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2022-02-08范婷
范婷
● 创新整合点
①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利用武汉教育云平台和班级圈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流,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意方式和任意步调按需学习,真正做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②利用故宫全景虚拟游览和文物3D成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去理解、拓展文本,同时用思维导圖形式呈现小组分享,相机结合渗透信息、美术、数学等相关科目知识,让学科有效整合,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范畴,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
③电子书包学情诊断评价、小组投票、弹幕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分享。利用互动性强、迅捷高效的新媒体——智能助手进行互动答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让新技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班级圈成果的直观展示让学生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学生变成了创造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现学习成果。
●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略读课文。课文由四则材料组成,分别介绍了故宫的主建筑及其功用、太和殿的毁坏和修复、故宫官网的参观引导以及平面示意图。导读部分提出了两个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其中,材料一按照空间顺序,抓住中轴线,由南向北,从天安门出发,细观太和殿,略看后三宫,进入御花园,最后登临景山公园鸟瞰故宫全貌。按照故宫的建筑顺序作者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从不同方面印证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高度赞扬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阅读能力,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一定了解。课前能利用班级平台完成导学任务,学习教师推送的资料。同时通过微课的学习,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掌握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并利用故宫相关资料尝试制作简单的思维导图。课堂上乐于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讨,同时对新技术和网络学习资源兴趣浓厚。
部分学生没有游览过故宫,但作为数字化时代的原住民,可以借助互联网,通过“课前自学、讨论质疑—课中互学、合作探究—评价促学、引导激励—课后乐学、创新生成”,走向云端,自由自在地在数字故宫里畅游。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阅读任务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策略;能画出故宫的游览路线图,并选择其中一两个景点进行讲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民族创造精神,并乐于运用智慧网络享受泛在学习。
● 教学环境与准备
多媒体教室、宽带网络、seewo触控一体机、学生平板电脑、AI智能助手小爱同学。
●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AI助手
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小爱同学。同学们可以和它打打招呼。
学生与小爱互动、问好。
由小爱同学揭示出要学习的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入课堂智能小助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多媒体、多媒介的学习途径,为课后学生灵活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拓宽学习途径做好铺垫。
2.回顾线下学习,进行当堂检测
师:故宫是中国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之首。课前,大家在班级云空间观看了微课,并上传了自己的预学单,老师发现你们学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
教师出示互动检测题,学生利用平台进行互动检测,现场生成测试结果。
教师根据错题分布数据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完成互动试题,巩固重难点。例如,学生对针对具体阅读目标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再次发送相应的互动试题,要求学生根据四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来进行组合选择。若学生对厘清故宫浏览路线存在问题,则需要根据材料的空间说明顺序抓住中轴线,由南向北重新厘清路线。
设计意图:用问题导向来内化知识,课前通过云平台的线上反馈,教师了解到学生对本课的阅读策略掌握还存在困难。因此,教师要及时导入互动试题,让学生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突破学习难点。
3.同伴交流,互动展示
①师:课前,大家通过浏览老师推送的资料、利用虚拟影像试着介绍了自己感兴趣的宫殿。老师通过后台数据统计发现大家最感兴趣的是太和殿,文章也主要介绍了太和殿。
教师先选择一位学生的介绍,播放语音,并与作者的介绍对比。接着引导学生完成在线投票:对比这位学生的介绍和文中的介绍,生成对比结果,并指名学生分享喜爱的原因。
②同伴讨论:结合预学单和微课在文中找出材料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勾画批注,再与同伴交流讨论。
学生在平板上自主批注勾画,并进行同伴互学。
教师随机展示其中一位学生的批注,同时板书并小结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师:你们知道这种说明方法叫什么吗?快请教你们的智能小助手吧!
教师利用小爱同学播放“摹状貌”的百度秒懂百科介绍。
③同伴补充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运用白板展示。
教师板书并小结: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作诠释、举例子,并体会其使用好处。
④配乐朗读对太和殿的介绍。
师: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去领略太和殿的风貌吧!
