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创中国·人物

2022-02-08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院士测序

秋季学期伊始,91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莪再次走上讲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2022级本科新生开讲“振动与声基础”专业第一课,这一幕获得无数网友点赞致敬。60余年来,杨士莪院士坚持用自己的科研经历帮学生打开水声世界的大门,即使耄耋之年,他也依然坚持站着讲课,一站就是一个小时。今年9月,他当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据悉,杨士莪主讲的“振动与声基础”是国内最早开设的水声工程特色专业基础课。课堂上,他用生动活泼、简洁易懂的语言描绘了声学的轮廓和脉络,为新生指出了一条学习声学的有效路径。他用鲜活的事例告诉同学们,要学会利用声学解决生活和科研工作的实际问题,让摸不着却听得到的声“为我所用”。

9月28日,被誉为“诺奖风向标”的2022年拉斯克医学奖(Lasker Medical Research Awards)公布。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及化学病理学系系主任、2016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得者卢煜明因产前无创DNA技术获得“2022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卢煜明发研的产前无创DNA技术是基于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DNA的发现。从此,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仅需采取孕妇静脉血,利用新一代DNA测序技术对母体外周血浆中的游离DNA片段(包含胎儿游离DNA)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可以从中得到胎儿的遗传信息,从而检测胎儿是否患三大染色体疾病。相比于此前的羊水穿刺技术,产前无创DNA技术使数百万妇女及其胎儿的产前检查更加安全,且准确率超99%。

9月22日,在第73届国际宇航大会闭幕式上,国际宇航联合会(IAF)颁发了2022年名人堂奖。在中国宇航学会的推荐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刘竹生获奖。作为中国运载火箭的领军人才,刘竹生长期从事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发工作,曾任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完成了100多项技术和工艺攻关,其中10项关键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55项技术在国内首次采用,这些成果也使中国运载火箭的发射能力跃居世界前列;出版期刊、专著30余篇;获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首都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载人航天功臣等荣誉。此次获奖,代表着国际航天界对刘竹生为世界航天发展所作的贡献的认可,在国际上展示了中国航天工作者的能力和风采。

2022年9月29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刊载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的科研新成果,同期发表了团队的4篇学术论文。

朱敏团队对重庆、贵州等地志留纪早期距今约4.4亿年地层中首次发现的5种古鱼化石,进行详细分析和深入研究,将有颌类牙齿最早化石证据、完整有颌类化石记录分别前推1400万年和1100万年,填补了“从鱼到人”进化树的关键空白,也成为了我国科学发展历程中又一个重大的高光时刻。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大学教授郑皆连主持设计建造的广西平南三桥获第15届“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实现全国桥梁类项目此项大奖零的突破。平南三桥跨径575米,被誉为“世界第一拱”,是广西大学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印证,也是郑皆连团队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理念、施工模式、关键技术等方面集中突破的体现。针对平南三桥北台址拥有30米覆盖层这个难点,郑皆连提出“地连墙+卵石层注浆加固”方案,建设成本较把基础置于基岩上节省两千万元。

太阳能光催化反应可以实现分解水产生氢气、还原二氧化碳、产生太阳燃料——这将为获取清洁能源打开新路。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对该过程的基本机制一直不清楚。如今,这个谜团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研究员范峰滔等揭开了。研究人员综合集成多种可在时空尺度衔接的技术,对光催化剂纳米颗粒的光生电荷转移进行全时空探测,揭示了复杂的多重电荷转移机制,“拍摄”到光生电荷转移演化全时空影像。相关研究成果于10月12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9月19日,因其对应用数学的开创性贡献,特别是在机器学习算法的分析和应用、多尺度建模、稀有事件建模和随机偏微分方程等方面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鄂维南获得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ICIAM)麦克斯韦奖。

作为一名30多年来奋斗在科研一线的中国科学家,鄂维南说:“中国科学家群体有两副担子:一副是所有科学家的担子,就是探索科技前沿。还有一副担子是中国科学家的特殊任务,就是要在下一代的科技创新中走到前列,让世界看到中国是能够系统性地产生出引领未来发展的原创性科研和技术成果的地方。这是更加艰巨的任务,是我们这代人必须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中国科学院院士测序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刊》新媒体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杰 Sir 带你认识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
二代测序协助诊断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脑膜炎1例
祝贺戴永久编委当选中国科学院院
院士速递
《中国科学院院刊》创刊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