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0—2019 年云南省蔬菜增产时空分异与贡献因素分析

2022-02-08毛昭庆陈良正董晓波

江西农业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播种面积单产产区

毛昭庆,陈良正,董晓波,李 梁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

0 引言

蔬菜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可提供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蔬菜是仅次于粮食的重要副食品。从生产角度来看,我国作为蔬菜生产大国,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从消费角度来看,中国是蔬菜消费量第一大国,2017年我国人均蔬菜消费量达到377.17 kg/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蔬菜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是云南农业覆盖面最广、受益人群最多也是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产业。云南山区面积较大,不利于农业生产,基于此背景,对蔬菜产区的蔬菜增产贡献因素展开研究以及探索如何有效保障蔬菜供给尤为重要。

目前关于农作物增产贡献因素的研究成果不多,主要集中在粮食[1]、水果[2]和马铃薯[3]等产业领域。对蔬菜增产的研究较少,主要聚焦在新技术角度。现有关于蔬菜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层面:世界层面,关于世界蔬菜生产[4]、市场[5]和贸易竞争力[6];国家层面,采用集中度、比较优势、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研究了我国蔬菜生产变化及影响因素,将我国蔬菜产区划分为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产区、长江流域冬春蔬菜产区、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产区、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产区、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产区、黄淮海与渤海设施蔬菜产区这六大优势区域,并论证了我国蔬菜生产区域正在逐步向山东、河南、江苏等生产大省集聚[7];省域层面,张倩等[8]采用莫兰指数分析了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特征;李雪[9]运用DEA分析法,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剖析了黑龙江省蔬菜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苗晓颖等[10]运用重心模型、区位商、集中度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山东省蔬菜生产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效应。总体来看缺乏对蔬菜增产空间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云南省16个州(市)的蔬菜增产过程为研究对象,基于统计数据并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地区增产贡献率、累计增产贡献率和LMDI模型,对2000—2019年云南省16个州(市)的蔬菜增产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通过分解增产贡献因素,明确了区域间的关联度,揭示了云南省蔬菜增产的时空特征及贡献状况。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 变异系数可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是衡量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一个统计量[11]。计算公式为:

式(1)和式(2)中,St为标准差,反映绝对差异;Vt为变异系数,反映相对差异;Yti为第t年第i个区域蔬菜的单产水平;N为区域个数,N=16;Yt为第t年云南省评价蔬菜的单产水平。

式(3)、式(4)和式(5)中,Yij、Yi、Y分别表示第i区第j州(市)的蔬菜产量、第i区的蔬菜产量和云南省的蔬菜产量;Nij、Ni、N分别表示第i区第j州(市)的蔬菜播种面积、第i区的蔬菜播种面积和云南省的蔬菜播种面积。

1.1.2 地区增产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地区增产贡献率是指某一时间段某一地区某种作物增产量占全省增产量的比重;累计贡献率是指增产量位于全省前数位地区的增产量占全省增产量的比重[14]。计算公式为:

式(6)和式(7)中,Wi为i地区蔬菜增产贡献率;△Pi为i地区蔬菜增产总量;k为地区个数;W为蔬菜增产累计贡献率。

1.1.3 增产贡献因素分解 实现农作物增产的方法有2种:扩大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产,其中提高单产包括由于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而改种高产作物产生的单产提高[15]。由于蔬菜作物的品种较多,本研究只考虑播种面积和单产2个因素。对数平均迪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最早被应用于能源领域,主要用于研究碳排放影响因素,因其满足因素可逆,能消除残差项,可以克服其他方法存在的残差项或对残差项分解不当等缺点,使模型更具说服力[16]。近年来LMDI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主要用于农业碳排放[17]、粮食生产[18]、水足迹[19]等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引入LMDI模型对云南省蔬菜增产贡献因素进行分解对比。计算公式为:

式(8)和式(9)中,△Pyi和△Psi分别表示i地区蔬菜单产提高和播种面积扩大对蔬菜增产的贡献量;P0i和Pti分别表示i地区期初和期末的蔬菜单产水平;S0i和Sti分别表示i地区期初和期末的蔬菜播种面积。

测算后的单产提高和播种面积扩大引起的云南省蔬菜增产贡献量,分别除以云南省蔬菜增产总量,得到单产提高和播种面积扩大对云南省蔬菜增产的贡献率。计算公式为:

