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的坚守与担当
2022-02-08陈建龙
□陈建龙
1 引言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与全国各条战线一样,高等教育和高校图书馆事业迎来了春天。1978年和1979年,教育部先后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图书资料工作的意见》([78]教高字754号)、《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图书和资料情报人员职务名称确定与提升的暂行规定》([79]教政字003号)两个文件。可是,遭受“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灾祸,当时的高校图书馆,可谓是百废待兴,满目疮痍,文件难以得到有力落实。尽管如此,广大图书馆员盼来了重生的希望,图书馆界的有识之士开始播种理想。
“天时”“地利”“人和”,“得道者多助”。在众多有识之士中,谢道渊、庄守经、肖自力、王岳等人,机缘巧合,志同道合,出谋划策,建言献策,致力于筹划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全国性工作会议、行政法规和落实机构,并很快得到教育部领导的同意和重视,得到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领导的响应和支持,得到全国同行的赞许和帮助。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于1981年应运而生!初名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产物,也是当时教育部主管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的机构。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1999年改为现名。
2 40年的奋进历程
40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高校图工委在教育部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联系指导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众多基础性、战略性和开拓性举措创造了历史性成就。
2.1 发展历程
教育部高校图工委自1981年成立,历经三个阶段不断发展壮大,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不断前进,下文仅以部分关键时间节点的标志性事件简单勾勒出其发展的历史脉络。
(1)第一阶段:1981—1986
1981年,教育部为了加强对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作为教育部主管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的机构。并决定由副部长周林同志兼任主任委员,批准成立实体机构的秘书处,设在北京大学,庄守经任秘书长。
1981年9月16日至25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会议[1]。各省、市、自治区高教(教育)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的教育司(局)及130多所高校图书馆(系)的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副部长周林同志主持会议,并作报告和总结。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出席会议。会议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秘书处编印了《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会议文集》(1981)。
1981年7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学科评议组会议上,季羡林、任继愈等一批文科著名学者向中央建议划拨专项经费,尽快改变国外文科图书资料匮乏的状况,以适应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需要。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很快就批准了教育部提出的具体方案,从1982年起设立“高校文科图书引进专款项目”,专门引进外国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出版的文科图书文献。
1984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1984年4月7日至12日,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秘书处在西安市召开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经验交流会[2]。各省、市、自治区高教(教育)厅(局)或高校图书馆工作(协作)委员会的负责同志,以及130多所高校图书馆的代表,共16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三年来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与改革、藏书建设与目录工作、参考咨询与情报服务、文献检索教育、流通阅览工作、图书馆现代化、专业队伍建设、系资料室工作等方面的进展和经验,进行了广泛的大会发言和书面交流,以期高校图书馆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发挥图书馆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秘书处编印了《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经验交流会文集》(1984)。
(2)第二阶段:1987—1998
1987年,国家教委新建立司局级机构——教材与图书情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教图办),归口管理高等学校的图书情报工作。原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改组成立“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作为国家教委对全国高校图书情报事业进行协调、咨询、研究和业务指导的机构,国家教委副主任彭珮云同志兼任图工委主任,秘书处仍设在北京大学。
1987年6月12日至16日,国家教委在京召开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3]。各省、市、自治区、国务院部分部委教育部门的同志和100多所高校图书馆的馆长,以及有关方面代表,共180多人参加了会议。国家教委副主任彭珮云作报告,国务院副总理、国家教委主任李鹏看望了全体代表,与大家合影留念,并会见了部分代表。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并改名为《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组成新的一届“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并制定委员会章程。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秘书处编辑了《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会议文集》(1987)并由大连工学院出版社出版。
