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2022-02-08■文/余洪
■文/余 洪
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并不只是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因而,初中物理教学不仅要体现物理学科的科学性,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质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来源于日常生活,来源于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情境中,学生可以通过提问、分析、实践、总结、反思等,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由于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设置受到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诸多限制,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想通过实验探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会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实验室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障,学生能否自觉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物理实验课所需实验装备是否合格,等等。因此,教师应该就物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教师还可以借助动画演示的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教学资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其科学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要进行阶段性总结,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完一课后,通过设疑、答疑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回顾前面所学习的知识。针对学生在复习中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尽量避免照本宣科,跟学生一起进行知识点总结,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更好地总结。
二、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紧密结合生活,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要结合现实问题,注重结合课程知识,设计科学严谨的实验教学环节,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物理的魅力,让学生尝试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液体的压强”时,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直接进行讲解,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生活经验而无法理解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在易拉罐中注入少量的水,将其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等到罐口出现白雾时迅速将罐口堵住,同时撤去酒精灯,用凉水为易拉罐降温,随着易拉罐慢慢冷却,易拉罐的外表会逐渐扭曲。学生通过观察能够了解到,易拉罐的形状会因为液体的压强发生改变。在这样有趣的物理实验的引导下,学生就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入地理解本课的物理知识。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日常生活,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同时结合生活案例,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以“摩擦力”的教学为例,虽然从定义上来看摩擦力这个概念较为抽象,但是其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导入、课件演示等方式,借助多媒体展示轮胎与地面接触、手掌摩擦生热、人们站立行走等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进而加深其对摩擦力的认识。教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讲解,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还能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奥妙,进而深化学生对摩擦力的认知。
课后练习题的设置也应该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比如,对于课后练习题中的经典题型,教师要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场景,结合实际予以分析和解答,借此提高学生理解课后习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对课后练习题进行改编,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还能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比如,同样在“摩擦力”的学习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增大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旱冰鞋需要打磨、自行车转轴要经常加润滑油等,引导学生理解有效减小摩擦力才能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的原理。教师在讲课时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不仅可以加强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还能够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深化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思维,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三、重视实验探究,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探究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重要途径。借助实验探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物理现象与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对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要及时告知学生实验时需要注意的各种细节,并告知学生如何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学生利用已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时,教师应该结合实验要求,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物理概念,逐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例如,在教学“库伦定律”时,教师可以赞扬伽利略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围绕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进行集体讨论,同时充分肯定学生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教师要重视实验探究的过程,尽可能在实验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借助教师示范实验、小组合作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等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总结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针对错误的思想,教师不能一味地批判,而是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科学条件,深入介绍这些错误概念为什么会产生,让学生从侧面体会物理学家实事求是、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研究态度,引导学生以这些优秀的科学家为榜样,学习他们踏实进取、实事求是的品质,进而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探究中的突发情况,让学生在实验中合理分工,明确自己的职责,科学验证物理知识,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验数据进一步发现物理知识的奥秘,从而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整合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如果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只是照本宣科,那么必然导致物理知识枯燥乏味,物理课堂也将失去活力,从而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立足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示范,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小组实验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比较不同的实验结果,分享各自的实验心得,在小组讨论中尝试解决疑难问题,进而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也需要调整教学方式。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实验进度,积极改变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只有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使其在讨论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例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用学习的知识解释这些物理现象。比如,在“水和盐水的区别”的实验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辨水和盐水的区别,让学生对比同样体积下两种不同液体的质量以及同一质量下两种不同液体的体积,通过创设不同的条件,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变量,让学生在差异化的实验中探讨和思考物理知识。再比如,在“温差对植物的影响”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低温的条件下浇花,让学生明白此时土壤和水的温差较小,不会对花草的根系造成伤害。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如果是在高温下浇花,因为土壤和外面的温差较大,所以此时极易对花草造成损伤。教师引用生活实例讲解物理知识,能够拉近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也能够用学习到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也由此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适时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助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自主思考物理知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从而使其物理核心素养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