式(10)和式(11)中,Uyi和Usi分别表示i地区单产水平提高和播种面积扩大对蔬菜增产的贡献率;△Pi为i地区蔬菜增产总量。

昌乐县位于泰山和沂蒙山脉的东端。境内留有好几个保存完好的古火山口——方山、孤山等。当地曾传说,远古时候,每到夜晚,居住在方山脚下的人们经常看到山顶上会升起一个闪着蓝光的火球。有人说火球有洗脸盆那么大,也有人说还要更大一些,但白天上山察看却找不到任何痕迹。许多日子过去,一天晚上人们忽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响惊醒.只见山上蓝色的火球骤然增大,熠熠的蓝光映照了半个天穹,一直到近天亮才逐渐消失。从那以后,山顶的蓝光失去踪迹。有人说.它被玉皇大帝收去了;也有人说,它钻人地下,等待贵人去寻找发掘。

为了更直观地区分单产提高和播种面积增加对蔬菜增产的贡献率,按照Uyi和Usi的数值大小划分贡献率等级(表1)。

表1 单产和播种面积对蔬菜增产贡献率等级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云南省的16个州(市)为基本研究单元,按照云南省行政区划大体分为滇中(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楚雄州)、滇东北(昭通市)、滇西北(丽江市、迪庆州、怒江州)、滇西(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大理州)、滇南(红河州、西双版纳州、普洱市、文山州)这5个板块。结合云南省蔬菜产业特征,将这5个板块划分为3个蔬菜产区,即常年蔬菜产区(滇中)、冬春蔬菜产区(滇西、滇南)、夏秋蔬菜产区(滇东北、滇西北)。使用的数据主要从《云南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时间跨度为20年,即2000—2019年,涉及云南省16个州(市)的蔬菜播种面积和蔬菜产量;其他数据均为原始数据计算所得。

2 云南省蔬菜增产空间差异

2.1 蔬菜增产时序变化

由图1可知,2000—2019年,云南省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总体均呈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在蔬菜播种面积方面,随着全省蔬菜播种面积逐年增大,同比增长率却呈波动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9.7%下降到2019年的2.91%,20年间平均增长率为6.52%,蔬菜播种面积增加了80多万hm2。在蔬菜产量方面,全省蔬菜产量逐年增加,同比增长率也呈波动下降趋势但高于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的同期值,从2001年的11.01%下降到2019年的4.46%,20年间平均增长率为7.54%,蔬菜产量增加了1700多万t。这主要得益于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温润适宜的气候特征,并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不断提高蔬菜产能,云南省才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

图1 2000—2019年云南省蔬菜播种面积与产量的变化

云南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充分发挥“天然温室”和“天然凉棚”的优势,大力打造绿色食品牌,不断培育品牌、开拓市场,强力推动蔬菜产业发展。按州(市)来看,2000—2019年,云南省16个州(市)的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呈现逐年上涨的发展态势,全省播种面积增量排前3位的为文山州、曲靖市和红河州,分别增长了15.36万、14.02万和9.99万hm2;产量增量排前3位的为红河州、曲靖市和玉溪市,分别增加了305.7万、259.26万和215.69万t(图2)。主要原因:玉溪市是云南省传统的优势蔬菜产区,蔬菜产业基础扎实;曲靖市域坝区多,共有8个大坝,陆良坝是全省地势最为平缓、面积最大的坝区,曲沾坝也在全省八大坝中位列第五,这为曲靖市近年来农业产业转型并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生产基础;文山州和红河州地处气候资源优良的滇南热区,在全省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战略布局下,发展势头突飞猛进。

图2 2000—2019年云南省16个州(市)蔬菜播种面积 与产量增量的变化

从三大蔬菜产区在全省的生产格局来看,在播种面积方面,20年间常年蔬菜产区的播种面积在全省的占比从32.89%上升至41.09%,冬春蔬菜产区从52.09%下降至48.00%,夏秋蔬菜产区从15.02%降至10.90%,但冬春蔬菜产区在全省的占比绝对量常居第一。在产量方面,20年间常年蔬菜产区和冬春蔬菜产区在全省的占比分别增长了1.15%、3.56%,秋冬蔬菜产区在全省的占比则降低了4.71%,而常年蔬菜产区在全省的占比绝对量常居第一(图3)。

