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民宿”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

2022-02-08吴妙夫

图书馆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旅民宿图书

张 晨,吴妙夫,柯 敏

(台州市图书馆,浙江 台州 318000)

党的十九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诗和远方”的结合正式开启。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如何走文旅融合路径,做到以文促旅,以旅兴文,成了地方实践者亟须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浙江台州在这大背景下,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着力探索“公共图书馆+民宿”模式,通过图书馆提供书籍、借还设备、流转的物流服务及业务指导,民宿主提供空间、装修设计、书架桌椅及日常管理的方式,整合文化资源,将阅读注入民宿,既增强了图书馆的辐射作用,又丰富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让旅游更有文化的魅力,让文化带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1 “公共图书馆+民宿”的建设基础

1.1 文旅融合提供了政策导向

2018年4 月,文化和旅游部挂牌成立,标志着文旅融合从社会事实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思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正式到来。随后,全国各地文旅部门相继完成机构改革,文旅融合走向纵深发展。2019 年1 月,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在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指出,文旅融合总的思路是,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1]。同年8 月,《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出台,提出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要进行资源互补、相互融合。这些国家层面的政策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提供了方向指引。

1.2 旅游发展提供了实践条件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和文化旅游蓬勃兴起的背景下,乡村旅游迅速升温,催生了民宿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旅游住宿的新业态,民宿注重综合自然景观、民族风俗、休闲养生、田园体验等元素,在建筑外观、空间布局、装修设计、服务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2]17,受到了游客的喜爱与追捧,并在短短几年内呈爆发式增长。此外,随着民宿政策持续利好导向及《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的实施,在保持民宿个性特色的同时,引导着民宿行业规范化、品质化发展。民宿业的积极发展,带动了新农村的发展,为“公共图书馆+民宿”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近几年,在我国特别是江南一带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地区,民宿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模式。浙江杭州、丽水、台州等地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尝试将公共图书资源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始了文化与民宿相融合的探索之路。

1.3 游客需求提供了市场机会

据《中国民宿用户研究分析报告》显示,民宿用户的住宿目的中,文化体验占了18.3%,用户建议增加书吧的达33.9%;18-30岁为民宿主要受众群体,占了55.8%,本科以上学历的达68.1%,民宿用户群体显著表现为年轻化、中产化[3]。对此,不少民宿主在格局设计之初就有意渗入了生活书房的理念,在大厅,将茶饮、音乐与图书融为一体;在客房,可以没有电视,但至少会摆放有图书,使原本用于歇息的民宿洋溢着不一样的文化情趣。如浙江台州的“和宿山麦度假隐宿”,经营者把阅读的理念融入了民宿经营,日常喜欢与游客交流互动,并且根据游客的需求持续增添适合他们阅读的读物。图书与阅读的情怀,是民宿休闲文化可以延续的血脉之一,也慢慢成为民宿的一种时尚标识,确实有一大批游客就冲着休闲阅读的吸引力入住民宿,以缓解疲乏、放松身心[4]。

2 台州市“公共图书馆+民宿”模式的服务实践

浙江台州兼得“山海之利”,人文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美,“民宿+旅游”成为新业态。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旅游民宿达860多家,其中等级民宿46 家。台州公共图书馆从2016 年开始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径,开展公共图书资源和文化服务进民宿实践,让书香散布在民宿之中,成为台州一道优雅的文化风景。

2.1 因地制宜,合理配置资源

民宿阅读资源,是民宿文化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民宿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建设伊始,图书馆会根据民宿主反馈的游客阅读需求以及民宿风格、地域特色等因素配置图书,力求民宿图书馆藏书主题鲜明、富有特色,能成为展示大陈岛垦荒精神、红色文化、民俗风情、海洋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充分发挥乡镇图书馆分馆和汽车图书馆在文献流通中的枢纽节点作用,打破时间、路程的局限,根据民宿需求常态化为其更换图书,保障民宿阅读的可持续发展。如:椒江区大陈岛的半山居书香民宿,当地红色文化丰富,在图书配送上以大陈岛垦荒历史、经典文学为主;温岭市石塘镇的海山生活民宿,坐拥优美的自然风景,内部装饰意趣盎然,靠窗即是几十个阳光照临、海天在目的阅览座位,而且图书区、咖啡区、住宿区三者有机结合,为其配置的图书除了小清新、文艺范类型外,还专门配送了科普、海洋渔业类书籍,尽可能满足游客、村民和渔民的阅读需求;庐镜天台民宿主打田园隐逸风,配送的图书类型则以休闲、轻阅读为主等。在民宿图书馆的运行过程中,民宿主平时会积极跟踪游客的阅读需求,在图书更换时,换取适合本民宿游客阅读品味的图书,从而吸引回头客,形成良性循环,保障自身民宿经济的长效发展。根据游客需求更换图书,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一宿一品”阅读氛围的形成,让民宿图书馆越来越贴近自身的独特风格[2]18-19。