1987年7月,“全国文献资源调查和布局研究”正式立项成为国家“七五”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由肖自力牵头,通过部际图书情报协调委员会,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社科院和科技系统图书馆等多个系统的486个单位的近万名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参与了调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文献资源的理论建设和协作发展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1989年,国家教委组建条件装备司,并入原教图办图书情报处的职能,1990年7月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由北京大学迁回部机关,与图书情报处合署办公。1998年,原条件装备司图书情报处的职能划归高教司的教学条件处。
1998年11月,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CALIS)正式启动建设。CALIS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挂靠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经过先后三期建设,至2012年,1800多家高校图书馆共享的CALIS联机编目体系、资源发现与获取体系、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平台、应用软件云服务平台等,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文献保障作用,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验收评估。2013年起,CALIS从项目建设为主的发展阶段转向以持续运维服务和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研发为主的发展阶段。
(3)第三阶段:1999至今
1999年,原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改组成立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作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之一,在教育部领导下,通过高教司联系,充分发挥专家组织的研究、咨询和指导等作用,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委员等由教育部聘任,秘书处设在北京大学,延续至今。
2004年3月,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Library,CASHL)在时任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的亲自启动下正式开始服务。CASHL项目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共同管理,本着“共建、共知、共享”的原则,以纸质外文学术图书期刊为主要对象,为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外文文献保障作用。
2010年,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igital Resource Acquisition Alliance of Chinese Academic Libraries,DRAA)在自愿基础上正式成立。DRAA旨在加强团结协作,为图书馆的外文数字资源采购工作谋求最优价格和最佳服务。
2014年,国家数字科技文献长期保存体系(National Digital Preservation Program, NDPP)正式启动。NDPP由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组织实施,其总体目标是长期保存我国科技创新用户所需的主要数字科技文献资源,同时积极参与国家教育文化社会各领域所需的其他数字文献资源的长期保存。北京大学图书馆代表高校图书馆于2015年加入,成为继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之后的第三个保存节点,重点保存基础科学、跨学科领域和高科技领域的数字资源, 也涉及社会科学相关资源的长期保存。
2.2 历史性成就
(1)成立了全国高校图书馆领域的组织机构并接续发挥重要作用
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的名称几经变化,从1981年的“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到1987年的“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再到1999年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处长期设立在北京大学,从当初的“主管”机构到后来的“专家组织”。总体上来讲,教育部高校图工委是行政性、学术性、专业性、协作性“四结合”的组织,虚实对接,政校协同,只是在不同时期因政府职能转变与高校办学自主权增强、目标任务调整和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等,组织机构的职能范围、工作方式和作用渠道等进行了相应调整。
图书馆一直是高校建设和发展中重要的内部机构。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同步,高校图书馆数量从1981年的670家增长到2021年的3012家,图书馆员从1981年的17000多人增长到75000多人,人员结构、馆藏结构渐趋合理,文献保障能力、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期间,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秘书处和各工作组,牢记初心使命,与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CALIS管理中心、CASHL管理中心等业内机构精诚团结,与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等关联机构强化协作,与国际同行、社会机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2)确立了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地位和功能并得到贯彻落实
