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电影音乐的表达形态

2022-02-07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声画建构融合

尚 方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电影是由声音和画面组成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从对电影的感受方式及其本身的存在方式来讲,电影就是在展现时间与空间的结合,讲述在时空交错下发生的故事。在无声电影时期,电影画面中时空的结合要通过不同镜头进行组接来实现场景空间的变换。到有声电影时期,声音艺术的加入带给观众听觉的感官体验,从而使电影时空结合的呈现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一、视听合体、音画融合

早期的电影发展阶段属于没有音乐元素参与建构的默片时代,此时的电影发展阶段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视听观感需要。随着有声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声音彻底融入电影的画面之中,实现了音乐统一,颠覆了以往无声电影中的美学观念,展现了新式的电影审美趣味,电影也就逐渐被确定为视听统一的综合性艺术类别。在涉及相应的根本性问题时,周传基学者阐释,“电影电视的记录机器所提供的基本系统是光波和声波这两个元素所形成的声画系统以及由声画所体现的时间与空间所形成的时空系统,电影电视艺术的任何主义、对电影与现实的关系的任何认识都离不开这些基本成分,这才是本体,而本体是由媒体决定的。同时,美学正是(也只能是)建立在媒材的基础上的。”[1]7因此,逐渐发展成为依托于科技力量成长的电影艺术,对其本质的研究必须要建立在决定其本体的媒介材料的基础上。不言而喻,从媒介生产传播建构视域来审视电影艺术,就是选取了一个相对基础的角度来分析电影艺术。“在媒介界定的意义上,电影可以表述为以具有画面性质的连续影像为依托的影像和声音的综合性媒体。”[2]19电影中的听觉元素和视觉元素在视听艺术的统一中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形成了一种紧密的联系,即电影中音乐本身的独立性降低,真正内涵意义必须与电影画面相结合才能够呈现出来,音乐与画面密不可分,在视听统一的关系中实现电影整体意义的共同升华。电影存在的本体特征就是时空结合、音乐统一,在影片视觉和听觉的统一过程中,电影音乐推动了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了人物的故事形象,烘托出电影故事场景的环境氛围,从而传达出电影主题的思想情感。如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电影配乐《秦淮景》是改编自江苏民歌《无锡景》,用来展现民国青楼女子的形象,见谱例1。《秦淮景》的音乐宛转悠扬,带有江南水乡的柔美,呈现的是女子如水一般的温柔气质。这首音乐采用了民族乐器“琵琶”进行演奏,同时融合苏州评弹的音乐特征,与电影中青楼女子躲避战乱进入教堂避难的画面相统一,展现出学生与青楼女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影片结尾,当青楼女子愿意替女学生赴死的时候,《秦淮景》再一次响起,这是青楼女子为女学生送行所演奏,相比之前的矛盾冲突进行了情感的反转,体现出青楼女子在民族大义面前展现的无畏精神,表达出学生对这些女子的感激与钦佩。《秦淮景》通过改变传统的江南小调,以民族音乐展现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情感状态。

谱例1 《金陵十三钗》配乐《秦淮景》

电影音乐的视听、音画融合主要是对于音乐素材的创作、选取和应用的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音乐素材的创作应用是根据画面人物的演艺技巧转化、情节主题的发展变化,以及故事线索的推动变化而不断地发生相应的改变,最终达到满足受众视听审美感受的目的和需求,进而为电影的整体审美效果增光添彩,丰富和加强电影艺术的传播推广,激活文化消费市场的能力。不同电影中的人物心理叙事并非单纯通过苍白的镜头语言实现的,反而需要借助电影音乐的编排表达,去渲染和烘托影像艺术的整体氛围。“音乐响起,色调或抑郁或轻松,成为从彷徨、郁闷到心里解脱的宣示和告白。”[3]171电影音乐的抒发呈现,借助了音乐的表现力量,同时细化了镜头的内容叙事,传达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内心情绪,使影片的整体故事意蕴和叙述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电影音乐与电影的密切结合,适应和满足了观众对于电影音乐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艺术文化审美需求,有时候电影音乐会成为经典流行音乐刻印在受众的脑海里,成为时代经典的音乐文化。

二、影音表达形态革新

视听统一的关系,与电影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成为电影艺术中一个重要的角色担当,也因为电影音乐在电影中多样性的功能,从而能够深化电影的主题,阐释电影内在的深刻内涵。两者相互配合,不但促进电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也带给观众在观看电影时新的审美体验和观影感受。

1.声画对位的建构

所谓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和谐统一,内容相关、情感相关、节奏相关、互为补充[4]39。电影音乐本身就带有对位性,是由电影音乐本身的语义性、具象性和客观性的艺术元素,再加上在电影中音乐与画面结合所决定的。电影画面与音乐相辅相成,画面赋予了它确定性的同时,也反过来用音乐解释电影故事,带给电影画面一定的对位性。在烘托环境氛围的同时,展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作用,就是体现电影时空的定位,通过对电影场景的环境营造,体现出影片故事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鲜明的人文地理环境。正是电影音乐所具有的这一作用,才能为观众展现出明确的社会背景,更好地产生移情效果,将观众带入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情境中。创作者会根据不同的电影主题,创作出与这部电影主题风格相符的音乐,采用与电影背景相一致的风格,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社会背景。这些音乐一经响起,就能瞬间将观众引入情境,领悟其背后所代表的影片含义。

电影音乐具备一定的时间空间把握和定位能力,而且电影音乐也所属于历史时代的精神文化艺术,通过电影音乐艺术不断地反映地域风俗气息和民族文化特点。如电影《骆驼祥子》一片中,影片为营造相应的老北京背景氛围,选取北京人最为喜爱的一种曲艺形式——单弦牌子曲的《大开门》作为素材,在影片的开头部分就以音乐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烘托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在创作上,突出呈现了单弦的主要伴奏乐器大三弦、八角鼓和板鼓,以西洋管弦乐器的厚重音色作为曲调的第一声,随后由具有鲜明特色的音乐将观众带入老北京的环境氛围中,点明了影片故事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见谱例2。

