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奥会上的“中国第一人”

2022-02-08胡晴

华声文萃 2022年1期
关键词:杨扬世界冠军滑冰

胡晴

中国冬奥史上有几位里程碑式的选手。

1992年冬奥会,叶乔波成为第一位拿到冬奥奖牌的中国选手,李琰从获奖时间上看是第二位,但因为都是同一届获奖,所以她们是第一批获得冬奥奖牌的中国运动员。2002年冬奥会,杨扬成为中国冬奥首金和第二金获得者。2018年,武大靖成为冬奥会短道速滑中国男子金牌第一人……

叶乔波:实现中国在冬奥赛场奖牌“零的突破”

1992年,叶乔波在法国阿尔贝维尔举行的第16届冬奥会上,获得了1000米和500米速滑两枚银牌,实现了中国在冬奥会赛场上奖牌“0的突破”。“乔波精神”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鼓舞了无数为梦想而奋斗的年轻人。

全国年龄最小的冰上项目专业运动员

1964年6月,叶乔波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10岁那年,父亲把已获得了长春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多项冠军的她,送到了长春市业余体校。田径班的老师建议父亲带她到当时正在招生的速滑班去试一试。

进入了体校速滑班后,叶乔波很快展露出了她在速度滑冰方面的天赋。入班仅一个月,就取得了班上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她的天赋和努力都让教练们感到十分惊喜。

1976年,当时只有12岁的小乔波被八一速滑队看中,成为了全国年龄最小的冰上项目专业运动员。

在叶乔波的记忆里,她流的汗水总是比同伴要多,因为她明白,这份坚持的背后,不仅有对滑冰的热爱,还有对家庭的责任。家庭并不宽裕的叶乔波非常懂事,希望能通过滑冰,回报父母的期望和爱。

18岁时,叶乔波已在全国比赛中为八一队获得了两枚金牌。之后,她又多次打破全国记录,21岁时,顺利入选国家队。

国家队的训练比起八一队,更加专业,训练量也增加了不少,但每天给自己加时加量地训练,仍是叶乔波的常态。

用实力诠释“乔波精神”

1990年,在第七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叶乔波一举摘得4枚金牌;1991年,她又在世界锦标赛中,获得了500米速滑的冠军,成为中国首位速滑世界冠军。

真正让全世界记住“叶乔波”这个名字的,是1992年在阿尔贝维尔冬季奥运会。

在这次冬奥会上,叶乔波获得1000米和500米速滑的2枚银牌,为中国在冬奥会史上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叶乔波在参加她最拿手的500米速滑决赛时,本是有望获得金牌的,但由于在比赛中,她被一名外国选手撞了一下,最后以0.02秒的差距与冠军失之交臂。这一次的失利,也让叶乔波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两年后举行的下一届冬奥会上,夺回属于她的冠军。

1993年,叶乔波再创奇迹,在世界短距离速度滑冰锦标赛上,荣获三枚金牌,并夺得了女子全能世界冠军,成为中国和亞洲第一个短距离速滑的世界冠军。之后,她又在世界杯系列赛、世界女子锦标赛和世界短距离锦标赛上,一共获得了14枚金牌。但这时,由于长年坚持艰苦的训练,叶乔波两个膝盖骨的损伤已到了必须接受手术治疗的程度,手术中,医生从她的膝盖中一共取出8个指甲盖大小的碎骨,医生警告她:“你这样的情况,是绝对不可能再参加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了!”此时,距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只有半年的时间了,叶乔波并不甘心,这是她最后一次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的机会。

1994年第17届冬奥会如期而至,叶乔波带着一身伤痛参加了比赛,状态不佳的她右腿完全使不上劲,只能靠左腿用力支撑着,她甚至害怕自己会摔倒在赛场上,但她最终还是获得了一枚宝贵的铜牌。

比赛结束后,30岁的叶乔波宣布了退役。她是坐着轮椅回国的。回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然后,就是辗转于世界各地接受治疗。那段时间,“乔波精神”被广为宣传,她成了诠释“中国精神”的形象代表。

退役后,叶乔波又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先后拿下了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后来仍一直从事着与体育,特别是与冬季项目有关的工作。眼下,她正担任着北京冬奥会组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委员。叶乔波从1979年到1994年,共参加国内外速度滑冰比赛34次,获金牌52枚、银牌36枚、铜牌12枚。荣立一等功3次,多次被评为全国冰雪十佳运动员和全国体育十佳运动员、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和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杨扬:短短15年勇夺59个世界冠军

杨扬帮助中国突破了冬奥会零金牌的记录,并且在役期间一举夺得了59个世界冠军,退役之后的事业也十分成功,成为了多个体育协会的主席。

先天条件并不占优势

1975年8月,杨扬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她从小就对滑冰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喜爱。年仅8岁,杨扬就进入家乡的业余体校,开始了她一生的冰雪之旅。14岁时,滑跑技术较好,身体条件一般,只能算是块“中等材料”的杨扬,被省体校的金美玉教练选上。从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训练的杨扬,一进队就成了给其他运动员垫底的。但是,杨扬凭着比别人更刻苦的训练和更坚韧的拼劲,成绩大幅度地提升。

1991年,杨扬获得了她个人的第一个全国冠军。1993年,杨扬进入国家集训队,备战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那时,她要同李琰等老队员一起训练。“小不点儿”在换教练后不太适应,但不服输的她拼命训练,结果赛前选拔时过度疲劳,一个月体重掉了5公斤,成绩也落到了第13位,错过了那届冬奥会。