2.2 技术赋能,畅通借阅渠道

现代技术的运用,对提升游客和村民的民宿阅读体验,推动“图书馆+民宿”的良性运行,让书香浸润休闲旅游,有着积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图书馆会根据民宿的规模等因素,或采用配置图书馆业务系统的方式,或办理集体借阅证的方式,实现图书的流通。然而,鉴于资金投入和便利性等方面的考虑,2020 年起,图书馆通过载体创新,在民宿实施手机流通系统项目,集成手机借还、读者转借、个人图书馆等功能,架设起市、县、镇、村四级图书流通桥梁,进一步畅通通借通还渠道,为基层群众阅读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实现信用积分免押金注册和图书馆资源的线上服务,推进“零门槛”借阅。如:黄岩区的花语堂民宿,地处沙埠镇横溪村,依山而建,开门即见台州第三大水库——佛岭水库。黄岩区图书馆在配送图书的同时,还配置了一部安装有手机流通系统软件的手机,实现用手机借还图书,并与全市公共图书馆业务系统对接,实现图书的通借通还。此外,依托“信用借还+手机借阅”的方式,读者可在支付宝办理信用借阅卡,实现免押金享受图书借还服务。

2.3 活动引入,增加文化活力

图书馆开进民宿后,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也随之开展起来,让读者有了更多元的角色融入体验。在此过程中,由于各地民宿所处地域区位不同以及风土民俗异质性和自然景观丰富性,为民宿图书馆打造特色阅读活动带来天然优势,特别是根植地域而孕育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逐渐成为民宿图书馆因地制宜打造独有文化品牌的保障。如位于温岭市石塘镇的栖衡石舍民宿和海山生活民宿,当地海洋资源丰富,实践中,两馆围绕“海韵”主题IP精心策划读书活动,不定期举办读书会,以阅读、朗诵、谈读书心得为主,让游客、村民、渔民在诗与远方中共享美好的时光。又如三门县亭旁镇岙楼村民宿,充分借助“浙江红旗第一飘”所在地资源优势,开展红色研学游、红色宣讲、红色户外拓展等活动,成为展示当地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另一方面,各地公共图书馆以城乡服务体系建设延伸服务为抓手,通过邻里图书馆、阅读联盟等形式将图书馆已有的阅读品牌融入民宿活动中,如黄岩地区将花语堂民宿作为“小橘灯阅读联盟”的流通点,常态化开展绘本讲读、手工制作、读书会等活动,既丰富了游客的阅读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偏远地区民宿缺乏社会力量开展活动的难题。此外还有结合乡村生活特色以艺术、文化、旅游为主题,开展展示+体验+消费等服务,为游客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休闲、行走阅读活动,如位于天台塔后的花谷闲农民宿,时常在民宿的图书馆区域举办读书沙龙、非遗进民宿等活动,收获了不少忠实的游客和读者。这些活动的长期开展,使得民宿主与游客、村民之间产生了更为密切的互动,有效带动了良好个性阅读氛围的形成,提升了民宿图书馆的利用率和影响力[5],也在无形中吸引了更多的客源。

2.4 各界支持,共促良好发展

在文化和旅游加速融合的当下,台州“公共图书馆+民宿”模式处于良好发展的趋势,这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十三五期间,《关于进一步加强台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指出要有序开展图书馆进民宿计划,通过对现有民宿的调研,制定准入条件和操作规程,让更多游客成为读者。这为“公共图书馆+民宿”模式的建设指明了方向。随着民宿图书馆的相继建成开放,市文旅部门发文公布了台州市第一批书香民宿名单,旨在发挥示范作用,深入引导书香民宿建设向特色化、地域化、品牌化发展。同时,积极借助媒体营造氛围,扩大图书馆进民宿的影响力,提高读者的参与度。《台州首批17家书香民宿,邀您共享阅读好时光》在“台州文旅”微信平台上发布后,引起广泛传播;民宿图书馆从创建之初到活动的开展,吸引了台州晚报、台州日报等媒体的大篇幅专题报道,被搜狐、人民政协网、农民日报等多家媒体转载,在社会上反响良好。此外,社会各界也捐赠了不少图书,促进了民宿图书馆的发展壮大,如仙居县淡竹乡的两卷民宿,部分馆藏就是客人赠予的。

