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台新闻记者在融媒体时代的创新思路

2022-02-08石昌晗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电视新闻新闻报道

石昌晗

(作者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台)

新媒体时代的大幕开启,广大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诸多明显变化。各类先进新媒体技术的全面深入拓展,不仅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频率与速度,而且使受众自身的新闻视角得到充分开阔,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当前阶段,凭借4G、5G智能手机及移动通信网络的支持,受众能够随时随地发布新闻、传播信息、推广信息、评论信息,成为一名“自媒体人”。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创新发展,给传统电视台新闻记者带来冲击与诸多工作上的压力。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新闻记者必须要对自身新闻视角和新闻理念进行及时更新,进而有效应对新媒体时代迅速传播的“海量化”信息内容;另一方面,电视台新闻记者也需要不断提升媒体素养和采编能力,进而在坚持“内容为王”新闻采编原则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力争用优质的新闻报道满足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于电视新闻报道的不同需求与更高要求。

1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的主要特点

1.1 电视新闻的传播速度不断提升

毋庸置疑,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普及,让受众接收信息更加快捷、方便、多元化的同时,也必然给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带来了影响和冲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了广播电视媒体的转型与升级。新媒体时代,单一化、固定化的新闻传播模式已经落伍且无法与受众的新闻需求和新闻爱好相契合,而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社交软件的全面应用、普及与推广,在扩大新闻信息传播范围与传播速度的同时,为电视新闻报道各项工作提供了诸多辅助与支持。在各类新媒体技术与新媒体平台的全新信息传播模式影响下,电视新闻的采访效率与传播速度不断提升,电视台新闻记者能够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的热搜新闻榜或者24小时热点新闻排行榜获取最新的新闻热点及更加生动化、丰富化的新闻素材,进而能够在新闻采访和报道工作中不断创新,提升新闻采编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1.2 电视新闻采访方式更加多元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日益提升及“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深,电视新闻报道在这种大环境下积极追求创新、完善和升级。处于新媒体时代趋于“白热化”的媒体市场竞争大环境,电视台新闻记者想要提升自身媒体社会影响力及媒体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创新理念、创新思路,提升自身新闻采访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水平。新媒体时代大环境下,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多样化,并且力求主动积极地与新媒体进行有效整合、完美融合[1]。与此同时,各类新媒体技术的全面应用和推广,智能电子设备与移动通信网络的全速升级,促使电视新闻的采访方式不再拘泥和局限于传统媒体时代的“面对面”交流沟通方式。借助各类互联网平台及社交软件,电视台新闻记者完全可以实现跨时区、跨地域的新闻采访,这不仅能够提升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与交互性,而且能够丰富电视新闻采访方式与路径,让日常电视新闻采访工作更加方便、迅捷。

2 新媒体时代电视台新闻记者日常采访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

2.1 新闻报道过于模式化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台新闻记者的转型工作迫在眉睫,但在整个创新转型的实践过程中,电视台新闻记者面临较多问题与困境。具体来说,新媒体时代,部分电视新闻报道过于模式化、固定化。受传统媒体电视新闻采编理念的束缚,电视台新闻记者在各类热点新闻事件、专题类新闻报道及突发新闻报道时喜欢沿用传统新闻采编及报道模式,缺少创新性与创意感,千篇一律的报道内容和一成不变的报道风格让受众与媒体用户逐渐产生一定“厌烦感”与“拒绝心理”,这无疑是导致当前阶段广播电视媒体开始走向衰落的重要因素。

2.2 新闻报道缺少深度

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报道工作通常都需要依照采编流程和固定模式开展。电视台新闻工作者也习惯了照本宣科式的采编策略与采编模式,缺少创新精神与创新理念,尤其是各类同源新闻的采编和报道进程极为相似,新闻报道大多数都是观众可想而知的内容,如各类政府会议、政府报告、企业创新发展、各类民生策略的落实效果等,并且采编工作和报道工作也缺少深度性与延展性。另外,一些新闻报道过于“表象化”,并没有真正站在百姓群众视角去关注民生问题、社会问题与各类热点、焦点话题,这种缺少深度和广度的新闻报道方式和风格无法与新媒体时代广大受众的心理要求相契合,受众“不买账”“不支持”也完全在“可预见”的情理之中[2]。

2.3 记者专业水平不高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新闻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与业务水平良莠不齐,部分优秀新闻记者拥有科班学历与丰富的采编经验,也有部分新媒体记者并没有经过专业的新闻采编资格培训,或是中途转行,或者拥有一定新媒体采编经验得以“上岗”,自身的专业性不强,采编水平不够高,无法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与角度去解读信息并进行深入报道。加之自身缺少丰富的媒体经验,一旦遇到突发问题和突发事件经常会处于一种“无可奈何”“手足无措”的尴尬状态,影响日常新闻采访和新闻报道流畅顺利进行。

3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新闻记者创新转型的有效策略

3.1 电视台新闻记者日常工作应“为民众服务”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新闻记者想要真正做到创新思路、完美转型,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关注新闻报道的最主要人群和主体受众是广大百姓群众,因此,电视台新闻记者在创新思路与完美转型的过程中,必须要以“为民众服务”为自身工作出发点,真正做到关注与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新闻需求与根本利益,切切实实地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而这就要求电视台新闻记者必须始终秉承“真实客观”原则,确保采访与报道的内容真实可靠,能够客观反映出民意[3]。并且,电视台新闻记者要彰显出传统媒体的舆论权威性与引导力,正确引领大众舆论,让宣传报道能够与舆论引导完美结合,成为百姓群众民意的“传声筒”,形成较强的社会凝聚力。

