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及策略

2022-02-08岳容幸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5期
关键词:受众时代

岳容幸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随着媒介环境的发展变化,传统媒体时代逐渐迈入融媒体时代。“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方法,是在办台实践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为[1]。

简单来说,融媒体就是一种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媒体融合方式和运营模式,电视综艺节目不仅要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更要有意识地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多种媒介优势,在内容编排、平台传播、技术创新等方面融合发展。目前,一些电视台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所创作的电视综艺节目开始适应时代需求,运用互联网思维对电视节目进行改版升级,为电视综艺节目行业提供了经典的范例。总之,对新颖的节目形式和技术形态、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进行汇总,解读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辩证分析其发展趋势,对促进电视综艺节目在融媒体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融媒体时代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

1.1 融媒体时代的内容之融

融媒体时代,电视综艺节目内容的生产方式已经有所创新,主要表现在拼贴式的内容呈现和年轻化的表达方式两个方面。

1.1.1 拼贴式的内容呈现

湖南卫视的《嗨唱转起来》在时代洪流中求新求变,契合了受众收看模式和信息接收习惯的转变,将时下最火热的小屏幕强互动内容与传统电视大屏综艺相结合,实现了大小屏之间的跨屏融合。

首先是新颖的舞台设置,转盘如划屏,每位嗨唱歌手从转盘右边的欢迎门转出,歌手在舞台上的行进轨迹模拟了受众在观看短视频时手机屏幕的划屏感受,现场观众具有选择的权利,如果不喜欢这个表演,歌手就会被转走,节目设置的模拟性赋权让受众眼前一亮。

其次是节目的整体节奏呈现碎片化,打破了传统的铺陈讲述,而是快速进入歌手的表演环节,用紧凑的高情绪内容激发受众嗨点,并为真正有才华的人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这种形式是对碎片化时代内容的视听模式和接收方式进行了电视化的拼贴结合,建立了全新的电视节目内容生产模式。

1.1.2 年轻化的表达方式

湖南卫视的《汉语桥》在全球具有极大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将中国的优秀文化赋予了年轻化的表达。例如,《汉语桥》这档节目展示了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中的“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给受众展现了一个宠物博主的形象,用现代的方式还原了陆游养猫的故事,并介绍了古代宠物市场的社会民俗。这种运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贯穿古今来解锁不同的文化内涵,激发了年轻人产生情感共鸣。

除了年轻化的社交话题之外,视频博客(Vlog)拍摄也是受众分享生活的主要方式,因此《汉语桥》邀请了往届选手以Vlog的视角记录新时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如记录北京的茶馆文化、阿拉善沙漠的治理知识等内容,传达着中国强大的文化软实力。采用年轻化的形式彰显国家的辉煌历史文化,也不失为一种文化输出的新模式。

1.2 融媒体时代的技术之融

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也在发展,5G、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等技术逐渐运用在各个领域[2],电视综艺节目也不例外,支撑起节目中缺乏的科技感。这些技术可以细分为影像技术和直播技术,为电视节目增添了新的活力。

1.2.1 影像技术能营造场景的真实感

节目《国家宝藏》中运用了3D全息投影技术,对文物360度的还原和展现,更能细致地观察到许多文物经久不衰的魅力;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坚实基础,网友通过采集面部头像进行识别,以虚拟观众的形象在节目中组成了千人评审团,这个全新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行业的创新;2020年,湖南卫视的高口碑节目《舞蹈风暴》中“风暴时刻”的环节设计,更是把技术和内容本身发挥得淋漓尽致,节目组启用了90台摄影机对舞者进行360度的实时拍摄,运用“时空凝结技术”将流动的舞蹈艺术转变为静止的高能时刻,捕捉舞者极致的肢体表演,增强了舞蹈艺术的审美效果。放眼未来,影像技术的发展会越来越成熟,将使原来许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推动传媒行业迈向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都特别关怀孤残儿童生存状况,高度重视儿童福利事业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深入,社会各界对儿童福利事业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

1.2.2 直播技术为双向互动提供保障

融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与新技术、新设备的融合,带来全方位、多角度、清晰稳定的画面呈现,增强了电视媒体的冲击力和表现力。

202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实现了8K超高清试验频道全球首次8K直播、4K春晚电视信号接入上海传媒港影院同播、“AI+VR”裸眼3D拍摄制作以及超高清“VR+沉浸式三维声直播”等全新应用模式,这些技术创新为电视观众和新媒体用户带来了焕然一新的视听体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技术方面的创新为传媒行业提前作出了表率,也将继续推动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

在直播时代还未到来之前,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是以传者为中心的单向传播模式,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介的传者中心优势在消减,取而代之的是用户个体的声音在放大[3]。因此,融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要想突破瓶颈,就要更加注重与受众之间的互动。目前,各家电视台与抖音、快手等平台合作,在直播晚会中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观众在观看线上节目的同时可以参与线下平台的抽奖或者领红包活动,还可以在直播平台上发送实时弹幕进行讨论,促进了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这既能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又有利于增强用户黏性,或许在未来,随着直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会更加紧密。

1.3 融媒体时代的平台之融

胡智锋在《电视传播艺术学》中提及,电视传播艺术指的是“电视传播主体(包括个人、组织、机构),为达到预期目标,借助特定的思路、方式、方法和手段,对电视生产和传播各环节所进行的创造性处理”。当电视媒体在传播综艺节目时,为了提高节目收视率,扩大传播范围,就需要在传播渠道上借助视频平台和社交平台的优势进行节目宣传[4]。

1.3.1 视频平台拓宽节目传播渠道

网络视频平台以爱奇艺、腾讯视频和优酷视频为主,还有抖音、快手为主的短视频平台,传统的电视媒体平台开始转向网络视频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播途径更加多样。

