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肉少了也是“病”

2022-02-07兰政文

食品与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转换率体重蛋白质

兰政文

抬起胳膊稍稍用力,肩头隆起于皮下的块状物便是肌肉,因其附着于骨骼而称为骨骼肌。人体全身共有600多块肌肉,占体重的40%。所以,肌肉减少也会导致体重降低,也有可能被其他人说“你瘦了”。但这种“瘦”却对健康很不利。

人通过控制肌肉,牵拉、收缩骨骼,才能完成各种行动。比如臀部、腿部的肌肉牵拉、收缩下肢骨骼,人才能够完成坐、走、跑等活动。

肌肉可以把蛋白质、肌糖原等营养与能量物质储藏起来,以备人体急需。

肌肉包裹并保护骨骼与心脑血管等,具有防止骨质疏松与骨折,减缓血管硬化的作用。有研究认为,肌肉多、脂肪少的中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肌肉少、脂肪多的同龄人降低68%,死亡风险降低62%。

此外,肌肉还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与脂肪的消耗,避免肥胖并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即便是那些不太起眼的小肌肉也能为您的健康出大力,如咬肌强者的阿尔兹海默症发病风险较小。胸肌强者的肺活量较大,心肺功能较强。腰肌强者能降低患腰椎疾病的风险。

肌肉要履行好上述职责与使命,需要足够的量(肌量)与质(肌力)来支撑。如果人体肌肉的数量少,力量弱,诸多恶果将会接踵而至:

腿部肌力下降,有可能导致走路速度大大降低。

下肢肌肉无法支撑全身重量,需靠别人搀扶,或是撑扶手才能站起,且难以上下楼梯。

拿东西变难,如提不动开水壶倒水、打不开罐头、拧不干毛巾等。

平地走路都会摔跤。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肌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减少,即肌肉的分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在这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中,肌肉减少的速度很慢,大约每10年减少6%。一位85岁老人的肌肉重量约为其45岁时的3/4,这属于自然衰老过程的一部分,不会对健康带来太大的影响。

但是,如果您的减重速度过快——6个月内体重下降5%以上,则需提高警惕。如体重约70千克的老年人,在6个月内瘦了3.5千克以上,又没有刻意减肥,则很可能罹患肌肉减少症。

肌肉减少症是一种疾病,医学界对它的定义是:渐进性和普遍性的骨骼肌容积丢失、力量下降,伴随躯体失能、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等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的综合征。该病在中老年人中高发,也可见于部分年轻人。

肌肉不正常减少会导致形体瘦削,使人呈现憔悴感。更糟糕的是,肌肉减少可使全身多个系统受到损害,甚至令人罹患各类疾病。具体危害包括:因对骨骼的保护作用削弱导致骨折、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发病率增加;代谢紊乱引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吞咽、消化能力以及排泄功能衰退引起免疫力下降,增加癌症患病的可能性等。因此,肌肉减少不仅是病,而且不是“小毛病”,积极防治势在必行。

医学研究资料显示,70岁以下人群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不到20%,70~80岁人群该病的发生率可上升到30%,80岁以上人群该病的发生率接近50%。因此,人到老年一定要关注体重变化,这是判断肌肉减少症是否临身的一个重要警示信号。

相对于衰老,疾病才是肌肉的最大“窃贼”。在50~90岁的糖尿病患者中,合并发生肌肉减少症的群体接近30%。这是因为,肌肉的糖代谢过程受到影响,失去了正常的能量供应,加上胰岛素抵抗导致肌肉中的蛋白质降解,从而引起肌量减少,肌力下降。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会使患者减少活动,引起肌蛋白合成与葡萄糖摄入减少,食欲降低,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或体内炎症因子增加,令肌肉在不知不觉中流失。此外,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阿尔兹海默症等也易导致肌肉减少症的发生。