1981年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此前于1956年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上拟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试行条例(草案)》,此后分别于1987年、2002年、2015年发布了修订的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这些《条例》或《规程》成了不同时期高校图书馆的专门法规性依据,尤其是1981年的《条例》,得到了较好的执行和落实,并从此确立了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学术性机构”的性质定位,认识到了高校图书馆既不是独立的教学机构或学术研究机构,也不是行政机构或单纯事务性的服务机构,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了高校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图书馆工作是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组成部分”的形式定位,认识到了高校图书馆在学校办学中的重要的基础性而非辅助性地位,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资料情报中心(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具有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信息服务职能)。”“中心”的功能定位,认识到了高校图书馆在师生的学习、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上述重要规定及相应的其他规定,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高等学校在高校图书馆的规划建设、资源配置、日常运行、现代化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基本遵循,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内涵式发展。
(3)创立了馆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并促进高素质馆员队伍建设
馆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制度之一。教育部高校图工委集思广益,积极争取,促成了该项制度的试点、创立、坚持和完善。该制度不仅进一步肯定了高校图书馆业务的服务性和学术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等特征,更重要的是为广大馆员开辟了新的发展通道,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高素质馆员队伍建设。
(4)树立了“共商共建共享共治“的先进理念并指导文献保障与信息服务工作广泛开展
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讨论交流、切实指导协调的基础上,树立并巩固了“共商共建共享共治”这一先进理念。早期针对高校图书馆在人财物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和尖锐矛盾,凝聚大家智慧,共商解决办法,召开全国性会议,制定工作条例,坚决贯彻落实,实施“高校文科图书引进专款项目”,使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与信息服务在短时间内明显改观。后来针对互联网的发展和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等现代化条件的不平衡问题,促成了CALIS重大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使得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和服务的共享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此外,整合外文书刊文献采购和服务的CASHL项目、国外数据库资源采购和服务的DRAA联盟,都是高校图书馆“共商共建共享共治”的重大平台。已经坚持40年的“高校文科图书引进专款项目”、20年左右的CALIS和CASHL项目、10多年的DRAA联盟,其公共属性在广大成员馆范围内得到充分体现。
(5)建立了信息素质课程教育体系并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工作
高校图书馆向来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需要和师生教学科研的需要。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和使用图书馆设施,高校图书馆一直结合入学教育安排,开展入馆教育活动。随着文献检索工具和参考工具书对学生获取知识和情报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文献检索与利用》通选课程或系列讲座在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的指导下广泛开展。针对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搜索平台、海量信息分析等使用上的困难,由通选课、慕课、翻转课堂、系列讲座、工作坊、知识技能竞赛等组成的多形式、跨类别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持续发展。为了深度融入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以人与信息的关系理论、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的信息素质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快速发展。
(6)铸就了鲜明的图书馆精神并引领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现代化进程
人文精神是中华文明独特而重要的思想内涵之一。高校图书馆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实践中,铸就了“感人、融合、奉献、通变、至臻”的图书馆精神,反映了高校图书馆为“立德树人”和教学科研服务过程中对个人用户的环境迷人、职责助人、文化育人等感人场景,为繁荣学术和创新发展服务过程中对机构用户的业务交融、目标合一等融合关系,以及馆员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奉献品格,通晓继承与革新、传统与现代的通变智慧,追求美美与共、向上向善的至臻情怀。这种精神,尚难全面精准概括,但也成为引领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独有财富。
长期以来,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切实传承,矢志创新,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在建设高素质馆员队伍、共建共享信息资源、应用新技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推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现代化进程、支撑高等教育发展和文化繁荣、服务师生和社会用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文献保障、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等职责的履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内涵式发展、整体发展、共同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40年的宝贵经验
40年上善若水、善贷且成,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团结带领广大图书馆专家学者,胸怀国家,放眼世界,相依相融,成人之美,躬行实践,积极探索,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形成了若干规律性认识。
3.1 实践经验