教师用智能助手播放音乐《故宫的记忆》。全班学生配乐朗读,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文本和学生的语音介绍,把课堂的重点指向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操练中,同伴对学、圈画批注、前后关联,梳理出文本中的空间说明顺序和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并体会其具体、生动的说明事物的好处,为小组合作介绍故宫景点蓄势。
4.小组合作,延伸课堂
①小组合作:根据本课所学知识和网络资源,利用课前学习制作的思维导图,请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对故宫进行介绍,如制作路线图或游览介绍、分享“我眼中的故宫”等。
②教师巡视并指导小组活动。
③小組分享展示。
结合课前的线上学习和资料补充,预设小组汇报交流时可能有以下形式:运用文本中学习到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生动有序地介绍故宫景点,并运用全景虚拟游览带领大家置身真实场景之中;结合信息、数学等相关学科知识,阐明故宫建筑的对称性,运用思维导图合理规划游览路线;结合音乐、美术等学科知识,利用文物3D成像,或结合南京、沈阳、台北的故宫博物院相关资源和历史故事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
④其他小组评价或补充,教师适时进行补充、评价。
⑤全班学生弹幕评价。
⑥全班学生向小爱同学自由提问,了解更多关于故宫感兴趣的内容。
教师根据课前学生在主题论坛上的交流质疑,预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可能会包括:故宫的建筑为何多是红墙黄瓦?共有多少位皇帝在故宫居住过?故宫共有多少件文物藏品?故宫屋脊上的神兽是什么?故宫建筑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数字化智慧化的开放课堂可以让学生通过云端互学,多维度地深入了解故宫宏伟精美的建筑,学习方式呈现了多样化。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同时利用学情诊断分析评价、人人可评时时能评的弹幕评价、师生评价、小组投票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更具有直观性、可视性和持续发展性。
5.教师总结,课后延展
教师结合板书进行总结梳理并布置课后任务。
师:在智能助手小爱的帮助下,我们不仅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学会了说明文的写作特点,还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了解了更多关于故宫的知识。课下,请大家分小组对自己感兴趣的板块继续学习,并将小组成果上传到班级云空间。届时,我们会邀请家长和我们一起投票选出自己喜爱的作品。同时,请在课后利用所学知识创编一段湖北省博物馆的导游词。我会在班级空间等待大家丰富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新技术新媒体可以拓宽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途径,智慧网络可以让学生变成创造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现他们的学习成果。通过课后创编湖北省博物馆的导游词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者,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学习环境。
● 教学反思
在智能化信息化的互联时代,当语文课遇见互联网,学习便会自然而然地发生,课堂也会向智慧课堂华丽转身。
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汇报大放异彩,云端互动评价也惊喜连连。除了自主把握、量身定制的学情诊断评价,还有人人可评、时时能评的弹幕评价。有的学生总结了小组巧妙运用的方位词和说明的方法,有的学生梳理了多材料文本的阅读方法,还有的学生表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爱护文物、保护文物。通过投票评比,评选出最佳小组,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向本课的AI助手小爱同学提问,了解了更多感兴趣的故宫文化。
走出课堂,学习仍在继续。有的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了部编语文阅读策略单元的相关阅读策略,通过学习方法和思维导图形式的迁移运动,进行了跨单元跨年段整合学习;有的学生在故宫数字社区观看“故宫知识课堂”线上直播以及系列慕课,从学科整合的角度延伸了课堂;有的学生仿写了湖北省博物院的介绍并发送到云平台的班级圈获得大家点赞;还有的学生通过智能助手搜集了丰富的建筑、历史、文化知识并分享到抖音,让家长和同学们看到在文脉传承中涵养的中国自信。智慧网络让学生变成了创造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现他们形式各样的学习成果。
本课采用非线性的教学流程,对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进行了扩展,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塑造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型教与学互动关系。泛在学习牵手智慧互联网,学生通过这节课获得了多元能力训练。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时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能够更广泛、更公平地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多种教学活动,与老师、同学、家长、电脑交流互动,互联网对学生的教学行动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反馈,为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针对性教学提供支持,从而挖掘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