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现状与发展展望
2022-02-07张良
张 良
(1.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2.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00)
近些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全球多个国家列出了传统燃油汽车退出市场的时间表。在此情况下,传统汽车强国都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扶持力度。中国是全球较早重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国家,逐步完善的政策支持和持续的社会资本进入,有力促进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已连续6 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第一大市场,新能源汽车甚至出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大背景下,面对各汽车强国纷纷发力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局面,梳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十分有必要。
一、中国汽新能源汽车出口现状
(一)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不断壮大
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较快。截至2021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分别达到354.5 万辆和352.1 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均达到13.4%。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迅速扩大,2017 年突破10 万辆达到10.55 万辆,2019 年突破20 万辆达到25.45 万辆。2020 年,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降至22.9 万辆,但出口金额同比却增长135.7%,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单价实现了大幅提升。2021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再创新高达到31 万辆,其中上汽、比亚迪、蔚来、爱驰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出口表现突出,比亚迪唐EV 的刀片电池还获得了全球最安全电池称号。
(二)新能源汽车出口结构以纯电动乘用车为主
纵观2021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结构,纯电动乘用车占到了86%的份额,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中占据着绝对的地位,插电混合车的这一占比为12%,位列第二。除此之外,近两年中国生产的纯电动客车在海外也表现抢眼,2020 年出口量就已经达到2478 辆。不难发现,中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纯电动乘用车为主。但随着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的变化,混合动力车的市场接受度逐步提高,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新的增长点。[1]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理想、蔚来等也开始布局海外市场。与之前开展出口贸易的新能源车企业不同,这些新势力新能源汽车的汽车技术含量更高,对改变过去中国出口新能源汽车“靠低质低价取胜”转而以高附加值车型取胜、实现中国车企转型升级十分有利。
(三)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以欧亚大陆国家为主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欧亚大陆部分国家。首先,亚洲国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出口市场国家,占比超过60%。其中,印度、孟加拉国、泰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比较青睐,2021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排名前十国家中,印度、孟加拉国和泰国位列其中。其次,欧洲国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二大出口市场国家,占比约为31%。其中,比利时、英国、德国、斯洛文尼亚及法国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重要的出口市场国家。再次,对北美、南美、非洲及大洋洲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比在10%左右。纵观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布局,中国在亚洲市场占据了发展早、位置近的优势,较早进行了市场开发。近些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在亚洲市场的占比逐年下降,尤其是对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比下降较快,只有日韩两个国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仍在增加。[2]值得肯定的是,2021 年对美欧日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在中国新能源出口中的占比达到71%,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出口市场。能够在工业发达和技术先进的欧美日汽车强国拿下较大的市场份额,表明中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竞争力已经有了较大提升。
二、新时期新能源汽车出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当前,在越来越严峻的温室效应和能源枯竭威胁下,全球各国都将新能源汽车替代计划摆上了议事日程。欧盟作为走在全球环保事业前列的地区,很早就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禁止汽、柴油车上路。其中,规划时间最早的罗马提出在2024 年禁止汽、柴油车上路,规划时间最晚的法国也提出在2040 年禁止汽、柴油车上路,其他国家如荷兰、挪威、英国等都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全球最大的汽车保有国美国在2021 年发布总统令,提出至2030年汽车销售中电动汽车销售占比在50%以上,日本提出要在2035 年禁止传统汽车销售。按照2021 年全球超10 亿辆汽车保有量的规模,未来10~1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将愈加广阔。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准备时间越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布局越合理的国家,越有可能在新一轮汽车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3]在此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无疑将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机遇。