(1)坚持现代化方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81年的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周林同志在大会报告中明确要求:“以这次会议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搞好高校的图书情报工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我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4]。”时任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的庄守经同志在《条例》的说明报告中坚信:“贯彻实施这个《工作条例》,必将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加速我们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过渡。”40年来,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共建共享共发展,与国家同心同行同使命。庄守经等杰出代表致力于推进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型,形成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图书馆现代化思想[5]。
新时代的新阶段,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校图书馆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目标指引下,现代化方向更加清晰,现代化目标更加明确,任重道远。
(2)坚持创造性思维
高校图书馆在改革开放初期,普遍面临“服务水平低、书刊拒借率高、开馆时间短”“领导班子不健全、专业干部青黄不接”“物质条件差”等棘手问题[6],又没有现成经验。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在秘书处的持续努力下,带领和指导高校图书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齐心协力,艰苦创业,迅速回归到图书馆的正常轨道。在面对外文书刊紧缺、新技术应用、馆员职称评聘、制度建设、资源共享、服务升级、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等众多难题时,同样不辞辛劳,积极探索,开拓认知新领域,开创实践新成果。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既要解决许多老大难问题,又要确立和回答新的时代命题,创造性思维同样不可或缺。
根据以上计算出的换能器各个组成部分的尺寸,通过Solidworks 2014对各部分建立三维模型。模型中忽略薄铜片电极和螺纹的影响,并对夹头部分进行简化,导入到Abaqus中,前后盖板采用C3D10的四面体网格,压电陶瓷采用C3D8E压电六面体网格,模型共划分10 450个单元。按照表1、表2中的材料属性赋给模型,选用Block Lanczos法对自由状态下的换能器进行模态分析,并提取换能器模型振型为纵振时的谐振频率,得到的纵振模态云图如图2所示。根据位移云图,在模型轴线上设置一条路径,可以导出该路径下单元节点的相对位移大小,如图3所示,通过相对振幅曲线可以找出换能器的位移节点位置。
(3)坚持整体化建设
庄守经、肖自力、王岳等在破解难题时,形成了共同的想法:“要正式开一次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会议”“要有条例”“要有常设机构来管”。他们抓住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难得机遇,多管齐下,整体推进了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在CALIS、CASHL等重大项目的立项申请和大力执行过程中,众多学校的领导和馆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推动高校图书馆现代化事业整体发展。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个大局”中,当代图书馆人要有系统观念,团结一心,奋发有为,整体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与高等教育和高校其他事业相协调的高校图书馆现代化事业新格局。
(4)坚持服务宗旨
全心全意服务用户,让用户倍感亲切、深感满意,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进程中的真实写照。教育部高校图工委既以参谋、咨询等方式服务教育部和高等教育事业,又以指导、协调等方式服务高校及其图书馆事业。高校图书馆已成为校园里开门时间最长、服务范围最广、服务项目最多的场所和单位,为学校履行使命、为师生学习教学科研生活的忠诚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广泛美誉。
服务无止境,因服务对象在教育教学、学习科研、生活活动等方面的方式方法、实际需求、行为方式发生巨大变化,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当是不二选择。
(5)坚持学术标准
高校图书馆的重点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研究学问、增长智慧、创造价值、创新发展的崇高使命。也正因此,高校图书馆成为学术性机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周期,期间的知识学习和传承、资料搜集和分析、成果交流和传播等多个环节,既为图书馆提供了服务机会,也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严格的学术要求。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和高校的特点,确立了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性机构”性质定位,创办了学术刊物《大学图书馆学报》,举办各类学术研讨会,极大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创新。
(6)坚持人文情怀
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一直以来坚定贯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十分重视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传承创新,十分重视各类馆员的培训和发展,十分重视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教育职能,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成长中的图书馆贡献。积极协调教育部等有关部门领导、人文学科和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应用学科的教授、先进图书馆的专家,开办馆长和馆员培训班,举办经验交流会,推选典型案例和榜样馆员,凝练和倡导图书馆精神,不断推进高校图书馆自身文化建设,不断推进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
人文在进步,高校图书馆在可持续发展中还要坚持人文情怀,加强馆员的系统培训和全面发展,壮大馆员队伍,发展图书馆组织文化,强化高校图书馆人文属性,全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3.2 规律性认识
