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在技师学院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
2022-02-07朱琼宇
□朱琼宇
一、传统文化融入技师学院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
立德树人是技工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培育大国工匠是技工院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一名大国工匠的培养离不开德的锤炼。青年时期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关键时期,也是年轻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定型的重要时期。因此,技工院校在肩负培养高技能人才使命的同时,应关注青年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践行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以中国梦激励青春梦,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如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明交流不断深入,东西方文化间的交流和冲突不断加剧,对当前的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新的困扰。在网络上,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大行其道,对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的年轻学生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在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能够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实现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就需要往根处、往源头下功夫,从传统文化的精神中寻找答案。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积淀以儒家文化为根,以“和文化”为本,以“真善美”为内在追求,以爱国为精神纽带,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丰富而优秀的传统文化。要让技工学生具备充足的综合素养,便要积极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体系,让青年学子的人生梦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以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滋养广大青年的精神家园。
因此,在“大思政”的教育背景下,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贴近师生日常学习生活,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践行大国工匠的初心,应该是全体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二、传统文化融入技师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一)传统文化教育广度不足。目前,已有部分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十分庞杂的体系,仅仅从作为教育资源的角度来说,传统文化仍有待进一步被挖掘。绝大多数的技工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仍然逃离不开浮于表面缺乏深层次挖掘的困境;传统文化课程形式上仍作为文化课的附属,穿插在语文教学中,尚未取得独立课程的地位。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版《语文》(第三版)课本为例,包含《郑伯克段于鄢》《齐桓晋文之事》《赤壁赋》《拿来主义》《雷雨》等中国古代、近现代经典名篇,但缺乏对中国文学体系的整体把握,缺乏对除传统文学以外其他诸多形式的传统文化,例如传统风俗、传统节气、传统的语言文字的深入挖掘,课程设置的深度及广度不足。且课程要求较低,对学生的检验方式以卷面考试为主,形式单一,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学习及接受程度。
(二)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不足。技师学院对自身定位以培养工匠型人才为主,因此,技工院校普遍存在侧重实操训练、忽视人文素养培育的问题,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技工院校更加倾向于从社会需求出发;在课程设置中,强调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评价体系上,将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率、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等硬指标当成评判自身办学成果的重要标准,在课程安排上侧重于实操等技能类实践型课程,压缩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课时。同时,鉴于在校生生源参差不齐、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现状,技工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侧重德育教育管理,例如推行《工匠精神》研读、技能大师进校园、早点名、晚自习,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知识学习和传统文化熏陶,对传统文化人文素养作用的重视程度不足。
(三)传统文化教育效果较差。技工院校学生多来自中专学校甚至是初中学校,生源质量较之普通高校具有较大差距,且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基础较为薄弱,对古文等传统文学作品接受程度较差,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对传统文化存在畏难心理,更加重视本专业课程学习,对于公共基础知识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在传统文化课程授课时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同时,部分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不足,缺乏对传统文化内涵及核心的把握,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陷入了困境。
三、传统文化融入技师学院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途径
(一)改变教学观点,加强学院教学改革。目前,我国技师学院所开设的人文社会学科比较单一,以授课内容人社部编写的《语文》课本为主,而且由于课时安排较少、课程要求较低,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因此,技工院校要改革课程结构,构建新课程体系,一是要增设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系统性课程,讲清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史轨迹,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轨迹,让传统文化教育脱离《语文》课程,独立开课;二是要结合技工院校特色工匠型专业的特点选择相关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围绕工匠精神与中国古代传统技艺开设选修课;三是可以开设国学讲堂、讲座报告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学的学习兴趣。通过上述三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完善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使青年学生对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有系统性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树立文化自信,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
(二)立足学生实际,拓展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如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技工院校校园,不仅需要开足开齐相关课程,更应立足于技工院校学生的实际,从现实入手,充分拓展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让传统文化能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重现光芒,在校园内落地生根,就要不断拓展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并且与当下学生实际、社会面貌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闪光点。因此,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结合技工教育长学制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传统文化学习方法。例如,新生阶段,学院可以通过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公共基础课程,对传统文化课程的安排必要学分,开设相关必修课和选修课,增加课时安排,如开设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传统礼仪、中国传统书法等类型的课程,让学生在课上接触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也可以开展吟咏经典、诵读古文等活动,将传统文化嵌入学生脑海,引导学生内化于心。入校第三年之后,由于前期的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到了这一时期,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因此,这一过程以实践为主,实地参观传统文化基地,体验传统文化、传统民俗项目。同时,举办传统文化相关辩论活动,通过思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在毕业阶段,学院可以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导学生“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价值追求、“格物、致知、明礼、诚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人生规划,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合理规划人生。
(三)坚持形式创新,让传统文化教学具有时代感。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要想让传统文化融入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学感兴趣,就要坚持传统文化和当下科技相结合,创新传统文化德育形式,让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焕发新容光。
1.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技工院校应结合自身特色,和当地独有的人文历史和地方精神,广泛开展以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开辟校园专栏,开设校内文化长廊、文化陈列馆等文化场所,深入推进校园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为传统文化教育构建良好环境。举办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校园文化周活动、校内《诗词大会》《中国地名大会》等活动,既能让原本对传统文化心存距离的学生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能让原本曲高和寡的传统文化真正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部分。
2.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创新文化展现形式,为传统文化教育注入新鲜活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善志愿注册制度,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传统文化主题志愿服务,引导学生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社团活动,成立“国学社”“诗歌吟诵社”“汉服社”等传统文化社团,鼓励相关社团积极举办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以学生为主导,形成校内崇尚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结合新媒体技术,通过微信、微博推送、Vlog短片制作等形式宣传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和时代感。
四、结语
优秀传统文化对落实技工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大国工匠的时代职责具有积极作用,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具有引领作用。因此,技工学院的思想政治教学应该创新教学观念和宣传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开足传统文化课程,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同时,兼顾不同年级的学生,举办不同的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滋润每一名学生,让技工院校成为大国工匠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