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路径研究

2022-02-07孟保勤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6期
关键词:数控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体系

□孟保勤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各领域都迎来了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以及创新驱动战略在我国的确立和进一步的发展,制造业对于智能制造技术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大,也使得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在国家以及相关行业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获得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但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一系列新问题,例如高端培训设备过于昂贵,资金投入过大、盲目发展新兴专业、教育资源的重复投入导致的资源浪费等。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类似这种外延式的发展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已经有些“吃力”,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改革与发展的新契机,亟需创新发展道路,尽力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从本质上来说,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水平,关键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就在于课程与教学,因此,高职课程建设与完善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现阶段,现代化、信息化教育推进了学习方式的改变,混合式教学模式由此应运而生,同时,由于其具有能够激发学习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优势而备受推崇。在“一带一路”倡导的影响下,职业教育逐渐向国际化发展,在与之对应的《都柏林协议》中,提出了高职教育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改革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成果为导向的观点,并表示与该观点相符合的OBE理念才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课程改革的正确发展道路。基于以上原因,开发并建设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OBE理念建设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学者斯派迪首次提出,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世界范围内诸多教育人士的认可,并在英国、日本、加拿大和中国台湾等职业教育先进代表国家以及地区开始实行,经过大量的工程教育实践领域的证实表明该理念具有符合时代发展的先进性,现阶段已经逐渐成为职业教育中的主流教育理念。我国自2016年加入“华盛顿协议”以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也在高职院校的各类专业中得到不断的研究与发展,并受到了教师、家长与学生的广泛欢迎。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指导工作文件的相关意见而知,人才培养方案是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最顶层设计,也是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以及质量评价的根本依据,更是人才培养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前提。而我国数控技术是提高产品质量,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的必要技术手段,承担着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实现的关键任务,因此,保证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制造业相关企业的工作要求,是当下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育所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且紧迫的任务。基于OBE理念方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一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高职教育的先进性,同时满足学校的内部教育需求以及外部需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学校、企业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努力和参与,保证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科学的课程标准,合理的教学内容,在提高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高职数控技术专业OBE课程体系的建设策略

(一)以OBE理念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

1.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指对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习任务并顺利毕业后,3至5年内能够在企业和社会的工作中达到的职业能力以及专业成就的总体表述。在制定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时,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并遵循以德为先的原则,要具有思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与工匠精神教育方面的内容,同时可以适当与当地的产业特色与学校特色相结合。坚持产教融合,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多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使得培养目标能够更加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例如高职院校可以成立当地企业家、数控专业领域专家、教学人员、任课老师以及往届毕业生等多方代表组成的有关专业建设方面的指导委员会,由这些人员共同参与到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中来。同时,学校还可以成立专门的调研组织机构,通过多方讨论和调研的方式,进一步明确国家政策、当地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先进制造业发展以及岗位能力等需求在内的外部需求,以及确定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学生个人发展规划、教职工期望和校友职业成长等需求在内的外部需求。

2.毕业要求精细化。毕业要求是指学生完成高职学业时应具备的专业基础能力以及个人素养、个人职业道德等的详细描述,是学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毕业时应该获得的预期成果。毕业要求是人才培养中学生能力这个指标的重要体现,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以详细和准确的描述,并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进行真实的体现。一般来说,毕业要求的制定要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进行制定,同时提取对岗位职业能力的综合要求,将各方面的信息整合后,凝练出学生毕业要求的总体内容。

例如,高职院校数控专业可以以悉尼协议中的12项认证标准内容为参考,并结合学校自身与当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目标中符合当地发展的学生能力培养指标点。可以由此将毕业要求划分为专业知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主动学习能力、担当责任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规划管理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8个部分。同时基于以上8个大的分类,还需要对每个部分的能力指标点作进一步的细分,例如可以设计一级二级指标点来将细小的指标点进行整合并做进一步的明确。

(二)以OBE理念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需要根据毕业要求的各项能力指标点的规定,并结合多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来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可以成立由学校、专业部和专业组组成的“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咨询委员会”,由此推动数控技术专业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课程体系的制定。校方需要经过调研和研讨后,制定出与毕业要求中各项能力指标点相符的课程名称以及对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以此来保证课程能够对能力指标点起到充分的支撑作用,同时要注意避免课程内容之间的重复性,帮助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此外,要根据课程的纵向分析,并结合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能力指标点来制定课程的能力要求。同时,还要根据课程进行横向分析,明确公共基础课、专业重点课、专业方向课以及专业任选课程之间的有效关系,最终形成毕业要求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图,通过这个关系图能够确立各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为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三)以OBE理念确立并优化课程标准。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课程标准是对课程做出的系统化和标准化的规定,是对课程加以阐释与指导的重要教学资料。课程标准对每一门课程的知识点、技能点都有详细的规范要求,这是对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个人素养、个人职业道德的基本保证。国家已经对高职文化课程下发了相应的课程标准,各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课程可以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并结合当地的具体需求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制定出合适的课程标准。

例如,学校可以将数控技术专业的课时安排在每学期20周,要求学生总学习时间不低于3,000学时。其中,将三分之一的学时分配给公共基础课,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院校中非常重要的教学部分,因此,实践性教学应该占有总学时的50%以上,其余课时可以根据学校、企业的要求进行合理安排,以优化课程标准。

(四)以OBE理念整合教学内容。每类课程都明显偏向于某一方面的育人功能,实践类课程就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不同的课程组合将会产生不一样的新功能,并能够为完整个性与健全人格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对数控技术专业每门课的教学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整理,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具有条理清晰、思路明确的优点,能够有效避免课程之间的存在的内容缺失以及教学内容重叠的问题。通过对各个课程学习任务的合理分配以及有效整合,将有利于检验每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毕业要求之间契合程度,进而帮助教师建立更加高效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十分迅速,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创新与改革以便自身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作为国家和社会所关注的重点,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而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更是受到了瞩目。因此,高职教育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地改革以为国家建设做贡献。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改革以适应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同时,人才培养也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基于学生为主体、成果为导向的(OBE)理念的科学指导下,能够保证更加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以及课程内容的制订。整个制订过程其实是需求设计反求的过程,与传统的学科导向型课程体系相比,不再过于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而是更能贴合实际需求,更有利于人才培养,并更值得在高职教育中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数控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体系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数控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中的运用研究
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技术教学改革与探索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数控技术在矿山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智能制造与先进数控技术的发展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