(1)高校图书馆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的学术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2)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文献保障、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其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
(3)高校图书馆的基本任务是精准采集、揭示、组织和利用学术信息资源,有效传播、传承人类知识和世界文明,切实服务学校发展和文化繁荣。
(4)高校图书馆的关键要素有馆员、用户、资源、服务和文化等。这些要素既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根基,也是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重点环节。
(5)高校图书馆事业是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学文化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是高等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6)高校图书馆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大有可为,将切实地继承与创新、协同与引领,在推进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的同时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4 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中勇担使命
数字化转型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信息化驱动发展的新阶段,出现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的快速发展。新阶段里勇担使命,教育部高校图工委要坚持“继承、创新、协同、引领”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研究、咨询、指导和协调等作用,在继承基础上协同创新,在协同基础上创新引领,加快建设新型高校图书馆。
4.1 组织开展研究活动,建设创新型图书馆
(1)着重加强图书馆现代化问题的学术研究
教育部高校图工委是一个专家组织,各位委员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修养,其重要任务之一是开展专项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教育现代化基本理念,组织专门力量深入研究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理论研究中,要透过现象问题,结合现实问题,深度揭示和阐释若干科学问题,包括:服务创新与新技术应用、资源共享与战略保障、价值与贡献等热点话题,馆员素质素养、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等核心论题,人-机器-信息和谐关系、信息化生态建设、图书馆发展理论建设等共性难题,以及图书馆是人才培养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是信息化生态的引领者等时代命题。实践研究中,要针对短板弱项,结合类别属性,适度前瞻,规范若干事业问题,包括:《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修订和执行,有关馆员队伍建设、数据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治理体系建设、文化引领等专项业务的指导意见制定和落实,高校图书馆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和战略目标等政策研究和战略研究。
上述科学和事业问题,有的是根基性的,如同树的根系,有的是支柱性的,如同树干,有的是前沿性的,如同树冠,有的是保障性的,如同环境。就像一棵大树,根系发达、树干粗壮、树冠茂盛、环境友好,只有这些问题得到更大程度上的解决,研究工作才能硕果累累,才能指导高校图书馆现代化事业蒸蒸日上。
(2)重点推进扎根中国的高善的创新型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高校图书馆的成立、生长和发展历程表明,因馆员成馆,因用户立馆,因资源兴馆,因馆舍示馆,因服务强馆。也就是说,创新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创新型图书馆建设在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发展进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馆员的艰辛探索、一批又一批用户的积极参与和一个又一个先进图书馆的经验分享,取得了长足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国家数字化转型发展中,我们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解决好创新型图书馆建设如何扎根中国大地、如何尽善尽美提供服务等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建设,可以借鉴国外有益做法,但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扎根中国大地的创新型图书馆建设,就是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及“双一流”建设大局中立馆、强馆,在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及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创新、创造,在努力坚持和完善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变革中定性、定位。尽善尽美的创新型图书馆建设,就是要着力解决师生教学科研生活中的刚性需求问题,坚持“用户导向,服务至上”的基本理念,创新驱动服务转型发展;积极改进服务策略(方式和手段)和服务模式,坚持专业精神和内涵发展;切实融合所处的整体背景和具体情境条件,坚持“价值引领,馆员为先”的重要理念,改革完善队伍培养建设;持续通达继承与革新、传统与现代、变与不变等关系,坚守初心和使命,培育“图书馆”的创新力。
4.2 切实整合咨询工作,建设信息化图书馆
(1)着重加强图书馆事业的整合咨询
高校图书馆事业长期以来得到教育部和各个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赞许。在新的发展阶段,身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中,力行于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里,高校图书馆事业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风险的挑战、创新和贡献的机遇。
教育部高校图工委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咨询工作中,要着重加强整合咨询,增强新型智库功能。也就是要增强系统观念和关联技能,统筹分析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各项策略,统一考虑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统合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提出咨询意见。既为教育部在高校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制定、重要事项处理等方面的决策提出建议,又为区域或单个馆、总体或专项事业提出意见。针对信息服务创新,要优化整合信息服务体系、协同整合信息服务事业、开放整合信息服务生态、计算整合信息服务价值,与大学共发展,与社会同进步。
