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共青团参与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索

2022-02-07□裴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6期
关键词:共青团劳动育人

□裴 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近年来,不重视劳动、“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等错误劳动观念在青年人群中滋生,高校关注大学生的劳动价值取向至关重要。因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劳动教育内容深入到大学生的全过程培养中。高校共青团机遇正当其时,作为高校的基层团组织,校级团委有必要循序渐进培育引导大学生们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为党政、学工等部门宏观开展高校劳动教育顶层设计提出有益参考。

一、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新认识

(一)劳动教育是高校“五育并举”的“催化剂”。“丧文化”“躺平文化”“不劳而获”等非主流思想对劳动观念极其漠视,“选择大于努力”一时流行,构建“五育并举”教育体系是当前教育者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依据相关学者研究,教育的各要素之间存在内在联系,通过相互之间微妙的作用发挥其整体的功能。“五育”之中,“德育”奠定基调和方向,“智育”提升本领与才干,“体育”健全体魄和身躯,“美育”铸造思想和心灵,“劳育”则综合其上而实践。“五育”与人的各种综合素质形成明确的指向关系,而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既是独立的类别又是综合的体现,劳动教育则往往作为“催化剂”助力了高校“五育并举”的效能,高校应用好劳育“催化剂”。

(二)有思想性的劳动是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新时代,人工智能、信息化技术程度逐步提高,社会分工中,过去人们广义上的“人力体力劳动”、流水线式的“机械劳动”逐步被高科技机器人取代。劳动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更有思想性的劳动是“脑力风暴”和“体力实践”的“智”“体”结合,这是新时代劳动教育有区别传统教育的理念。高校则是青年人聚集最多的地方,有思想性劳动对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指引和培育当代大学生有思想性的劳动成为关键一环。而作为高校的基层团组织的团委,在班团一体化的现行制度下,势必大有可为,能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有效抓手。

(三)共青团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润滑剂”。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处于培养人、塑造人的前沿阵地和关键节点,既有组织体系健全、工作时空集中等优势,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高校共青团既有为党育人的使命,又有与青年人联系紧密的特点,因此,高校共青团应有温度地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朋友圈”,有特色地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共同体”,主动加入学校劳动教育整体格局,充分发挥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润滑剂”作用。

二、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开展劳动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高校的劳动教育还存在“意识薄弱”“顶层设计弱化”“体系不健全”等现实困境,因此,要达到新时代育人功能要求,必须要深刻剖析当前现实困境。

(一)高校对劳动教育新时代内涵和阐述理解不充分。当前,部分高校对于劳动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这导致了其劳动教育的课程以及实践教育内涵不统一,高校共青团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往往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同时代,劳动的内涵也在变化,社会传统观念认为劳动教育等同于广义的体力劳动。新时代劳动强调自主性和创新性,让大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个人理想,把个人追求融入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伟大抱负中,高校共青团要想开展好劳动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

(二)高校对劳动教育的宏观规划和课程结构不完善。当前,很多高校劳动教育“无位”现象普遍,劳动教育的课程鲜有规划,与劳动教育结合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课程甚至也是处于空白状态。还有一些高校将把劳动教育异化为技能习得和娱乐,把劳动教育变成了技能学习、参观、游玩,劳动教育、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严重“三张皮”现象。在缺少宏观规划和整体课程结构设置的大背景下,这三种教育要么是相互隔绝,要么是相互融入方式生硬、形式化,育人功效整体不理想。高校共青团需在劳动教育中挖掘与专业教育匹配的思想政治素材,增强二者的有效黏合性,拓展劳动教育、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空间,达到融会贯通育人成效。

(三)对劳动教育的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不健全。整体上,大多劳动教育教师是由其他专业领域教师兼职的,兼职教师往往是辅导员或者是专业班主任。他们一是琐事缠身,事务性工作繁杂导致他们对劳动教育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一般,培养一批高水平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势在必行。二是高校的劳动教育的实施规章不全,监督评价体系更是没有成形,学科内容和教学知识在研讨、摸索阶段,亟需一套关于劳动教育的完整规章制度出来,宏观规范指导实践。