3.2 电视台新闻记者应从多角度甄别信息价值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网络的迅猛发展,现如今,全世界人民之间的距离在无形之中不断被拉近,并且如同一张庞大的“信息蜘蛛网”,任何消息、任何新闻一旦发生,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在全球范围快速传播。与此同时,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通信工具的全面普及与广泛应用,促使国内外的新闻动态能够同步报道与同步推送到广大受众及媒体用户眼前。在这种媒体环境下,电视台新闻记者想要创新思路、完美转型,就应当从多角度、全方位来甄别与判断“海量化”信息的内容与价值。在“碎片化”当道的信息传播时代,任何一个有效新闻在某种程度上都能够对整个经济、政治等重大方针的制定与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视台新闻记者应当不断提升自身新闻敏感性与新闻判断力,从多角度甄别信息价值,进而确保新闻信息更具社会影响力与传播力。

3.3 电视台新闻记者应在采访前做好准备工作

“不打无准备之仗”是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访的一个重要基础及先决条件,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抑或新媒体时代,新闻采访工作无疑都是一项复杂化、系统化、多元化的媒体工作。尤其是针对电视台新闻记者而言,想要创新思路,不断提升新闻采编效率和质量,就应当做好采访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做到面面俱到、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如明确新闻采访的主要目的,精心搜集与整理受访者的个人资料,提前了解和掌握采访现场环境,针对采访所需的各项工具进行精心检查——准备好笔、纸、录音设备、笔记本电脑、最新的数码摄录器材等,同时还需要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策略。与此同时,电视台新闻记者在日常新闻采访报道工作过程中,也需要充分了解与掌握受众和媒体用户对于新闻事件所关注的核心内容与关键点,进而结合受众的需求进行有的放矢的专业采访,同时也要准确把握观众对新闻信息的关注点,根据观众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采访[4]。

3.4 电视台新闻记者应提高采访速度与效率

在新媒体环境下,自媒体、流媒体的迅速发展与不断壮大,使整个媒体市场的竞争趋势发生了质的转变。新闻事件一旦发生,现场群众能够利用手中的智能手机进行第一时间的拍摄,并且借助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短视频平台,以及虎牙、斗鱼等直播类平台进行信息发布与传播。因此,电视台新闻记者想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新闻信息,就必须提升自身的采访能动性和采访效率。比如说,一旦发现各类突发新闻事件的线索与爆料,电视台新闻记者必须及时作出新闻判断与新闻策划,保持灵活的反应速度与清醒的头脑,最快时间到达新闻现场,或者采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现场视频连线采访获取第一手资料,确保自身新闻采编工作能够保质保量,且极具现场感与时效性。

3.5 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新闻采编原则

在新媒体时代的媒体竞争市场中,媒体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是否能够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新闻采编原则,只有优质的、优秀的、生动的、有趣的新闻内容才能吸引受众和媒体用户的关注,才能获得更多的浏览、点赞、转发与评论。因此,电视台新闻记者在创新思路、完美转型的实践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新闻采编原则,同时要结合广大受众的不同新闻口味与阅读习惯,精心制作优质电视新闻产品与节目[5],使新闻采编工作能够彰显出独特的风格与独有的价值,进而增强用户黏性,获得更多受众的支持与粉丝的关注。

3.6 电视台新闻记者采编工作应更加“接地气”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新闻记者想要真正创新思路,不断提升自身新闻采编水平和报道质量,就需要让自身的新闻报道工作更加贴近百姓大众的日常生活,逐步拉近与广大受众、媒体用户之间的情感距离,并与受众积极沟通、交流与互动,增强媒体“交互性”。因此,电视台新闻记者应当与时俱进地创新采编思维与传统新闻报道理念,积极“换位思考”,站在受众的角度去考虑新闻焦点话题,进而全面提升自身新闻采编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水平。新媒体时代,各类新媒体技术与新媒体平台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高度,且其所展现出来的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大,鉴于此,电视台新闻记者可以借助自身的门户网站影响力开设24小时新闻热线[6],同时也可以通过官方微博及广播电视媒体微信公众号创设交流平台、留言栏、有奖新闻线索爆料处等,促使广大受众与媒体用户主动参与到各类新闻线索爆料、新闻信息提供、新闻报道评论互动等互动活动之中,从而搭建起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与广大受众及媒体用户之间的“沟通之桥”,让媒体用户形成较强的依赖感与信任度。另外,新媒体时代的电视台新闻记者,必须不断提升新媒体应用水平,比如说,可以通过个人微博、媒体公众号等积极与粉丝进行交流、沟通,探讨各类新闻信息与新闻报道,以此获取受众的新闻爆料及提供的热点新闻线索。除此之外,电视台新闻记者在日常各类新闻采访与新闻报道的实践过程中,也应当注重自身形象,逐渐形成个性化的报道风格[7],尤其是在新闻语言的运用方面要标准、规范、恰当。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还可以合理化地运用一些较为口语化、亲民性、充满正能量的网络语言,进而有效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让自己的新闻采编工作和报道工作能够更加“接地气”,更得受众的喜爱与认可,进而潜移默化地打造出极具特色的广播电视新闻“精品节目”与“金牌栏目”。

4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新闻记者的创新化转型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想要成为一名拥有崇高政治觉悟、较高媒体素养、丰富采访经验的优秀新媒体记者,电视台新闻记者必须在日常新闻采编工作中不断钻研、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创新,虚心学习各类先进的新媒体技术与新媒体新闻传播理念,始终坚持正确的新闻报道舆论方向,为广大受众提供最贴心、最优质的媒体服务,进而促进广播电视媒体实现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彰显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媒体竞争力与舆论引导力。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电视新闻新闻报道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