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对策研究

2022-02-07柳艳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6期
关键词:高职生个体肺炎

□柳艳艳

自2020年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给人们带来具大的心理冲击。高职生在在情绪、认知、躯体行为等方面表现出诸多不良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是个体觉察或认知到自己面临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的情境时所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高职院校封闭式的管理模式,网络化的学习模式也成为一种常态。疫情后期,高职生群体中焦虑、愤怒、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频发,学习困难、学习倦怠、自我评价降低等认知方面的心理问题不断出现,不仅影响高职生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其学业生涯发展。

一、疫情背景下高职生心理问题

(一)情绪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高职生群体中出现的心理应激表现为适度的情绪唤起,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更加活化等,这些积极的心理应激有助于高职生调动自身潜能以应对疫情这一重大事件。但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个体长期过度的焦虑、抑郁、恐惧、愤怒、无助等心理问题不仅损害高职生个体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教育教学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焦虑是以内心惶恐不安、担忧和恐惧未来可能面临不良处境为主要特征的复杂情绪。适度焦虑可提高个体警觉水平,有利于个体以适度方法应对应激源。但过度焦虑则会降低个体的环境适应能力。疫情背景下,学生个体因担忧感染风险而减少社交,佩戴口罩等行为属于适度焦虑。但如果焦虑到不能走出家门,无法正常学习生活则是过度应激反应。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高职生焦虑情绪依旧无法有效缓解,随着时间延长转变为抑郁。抑郁以情绪低落、悲观、无助、冷漠为主要心境特征。疫情期间及疫情后期,抑郁症患者明显增加,具有自卑、孤独、情感脆弱等人格特征的高职生抑郁症状则更加明显,部分高职生出现冷漠悲观、自信心下降,无价值感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自杀倾向,甚至付诸行动。

面对新冠肺炎这一全球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人类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自然而然会产生恐惧情绪,恐惧是个体在身心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试图摆脱危险时产生的情绪反应。高职生因恐惧疫情而变得小心翼翼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因为恐惧而不敢出门,不敢进教室学习,不能和他人接触则属于过度应激了。愤怒一般发生于个体遭遇挫折,或处于持续痛苦中却又无法改变现有情境的情况下,个体会表现的忿忿不平,暴躁,冲动性和攻击性都明显增加。疫情背景下,高职生多抱怨命运不公,因高考延期等一系列政策变化而影响自己的高考成绩,甚至人生规划,因学校的封闭式管理模式,学生们变得冲动,易激惹,不愿服从管理。在恐惧和愤怒双重情绪的加持下,高职生群体中攻击性行为频发,暴力事件显著增多。

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Martin E.P.Seligman)提出,当个体认为自己对应激源失去控制并无力改变时会产生无助感。疫情期间,所有人都采取了严格防疫措施,但疫情依旧蔓延,高职生会因无法有效应对疫情发展而深感无助。特别是当学生个体感染新冠肺炎则意味着失去健康,被隔离则意味着失去行动自由,面对因疫情造成的痛苦和死亡,高职生显得被动和软弱,深感无力和无助。疫情防控常态化,生活依旧无法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进出校门需要审核批准,行动自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乘坐交通工具需要查验健康码等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无助感。

(二)认知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高职生带来情绪问题,同时也带来一系列认知方面的问题。疫情爆发初期,高职生在认知方面表现出的感知功能增强,注意力集中,记忆加强,思维活跃等积极应激反应有利于高职生应对疫情带来的人身威胁,快速应对环境的变化。然而部分个体应激反应过于强烈,出现注意力下降,负性思维增多,对身体感受过于敏感等一系列认知障碍,这种认知障碍发生的原因为疫情带给学生个体的心理失衡现象。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强烈应激源,还可能会损害高职生个体的心智与能力,使其难以作出正确判断与决定,智能受损与情绪不良又会干扰逻辑思维,因此疫情背景下,高职生个体更容易做出冲动性和非理性的行为反应。实际上,高职生因疫情导致的认知障碍还表现在个体认知狭窄,自我评价降低等方面,自我评价降低不仅会影响高职生的自信心,而且直接影响其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学业生涯发展受限。

(三)躯体行为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应激源出现后,高职生个体首先出现的是躯体行为方面的问题。有的学生出现轻微的胸闷胸疼、头晕头痛、食欲下降、肌肉紧张、全身乏力等症状,部分学生出现程度不同的入睡困难、睡眠浅、多噩梦等症状,这些症状多为高职生因应对疫情而出现的躯体化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高职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而且影响到个体身心健康。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部分高职生因疫情导致的躯体化症状逐步缓解,但尚有部分高职生的躯体化症状不但无法有效缓解,而且愈演愈烈,逐渐转化为抑郁症等严重心理问题。

二、高职生心理问题干预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恰当运用管理情绪,改变认知策略,学会积极归因,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学习行为策略,培养健全人格等心理干预策略是引导高职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但应当注意的是心理干预方法策略要因人而异。

