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识静脉曲张的认知误区
2022-02-07王延群
王延群
下肢静脉曲张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严重的静脉曲张患者小腿甚至大腿内侧会出现蚯蚓状突起的静脉团,腿部会有酸胀、沉重感,晨起好转,可伴有半夜抽筋等不适。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色素沉着、湿疹、瘙痒,甚至是溃疡,还可能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因此,静脉曲张患者一定要在早期积极治疗,避免后期出现严重并发症,给自己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然而,很多患者对于静脉曲张的了解和认识不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
从医学角度来讲,静脉曲张不是一种疾病的名称,而是一种临床表现。就像发热一样,它可由不同疾病所引起。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动静脉瘘、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先天性静脉无瓣症等疾病都可以有下肢静脉曲张的表现。
下肢静脉曲张在早期确实不痛不痒,但是随着病程的进展,部分患者会出现小腿皮肤变黑,甚至溃烂。少数情况下还会危及患者生命,比如静脉破裂出血,形成血栓。正常人的静脉出血只要压迫数分钟就可以止血,而静脉曲张者的静脉压力很高,出血量会很大,而且不易止血。如果下肢静脉曲张形成血栓,蔓延到深静脉,则有可能导致肺栓塞。
这种认知是错误的。静脉曲张早期若得不到正确有效的治疗,不但达不到治愈的目的,反而会加重病情,造成一系列并发症,给后期治疗带来难度。因此,患者一定要到正规专科医院进行正确的治疗,才能保证疗效。
近几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小腿肌肉缺乏活动是引起静脉曲张的一个重要因素。小腿腓肠肌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步行时,腓肠肌有节律的收缩,可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而久站或者静坐过久,会导致下肢血液瘀积。因此,长时间在办公室工作的人群应该定时活动下肢,促进静脉回流。
由于该病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常见一个家庭里多人发病的现象。但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证明静脉曲张会遗传。
现在静脉曲张的治疗已经从传统手术过渡到微创治疗。在适应症允许的情况下,医生采用微创技术即可治疗静脉曲张,且恢复快、不留疤、无复发。
由于引起静脉曲张的疾病不同,治疗的手段也不一样,不是所有的静脉曲张患者都适合进行手术治疗。比如,下肢深静脉堵塞的情况下,形成的曲张的静脉不能手术,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一些先天性血管畸形也可以表现为静脉曲张,但是手术往往无法根治,复发率很高。
除了并发浅表静脉血栓的静脉曲张患者可适当热敷外,其他静脉曲张患者应尽量避免热敷、红外线照射等。原因是热敷可导致下肢动脉扩张,血流增加,加重静脉淤血。身体能够承受的前提下,您可以用凉水进行局部冲浴。
硬化剂治疗静脉曲张的原理为将硬化剂注入到曲张的静脉腔内,迅速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使作用部位的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聚集、沉积。同时,药品使静脉血管内膜产生无菌性炎症,令纤维细胞增生,血栓纤维化,继而使静脉腔粘连、闭塞。血管闭合以后,没有了血流的冲击,就不再产生曲张的情况。但这种疗法并不适合所有患者,只适用于血管管径较小的曲张静脉,且具有严重的潜在危险——易引起血栓。血栓一旦脱落,有可能造成肺栓塞。
人体内的静脉是四通八达的网络,局部放血后虽然患者的淤积症状会暂时减轻,但是静脉很快会恢复到充盈状态。此外,放血还会增加血肿、感染的可能性。
按摩确实可缓解一天的疲劳,减轻静脉曲张引起的酸胀不适,但对于已经突出的曲张静脉,并无多大益处。尤其是有下肢红肿痛的静脉曲张患者,绝对不能进行按摩。下肢红肿痛的静脉曲张患者,可能是长期曲张的静脉血形成血栓发炎,按摩很可能将血栓挤到深静脉。血栓会随血流至肺动脉,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后果。一些长期静脉曲张的患者,可能存在隐匿的血栓,在劳累、旅游后会引起局部的红肿痛,平时并无大碍,如果按摩的话,也可能会发生肺栓塞,对此应提起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