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中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
2022-02-07惠春丽
惠春丽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针对食品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势在必行,通过食品安全检测才能够更好地确保流入市场食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充分运用多样化的分析化学技术,能够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精准性和客观性,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指标,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需求。
关键词:食品安全;化学检测;技术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确保市场上食品的安全性,做好食品安全检测至关重要。目前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非常重视,随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优化,化学检测技术也随之改进,不仅能够准确测量食品中营养物质的成本分布,且能准确检测出安全影响物质,化学检测技术不受食物种类的限制,应用范围广,具有足够的可靠性。
1食品安全检测中化学检测技术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关注绿色健康食品的摄入,因此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使得我国不断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通过食品安全检测确保安全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场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分析化学技术凭借检测准确率高、检测效率高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中。通过分析化学技术食品安全检测人员能够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从而在源头上进行管理改进,这样能够确保食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安全性[1],极大地从根源上降低了问题食品流入市场的概率,更好地保证了食品的质量。
2食品安全检测现状分析
2.1食品安全问题复杂
食品安全检测不仅是针对食品中的添加剂检测,更是为了检测各种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隐患,因此检测人员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安全检测本身是一项高水准高技术性质的工作,并且检验的种类较多、范围较广,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越发复杂。我国食品行业的生产厂家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供应商缺少完善的食品生产资质,因此厂商本身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时,经常存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不到位的现象,有的甚至不进行自我检测直接售卖。
2.2检测标准滞后
当前阶段,食品质量检测标准稍显滞后,很多时候是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之后才制定或者完全对应的标准。比如,目前检测食品质量时,关注的焦点只是农药残留、有机物残留、毒素等等,但是对激素类药物的重视度不够,也没有专门为其制定对应的检测标准,这对食品安全保障来说十分不利。
2.3化学检测技术水平欠缺
食品检测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在食品化学成分的检测过程中,许多检测员和审核员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在实验过程中不重视数据的准确性[2],对食品成分的分析和评价不客观,甚至有些检测员为了节省时间选择直接填写检测报告,因此部分食品报告逐渐失去参考性,在食品安全检测报告准确性无法保证的情况下,食品安全问题将愈发难以控制,这也是目前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2.4检测方法有待提高
虽然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食品质量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发展,但是对部分有害物质仍然束手无策,无法有效检测,例如膨胀剂、双氧水等[3],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隐患。此外,并不是所有的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检测结果都是足够精准的,有时也会出现较大的误差,从而让部分有害食品钻了空子。
3食品安全检测中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
3.1色谱检测技术
分析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的技术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在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抗生素、碳水化合物、食品添加剂等各类物质的过程中,运用色谱检测技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检测效果,检测结果也更加可靠。相较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能够进一步确保食品安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近几年我国相关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针对色谱分析检测技术也在持续的改进之中,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也开始应用于食品的农药残留检测[4],并且在检测过程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
3.2生物-化学检测技术
生物化学检测技术已经是当今食品安全检测中的主流技术,该技术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征。①生物化学检测技术的适应能力强,能够适用于不同种类的食品成分检测。②生物化学检测技术的覆盖范围较广,此技术的应用已经覆盖于食品的整个生产以及运输环节。通过生物化学检测技术和物理化学技术的两者配合,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的准确性, 提高国内食品安全检测的工作效率。
3.3固相萃取技术
采用固相萃取技术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固体吸附剂对各类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进行吸附,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存在的化学物进行分离,然后利用洗脱液对化学试剂进行洗脱,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分离和富集检测目标,对检测样品进行针对性的处理。采用固相萃取技术进行食品安全检测能够得到更加可靠且精准的结果,在该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得到了更為广泛的应用。
3.4光谱检测技术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光谱检测技术是以光的吸收和发散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借助检测光谱的强度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该技术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运用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判定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某种物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光谱分析化学技术可以分为多种应用方式,最为常见的一种便是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由于荧光光谱分析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快速检测,来判定食品中是否含有某种超标物质,实现食品安全检测的目的。近红外光是指波长介于可见区与中红外区之间的电磁波,其波数范围为12500至4000cm之间。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属于一种间接的分析技术,该技术通过建立校正模型对样品进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从而达到光谱检测目的。
3.5固相萃取技术
在液体食品的检测过程中,如饮料类或以液体为主的食品,主要使用固相萃取技术进行检测,其原理是固体吸附剂可以对被检测物中的目标化学物质进行吸附,然后利用化学洗脱液将化学物质洗脱下来,萃取技术的灵敏度高,且可以明确测量化学物质的质量。此法能够有效降低来自相似化学物质的干扰[6],固相萃取技术不仅能够用于食品安全检测,更能对食品进行分离处理。通过对目标物和干扰物的各自分离提升检验的准确性, 且检验样品可以进行回收使用。
3.6荧光分析法
以荧光为光谱和以原子荧光为基础建立的分子或原子层面的分析法, 其显著特点是灵敏度高和便利性强。以测量荧光物质含量建立起来的强度分析式,就会得出具体的荧光线谱。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抗干扰性强,而自身又具备准确率高的特点,此种方法较多应用于食品微量元素的检测。综上所述,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食品安全与人们的生命健康
安全密切相关,食品出现安全问题不仅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影响,也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化学检测技术拥有方便、快捷、成本低的优势,提高化学检测技术的水平对从源头确保食品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耿正玮.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食品,2021 (3):114.
[2]石丽华.浅析食品安全检测中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J].当代化工研究, 2020(8):75-76.
[3]宁天珍.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6):125-126.
[4]周历,吴慧丽,孟庆生.应用分析化学技术高效开展食品安全检测[J].中国食, 2020(1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