《数字媒介传播概论》一书中提及,现在的数字媒介传播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模式,即全通道模式,“其中整个数字媒介传播过程以参与传播的个体为核心;信息多层级双向流动,反馈频繁,信息在流动过程中可能被每个个体进行过二次编码或解码”。可见,电视媒体传播信息时,不再考虑唯一的传播模式,而是以受众为中心,覆盖到受众接收信息的众多平台,便于受众随时随地接收信息并作出反馈。现阶段,网络视频平台众多,传统媒体需要把握机遇,将综艺节目投放到多个平台,先台后网,如浙江卫视的《王牌对王牌》、东方卫视的《欢乐喜剧人》、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等节目都在多个视频平台在线播放,传播平台的数量并不受限制。近两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也在积极推动信息的多向传播,推出了“央视频”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这是中国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集各大卫视频道和线上直播于一体,观众能够接收到全面的节目资讯,为电视综艺节目造势。还有在哔哩哔哩(bilibili,简称“B站”)这样的流媒体视频平台上,受众接收了综艺节目中所传递的节目理念,并形成自身独特的理解,这就进入了受众的解码过程,并且一些受众会转变成为传播者,被称为“传受者”,他们将综艺节目中的一些片段进行创意改编,剪辑成为有趣的视频,深得用户喜爱,平台用户的推荐也会将一部分受众引流到综艺节目当中,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主流媒体除了在网络视频平台传播节目外,还充分运用短视频媒介,如入驻抖音、快手等平台,设立官方账号,因时长有限,会选取综艺节目中的精彩内容片段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还有一些歌唱节目,如东方卫视《我们的歌》发布了节目中每组歌手纯享版本的演唱作品,以更加便利的方式供受众欣赏这些精彩的表演。

1.3.2 社交平台助推节目热点话题

融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以微博为主的社交平台,使人们习惯于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所以传统电视媒体在此类社交平台上进行宣传无疑是一个好选择。

电视综艺节目可以在微博上设立官方账号[5]。例如,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官方在每一期节目播出之前会带上“向往的生活”话题,撰写文案提醒本期节目亮点,并且播放节目预告,为节目预热宣传。还有参加节目的艺人何炅、黄磊、张子枫等也会在节目播出之前发微博为自己增加曝光量,粉丝经济现状能有效地提高节目收视率。除此之外,节目组突发奇想,将节目中所照顾的动物都开设了官方账号,“小H就是那么红”“小O的成长日记”“蘑菇屋四子-锅碗瓢盆”等账号赋予了小动物的社交权利,用人类的思想来进行节目推广,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调动了受众对节目的兴趣。例如,《向往的生活》所发布的话题“向往的生活”在微博上的阅读量达407亿+,讨论数量达3 358万+;其他的电视综艺如浙江卫视《我就是演员》,主话题的阅读量达114亿+,讨论量达1 500万+;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的相关话题“CCTV国家宝藏”阅读量达60亿+,讨论量达600万+。这些数据足以看出微博平台的传播影响力非同凡响,巨大的影响力能为综艺节目造势,使其有机会成为爆款综艺节目。

2 融媒体时代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2.1 融媒体时代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问题

首先,电视观众不断流失。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电视媒体不再是受众观看节目的主要方式,受众更加习惯于在网络上观看精彩节目,电视综艺节目的大部分受众成为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忠实观众,导致电视观众的人数逐渐流失。

其次,精品意识不强。电视媒体每年都会制作多档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成为爆款综艺节目的数量屈指可数。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专注于创作既有文化深度又有娱乐趣味的节目,《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成为现象级综艺节目,在给广大受众带来精神愉悦的同时又不失人文价值,传递了很多知识,深受受众喜爱。由此可见,受众更乐意接受有思想、有内涵的精品节目,而有些电视媒体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再次,缺乏专业人才。5G技术进入大众的生活,但其本身还未完全发展成熟,并且未来5G在电视综艺上的应用会与AR、人工智能等技术相关,这些技术需要相关专业人才来推动实施,目前既了解传媒行业又能掌握多种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较少。此外,随着融媒体的发展,监管方式也会更加多样,一些传统的监管方式很难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高级管理人才也较少。

2.2 融媒体时代电视综艺节目的融合对策

首先,需要创新意识。创新是电视综艺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关键,综艺节目的创作必须以受众为主体,用心去挖掘受众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垂直细分到位,深入分析用户属性,满足受众对于节目内容的多样性需求,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不仅要具备娱乐价值,更需要具备社会价值,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

其次,鉴于电视观众的流失,电视台树立综艺节目的品牌形象也很重要,要走品牌发展道路,巩固电视用户的忠诚度。同时,要利用网络媒体平台的优势,创意编排电视综艺节目,使网络媒体平台上也有电视媒体信息,将网络用户引流到电视媒体上,并注重与受众之间的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电视观众流失的现象,为制作优质电视综艺提供动力。

再次,打造优秀团队。优秀团队的建立离不开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例如,湖南卫视在融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从之前的制片人制度转变成了工作室制度,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这种制度不仅盘活了人才内部管理,更盘活了优质节目的生产力,徐晴工作室的代表作《声临其境》和《一年级》等节目在各大卫视之间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从侧面向大众证明了打造优秀团队的重要性,起到了头部引领的作用,值得其他同行借鉴和学习。

3 结语

融媒体时代,电视综艺节目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创新和突破,带给了受众具有极致体验的电视艺术。本文以融媒体语境下各种综艺类型节目为研究样本,主要分析了电视综艺节目在内容、技术、平台这三个方面的融合现状,同时紧贴当下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前沿问题,探讨应对的可行性策略,为电视综艺节目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定思路,对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受众时代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融合时代的受众画像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