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型与发展
2022-02-08李成榕
李成榕
(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记者”,随手拍摄的一个小视频都有可能成为新闻。这就是传统媒体与融媒体的最大区别,其在内容传播上有相似之处,也有所不同。融媒体时代,新闻的时效性更高,然而新闻质量却随着传播人员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对此,专业的电视新闻记者应对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方式、采访内容和撰稿方式进行创新,更好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提升自身的能力,是适应时代变化的最佳武器,只有自身拥有更好的专业素养,才能够输出更好的新闻作品。
1 融媒时代电视新闻传播的变化
融媒体是指全部媒体的融合,它是媒体和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时代的改变,媒体在传播方式、采访形式、内容及营销方式上都发生了改变。融媒体同时兼具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特点,因此其受众也更加多样化,通过不同媒介的选择和平台展示,从而吸引不同受众的关注[1]。融媒时代,电视新闻传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1.1 渠道融合化
融媒时代,媒体最大的变化就是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如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节目,到后来的网站平台、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在这样的形势下,电视新闻记者所需要用到的专业知识更多,且对自身的专业素养要求也更高。融媒时代的新闻采写,也需要依托信息技术来整合平台,需要根据各个平台不同的需求进行新闻内容的调整和再创作。
1.2 直播常态化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采写一般是确定选题后去采访受访人,然后撰稿、发布,但融媒体时代,由于直播、短视频、社交平台的兴起,人人都可以是“记者”,可以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新闻内容,对新闻内容不但“求新”,而且“求快”。因此,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直播成为电视新闻记者的常态,这样的模式能够更好地抢占第一手新闻,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受众的覆盖面。
1.3 内容民主化
新闻内容的质量优劣是影响传播的重要指标。融媒时代,各种信息的轰炸和各类平台的兴起,让受众的日常生活与新闻的距离进一步缩短。为了引起更多的关注度与热度,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拍摄更多关于民生方面的内容,以此来吸引受众。同时,为了增加融媒时代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其内容也需要更加严谨。此外,融媒时代的新闻内容也更加民主化和自由化,新闻记者能从各个平台上接收到受众的反馈,再根据这些反馈和评价,调整新闻的内容和形式。
2 融媒时代对电视新闻记者的影响
2.1 观众收看习惯改变所带来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及各种媒体不断出现的互联网时代,对新闻的受众收看电视节目的渠道和习惯发生了改变。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只能通过报纸、电视等进行收看,而且受众对新闻和节目没有发表看法的渠道。而融媒体时代,受众可以实时发表看法和建议,这也让其成为电视节目制作及传播的推动因素。从传播媒介来看,传统媒体时代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而融媒时代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更多的是通过网络和手机。这在年轻的受众群体中尤为明显,他们面临的选择太多,因此对某一节目的忠诚度并不高。在这种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在采写新闻时要满足当下互联网受众的需求,同时还要满足传统媒体的受众需求[2]。这两种需求又有一定的差异化,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技巧及选题上要有所提升,顺应时代的发展,调整采访内容和策略,制作出符合各类受众口味的节目。
2.2 综合性媒体资源应用带来的影响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不但是新闻采写、编辑人员,还是电视台与各类新兴媒体的联系人。电视台需要知道各个媒体渠道的规则,还要在各个平台上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这样的转变给电视新闻记者带来的影响就是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要从单一的采写模式中跳脱出来,变得更加“全能”。并且需要了解更多媒体平台的发布原则、操作模式及要求,在和受众的互动沟通中及时调整采访思路和角度,拥有更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资源应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2.3 随机性采访程度提升带来的影响
在传统的新闻采访中,记者需要提前确定好选题,列出采访大纲,且采访流程以“提问—引导被访者回答—拿到采访记录—根据记录撰写稿件”为主,采访比较形式化。融媒时代的记者采访则更加多样化,记者需要拥有多个技能[3],如熟练掌握摄影、短视频制作、发布,以及社交平台的新闻稿内容提炼等,记者的设备也从笔、纸等传统设备变成智能化和互联网化的手机、摄像机等,新闻的播出方式也从录播变成现在更加主流的直播。
3 融媒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面临的困境
3.1 知名记者的培育力度不足
现阶段,中国的电视媒体很多,但规模大小不一,对电视媒体的品牌打造通常是以主持人为主,而对知名记者的培育力度欠缺。地方的电视媒体没有途径去培育知名记者,也缺乏打造新闻记者品牌的意识,导致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记者缺少品牌优势和效应。
3.2 媒体融合意识不足
我国从2015年开始就已经在进行媒体融合方面的探索。对于国家和省级新闻媒体,采用的是“中央厨房”的运作模式。这类模式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表现为共用信息线索与选题设计、对建立信息库的新闻素材二次加工、将报道内容多媒体化,并针对不同媒介形态,将稿件在不同平台进行发布。但由于传统媒体对媒体融合的认识不足,电视记者参与访谈、新闻报道制作等流程都相对被动,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中央厨房”的工作需求,严重制约着我国新闻媒体的有效融合。
3.3 融媒体的灵活性不足
从当前的电视新闻报道来看,许多记者对新闻的表现灵活性不够重视,缺乏运用融媒时代灵动、快捷的表达形式,使得电视新闻报道不够生动、鲜活。同时网络新闻众多、移动媒体的高度发达,导致电视新闻报道遭到了很大的挑战与冲击,也使得它与新媒体之间的争夺优势逐渐下降。
