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干预模式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效果分析
2022-02-07薛艳霞张惠慧孟俊霞冯志云
薛艳霞 张惠慧 孟俊霞 冯志云
小儿是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易感人群,可发生于全年各个季节,多数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没有高热及全身症状,只有发低烧、头疼、不舒服等感觉[1]。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发烧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烧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相对于成年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在治疗、护理方面应考虑更多方面的内容[2]。我院对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给予提供个性化干预模式,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张家口市第一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确诊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儿童66例,随机数字表设计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4.71±1.74)岁。观察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78±1.71)岁。2组患儿性别比、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入院时存在典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症状;未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通知书,本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后展开。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应该重视房间的清洁以及通风,确保有新鲜空气进入房间并完成对流,将房间温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温度约为20℃,湿度50%~60%)。嘱咐患儿摄入足量的水分,不能捂闷。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对应的退热措施,一般为物理退热,如情况严重,严格遵循医嘱应用退烧药物。当患儿出现发热的时候减轻衣物,不宜穿太多。对于体温已经达到39℃的患儿立即应用退热药物。上呼吸道感染期间患儿可能会有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应该立即采取禁饮禁食,待情况好转后再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摄入。同时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个性化干预措施。
1.2.2.1 沟通家属:常规护理与家属的沟通重点在于平缓其负性情绪,而个性化干预的沟通在于让家属明白自己在于整个护理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成为医护措施的重要内容,让患儿能够得到家庭支持,逐渐提高依从性,并对患儿是否严格遵循医护措施进行监督,保障医护质量。
1.2.2.2 饮食护理: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期间要对患儿饮食结构进行调整,主要摄入清淡流质食物,根据患儿的喜好可选择水果榨汁、面条、粥等。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控制对于油腻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避免因代谢旺盛而导致的机体水电解质紊乱风险。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得到改善的1周内患儿的呼吸系统依然在不健全状态,因此可煮冰糖雪梨以润肺止咳,改善肺部通气功能。
1.2.2.3 口腔与药物护理: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要重视关于口腔的清洁护理,每天2次温水冲洗口腔,饭后漱口。对于年龄较小不会漱口的患儿嘱咐家长用浸润0.9%氯化钠溶液的棉签进行清洁,3次/d。医护人员和家属还应该确保患儿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体温≤38.5℃的可用物理降温,>38.5℃的要使用退烧药物,用药剂量及方法都需要考虑到患儿年龄。用药30 min后再测量患儿体温、出汗情况,对于长期发热患儿用药间隔≥4 h。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质量:对比两种护理干预下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时间、整体住院时间、发热反跳例数情况。
1.3.2 睡眠质量评估[3]: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2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估。PSQI包括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分数越高则睡眠越差。
1.3.3 护理满意度:患儿出院前通过发放问卷或者二维码对其家属进行关于护理满意度评价调查,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
2 结果
2.1 2组患儿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儿在发热持续时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时间以及整体住院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反跳发生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症状控制情况比较 n=33
2.2 2组患儿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儿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为(1.56±0.32)分、(1.28±0.18)分、(1.67±0.5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n=33,分,
2.3 2组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模式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接受护理干预满意度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模式满意度比较 n=33,例(%)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是儿科发病率相对较高的临床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症状对小儿的健康成长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增加患儿本身、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4]。但小儿大多数存在吵闹、难以自控的情况,因此在治疗期间如何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实具有重要意义[5]。常规护理模式将重点放在患儿病理症状表现方面,而对于其心理、家庭支持、家属作用等方面存在忽视的情况,有数据追踪表示小儿因为病情、医院环境等因素影响而对接受医护措施存在抵触行为,不利于医护措施的有效落实[6,7]。本研究将患儿以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对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症状的控制方面观察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和住院时间方面均表现出少于对照组的优势,提示了个性化护理模式对于行规护理更具全面性以及优越性[8]。
对患儿所提供的个性化干预优势的重点核心在于以患儿为中心的原则思想,小儿的思想发育还不够健全,对于家长有极高依赖,因此本研究将患儿家属纳入到整个护理方案当中,培养患儿对于医护行为的安全感以及依从性[9]。另一方面个性化干预是在科学基础上制定,确保整体方案的有效性,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1)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对发热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义并氛围低热、中度发热和高热,不同的发热情况所需要采取的措施也有所差异,在发热时要定期进行体温测量,测量方式需考虑到患儿年龄,一般>5岁的采取口腔温度测量[10,11];(2)观察患儿神志: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症状较为严重的,单纯依靠体温高低判断已经不够准确,因此对对于此类患儿还应该时刻观察患儿神志变化,病情严重的患儿会有哭闹、嗜睡的行为,而病情程度较轻的则精神状态良好,好动[12];(3)观察临床症状:如果脸色发红则考虑为持续高热,脸色发青提示情况更加严重,如果有脸色暗淡、眼神呆滞的情况更应该保持高度重视;出汗量与出汗时间也是对患儿的重点观察指标,适当出汗能够散失热量,而大量出汗则有虚脱的风险[13]。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接受护理干预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个性化干预更能有效改善患儿睡眠质量,提升家属满意度[14,15]。
综上所述,对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干预价值在于提高患儿理解及配合的程度,保障医护措施的顺利展开,从而提高病情控制效果,同时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护氛围,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