图3 2000—2019年云南省三大蔬菜产区蔬菜播种面积与产量占比

由图4可知,从增产动态来看,2000—2019年,云南省三大蔬菜产区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冬春蔬菜产区的播种面积逐步超过常年蔬菜产区的播种面积并跃居首位,而冬春蔬菜产区无论是播种面积还是产量都不及其他2个产区。在播种面积方面,20年间冬春蔬菜产区的播种面积增长了37.66万hm2,占全省蔬菜播种面积增量的46.24%;常年蔬菜产区次之,增长了36.34万hm2,占全省蔬菜播种面积增量的44.63%。在产量方面,20年间常年蔬菜产区的产量增加了865.51万t,占全省蔬菜产量增量的50.18%;冬春蔬菜产区则次之,增加了739.66万t,占全省蔬菜产量增量的42.89%。生产格局和增产动态的分析结果均显示,三大蔬菜产区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土地性质的不同造成了不同蔬菜产区在种植品种和生产成本方面的差异,体现为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导向变化。

图4 2000—2019年云南省三大蔬菜产区蔬菜播种面积与产量动态

2.2 总体差异分析

由图5可知,2000—2019年,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反映的蔬菜单产总体差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逐步缩小的变化趋势,而不同时期又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具体来看,到2010年,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均降到最低点,分别为0.35和0.15,区域差异逐渐缩小,2011年两者的差距缩到最小;2011—2012年均呈平稳上升趋势,而差距逐步缩小;2013—2019年,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均稳步下降,差距却平稳拉大。

图5 2000—2019年云南省蔬菜单产差异变化

2.3 区间和区内差异分析

由图6可知,云南省三大蔬菜产区的区间差异及区内差异与总体差异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逐渐缩小的运动轨迹。具体来看,区内差异以2008年、2012年和2019年为拐点,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3段不同的总体下降的运动轨迹,2012年达到峰值0.22,20年间波动幅度为0.004;区间差异总体以2010年和2012年为拐点,展现出复杂的波动下降的运动轨迹,20年间波动幅度为0.039。

图6 2000—2019年云南省蔬菜单产区域差异的变化

由图7可知,云南省三大蔬菜产区的内部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极为不同。从横向来看,常年蔬菜产区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夏秋蔬菜产区,贡献度最小的是冬春蔬菜产区。从纵向看,内部差异波动最大的是常年蔬菜产区,波动幅度为0.095;其次是冬春蔬菜产区,波动幅度为0.060;最平稳的是夏秋蔬菜产区,波动幅度为0.004。从2013年开始,全省三大蔬菜产区的内部差异波动变缓,促使总体差异变化开始趋向平稳。

图7 2000—2019年云南省三大蔬菜产区的内部差异变化

3 云南蔬菜增产因素分析

3.1 省域层面的蔬菜增产因素分析

由图8可知,2000—2019年,云南省蔬菜产量共增加了1724.71万t,其中由播种面积增加而贡献的增产量为1459.72万t,由单产提升而贡献的增产量为264.99万t,播种面积贡献率明显远远高于单产贡献率。从时序上看,蔬菜播种面积的贡献率从2001年的79.17%波动下降至2019年的64.41%,蔬菜单产贡献率从2001年的20.83%波动上升至2019年的35.59%,说明单产提升对云南省蔬菜增产的贡献度在不断增强,而播种面积扩大对云南省蔬菜增产的贡献度在不断减弱,这得益于云南省近年来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基地建设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扎实有效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

图8 2000—2019年云南省蔬菜播种面积、产量的蔬菜 增产贡献率变化

3.2 州(市)层面的蔬菜增产因素分析

由图9可知,从地区增产贡献率来看,2000—2019年云南省16个州(市)的地区增产贡献率中,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红河州、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和昆明市,其增产贡献率分别为17.72%、15.03%、12.51%、11.89%、10.75%。从 累 计 贡 献率来看,前4位的累计增产贡献率已超过一半,达57.15%;前6位的累计增产贡献率接近3/4,达74.51%;前10位的累计增产贡献率已超过9成,达92.41%。