对抗肌肉减少症的重要举措是设法多长肌肉,抵消来自衰老的生理性肌肉减少,具体可概括为吃、动、睡三字诀。

吃的要诀在于充分利用蛋白质,通过提高体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荷尔蒙水平为肌肉生长出力。每天每千克体重应摄入1克左右的蛋白质。日常饮食应以蛋白质转换率高的食物为主。乳酪的蛋白质转换率高于普通牛奶,豆干的蛋白质转换率高于豆浆,鸡胸肉的蛋白质质量最佳,且所含脂肪少,猪瘦肉尤其是后腿肉为优,其他蛋白质转换率较高的食物有鸡蛋、牛肉、鱼类等。

三餐的蛋白质摄入量最好平均分配,每餐摄入蛋白质约20~25克。如早上可吃1个鸡蛋,喝1杯牛奶,中餐和晚餐分别吃纯瘦肉或鱼肉100克。同时,应着意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杂粮饭、土豆、杂粮面等复合碳水化合物食品为主,糖果等简单碳水化合物类食品则应严格限制摄入。

此外,還要注意钙、镁、铬等矿物质的摄入量。钙的需求量每天约为600~800毫克,换算成日常食物大约为:300毫升牛奶+15克大豆/35克豆腐干/45克北豆腐。镁的需求量每天约为350毫克。早餐喝1碗麦片粥,吃1个鸡蛋,可供给每日镁需要量的70%。绿叶蔬菜、坚果、海产品中也含有丰富的镁。铬的需求量每天约为50~200微克。鱼虾等海产品、葡萄、酵母、粗粮等为铬的优秀来源。

(1)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结合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健身舞、游泳等可加快呼吸和心跳,满足肌肉对氧气的需求,增加肌肉的灵活性、柔韧性与平衡性。抗阻运动如俯卧撑、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对肌肉量的恢复很有效。即便是80岁的老人,坚持2个月的抗阻运动锻炼,肌肉也可得到一定水平的恢复。当然,老年人进行抗阻运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全身运动与局部锻炼结合

全身运动可参照一般有氧运动来进行。局部锻炼的形式很多:

胸肌锻炼,如扩胸法。取坐姿,两手置于体侧,两肘外展,掌心朝前,以弧线推手至最高点,合并,双手按原路线缓慢还原。

手肌锻炼,如握拳法。双腿下蹲成马步,双手握拳,拇指在内,其余四指握拢,放在腰两侧。左拳缓慢用力向前挥出,同时右拳向后拉,两臂形成一股挣力,左拳变掌,然后掌指尖由上绕到下再攒握成拳,收回左拳至腰侧,右拳随之回到腰侧。右拳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两手可重复做6~8次。

腿肌锻炼,如深蹲法。两脚自然开立,与肩同宽,两脚呈八字形,双手垂于体侧。屈膝缓缓半蹲,呈马步状,然后大腿用力收缩蹲起还原。

肛肌锻炼,如撮谷道法。站立,先收缩肛门,深吸一口气,感觉像是把肛门和会阴吸到肚子里,坚持3~5秒,然后缓缓呼气,放松。反复练习30次。

肩、背和上肢肌肉锻炼,如举哑铃法、负重走路法。

腹肌锻炼,如仰卧卷腹法。平躺,前臂交叉于胸前,膝盖弯曲,利用上腹肌肉力量使肩胛骨稍微离开地面,并停留一会,再恢复平躺。

要想延缓肌肉流失,每天应进行1~3次10分钟以上的轻到中等强度运动。如果想促进健康,每天需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健身运动。若想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每周至少应进行中等或以上强度的运动3次,每次持续20分钟以上。

每天应至少保证7小时睡眠,尤其要防止失眠等睡眠障碍。有研究结果显示,与睡眠充足的参试者相比,缺乏睡眠者多流失60%的肌肉。

猜你喜欢

转换率体重蛋白质
蛋白质自由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人工智能与蛋白质结构
浅谈SCR反应器模型计算与分析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资源量储量转换规律
称体重
太阳能硅片表面损伤层与转换率的研究
你的体重超标吗
蛋白质计算问题归纳
我为体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