4 融媒时代电视新闻记者提升自身素质的对策
4.1 重新定位“电视新闻记者”角色
融媒时代加速了对电视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的重塑,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从传统媒体的稿件采写变成各种职业的融合,如需要应对不同的媒体平台进行不同稿件形式的推送及扩展,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要有强烈的“融媒体记者”意识,这是从新闻的生产者到新闻服务者的转变。此外,电视新闻记者在选题角度、报道形式及宣传方式上要更加贴近受众,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为基本原则,不断提升融媒体技术,运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有吸引力的表达方式进行新闻报道[4]。
4.2 提升对全媒体的技能把控
各种采访设备及媒体技能的运用,是新时代对电视新闻记者提出的全新挑战,媒体技术如后期制作、图片处理、视频编辑、排版、各个社交软件的熟练运用及互动等,都应该是融媒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具备的技能。因此,电视新闻记者要不断提高对全媒体技能的把控及运用能力,以便更好地进行电视新闻制作。在专业技能的提升途径上,电视新闻记者可以通过自学或者上各类相关网课,了解媒体技术方面的知识,主动参与到融媒体的新闻制作中去,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改进,从而实现技能的突破。
4.3 融媒时代“四力”的提升
对融媒时代的记者而言,“四力”的巩固是最基本的能力提升要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3.1 “脚力”的提升
对电视新闻记者而言,最好的报道从来都是自己跑出来。电视新闻记者只有深入到基层与群众中去,与受众进行深入的沟通,才能够在选题和采写时有不同的角度和创新思维,写出更加符合受众想法的稿件。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只有走出去,多看多听,才能够更好收集受众的意见。
4.3.2 “眼力”的提升
在深入基层群众的基础上,电视新闻记者还必须提高自身发现新闻事物的眼力。眼睛看到的新闻,不一定就是真的新闻,新闻记者需要透过社会中发生在人民群众身上的事情,找到与民众相关的焦点和话题,进行拓展和深入调查,写出更加有深度的稿件,真正意义上为受众发声。
4.3.3 “脑力”的提升
“脑力”指的是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度及思考能力。遇到新闻事件时,新闻记者不但要有更高的新闻敏感度,知道报道要从哪些角度进行采访才能受到大众欢迎,且有深度。还需要随时进行思考,在脑中预演多种方案,让选题和采访的角度更有创新性,更加贴合实际。在采访中要多动脑,进行思维发散,将时事与新闻结合,让新闻脱颖而出。
4.3.4 “笔力”的提升
“笔力”不但是指记者的写作手法及文采,还有采写的方式。融媒时代,新闻记者的采写方式更加多样化,依靠传统采写中的录音或笔记是远远不够的。新闻记者需要在采写方式上进行提升,如对摄影机、手机、短视频平台等熟练应用。新闻是将事件想要表达的内容向受众传播,新闻记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采写质量及方式,才能应对融媒体时代的发展。
4.4 提升电视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
提升电视新闻记者的能力,是适应新形势转变的最佳路径。只有新闻记者的专业知识素养过硬,才能够在日常的采访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当下的各种挑战。关于电视新闻记者专业素养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各个电视台定期组织培训。电视台需要定期对电视新闻记者进行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持续掌握行业最新的技术,以此提高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第二,电视新闻记者要积极参加行业内的交流活动,通过与同行的交流沟通,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及技术水准。
可见,在融媒时代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已不仅仅是一个采访者,更是集采访、编辑、策划、创作、传播等为一体的专业化内容输送和呈现者,这也就需要新闻记者在新媒体领域中能够把控好自己的新闻输出内容的角度,以实现新闻记者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这一神圣使命。
4.5 提升多媒体渠道整合及传播能力
融媒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有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同时需要利用多媒体渠道进行内容整合。可从新闻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获取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报道,报道的内容必须达到内容深度性、传播实时性、响应高效性等方面的要求。融媒时代的电视新闻记者,是基于传统电视新闻记者之上,以基本的采访和写作为主,同时还需要兼顾多媒体整合、媒介运用、受众互动、信息传播等多种工作的全能选手[5]。
4.6 确定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
融媒时代,网络上的各种思潮随之显现,电视新闻记者首先要明确自己独特的立场,时刻做到爱岗敬业,用自身清醒的大脑把控新闻报道的内容及传播管理。其次,用清晰的思维逻辑与对国家和社会有负面影响的不实舆论展开正面交锋,在任何时刻都能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不回避社会问题,努力做好新闻信息内容的正确传递和呈现。再次,新闻记者还要利用自身媒体工作者的特殊属性,通过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朝着正确的舆论方向发展,为社会大众还原真正的新闻事件。
5 结语
随着传媒科技的不断发展,受众的收看习惯变得更加多样,媒介传播的形式也增多,且随机性增强。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电视媒体想要适应时代发展,就必须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正确的政治导向,通过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四力”、新闻专业素养和多媒体综合运用实力进行新闻报道,保证采访工作能够正常、高效地运行。
此外,新闻报道的内容必将向着更加多元化、多媒介传播的趋势发展,电视新闻记者应当与时俱进,勇于跳脱出自身惯用的传统思维模式,用融媒体的标准去掌握各种技能,进一步增强自己在编辑、采访、策划、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写出更加优质的新闻报道,从而促进电视新闻行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