(2)重点推进充满活力的高阶的信息化图书馆建设
信息化是指信息产业持续壮大并促进国民经济各行业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转型和升级的历史进程。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向来注重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快速推进馆藏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和实用技术智能化,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提升用户效用和体验等方面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出现了图书馆受制于技术和服务供应商、用户被困于“信息茧房”等实际问题。
在国家数字化转型发展中,我们要在供与需、利与弊、能与效、质与量等整合分析的基础上,解决好信息化图书馆建设如何增强综合活力、如何整体进阶等问题。充满活力的信息化图书馆建设,就是要贯通计算机系统逻辑、业务逻辑和图书馆管理逻辑,优化新发展阶段由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组成的信息化基本结构,增强管理和服务系统的整体性与开放性。高阶的信息化图书馆建设,就是要在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用户的主导地位,实现线下亲切型实体图书馆与线上交融式数字图书馆的友好对接,实现细粒度、全过程、跨系统的个性化信息与服务定制,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信息力。
4.3 积极承担指导责任,建设 “一流图书馆”
(1)着重加强图书馆内涵式发展指导
我国正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构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的核心任务是专业性指导工作,要按照高校图书馆的主责主业和目标定位加强分类指导,指导各类图书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高校图书馆的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切实贯彻《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有关规定,紧紧抓住图书馆发展的关键要素,即馆员、资源、用户、服务和文化等,以及这些要素的关联关系。当这些要素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后,就要优化其单项结构和关系结构,提高整体质量和效益,也就是高质量发展。
(2)重点推进独具价值的高效的“一流图书馆”建设
一流大学定有一流的图书馆。这恐怕是大家的共识。一流的高校图书馆,尽管有其相对性,但在一定范围内发挥标杆和示范作用理所应当。就像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建设一批‘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示范引领基地”这一重大举措,一流图书馆的评估和建设定将取得重要成效,对推进学校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国家数字化转型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我们要在对高校图书馆事业的深入研究和整合分析的基础上,解决好一流图书馆建设如何创造价值、如何高效运行等问题。独具价值的一流图书馆建设,就是要科学制定反映图书馆的不可或缺性和贡献度的指导性评估办法,尤其是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业务在助学、助教、助研、助管等方面助人的成效指标,以及阅读服务业务在引荐、引申、引导、引领等方面引人的成效指标等,要充分体现。高效的一流图书馆建设,就是要不断提升馆员的工作效率、资源的利用效果、用户的直接效用、服务的助人效能、文化的育人效应,及其综合效益和创新动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力。
4.4 全面提升协调能力,建设引领式图书馆
(1)着重加强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协调
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一直注重自身建设,团结带领全体委员和各地图工委秘书处同仁,不断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通过国际性、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学术研讨会、案例分享会、工作会议、调研考察等多种形式沟通思想、交流经验、协调安排、发现模范,既采取对口支援、减免会议费、捐赠书刊等方式帮扶中西部地方高校图书馆,又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创新引领。
高校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就要更大力度、更高标准解决好图书馆队伍建设中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服务创新中的协同度和贡献率、经费保障中的充足性和持续性、资源建设中的特色化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中的开放性和安全性、治理体系建设中的体制和机制、空间设计的共享性和交互性等问题。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创新引领与综合评价相统一,馆员能力与用户需求相统一,文献服务与文化建设相统一,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用户吸引力。
(2)重点推进面向世界的高强的引领式图书馆建设
无论是早期信息检索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还是近些年图书馆融媒体建设,无论是书刊文献导读还是学科知识导航,无论是现场空间的文化展览展示还是线上远程服务的数字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都能以人为本,针对用户新的需求,集成多方力量和条件,引领师生的自主学习和科学研究,增进与用户的密切联系,增强信息文化的影响力,而不仅仅是被动支应和简单支持。
在国家数字化转型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在促进公平的同时,解决好引领式图书馆建设如何面向世界、如何增强功能等问题。面向世界的引领式图书馆建设,就是要打开国际视野,洞察全球化大势,勇立潮头,头头是道,成人之美,美美与共。尤其是要在概念级汉语知识库研发、场景化学术情报服务、数据资源增值服务等关键领域尽快取得领先优势,帮助用户解决更加基础性的和战略性的难题。高强的引领式图书馆建设,就是要整合图书馆的比较优势,坚持“整体联动,人际相助”的重要理念,以生态化促进馆员与用户的亲切关系;团结带领相关各方力量,为用户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和信息素质保障,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围绕“双一流”建设和美好生活需要,坚持“效用善成,人文互美”的重要理念,以全球化拓展人与文化的交融关系;凝练信息文化和信息文明建设的科学问题,共解共建共享,同信同心同行,培育“图书馆”的引领力。