(一)接纳并管理情绪。疫情背景下,接纳并管理情绪是解决高职生群体中出现的情绪情感问题的有效方法。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其实质是个体内心的一种主观感受。情绪管理第一步是接纳情绪。新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情绪的发展过程包括发生、发展、高潮、下降和结束五个阶段,这一过程伴随着心理能量的蓄积与发泄,任何情绪都不可能停留某一阶段或永远持续。疫情期间,一名顶岗实习学生在返岗复工过程中出现“出门恐惧症”,一出门就感觉极度不安全,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心慌、出虚汗、手脚抽搐等躯体症状,咨询师要做的就是耐心倾听她的困扰,并和其分享大部分人都有类似的焦虑和恐惧等情绪问题,并帮助其认识到适度焦虑和恐惧有助于对疫情保持必要警惕。经多次沟通交流后,学生逐渐接纳自己的焦虑与恐惧等负性情绪,返岗实习,顺利毕业。情绪管理第二步是化解负性情绪。负性情绪是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个体心理需要时,个体表现出来的悲伤、愤怒等情绪。化解负性情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个体注意力从引起负性情绪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来。疫情背景下,高职生在做好有效防护,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把更多注意力转移到有意义的活动中,正常的生活与学习,参加体育运动强身健体,听音乐读书修身养性等。情绪管理第三步是培养积极情绪。不可否认疫情给高职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一定心理负担。但高职院校管理者、教育者和心理咨询师要引导学生培养积极情绪,如可以通过记快乐日记和周记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过滤生活中的点滴快乐,体会和感受积极的情绪。疫情背景下,没人可以独善其身,不受疫情影响,高职生应从管理自我情绪入手,减少疫情带来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

(二)认知改变策略。认知改变策略是通过改变当事人对事物的态度、信念和认知评价的方式来调节个体心理状态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提出情绪ABC理论,他认为不是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引起了情绪。咨询师可以借助这一理论引导高职生正确认知新冠肺炎疫情对当下生活学习的影响。第一步让高职生认知到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客观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是不可抗的;第二步和高职生一起分析疫情这一应激事件引起了自己哪些躯体反应和心理反应,并进一步分析哪些反应是积极的,哪些反应是消极的?第三步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引导高职生正确看待新冠肺炎疫情给生活学习带来的多方面的影响,侧重于分析疫情这一应激事件给人们带来的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如和父母家人有更长时间的相处有助于彼此了解与沟通;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慢节奏的生活;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学习生活新技能等等。认知改变策略的核心就是帮助高职生主动面对,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的改变。

(三)学习积极归因。归因是指个体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的过程。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认为如果个体将失败归因于智力差、能力低等稳定的内部因素会损害个体的自我评价和自尊,进而影响个体后续的行为。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经常采用的、偏爱的和习惯化的归因风格,可通过改变个体的自我认知来改变和调整个体的行为。疫情背景下,高职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面临诸多困难,心理压力大,如果高职生把学习困难甚至学业失败归因于自我能力不足等原因,个体自尊心将受损,自我评价下降,影响将来在学业上的努力行为。咨询师要教导高职生学习积极的归因方式,引导其看清挫折与失败仅是暂时的、偶发性的事件,和自己智力和能力无直接相关,随着疫情缓解,挫折情境会随之消失,各方面情况都将得到改善,坚持努力就会有所收获。同时,引导高职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把大目标分解成可操作的、具体的小目标,通过完成小目标来达成大目标,每一个小目标的达成都将为高职生找回学习和生活的控制感,减少失败感和挫折感,重塑自信心。

(四)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当个体遭遇危机或困境时,身边亲人和友人的理解和支持可有效缓解个体心理紧张,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应对困境的信心和力量,并减少应激带来的心理损伤。疫情背景下,高职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与其能获取的社会支持显著相关,获得较多社会支持的高职生个体应激反应较轻微,且大部分心理问题能通过与亲朋的沟通获得有效缓解。心理咨询师的任务就是帮助高职生建立自我社会支持系统。高职生的自我社会支持系统是复杂而多样的。疫情爆发期,高职生居家学习,家人的理解、支持与关注对高职生减少不良心理应激格外重要。疫情常态化期间,学生所在的班级和社团的朋辈互助体系,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学校的心理咨询人员等成为提供社会支持的主体。咨询师要指导高职生建立朋辈互助团队,帮助其学习正确的情绪宣泄方式,成员之间主动沟通,相互帮助,开展自救互救的心理援助,建立起高职生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和教职员工要为高职生提供实际的帮助与支持,如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学业辅导和指导,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经济援助及各类勤工助学岗位等,以帮助高职生有效缓解疫情带来的各种心理问题,尽快适应疫情背景下的学习与生活。

(五)学习行为策略。通过改变日常行为,或者通过专业的行为训练等方式来达到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方法被称为行为策略。疫情背景下,高职生在短期内采用逃避、否认等防御性行为策略,能为学生个体预留一定时间进行心理调整,不至于因疫情这一应激事件过于强烈而造成毁灭性打击。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高职生可以通过维持日常的生活学习习惯来减轻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要注意学习新的行为策略,如学习网络技术以逐步适应网络化的学习方式,学习新的生活方式以适应学校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学习新的休闲娱乐方式以丰富课余的时间,学习心理治疗中常用的放松技术有效缓解个体心理压力等。同时,学校管理者及心理咨询师要随时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干预服务。

(六)培养健全人格。培养高职生外向、乐观的人格特征,提高心理耐受力和应对问题的能力是帮助高职生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的有效策略。培养高职生群体的健全人格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为高职生群体提供了自我检视的机会,面对疫情时的焦虑、抑郁和无助都提醒高职生群体的人格还有亟待完善与成长的地方。知不足而努力,在培养高职生健全人格的道路上需要多方携手,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高职生个体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