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2022-02-07于浩然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时代信息

□于浩然

大数据是指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根据运行结构呈现一定的运行规律,随着数据数量的不断增长,在运行规律的呈现下越来越接近于真实的社会问题,可以把大数据作为一个解决社会问题参考资源,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简单来说,大数据是遍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庞大性质的数据库,无法用现有手段进行处理和应用的各类数据。大数据是对所有数据的总括,而并不是数据样本的抽取,大数据处理是对所有数据的分析,而并不是对样本的分析,人们也将大数据称为巨量资料。大量的信息在通过科学技术工具的分析和解读、处理和整合以后,第一时间得出比较完整的答案。

一、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展机遇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数据媒体的衬托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具有正面引导作用,具有强大说服力,马克思主义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熟知和传播,就是因此新媒体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更加生动和形象,更加能被人民群众接受。因此,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与新形势下的传播方式相结合,不断发展和创新,摒弃僵化的固有思路,提高理论传播的效果和传播速度,强化舆论的宣传作用。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大数据时代,具有舆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因此需要借助新媒体的方式来进行传播。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解释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活力和影响力,拉近意识形态领域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大数据时代,大量的数据资源使意识形态工作变得更加严峻和高效,能够捕捉到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就目前来说,在大范围的数据采集、业务数据和调查方式等方面都会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被大数据记载,通过大数据分析,抽取人们群众喜欢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能够被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

二、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危机

互联网产生的大量信息复杂又粗略,存在隐蔽性,人们在利用互联网搜索信息时很容易被无关紧要的垃圾信息吸引,造成流量损失,互联网在传播海量信息的同时,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宗教经济等信息进行交换,同时也将一些灰色信息进行交换,这些信息都在大数据的统计之中。

(一)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互联网实质上是维护政治和经济,要加以正确的利用。在网络世界中,意识形态的东西也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西方利用网络宣传带有严重政治色彩的内容和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不是脱离现实社会的外在空间,它与现实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经过互联网的传播会影响我国公民的价值观形成,对国内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强大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社会不断将美国霸权主义、个人英雄主义通过电视、电影多媒体、网站、公众号等渗透入我国的传播媒介中,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威胁。

(二)媒介传播良莠不齐。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传播方式已经不在是单一的传播方式,信息媒介具有不可控制性和多样性,因此国家需要严格管控意识形态的传播平台,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媒体纷纷出现,在控制媒介的方法和手段上要求越来越高,媒介的不可控制性增强。在各种媒体传播的内容中,一些内容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一些网络传播者的审核机构不够严谨会加剧事情的恶化,使人们难以认清是非,受到迷惑。在大数据时代,如何保证人们接受的信息正确是当前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受到威胁。大数据时代错综复杂的消息侵蚀人们的个人信息,使个人信息受到威胁,数据信息的收集产生错误,导致了信息与隐私的矛盾。然而个人矛盾的背后显示的是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隐患,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这些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如公安系统上的身份系统,对于刑警的破案工作具有直接指向性的作用。信息的庞大就需要数据库的处理程序来进行截取和分析,在这些设置中就会出现一些漏洞。精确的分析在当下是得到推崇的,然而在数据的分析中具有缺陷。大数据的复杂性是现有技术难以预测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问题的防范,在这方面如果不加以注意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四)信息技术的更新影响意识形态的安全。随着信息的大量增加,原有的技术已经无法适应如此庞大的数据,意识形态理论也会随着核心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已有很多介绍我国意识形态的书籍、刊物、电子平台,然而仍然有一些研究成果不够严谨,对最新的意识形态政策解读不够完善,有待提高。理论宣传队伍缺乏创新力导致宣传新意不足,应该完善和优化传播方式,这是适应大数据发展的首要问题。

(五)大数据处理盲区导致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信息的收集会受到外部的影响和限制,信息会出现不对等和残缺的情况,这就使大数据信息收集产生盲区,数据的收集具有不确定性,始终会有少部分的信息发生错误,无法做到绝对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数据样本的代表性没有被充分地发挥出来。在信息技术已经非常发达的今天,仍然无法做到数据的全部覆盖,因此对于一些角落的信息需要重点的关注。人们对于一些内容的了解不足,就会使决策缺乏准确性。比如,在一些地区,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传统文化、民俗的元素就会融入很多,在北上广经济和政治元素就会融入很多,在大数据接受到的信息中,这些元素就会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三、大数据时代,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思考

(一)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机遇。大数据的发展需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在大数据时代这是政治方面受到的最大收益,能够将巨量的信息进筛选和传播。人们要不断地发展大数据科学技术,传播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开辟了新的渠道,在之前,我国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都是单一,主要通过线下各机关单位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以及线上视频会议的学习、电视、广播等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这些传统的传播方式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成效一般,在大数据时代已经不能够满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互联网的出现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表现,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在网络上能够处理一些政治事务。

(二)发展科学技术支持意识形态安全的构建。各级政府应当对正面宣传我国意识形态的软件和和网站给予补贴政策,支持这些网页的发展,扶持以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的网站成为我国主流媒体传播途径,对于新产生的媒体宣传进行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审核,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动摇。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制度的监督,网络意识形态的监管机制要做到有法可依,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的监督。然而仅仅依靠科学技术是无法确保大数据的信息完全准确,在大数据时代要增强主动的意识形态防范意识,当大数据系统信息受到威胁时,及时补救。

(三)顺应时代发展,牢固树立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从思想上重视大数据的产生。人们可以通过数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发现社会规划,找出相应的对策。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维护要牢固树立大数据思维,改变传统的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方式,注重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及时观察数据的变化动态,反映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实际情况,把握意识形态发展的走向。一是要树立大数据系统下意识形态安全预警,完善预警制度,不仅要对于信息进行精准分析,还要保护有效信息不被侵蚀,保障数据安全,建立一套互联网的数据保护程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完善法律法规,对于违法行为要有措施进行整改。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甄别信息的能力,面对突发事件要有应急预案,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建立事后反馈机制,及时反馈给人民群众。

(四)建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安全预防机制。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充满风险和挑战的时代,要通过技术手段化解数据风险,消除意识形态风险带来的挑战,将意识形态的风险在源头消除,我国意识形态风险的化解可以通过构建安全预防机制来解决。为了提高我国数据的安全,首先要做到的是数据系统的国产化,提高我国自主研发能力,保障数据的安全。加大对于解密技术的研发,预防境外组织利用木马程序入侵我国数据库,对于具有特殊意义的程序,例如涉及到我国国家安全和机密的重要资料,要建立双重保障程序。在严峻的国际舆论形势下,要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人才队伍,专门去发掘危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软件进行清除和下架,提高网络核心技术水平,将思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软件打造成为主流软件,打破西方社会对于意识形态渗透与娱乐化影视传播的垄断状态。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发掘意识形态风险,解决意识形态的风险。

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要时刻认清大数据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加以发展和利用,对于消极影响加以改变转化为优势,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关系到中国梦的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中国政权的生死存亡。由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不同,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成威胁,对此,要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借助大数据技术加强反渗透能力,注重数据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我国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时代信息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带刺的苍耳
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看西夏佛经的传播方式
订阅信息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展会信息
当代俄罗斯政治信息传播方式及特点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