2.全球各国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补贴力度越来越大。新能源汽车是新事物,初期研发和消费者习惯养成都需要大量投入,各国不约而同采取了加大政策扶持和补贴力度的做法。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支持政策看,2021 年11 月国务院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明确提出要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优势,支持国内外企业、科学机构增强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技术标准、基础设施、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合作。鼓励中国新能源车企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建立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和国际化消费信贷体系。中国健全的产业链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提供了全方位保障。[4]从国际方面看,以欧盟为代表的多个欧盟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提高了补贴力度。如德国在原有补贴基础上再次提高50%,补贴额基本上可以达到新能源汽车售价的1/4。法国政府不仅增加了旧车置换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还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按实际情况给予购买者3000~6000 欧元的补贴。除了欧盟,美国、日本两个汽车保有大国也出台了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如此一来,有着一系列支持政策作基础,多个国家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进行直接补贴,全球新能源市场将持续保持旺盛需求,这对于正努力扩大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中国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市场利好。
(二)面临的挑战
1.技术壁垒和贸易摩擦加剧。2021 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新能源汽车技术却远未达到全球顶尖水平,出口的新能源汽车要面对众多技术壁垒,很容易遭遇贸易摩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低于欧盟等发达国家。相对于中国的国标,欧盟的新能源汽车标准从电动发动机到废气排放、汽车噪声、车内有害物质释放及其他各个部件都进行严格的规制,其标准较国标高出不少,这会将一部分标准较低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挡在欧盟市场之外。另一方面,2016 年英国脱欧公投和2018 年美国挑起贸易摩擦后,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断出现。伴随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美国在科技、人才交流等各个领域都表现出打压中国的态势。2020 年暴发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也给全球供应链和自由多边贸易体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2022 年2 月俄乌冲突更是加剧了全球政治和贸易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环境变得更加严峻,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新能源汽车市场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将不可避免地遭遇更多的贸易摩擦。不仅整车出口可能面临这样的问题,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也有可能受到影响,这将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整体战略。[5]
2.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目前,全球知名汽车企业仍然处在传统市场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向左还是向右”的选择困境中,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并没有全面发力。但随着各国公布的汽、柴油车禁令和时间表日益迫近,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将全面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6]如丰田汽车提出2025 年将新能源汽车销售比提高到50%,通用汽车和本田汽车分别提出在2035 年和2040 年前停止汽、柴油车的生产。大众汽车转向全面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时间节点为2033 年,这是传统车企巨头中“转向”最早的。2021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大众、宝马、奔驰、奥迪、沃尔沃、雷诺等均为传统车企,其中还不包括目前排名前十五的日本丰田、本田、日产等车企。不难想象,在传统车企全面发力新能源汽车研发后,中国新能源车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将多么激烈。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不强
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排名全球前列,但客观看,中国新能源汽车还缺少高端的核心技术,多个关键零部件都存在进口依赖。一是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上,特斯拉等企业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技术水平要明显高出国内车企一大截。二是在关键零部件上,智能汽车依赖的毫米波雷达及高速轴承等技术水平都还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目前,中国的车用芯片基本要靠进口,极容易被外国企业“卡脖子”。[7]三是在新能源续航里程上,中国的电子汽车电池还比较落后,无论是高安全电池、高比能量电池还是长寿命电池都还有待进一步突破。如中国最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已经落后于LG 新能源。2021 年上半年,宁德时代还是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但全年下来,LG 新能源的电池装机量已2 倍于宁德时代的电池装机量。总体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销售规模较大主要得益于国内庞大的市场,各个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新能源汽车缺乏具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2021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中,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出口量为41.4 万辆,占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13.7%。事实上,自2019 年10 月投产以来,特斯拉上海工厂已成为其全球重要的出口基地。除去特斯拉上海工厂外,2021 年中国五菱宏光MINIEV 的销售量达到42.6 万辆,比亚迪汉EV 的销量为32.08 万辆,均进入了全球排名前五位。排名全球前十位的还有长城欧拉黑猫(5.09 万辆)和广汽埃安S(12.31 万辆)。应该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大部分是在国内市场实现的,在全球市场还缺乏品牌优势。无论是比亚迪、五菱新能源汽车还是新兴的蔚来、理想和小鹏等汽车品牌,目前的品牌辨识度还是局限于国内市场,主打的也是中低端市场,品牌竞争力在发达国家市场表现还比较弱。[8]长此以往,必然不利于提高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品牌价值。反观大众、宝马、奔驰等传统车企,其品牌具有良好的基础,中国新能源汽车要在国际市场有所作为,必须高度重视自主品牌建设。
(三)新能源汽车配套体系还不够完善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有着很大区别,如动力系统以电池为主要驱动力,温度条件对电池的使用与寿命有着很大影响等。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充电设备需要重新部署,每3~5 年就可能需要重新更换电池,这对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售后服务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厂商的售后服务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各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都不是很大,分布到每个市场的数量更少,致使海外的售后服务机构运维成本较高,充电桩建设和分布不合理,跟不上汽车销量的增长。[9]在一些新开拓的市场,由于用户充电便利性不高,售后网点建设速度较慢,导致不少消费者对选择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动性不足。特别是相对传统知名车企完善的全球化经销网络和丰富的售后服务经验,中国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只是市场的新兵,所有的配套体系都需要从无到有重新铺设,建设成本非常高,使中国车企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选择困难。是加大投资将配套体系建起来,还是根据市场开拓程度逐步完善,面临两难的选择。