经过多年的准备,杨扬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届冬奥会。1998年2月7日,在《欢乐颂》的旋律里,第十八届冬奥会在日本长野开幕了。一年前,杨扬正是在这里赢得了自己的第一个全能世界冠军。她非常渴望能在长野,为中国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在两个单项比赛中全部被罚犯规,接力仅获得第二名。明明具备了夺金的实力却铩羽而归,回国后,杨扬开始怀疑自己了,也想过放弃。思前想后,她说,知道自己没办法改变裁判的判罚,也没有办法改变对手,我只能改变自己。杨扬仔细总结了那次比赛,她说,“看到自己不足时很痛苦,但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提高之处又非常兴奋,期待下一次比赛。”

知己知彼厚积薄发

一个月后,再次鼓起士气的杨扬在世锦赛上面对同样的对手,同样的裁判,同样的规则,一举夺得包括个人全能在内的3枚金牌。

盐湖城冬奥会上,杨扬对夺金信心十足,但在1500米这个自己绝对优势的项目中,没能及时调整心态,最终只获得第四名。第二天,500米比赛前,杨扬把在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每轮结束后,看到道次不佳,对手也越来越强,她心里有些恐惧,“我赶紧拿出小纸条,一句一句地念,告诉自己,该怎么办。”杨扬说。就这样到了决赛。当杨扬风驰电掣一般冲过盐湖城冬奥会女子500米决赛的终点线之后,她将全身的力量和激情凝聚在自己的双拳,仿佛帮助自己摘得首枚冬奥金牌的并不是她的双脚而是双拳。44.187秒,《义勇军进行曲》首次在冬奥会赛场奏响。第二天,她又获得了1000米比赛金牌。

整个运动生涯,杨扬一共拿到59个世界冠军,是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中国运动员。

2006年,杨扬在退役之后,先后在清华大学、美国犹他大学学习,辉煌的职业生涯,开朗的性格,出色的工作能力,让杨扬陆续在多个国际体育组织任职,继续活跃在国际体坛的大舞台上。

2010年,杨扬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她是中国第一位以运动员身份当选为奥委会委员的人。2017年,杨扬担任北京冬奥组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一直为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而忙碌着。

武大靖:只要站在赛场上,我就只想夺冠

在2018年的韩国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的赛场上,来自中国的武大靖最终以39秒584的成绩首先冲过终点。武大靖创造纪录,也创造了历史,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十几年前他仅是国家队陪练,两个奥运周期他追风逐日,终在平昌赏得峰顶霞辉。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他自此成为冬奥会短道速滑中国男子金牌第一人。

从女队陪练到主力

1994年7月,武大靖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从小就对滑冰感兴趣,10岁时,电视中李佳军、杨扬在冰面上矫健的身影、风驰电掣般的速度,让“短道速滑”刻进了他的心里。2004年,10歲的武大靖进入佳木斯短道速滑业余队,因为是初学,摔,成了常事。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下马威”,武大靖并没有畏惧,他有着异于常人的勇气和坚韧。

后来,武大靖来到素有“冰城”之称的哈尔滨训练,并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一定要进入国家队,滑出好成绩。

后来,武大靖进入了江苏省短道速滑队,本来以为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了,却在两年后不得不面对江苏省短道速滑队的解散。武大靖回到东北,成为吉林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运动员,再一次选择重新开始。武大靖更加艰苦地训练,在全国联赛中的表现异常出色,终于在2010年11月如愿以偿进入了国家队,那一年,武大靖16岁。

“有梦想,别怕,去追!”

进入国家队的武大靖发现,在国家队并不等于就能上场为国争光了,他只是得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新平台而已,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在国家队的前两年,武大靖一直是一名二线队员,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给女队的队员当陪练。回忆起那段时间,武大靖说,“长距离周洋超过我,短距离范可新超过我,自尊心每天都在受打击。”

那时候支撑着武大靖的一句话,他现在也时常挂在嘴边,“有梦想,别怕,去追!”这是他内心不变的宣言,也是他坚韧个性的写照。于是,武大靖更加刻苦地训练,依旧每天凌晨4点起床,忘记了黑暗和寒冷,仿佛永远不知疲倦。他只想再一次征服冰场。

从陪练到主力,武大靖的成功都是用拼搏换来的。为了训练和备战,武大靖很少回家。即便是没有比赛的春节,他都不能陪伴在父母身边。他知道冬天是准备比赛、训练的最佳时机。曾经有8年的时间里,武大靖的每一个除夕都是在队里过的。

在进入国家队的第4个年头,武大靖终于成功吸引了大家注意。2014年,武大靖第一次站在了冬奥会短道速滑的赛场上。他以41秒516的成绩夺取男子500米银牌,斩获了个人第一枚奥运奖牌。

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武大靖以打破世界纪录的表现夺冠,获得了中国代表团在该届赛会中的唯一金牌。

北京冬奥之旅的悬念

2022年,27岁的武大靖将在主场迎来第三次冬奥之旅,他也为北京冬奥会留下三大悬念:男子500米,能否卫冕?其他单项,能否突破?开幕式上,能否成为中国代表团旗手?2017年在日本札幌举行的第八届亚冬会开幕式上,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的就是武大靖。一年之后的平昌冬奥会,武大靖作为该届赛会表现最突出的中国运动员,顺理成章地成为闭幕式旗手。

“练!”“就是练!”2021年12月以来,武大靖通过社交媒体更新了两条留言简短的备战视频,引来冰迷持续转评赞。“加油!一定要在咱们家门口成功!”一位网友祝福说。

(综合央视网、《南方人物周刊》《北广人物周刊》、新华社等)

猜你喜欢

杨扬世界冠军滑冰
玉泉冬奥文化节: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开讲“第一课”
滑冰大比拼
杨扬:中国冬奥夺金第一人
油画作品三幅《太》《放》《释》
小老鼠滑冰
“滑冰”
大杨扬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冬季奥运会第一金
滑冰
小汽车书签
我的团长我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