谱例2 《骆驼祥子》配乐《大开门》

2.声画对立的建构

声画对立则不然。这种手法类似于中国古典戏曲中的紧打慢唱,即在慢动作中辅以快节奏,或在快动作中辅以慢节奏[4]39。电影音乐虽说是电影艺术中一种特殊的体裁形式,但依然具有重要的元素特征——非具象性、非语义性和多解性,因而这又使得具有某种高度概括的能力在电影艺术中具备了对立性的因素。电影音乐能够作为电影画面的延伸,将影片中蕴含的哲理融入其中,通过对影片中人物的情感渲染,实现对电影主题的升华。其诠释被限定于电影叙事的一个范围内,使其在呈现电影故事背景时,体现出时空定位的功能。但这种对立性是相对的,相比具象的电影画面,电影音乐的呈现有一定的能动性,听众在感受影片中的背景音乐时,依旧可以带上自己的主观情感,因而带来了更多的联想性。

如影片《卧虎藏龙》是李安导演的成功之作。这部电影中的音乐可以说是一种“戏剧性的散文诗”,以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小鼓与西洋乐器大提琴跨界融合,形成了东方雅致、西方雍容的音乐特色。在这部电影中,电影的配乐并没有坚持音乐同步的原则。在许多宏大的电影场面中,电影中的音乐超脱了电影画面,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讲述着电影中的故事,从而带给观众一种理性的思维去思考电影中的深刻主旨;以一种高度的概括性和包容性启示着人们去反思曾肆无忌惮的破坏行为,点明了电影的价值意义。例如,在此片打斗中,按照常理的音乐配合应运用交响乐来烘托场景,但在这部影片中,制作人则用到京剧传统锣鼓伴奏,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电影音乐的这种对立性,在与电影画面相结合时,带给观众一定的审美距离,但在其深化电影主题的范围内又不显突兀,从而能够在增强观众的情感认同之外,又以理性的思维方式引起观众对电影主旨的思考。

无论是声画对位还是声画对立,都是电影创作中非常常见的手法,它可以建构和推进某种情绪,也可以解构某种感情和色彩。充分地调用声画关系也正是导演智慧的具体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影音乐对影片具有某种结构再造功能。

3.声画媒介技术相融合的建构

在媒介文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影音乐的创作和应用主要依赖于数字技术的变革和更迭。因此,“当音乐与剧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人们产生共鸣时,我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把它们作为一个艺术表现单位给予一个完整的审美接受”[5]187。电影艺术在审美的过程中,依托于媒介技术的应用,并且融合媒介技术力量,参与建构电影音乐的表达形态,利用媒介技术手段,展示声音蒙太奇和画面蒙太奇之间的拼贴组接,进而达到电影音乐美学的音乐、画面、技术审美价值的接受和推广。也就是说,审美接受要想达到一个完美的视听效果,需要在数字技术的手段支撑下,实现技术上的声音画面融合,突破集体审美局限,实现人际审美、组织审美等多元审美样态的融合式建构模式。当依托技术支撑,融合式建构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产生音乐与剧情完全相融合的共鸣式审美效果。这种融合式审美的发展趋势,符合了媒介文化的发展要求,满足了受众的视听文化内在需求,同时也突破了传统电影音乐审美模式的局限性,实现了艺术本体性的审美效果与价值呈现。从多维影片发展的视角来看,电影音乐与技术结合的介入性融合审美,是影片的奇幻怪诞效果能否真正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融合式技术审美真正实现了技术依托背景下,电影音乐的跨平台、跨区域推广。“电影音乐必须与影片画面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展现自己的全部审美价值。”[5]188这种融合性审美趋势的建构恰恰符合了电影音乐的推广趋势,满足了音乐文化软实力的综合提升。

三、结语

正如电影学者杨洪涛所说,“电影与音乐之间存在艺术通感。电影音乐既服务于电影的精神主旨和艺术表达,又有着独特的艺术追求。音乐的基本要素和结构方式,分别具有叙事、状物、抒情的作用,拥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6]134。电影音乐借助影像视觉力量反映相应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环境,随时随地结合电影中的音响效果、画面语言、声音效果,其综合特性就在于音乐艺术与视觉艺术的完美合一。在这种视听关系的统一下,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创造。电影音乐正是因为这些艺术特性,才有了如此丰富多样的功能与形态,为观众带来了许多美好的视听审美体验。同时,传播路径的变迁要归功于传播媒介的创新和传播技术的更新。个人导向的传播路径弥补了早期传播路径中的缺陷,对创作反馈更为及时,促进电影音乐不断发展和进步。融合式审美更实现了电影音乐视听审美接受效果的具体推广呈现,满足了受众视听审美需求。

“电影音乐创作者的视野大为开阔,创作空间拉大,创作激情迸发,使得中国电影音乐走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创作水平大幅度提高,在改善人民生活、激励人们为社会贡献力量、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社会功能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3]172电影音乐与电影艺术相辅相成,在电影音乐的创作和发展过程中,实现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以及娱乐人民群众的娱乐性需求功能,同时也真正实现优秀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功能。电影音乐的发展在不断地分析受众音乐文化审美旨趣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和市场发展规律,从而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间接提高了我国文化艺术的传播竞争能力。

猜你喜欢

声画建构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融合》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再一次的声画惊喜之作 Sony索尼KD-65A1
建构游戏玩不够
体验出色,声画俱佳,为发烧而生 亿格瑞A11 4K高清播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