(四)新能源汽车在标准构建中的话语权较弱
中国新能源汽车虽然占到了发展起步较早、早期政策支持力度大等先发优势,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的建设上并没有取得优势地位。目前,新能源汽车既有纯电动汽车,还有混合动力汽车和氢动力汽车,即使是同为电动汽车,充电电池的种类也是各种各样,最终市场上发展最长远的新能源汽车到底是哪类,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选择至关重要。基于中国在新能源技术标准制定上话语权不足,这将严重制约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高度。从技术研发看,在新能源汽车各关键零部件的专利技术上,中国车企掌握的数量还比较少,其技术研发主要还是集中在对整车系统的改造上,在汽车动力、自动驾驶等核心领域、新技术领域的投入较少。中国车企手中掌握的技术专利越少,未来能够主导的领域就越小,一旦市场发展方向出现调整,很可能会让中国新能源车企功亏一篑。[10]
四、新时期增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归根结底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研发短板,在电机系统方面,重点应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强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相关技术的研发。在汽车动力电池方面,要在研发高安全电池、高比能量电池及长寿命动力电池的同时,尽快在电池原材料、蓄能等方面实现突破,建立起中国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新标杆,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针对目前各国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技术积累与研发的现状,中国政府应加强统筹与引导,建立起鼓励创新制度环境和政产学研协同推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体系。实行新能源汽车重大技术攻关制度,围绕中国容易被“卡脖子”的高端材料、汽车高速轴承、汽车芯片及汽车软件等领域,提供更大的研发资金支持,可以建立新能源发展基金,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引导新能源车企和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这些研发领域,逐步突破各个关键技术,不断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创新能力。[11]
(二)以营销与售后为切入点加强新能源汽车品牌建设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抓住当前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各车企差距还不大的时机,重视新能源汽车品牌建设。一方面,加大品牌营销与推广力度,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相比而言,美国特斯拉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建立起了非常强势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为其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采取实体店体验与展销会宣传相结合的模式,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与当地知名营销公司合作,以突出自身特点、优势和定位为基础,提高宣传效率。重点是要让外国消费者了解和相信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实力与服务水平,避免出现中国造不出高科技产品的片面认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赢得公平的竞争机会。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提高消费者的品牌认同。面对市场上多种多样的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在消费选择上的作用非常重要。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不重视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应加强对市场售后体系的研究,提前了解海外市场关于充电桩等基础建设的相关政策,通过与当地政府及企业的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便捷的充电设施。同时,利用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应用开发实力,同步建立起线上与线下共同推进的售后服务体系,确保消费者的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再结合完善的保养维护服务,让海外消费者放心购买和使用中国新能源汽车。[12]
(三)重视汽车质量规避日益严峻的贸易壁垒
对于所有汽车企业而言,新能源汽车是下一轮发展的大势所趋,没有可靠的质量不仅会丧失已经建立起来的优势,还会被越来越高的技术标准挡在市场之外。因此,必须重视并持续提升汽车质量,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质量监测,树立起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良好口碑。一方面,政府应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围绕汽车整车、动力电池、充电设施、售后服务、安全逃生等各个领域,建立完善的质量技术标准。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具有出口贸易资格的新能源车企监管,出台严厉的惩治措施,从根本上杜绝新能源汽车企业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等行为,确保出口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的质量,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形象。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企业应高度重视产品质量。以新能源汽车的性能指标和安全指数为中心,可以从某个关键领域开始突破,全面提升汽车质量。当前应从消费者比较关注的电动汽车电池的续航能力、充电时长及使用寿命入手,提高汽车质量,不断提升传统汽车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同时,根据新能源汽车消费者以年轻人居多的现状,重视在汽车外观和内饰设计、汽车软件水平、汽车整车时尚元素等方面的提升,更好赢得消费者认可。
(四)加强多元化市场开拓降低市场风险
面对日益加剧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的情况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加强开拓多元化市场,改变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局面,以降低市场风险。一是持续巩固亚洲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质量虽然不是全球顶尖水平,但足以满足南亚、东南亚和西亚等亚洲市场需求。应鼓励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对沿线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开拓力度,通过与当地实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及在当地进行零部件或整车组装工厂等方式,更好地开拓当地市场,在亚洲市场建立起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品牌。[13]二是对标特斯拉等国际知名新能源车企,在努力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质量的同时,实行差异化竞争,深耕细分市场,努力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美市场的占有率。三是加大对南美、澳洲及非洲市场的开拓力度,通过在当地组建组装车间、加大广告投放力度等方式,更好享受当地税收政策优惠,同时近距离了解本地消费需求,指导中国新能源车企选择合适的主投车型,更好地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强化与当地政府和合作伙伴的关系,保障中国新能源汽车不被当地技术壁垒所针对,进而更好地保障市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