图9 2000—2019年云南省16个州(市)地区的增产贡献率

由表2可知,从增产贡献因素的区域格局来看,单产提升对增产贡献极显著的州(市)为文山州、西双版纳州和怒江州,单产提升对增产贡献显著的州(市)为昆明市和大理州,单产提升对增产贡献较显著的州(市)为玉溪市和迪庆州,这7个州(市)对产量增长的贡献率较大。播种面积扩大对增产贡献极显著的州(市)为丽江市、临沧市、楚雄州和红河州,播种面积扩大对增产贡献显著的州(市)为曲靖市、昭通市、普洱市、德宏州,播种面积扩大对增产贡献较显著的州(市)为保山市,这9个州(市)占有全省一半以上的坝区,便于通过规模化发展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

表2 2000—2019年云南省蔬菜增产因素分布格局

4 讨论

蔬菜作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云南省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强力推动云南蔬菜产业向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巩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西菜东调基地,为保障全国乃至世界“菜园子”的产品生产发足马力。随着云南全省脱贫攻坚的顺利完成,如何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通过机制创新,继续刺激蔬菜生产,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同时,云南省蔬菜种类较多,共有白菜类、叶菜类、瓜菜类、茄果类、葱蒜类、根茎类、甘蓝类、菜用豆类和水生蔬菜类等九大类,各类蔬菜作物在市场中占据的份额差异较大,本研究未分析不同蔬菜作物对云南全省蔬菜增产的贡献率,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2000—2019年,云南省16个州(市)的蔬菜播种面积、产量整体均呈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全省蔬菜播种面积扩大了80多万hm2,蔬菜产量增加了1700多万t。在全省蔬菜产量变动的16个州(市)中排前5位的为红河州、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昆明市,这5个州(市)的蔬菜增产贡献量占全省蔬菜总增产的67.91%。从三大蔬菜产区在全省的增产占比来看,常年蔬菜产区、冬春蔬菜产区、夏秋蔬菜产区的贡献率分别为50.18%、42.89%、6.93%。

(2)云南省三大蔬菜产区的区间差异和区内差异与总体差异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逐渐缩小的运动轨迹。常年蔬菜产区的内部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最大,夏秋蔬菜产区的内部差异变化最平稳。

(3)从省域层面来看,蔬菜播种面积的贡献率从2001年的79.17%波动下降至2019年的64.41%,蔬菜单产贡献率从2001年的20.83%波动上升到2019年的35.59%,播种面积贡献率明显高于单产贡献率。从州(市)域层面来看,文山州、西双版纳州、怒江州、昆明市、大理州、玉溪市和迪庆州等7个州(市)的单产贡献率较大,丽江市、临沧市、楚雄州、红河州、曲靖市、昭通市、普洱市、德宏州和保山市等9个州(市)的播种面积贡献率较大。播种面积、单产贡献的分布极其不均,单产贡献极显著、面积贡献极显著、面积贡献显著的州(市)数量分别为3、4和4个。从三大蔬菜产区来看,单产和播种面积对常年蔬菜产区和冬春蔬菜产区的贡献率接近,但面积贡献率略高于单产贡献率;夏秋蔬菜产区的增产则主要源于单产水平的提升。

5.2 建议

(1)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品种结构调整。从市场角度出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蔬菜品种结构调整。主动掌握各地蔬菜品种的种植情况,紧盯市场动态,倡导合理种植,逐步减少劣、次产品的种类及数量,不断优化蔬菜产业布局。

(2)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量。鼓励企业开发技术创新,加大对农业科研单位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攻破关键核心技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为辅助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动既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又能产生应用效果的品种和技术示范推广,不断提高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

(3)加快三产融合,拓宽产业空间。以创新、融合和服务为主线,构建“龙头+平台+集群+现代服务业”的运作模式,依托“加工促带动,物流显联通,延伸产业链”的发展思路,念好品质经,打好特色牌,走好营销路,拓展农业多维功能,拓宽蔬菜产业空间,将“云菜”打造成为蔬菜行业的精品货、热门货。

猜你喜欢

播种面积单产产区
土库曼斯坦土豆播种面积创纪录
2021年俄罗斯油籽播种面积或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美国大事和玉米播种面积将提高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下)
葡萄酒产区与『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