5 在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开创未来
我们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征程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高校图书馆事业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要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在图书馆的现代化思想理论、整体化发展理念、智慧化服务理法、价值型思维理性等方面,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干着2025年规划任务,盯着2035年远景目标,想着2050年壮丽蓝图,善作善成,成就梦想。
5.1 坚持和完善图书馆现代化思想理论,努力实现高校图书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全面深化中国式的图书馆现代化思想理论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全面深化中国式的图书馆现代化思想理论,就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深入揭示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理论的多学科属性,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综合分析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关键要素及其逻辑关系,准确把握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规律。就要坚持图书馆的现代化方向,兼顾馆员发展与用户受益,积极进取,大胆实践,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包容过失,总结经验。
(2)持续优化高校图书馆治理体系
持续优化高校图书馆治理体系,就是要不断完善高校图书馆管理和发展的制度保障。一是在贯彻执行《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办法,适时修订,积极争取更高效力的专门法律;二是在学校的章程和治理体系建设中作出相应的规定,成立和壮大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等咨询议事机构,组建和强化与师生的沟通交流机制;三是不断完善图书馆自身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统筹图书馆的业务体系、文化体系、管理体系、生态体系、理论体系、价值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形成一套与规则规范相衔接、各方面紧密相连和协调互动的图书馆制度;四是不断完善用户参与管理和服务的办法,包括协助工作、反映意见建议、监督审议、参与决策等具体方面。
(3)持续强化高校图书馆治理能力
持续强化高校图书馆治理能力,就是不断增强高校图书馆管理和发展的综合能力。一是学校在治理能力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图书馆的基础地位和战略地位,充足配置与职能相当的人财物等资源,真正体现图书馆作为“直属单位”的责权利;二是不断增强图书馆领导班子的政治领悟力、判断力和执行力,以及班子成员的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和洞察能力;三是不断增强图书馆中层骨干的执行能力、合作能力和协同能力;四是不断增强图书馆青年馆员尤其是新入职馆员的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五是不断增强图书馆的整体凝聚力、创新力、信息力、服务力和引领力。
5.2 坚持和拓展图书馆整体化发展理念,努力实现高校图书馆行业共同进步和创新发展
(1)全面更新新时代的图书馆整体化发展理念
全面更新新时代的图书馆整体化发展理念,就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以及高等教育“以德为先、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等发展理念和“双一流”建设理念,同时树立并增强反映大学图书馆的专业特征和时代特征的核心理念。单个图书馆是如此,高校图书馆行业也是如此。高校图书馆行业整体化发展理念要体现整体发展的思想,要体现重点突破与整体联动结合、创新示范与协调振兴并举等内涵,落实到工作中就要多维度总体设计,分步或分面实施,多渠道综合安排,分阶段或区域执行,全行业共同进步,分类或分级实现。
(2)持续促进高校图书馆行业共同进步
持续促进高校图书馆行业共同进步,就要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等重大项目建设成果在全员的文献保障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加大系统平台的运行维护投入,进一步扩大成员馆覆盖面,开辟非成员馆高校师生的个人服务通道,开发新型服务项目。就要进一步发挥地方性和学科类协作平台或联盟的积极作用。就要鼓励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东部发达地区高校的图书馆,在创新引领的同时,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发展。就要倡导和支持高校治理体系中优先发展图书馆的想法和做法。
(3)持续激励高校图书馆行业创新发展
持续激励高校图书馆行业创新发展,就要充分体现馆员服务的生命线意义,在采购有关设施设备和服务以供用户自助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就要深切理解创新对于服务的根本要求,及时、精准识别和把握用户的需求及其变化,主动创新服务的策略和内容。就要下大力气提升馆员的创新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行动和创新效用,也就是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保持理想信念的定力、渴求知识技能的学力,善于关联问题的张力、充分运用条件的活力,开创内生性全面发展、包容性特色发展、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就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尤其是以算力赋能为目标的计算服务。就要主动对接和建立与校内机构用户、个人用户、校外社会机构、政府有关部门等的协同创新体,寻求创造性解决方案。
5.3 坚持和整合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理法,努力实现高校图书馆事业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融合发展和充分发展
(1)全面创新战略性的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理法
