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之道”四川路
2022-02-08仲富兰
仲富兰
上海虹口区辖的四川北路,是上海非常著名的一条马路。解放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四川北路是上海市民的购物宝地,“走走看看南京路,买卖还在四川路”,那句顺口溜让老上海人言犹在耳,记忆犹新。上海三条著名的商业街,南京路、淮海路和四川路,四川北路确实散发着老上海浓郁的市井气息,那个年代,许多本地人更愿意去四川路购物,因为它实惠,靠得住。
我小时候家住徐家汇,对虹口还是很陌生的,听大人们说那是“浜北”,意指苏州河以北的虹口、闸北、杨浦等区域。1970年代后期,我在复旦大学上学,每周六回家,过完周末,周日晚上就朝学校的宿舍赶,来回都是骑自行车,骑行路线斜穿了上海的主要闹市区。每次来回总要经过四川北路,这条马路两边的生活配套设施,一直很完善,中西医院、中小学校、银行邮局、服装百货、饭店酒家、茶馆浴室等应有尽有,且价廉物美,惠而不费,尽管有点喧嚣嘈杂,但人气很旺,有典型的上海生活景观,很有人间烟火气。然而,现如今走在四川北路上,恍如隔世,两边的构筑物是更加高大华美了,但寂寥而冷清。
四川北路是上海开埠之后最早的几条马路之一,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这条马路是很有故事的。要我看,四川北路是最能体现上海市民精神的一条路,是文化名人聚集“文武兼备”的一条路,更是上海人砥砺城市精神与城市品格象征的一条路。
记得2019年央视《长江行》剧组来上海,导演组的同志要我当向导协助采访。我不假思索地说,应该采访四川北路。为什么?这条路文武兼备,代表着上海的城市精神。不是吗?现代上海最为珍贵的“文”“武”之地都在这条路上。1930年3月2日,鲁迅由冯雪峰、柔石陪同,来到四川北路多伦路(当时叫窦乐安路)的中华艺术大学,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文学组织诞生。自此,以鲁迅为旗手的中国左翼文化运动蓬勃开展,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翻开新篇章。是为“文”。
再說“武”,110年前诞生于上海的中国精武体操会,是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的前身,由同盟会会员陈其美、农劲荪等人和爱国武术名家霍元甲共同创建,是我国近代民间体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个民间体育组织。其址最初设立在闸北旱桥以西王家宅(今交通路会文路附近),1916年4月6日迁入培开尔路73号(今杨浦区惠民路荆州路口),1922年,精武会主事者在四川北路横浜桥福德里觅得一块空地,建造精武中央大会堂,1923年7月迁入办公(即今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所在地)。经过百年发展,精武文化和精武精神为深入人心,目前已在全球建立了77个精武会组织,2014年,“精武武术”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上海城市主题文化品牌。
一个是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学组织,一个是“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体育武术总会,相距不远,都在四川北路上,真是应了《尚书》里那句古语:“乃文乃武,惟精惟一。”可谓文武兼备,一张一弛。回望百年历史,这里有鲁迅、瞿秋白、茅盾等一批左翼文化名人留下的足迹,也有一批投身革命的红色人物在精武会发出正义的声音,这一切,正是上海人民富有不屈不挠斗争传统的象征,至今令人心怀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