图。按照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战略性要求,实现黄河文化传承核心区“四山、两廊、五都、双城、八道”—国土空间总体格局“6+1(历史文化保护区)”—市域城镇体系“两区一核、两轴两带三廊”三大体系的层层推进与落实。同时,通过一“腾”(城区老工业外迁)、二“联”(城区与六县区产城互动)、三“融”(周边乡镇融入城区),创建文化保护、山水保育与城镇发展的“洛阳模式”,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积极推行“众筹智慧、凝聚共识”的规划理念,坚持群众路线,提升规划温度。(作者单位:河南省地球物理空间信息研究院)

猜你喜欢

国土洛阳黄河
叶子国漫游记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做优国土调查 建设美丽河南
《洛阳十三朝之唐朝·洛阳十三朝之后晋·洛阳十三朝之三国》
呵,洛阳铲
古今经纬上的洛阳(下)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黄河
硬脖子的洛阳令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