随着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数字对象体系架构(DOA)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ORCID)及Handle解析系统等应用对期刊论文和数据集的作者与用户关联进行精准揭示,融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信息流动的多源融合、多点相通,图书馆服务平台的FOLIO架构实现开源、开放式的服务提供等新情况的出现和发展,看得出,智慧技术不是单一技术,而是多技术兼容、多应用集成,解决的是更细颗粒度的信息资源及其与用户之间的关联揭示、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及其与用户的关联对接。图书馆智慧化服务不仅是智慧技术的应用,还有信息流、工作流的重构与优化,整体上确保更高水平地拓展馆员和用户的信息获取、处理和使用行为。高校图书馆事业要坚守用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要从国家战略和高教战线高度处理好局部创新与整体联动、单维发展与多方安全、科学义理与操作章法的关系。
(2)持续贯通高校图书馆事业融合发展
持续贯通高校图书馆事业融合发展,就要不断明晰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和科学文化事业中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地位、功能和作用的准确定位,确定高校图书馆的努力方向和用武之地。就要不断疏通学校发展格局中图书馆与其他各个系统、各项事业、各类用户的多重关联和融洽关系,发挥图书馆的信息集散地、精神栖息地和学术“交通枢纽”作用,确保图书馆永葆青春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挖掘国内国际社会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中图书馆的历史承载力、社会影响力和学术生命力,发挥图书馆的形象标识、文化“展厅”和学术“客厅”作用,确信图书馆的善心和美意。
(3)持续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充分发展
持续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充分发展,就要多渠道提升文献保障率,切实加强图书馆的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工作,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多校区大学和大规模院校,往往设有图书馆总馆和校区分馆、学科分馆、院系分馆或学区分馆,即所谓的“总馆-分馆体系”,有的是历史形成的,有的是为便捷服务而设的,要强化全校一盘棋思想,统一服务设计和应用系统架构,统一资源揭示和文献资产管理,分布式建设服务网点,分布式典藏纸质文献。就要不断优化高校图书馆自身的生态系统,强化自身的生态位意义,尤其在创新型图书馆、信息化图书馆、一流图书馆和引领式图书馆建设中,要充分发挥由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组成的基本结构在某阶段的特定环境下以人为本的动态调节和整体发展的信息化生态系统的作用,牢固树立该系统在更大的教育教学和经济社会系统中发挥支撑和引导作用的独特地位。
5.4 坚持和弘扬图书馆价值型思维理性,努力实现高校图书馆事业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同步发展和协调发展
(1)全面壮大创造性的图书馆价值型思维理性
图书馆价值型思维理性是指人们在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活动中信守价值体系的意向和能力。我们要贯彻伟大建党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并信守图书馆的价值体系。高校图书馆的价值体系是在价值创造基础上形成的反映图书馆用户导向的各种关联的整体效用坐标系,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其核心价值观包括:崇高、忠诚、亲切、满意、包容、高善。创造性的图书馆价值型思维理性要求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我们要高度重视图书馆精神动力和价值观念的总结、凝练、提高和弘扬,在增强实践理性的同时,全面壮大创造性的图书馆价值型思维理性,投身创新型国家建设,胸怀“国之大者”。
(2)持续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同步发展
持续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同步发展,就要坚持主动求变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既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又能自觉增强价值型思维理性。就要与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同频共振,协同创新,不掉队落伍,不墨守成规。就要树立并增强图书馆的生产力意识和美好生活观念,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高校图书馆要积极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战场,精准采集人类知识和世界文明成果,深度揭示和组织以将其转化为信息资源,确权以将其转化为信息资产,深度挖掘其中的知识和数据以将其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和生活要素。
(3)持续保障高校图书馆事业协调发展
持续保障高校图书馆事业协调发展,就要在促进行业共同进步的基础上,在更高层面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在解决信息失衡引起的“信息不对称”“信息鸿沟”“数字鸿沟”“信息茧房”等社会现象及其引发的社会不公平、不信任等社会问题过程中,发挥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就要在定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提下,遵循规律,培育特色,发挥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广泛交叉性、业务专业性、文化独特性等突出特点的专门作用。高校图书馆要紧跟时代潮流,回答时代命题,为人才培养作出更大贡献,真正成为人才培养体系的组成部分;为文化繁荣作出更大贡献,真正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为高阶信息化作出更大贡献,真正成为信息化生态的引领者。
6 结语
教育部高校图工委40年的奋进历程,坚守初心,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规律性的认识。展望未来,勇担使命,就要更自信地做好高校图书馆事业的研究、咨询、指导、协调等工作,更坚定地推进创新型、信息化、引领式的一流图书馆建设,更全面地完善现代化思想理论、整体化发展理念、智慧化服务理法、价值型思维理性,更精准地指导高校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更有效地促进人与信息的和谐共生关系。
孔圣人用“志于学”“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凝练出其一生修行中几个阶段的不同境界。这些境界虽然难以理解,但世人大多愿意对号入座,或自我激励,或感慨人生。笔者倾向于把“不惑”理解为新阶段新目标的深信不疑和毕生追求。相信教育部高校图工委能以此为新起点,继往开来,不懈追求,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再攀高峰!相信高校图书馆事业从此再出发,矢志不渝,开拓创新,共创理论建设新境界、实践发展新高度、价值理性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