3 “公共图书馆+民宿”服务模式的思考

“公共图书馆+民宿”作为文旅融合典型的新形态,对于推进全民阅读,振兴乡村文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6]108-109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大背景下,文旅领域启动实施高质量五年行动计划,以“推进数字化改革、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打造新型文化空间建设”为重点引领事业发展新方向。作为建设主体的公共图书馆,应精准对接公共文旅空间创新发展要求,培育和形成事业发展新动力,进一步推进民宿图书馆规范化、特色化、社会化建设。

3.1 完善建设管理机制

现阶段,公共图书馆与民宿自发性合作居多,尽管数量上呈快速增长趋势,但在服务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与不平衡,需要我们完善民宿图书馆建设和管理机制。各地应在全面梳理本地文化和民宿旅游资源基础上,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相关服务规范和标准,从准入条件、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明确公共图书馆进民宿服务的具体要求和相关责任。其中,准入条件方面,可对场地面积、设施设备、工作人员、开放时间等作具体规定,以便在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与民宿经营的经济利益间探寻平衡点;服务方面,包括资源配置、活动推广、阅读体验、业务培训等,各地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形成规范且有特色的服务体系;管理方面,包括日常运营、资源管理、合作关系管理、用户管理、评估管理[7]等,对考核不通过的服务点,做摘牌处理。

3.2 深挖地方特色文化

民宿的发展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公共图书馆开进民宿,通过对民俗文化、健康文化、生态文化等的提炼,将本地的特色文化元素融入民宿图书馆的建设中,通过文化资源的整合赋予民宿产品新的内涵,进一步促使地方文化的传承。同时,结合民宿的地方特色,以讲座、读书沙龙、非遗体验课、研学旅行等形式开展阅读活动,如依托讲座品牌举办唐诗之路系列讲座,在此基础上开展研学游,让参与者深入实地感受认识地方文化,宣传浙东旅游资源。此外,根据当地旅游文化特色,与自身馆藏资源相结合,采取合作、授权、众筹等形式,开发兼具趣味性和文化性的创意产品,在民宿内进行展示,提高地域文化与图书馆、民宿旅游的关联度,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8]。如四川省图书馆推出的“杜甫与熊猫”,就是将馆藏特点与地域特色相结合的良好典范。通过地方文化的深入挖掘和推广,能增强民宿图书馆的生命力,催生旅游新动力,最终带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9]。

3.3 探索“文旅+科技”新可能

置身于数字浙江建设的新一轮浪潮中,在智慧驱动空间变革大思维下,公共图书馆应推动数字文化产品和技术在空间的运用,特别是紧紧围绕数字政策,立足文旅领域数字化应用需求,加快数字云设施完善和智能技术迭代升级,构建物理虚拟、云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模式,促使民宿图书馆在借阅功能之上衍生更多服务形态。在实践中,以民宿图书馆为着力点,推广省域特色的“文E 家”“浙里阅”“一键借阅”等数字化平台,打造图书点借、数字阅读、旅游导览等功能的服务新场景;引入大数据、5g+4k、VR/AR、射频识别等技术在民宿落地应用,提升旅游文化体验、空间智慧管理、用户精准服务等方面的数字含量。如广东佛山以文化+模式打造智能文化家[10],通过数字赋能盘活了空间活力,形成空间内涵不断延伸,服务内容不断拓展的新局面。

3.4 加强跨界协同合作

合作融合是“十四五”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词。2020 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持续影响,给图书馆和民宿从业者带来发展、经营等诸多压力。在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应探索维度更广的社会协同合作模式,确保民宿图书馆行之长远。一方面,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对提供图书借阅的民宿,可简化其审批流程,通过优惠税收、降低贷款利率等政策引导民宿企业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壮大图书馆进民宿建设模式的流动资金[6]111-112。另一方面,与“住、食、行、游、购、娱”[11]相关产业机构、行业团体协作联动,进一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进民宿建设,在多元建设主体引入、文旅活动开展、文化志愿者培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2]20,以缓解合作建设外部因素所带来的冲击,促进“公共图书馆+民宿”模式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如图书馆在为旅游部门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开展旅游文化宣传[12]的同时,可以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争取旅游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共同构建民宿图书馆,合作开发研学旅行、文创旅游等文旅项目。

4 结语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公共图书馆依托文旅融合与全域旅游发展契机,创新“图书馆+民宿”模式,将公共图书资源和文化服务引进景区及周边,构建服务触角深入乡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游客读者带去更为丰富深刻的旅游体验,促进文化和旅游的双发展。“图书馆+民宿”作为文旅融合新模式,应在本地公共图书馆“十四五”规划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小切口开辟大格局,为公共图书馆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为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的内涵和动力。

猜你喜欢

文旅民宿图书
孪生院子民宿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图书推荐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文旅照明的兴起
班里有个图书角
你是民宿达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