三、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参与劳动教育的现实路径

高校共青团更应把握“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重点面向学生团员开展相关工作,将劳动教育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领域。同时,应聚焦“大劳动观”育人功能,广泛开展劳动精神宣讲教育,分阶段、接力式、持续性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劳动教育人才队伍、建好用好劳动教育阵地场所,为劳动实践提供必要保障。

(一)以“劳动精神”为基础,拓宽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新维度。劳动教育的实践需要劳动教育的理论指导,受体的劳动思想和劳动观念直接影响着劳动的效能和质量。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校级团委必须将新时代“劳动精神”有机融入到思想引领相关教育中去,围绕党政中心人才培养的战略大局,将“劳动精神”的基础性地位、综合式特点渗透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信仰公开课、梦想公开课等思想引领学堂中,进一步拓宽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新维度。应面向全体团员青年从内涵层面重塑劳动教育的价值理念,让以青年团员为主的广大青年大学生,进一步对高校开展劳动教育从内心中情感认同、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将高校劳动教育的当代价值和历史使命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把劳动教育的新时代新内涵根植于内心深处。

同时,高校共青团应遵循高校大学生发展规律,挖掘关于劳动精神的传统文化和中国故事,赋予其新时代劳动内涵,加强劳动教育的目标引领和价值塑造,从精神层面激发大学生对劳动教育内在需求;坚持劳动教育走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举办社会劳动模范进校园宣讲和高校劳动典型模范宣讲进社区讲座,将劳动教育成果与青年团员评奖、评优相结合,将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大学生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有机结合,做好激励措施,让劳动教育成果受到社会认同。

(二)以健全队伍为手段,建立高校共青团劳动教育实践新体系。高校是党和国家育人、育才的基地。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应勇担责任,结合党和国家新时代对育人的新要求及高校“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积极应对高校劳动教育在谋划构想、实施操作、维护保障方面存在的痛点和难点,解放思想,勇于斗争,从跟进式角度出发,从问题导向的思路入手,配合党政部门构建以健全队伍为手段,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劳动教育实践新体系。

从高校共青团的业务范畴和职能属性出发,要以“班团一体化”班导师(辅导员)、青马工程指导老师、创新创业训练营导师等校内多个维度健全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同时以“兼任为主”往“专任为主”循序渐进过渡,以社会兼任教师和校内专任教师相结合,以政府劳动教育相关部门专家、家庭家委会专家多领域融合角度共建多元综合教师体系;形成与党和国家政策精神配套的师资培训体系,高校共青团可以依附团干部培训平台,加强对共青团劳动教育教师的培训,并通过挂职锻炼、借调等形成强化师资人才培养;助力形成专业性、针对性、新颖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知识普及型课程和实践性特色课程融合,通过跟进式、阶段式、精准式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全面育人功效;结合高校共青团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开发大数据、互联网+的线上实习平台和校内线下实践基地,并形成长效运行机制,多角度、全方位助力高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以制度建设为目标,完善高校共青团劳动教育保障新机制。高校共青团应在党政的全面领导下,成立相关工作小组,配合党政部门优化劳动教育顶层设计,从制度制定、规章管理办法确立的角度出发,完善劳动教育的政策保障,配合形成课程、实践、服务等相关的校园公共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化的优势,多角度配合学校形成劳动教育专家委员会、工作监督委员会等,全角度、无死角为高校劳动教育工作开展保驾护航,从制度上、政策上、管理上完善“教改学”融合发展、“学用做”有机结合;参与完善高校劳动教育综合考核细则,高校共青团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建言献策,一方面融入体育和智育元素加入到学生团干部、两红两优、学生干部评先选优中,建立与劳动教育挂钩的考核体系,另一方面授予劳动教育突出的专(兼)任教师团内荣誉,并将劳动教育成效好坏作为相关教师参与指导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环节的赋分项,明确教师劳动教育的考核评价内容和具体项目,完善评估的标准,构建政府、社会、家长融合一体的评价第三方,定期反馈评价结果。

四、结语

新时代,需要塑造新的劳动教育观。高校共青团必须紧紧把握组织优势,迎难而上,从党政中心大局出发,精准把握“劳育”这一国民教育体系重要内容,全方位、多角度、跟进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根植新时代“劳动精神”入脑入心,让青年大学生将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转化为青春向党的生动实践。

猜你喜欢

共青团劳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