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财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会计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2022-02-07□陈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业财会计专业院校

□陈 娟

一、引言

《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用数据和典型案例,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同时新增“教学资源50强”,对高等职业院校强化自身内涵建设进行了指导。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为重要的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对会计类人才需求量逐步增加。2016年6月财政部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文件,明确“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遵循融合性原则。”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业财融合的趋势越发显现,管理会计应嵌入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各层次、各环节,在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整合财务和业务。因此,财务人员需要及时转变思维,顺应业财融合财务管理的新形势。

祝士明(2006)认为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为宗旨,是非盈利性社会组织。在当前的趋势下,业财融合还是不太够的,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难以进一步融合到业务当中,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还是比较独立的,究其主要原因在于部门之间的信息难以分享。社会现实如此,那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要何去何从?本文拟对可持续发展的会计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探讨,以推动业财融合在实务当中的运用。

二、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研究,吴疆等(2010)对培养“一专多能、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基础和多岗位适应能力”的高职人才所需的柔性化培养环境进行了探讨,认为创设高职教育柔性化的人才培养环境,要同时注重群体教育的统一性和突出个体教育的针对性,要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特长,真正培养出多元化的、适需对路的高职人才。谢凑多(2018)分析了当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以及“业财融合”下财务人员所需核心技能的转变;周荣梅等(2019)结合社会经济环境,提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新方式;刘潇亭(2020)站在人工智能和业财融合的角度,提出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毋庸置疑,在业财融合的大趋势下,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应该要更加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有一技之长,并且这个技能是能够随着时代变化进行演变发展的,可以称之为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如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会计信息化实务》是一门电脑操作课程,在以前是没有的,信息化时代之后,越来越普及。后来,逐步又开设了《供应链管理》课程,它是在《会计信息化实务》的基础上新增了很多业务模块内容,如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等,这都是适应社会变化的产物。学生掌握了电脑操作,只需要将业务部门的工作流程结合到自己的工作当中,逐渐就掌握了。霍华德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理论。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同时具有多种智能,不同人之间的差异在于其所拥有的各种智能的程度和智能的组合不同。因此,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学生都是可以接受并逐步学会的,主要是开发环境要适当。因此学校的教育尤为重要。

三、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会计专业课程也应该进行变革,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会计课程,虽然高职院校开设了《会计信息化实务》等课程,但是仅仅停留在利用计算机取代人工做账,学生们学到的仍然是重复记账,出报表的简单式工作,没有提升自己的财务业务管控的思维,无法实现真正的业务与财务相融合。其实,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很多工作都是需要轮岗的,在业财融合背景下,财务人员一定要懂业务,如很多代理记账公司要求实习生去跑外勤,其实就是从销售人员做起,很多学生觉得无法适应。

(二)教学方法仍然比较单一。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们对互联网的兴趣很大,很多会计专业教师由于年纪较大,对学生们使用手机很反感,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黑板加PPT。据调查显示,很多学校虽然在扩大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面,但是真正深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升教学质量的很少,很多教师应付式的在网络平台上建设课程,由于缺乏教学资源,仅仅课堂上将信息化手段用于签到,仅此而已,教师的授课水平不高,或者满堂灌,学生很容易出现上课睡觉和玩手机。

(三)会计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严重不足。众所周知,会计专业在高职院校当中是老专业,学习会计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会计这个职业在企业当中是比较敏感的,因为涉及到企业的敏感信息,会计人员的流动性并不大,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也是很有限的,很多学习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仅仅只有参与课堂中的实操机会进行实践学习,特别是校企合作资源较少的学校更是如此。由于会计改革的不断推进,业财融合趋势越发明显,随着2017年德勤和普华永道相继推出财务机器人,传统的人工做账将会被财务机器人所取代,会计也需要转为管理人员。

(四)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对于会计教师的引进,基本上是通过校招或社会招聘,校招的会计教师居多,这些教师们从学校到学校,从未经历过企业的实践,如何能够教授给学生们实践知识,特别是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很多教师缺乏对实践技能的锻炼,课堂教学中过多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缺乏对业务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可持续发展会计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离不开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那么作为人才输送者之一的高职院校,就要提高对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打好步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使学生既具有满足当前就业需要的能力,又有满足今后继续发展需要的能力。

(一)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明确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在业财融合的大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转变,很多企业特别是对会计人才需求量较大的代理记账公司,他们不再仅仅是要求学生懂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的操作,更多的是社会适应能力,知识面的扩展。因此学校对于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要进一步优化,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业财融合的思维。同时也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的适应能力。这样学生到了企业能够解决存在的业务问题,也能够处理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等。不管时代如何改变,社会性的交往是永恒不变的,要能够有可持续发展能力,那就是综合素质。

(二)持续改革教学方法。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作为教师,也应该有逐步跟上时代,持续反思和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业财融合背景下,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管理会计知识的学习,管理会计内容不同于传统的财务会计,更多的是一种思维能力,那如何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管理活动更有感性认识是需要不断思考的。如在《供应链管理》课程当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要学生不断体验不同业务岗位:包括采购员、销售员、仓管员等的工作流程,加强对业务的认识程度。同时教师对于新生事物,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要利用好网络教学平台,丰富课程资源,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使之更有吸引力。

(三)持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出真知。学校要积极与用人单位进行合作,加强联系,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实践,对于缺乏企业资源的学校,也应该抓住一切可以实践的机会,如在专业课程方面,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增加财务软件操作课程,如《会计信息化实务》《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同时开始1+X职业等级证书课程培训,引导学生积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四)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业财融合背景下,作为教师不仅需要不断加强管理会计知识的学习,还需要经常下企业锻炼,紧跟企业需求,才能深刻领会业务知识与财务知识的融合点,做好会计人才培养的引路人。学校层面来说,一是可以在教师引进方面增加对教师需要一定的企业经验的要求,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二是颁布相关激励政策,激励教师走向企业,服务社会,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树立好榜样,带动学生。

五、结语

作为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责无旁贷。人才培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会计是一种技能型的专业,业财融合背景下,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思考与实践,才能使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经济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业财会计专业院校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企业财务共享下怎样推进业财融合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