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协同开展劳动教育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2022-02-07王祥至黄小奇邱秀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校企劳动院校

□王祥至 黄小奇 邱秀芳

近年来,高职院校培养新时代劳动者的任务进一步增加,高职院校如何贯彻落实好相关要求,做好新时代青少年劳动者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过程中,开展好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或成为关键。与此同时,作为重要原则的校企协同和具有长远意义的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等战略必然要贯穿其中。对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好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并分析其对助力校企协同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机制,辨明二者间的作用关系并对实践过程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对开展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落实和践行校企协同及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一、国内外劳动教育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研究现状

围绕劳动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和校企协同等主题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并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职业能力提升”为关键词检索近5年内的各类研究成果,结果发现:关于高校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近40篇,一是围绕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相关理论的辨析与实施体系、路径和存在问题的探讨;二是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化问题;三是通过具体某一院校的实践经验为例,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四是结合“三全育人”、新时代劳动观、大学生全面发展等若干方向对高校劳动教育进行解构。

关于如何通过校企协同开展劳动教育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机制的研究成果较为有限,针对职业能力方面,基本是针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状况的分析、思考及观点陈述,阐述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以及结合“就业”尝试回答为什么要面向大学生开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等。而关于新时代如何开展好针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同样有限,其重心往往是围绕“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因由、思考和介入空间等进行分析,专门结合高职院校特点的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劳动教育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机制研究等内容还有待进一步丰富。

二、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端正学生劳动价值取向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培养学生良好劳动思维和习惯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锤炼学生劳动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1]。目前学术界对于高校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好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专门研究成果有限,对于高校劳动教育引入职业能力提升培养体系的针对性研究较少。劳动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工作中富有时效性、时代性,对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具有新内核驱动作用,在校企协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以及大学生培养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其可能的作用大小展现还不充分,需尝试进行界定。可将“高校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作为重要抓手,将其与校企协同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相结合通过对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实施路径以及将劳动教育引入职业能力提升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与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形成创新性对策。

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可以引导高职学生更好的就业,许多学生步入社会后仍在为就业或二次就业做准备,同时萦绕着“慢就业”等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就业困难。劳动教育可以更多地帮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以及提供学生今后能为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的可能。结合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情况以及时代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在培养技能本领、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展现出来,充分彰显出新时代劳动教育对于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性。通过理论论证,找出将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培养体系的最佳切入点和准确着力点,并探寻其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阻碍,对此进行梳理,找出与实践过程相适应的途径和方法。对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培养体系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培养体系的丰富和完善,相关研究成果也能为大学生劳动教育和职业能力提升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三、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教育还不理想,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走出困境,亟须树立从“以劳为生”到“以劳促全”转变的新劳动教育范式,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家庭为支撑、企业为帮扶的“多元协同”劳动素养教育实施体系[2]。一是高职院校大多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同时存在部分高职院校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较低的情况,劳动教育过程中对形式的要求更高,而对内容的要求不足,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实际情况为根本开展实施。二是因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对劳动教育过程中的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劳动教育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最终影响预期效果。三是虽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有整体规划但系统性还需加强,但由于目前高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大多是零散的,其科学性、严谨性、目的性以及针对性尚需进一步探讨。

四、校企协同开展劳动教育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一)主要思路。职业核心能力是应社会发展需要,对劳动者提出的根本性能力,在个人发展生涯中起重要作用[3]。找出高校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准确着力点,将高校劳动教育更好地导入到高校的教学建设与发展中去;通过对高校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内驱力的挖掘,教育引导广大大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实现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助力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先行”引入更多的实践抓手,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战略优势;探寻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培养体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阻碍并进行梳理,找出其实现途径和方法。

(二)实施策略。劳动教育不应只存在于劳动教育本身的过程中,还应该更加有效地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劳动教育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劳动教育不应只追求从形式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还应从育人角度加以丰富。由于劳动教育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教育过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劳动教育的理论性,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引导同样重要,毕竟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内在属性并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这只是劳动教育最浅层次的要求。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以劳动技能的掌握作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劳动提高动手能力,从而更加全面地提升综合素质,避免眼高手低。

劳动教育要求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在验证书本理论知识技能,从而建立起富含真实体验的主观意识,劳动本身的技能也具有触类旁通的效果,通过劳动教育实践,还可提升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认识科学的深度,对学生三观的影响方面同样不可小觑。另外,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还在于劳动意识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性格和品性,切身的体会往往能够使刚刚形成相对固定价值观的大学生快速达到心理上的成长和成熟。有研究表明,劳动实践可以调理人的内心,将人日常闲暇时多发的离散型思维集中于某一具体有成果指标衡量的有价值活动中,可以有效调理人的心境,达到所谓陶冶情操的目的,这一点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讲同样重要。

劳动教育应是包含多领域、多地点、非单一、非机械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不是单纯的社会实践,劳动教育可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挂钩,但应由其明确的定位,不能完全等同于专业技能训练,也不能等同于完全的课外活动或课外帮工。对劳动教育强度和劳动符合进行评价时,也需要把握不同类型学生劳动教育内容的区别。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劳动教育内容及劳动教育教学反馈评价的指标也有所差异。

劳动教育还要注重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不能简单地以设立劳动任务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简单粗暴地完成任务式劳动教育,难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甚至会对学生起到大小各异的反作用。比如,对待平时参与劳动较多的同学,易产生麻木思想,因其在劳动教育课堂上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并不如在课余时间的生活和工作中学到的更多,使其认为劳动教育就是要完成某项劳动,便产生倦怠性的惯性思维,不去思考劳动教育本身的育人方向,最终导致劳动教育接受度本应较强的学生无法更高质量达到劳动教育期待的深层目标;而对于平时参与劳动较少同学而言,易产生无法快速适应劳动教育过程,而劳动教育本身的周期性限制,决定了劳动教育不可能占用大量的教育资源和更多的有效教学时间,容易导致部分上手能力弱的同学无法达到劳动教育的基本要求,甚至对于部分学生来讲就是“体验生活”式的尝试新鲜,随着新鲜感的减弱,劳动教育的效果反倒逐渐下降。

五、结语

产教融合是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深化校企协同,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的一种基本办学模式[4]。结合企业和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应更加注重整合校内外劳动教育可利用的资源,尽量真实呈现劳动教育的实际内容,与社会实际劳动接轨是最高效也是边际成本最低的方式。因此劳动教育的教材选择,考核标准,教育场所、场地的选取等都应形成有效的体系。另外,劳动教育若要真正对接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如果能够积极开展“创业规划大赛”、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联袂相关创新创业平台,则可以强化学校创新创业基地实践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帮助学生提高劳动意识和劳动情感,从根本上有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校企劳动院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