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树银花不夜天

2022-02-08沈喜阳

课外生活·趣知识 2022年2期
关键词:正月十五刻度计时

沈喜阳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我国许多地方都要燃放焰火,举行赏花灯、猜灯谜等游戏活动,当然还少不了吃汤圆,电视台也会举办盛大热闹的元宵歌舞晚会,可谓精彩纷呈,节日氛围相当浓厚。元宵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上各朝各代都非常重视。也有许多诗人妙笔生花,为世人描绘了这个动人的美妙时刻。这一期的诗词漫游记,我们一起来学习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欣赏诗人为我们呈现的大唐盛世正月十五夜的繁华景象。

诗词入场

相传唐朝武则天长安元年,也就是公元701年正月十五夜,王公大臣、文人雅士们聚集在洛阳(当时被称为“神都”)观赏烟花灯火,数百人写诗记录下当时的繁华盛事。其中,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和殿中侍御史崔液三人所作的诗受到众人的交口称赞。随着时间的淘洗,郭利贞和崔液的诗作早已被人遗忘,只有苏味道的这首一直传诵至今。成语“火树银花”就出自这首诗的第一句。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诗词漫游记

读诗心得

这首诗写出了大唐盛世正月十五夜的热闹景象,烟花灯火璀璨绽放、游人歌女往来穿梭。首句写灯光和焰火的光彩夺目,把树上挂满彩灯比喻成树着了火,把雪亮的灯光比喻成银白色的花。这个比喻非常贴切动人,当代诗人柳亚子在《浣溪沙》词中也说“火树银花不夜天”。在正月十五的夜晚,为了表明天下太平,万民同欢,京城取消宵禁,星津桥上的铁锁也打开了,任行人自由行走。群马飞驰,扬尘而去;正月十五的月儿格外明亮,能看清马蹄扬起的灰尘随风而去。开头四句用“合”“开”“去”“来”四个动词,渲染出京城元宵节狂欢的气氛。作者接下来用了一个特写镜头——歌舞演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一路高歌《梅花落》,身姿动人,歌喉婉转。这一联结合视觉和听觉,加深了读者的印象。最后一联写作者的感想——既然一年当中难得(据说当时一年中只有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取消宵禁,这美好的时光不要消逝太快,让我们尽情欢乐,享受这美妙时刻吧。前六句写景,第七句叙事,最后一句抒情。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八句都对仗,而且对仗得非常自然贴切,如“火”对“星”,“银”对“铁”,“暗”对“明”,“合”对“开”,“去”对“来”,“游”对“行”,“李”对“梅”,“金”对“玉”,显示了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

诗人来了

苏味道(约648-705),唐代政治家、诗人,河北栾城人。苏味道有三件事闻名于世。一是他天资聪颖,九岁就能写诗,二十岁考中进士。二是他很得武则天信任,前后当了七年宰相。当时朝政复杂,苏味道为官谨慎,对人对事从来不直接表态,“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模棱两可”这个成语就是从他而来。三是他的二儿子叫苏份,长居四川眉山,苏份的第九代孙子就是苏洵,苏洵的两个儿子就是苏轼、苏辙。所以说起来,苏味道还是宋代“三苏”的祖先呢。

诗词中的文化

古人把农历正月称为元月,又把“夜”称为“宵”,所以农历正月十五就成了中国传统佳节之一的元宵节。元宵节又名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当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很重视。元宵节起源于民间的张灯祈福,汉魏以后得以流行。佛教传入中国后,原有的张灯祈福与佛教的燃灯供佛结合起来,赏花灯成为民间一大习俗。赏花灯、放焰火、吃汤圆和猜灯谜也成了元宵节的保留活动;有的地方还有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明月高悬,寓意人月同圆,所以这天晚上也是青年男女相会的美好时节,也就有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名句。

读诗有问

玉漏是什么?

诗中最后一句“玉漏莫相催”,意思是感叹时间不要过得太快。那么“玉漏”和时间有什么关系呢?

在没有钟表的中国古代,人们通过水漏或沙漏来计时。所谓水漏,就是用特制的银壶(或者铜壶)盛满水,在壶底凿个小孔,让水不断下滴。壶身上还有刻度,随着水不断下滴,壶中水面逐渐下降,下降到某个刻度,就表明到了什么时间。沙漏就是把容器中的水换成沙子,其计时原理跟水漏是一样的。这叫泄水型滴漏计时装置。还有一种受水型滴漏计时装置,就是把滴出来的水用容器收集起来,收集的容器里也标有刻度,根据收集的容器的水面刻度来划分时间。因为计时的漏壶一般都是银器,远看就像玉一样,所以这种银壶也叫玉壶。所谓玉漏,就是对滴漏计时器的美称。传说这种通过滴漏计时的方法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有历史记载的滴漏计时器出现在周朝,春秋时期已经很常见了。诗人说“玉漏莫相催”,这是拟人的说法,就是恳求玉漏中的水不要滴得太快,希望时间慢一点走。崔液的《上元夜》第一句也说“玉漏银壶且莫催”,跟“玉漏莫相催”意思差不多,也是希望美好的时光慢点走。

小链接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关元宵节的经典诗词也很多。除了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宋朝也有两首词特别有名,即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辛弃疾的词不仅写了元夕的灯花烟火和宝马雕车,还写出了一种非常特别的境界。这首词值得同学们细细体味,最好能背熟哟!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車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猜你喜欢

正月十五刻度计时
找不同
剪彩带
中国古代四大计时工具
24时计时法(教案)
我们为爱计时
谁大谁小
谁大谁小
测量三字歌
party也疯狂
巧妙沟通 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