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医学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022-02-07张晓文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医学类人文精神医学生

□张晓文

一、高职医学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现状

优秀的高职医学类学生应当同时具备必要的理论基础、熟练的职业技能、较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社会竞争力。目前,高职医学类学生的人文素质亟需提升,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浮躁,没有明确理想目标,没有树立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急功近利,追求享受,不能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培养目标。

当前,各医学类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度较低,更侧重于医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相关课程的建设流于形式化,教学模式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配套的实践与考核机制。学校缺乏人文氛围,学生受此影响,对提升人文素质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

具体到人文素质培养教育方案上,医学类高职院校相关体制不健全。高职教育相比本科教育学制较短,因此更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医学类高职院校偏向于培养医学理论与临床技能,课程设置以现代西方医学培养体系为主体,人文知识专业课程的设置数量少,占用时间短,与医学类专业课程的教学相割裂,课程结构不完整。思政类课程也没有对医学专业课程进行联动。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医学生需要长期的积累沉淀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由于医学类高职教育的培养方案中,对人文素质这一块的学习教育缺乏引导,学生容易忽视人文知识的学习,或者愿意学习却没有对应课时,会导致医学生的人文基础不够坚实,学习视野相对较窄,在日后的医学类工作中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体现人文关怀。

高职医学类学生本身的情况也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培养的困难程度。医学类学生大多是理工类考生,人文基础相对薄弱,对文科知识的掌握严重不足。进入高职院校后,医学类专业课程本身极为繁重,学生很难有能力且有意识的再在人文素质学习上投入精力。而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发多样多元化,信息来源愈发良莠不齐,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形成唯利是图或成绩至上的异常人格。此外,当今社会的高职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容易形成自我中心主义,人文素质亟需提升。

二、培养高职医学类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健全医学生的人格。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融媒体时代的不断推进,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格发展也出现许多不平衡、不协调的情况。高职医学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批既有专业理论和技术,又有政治觉悟和信念的优秀医学类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出一份力。培养医学类人才的首要前提是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医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有利于成为一名尊重生命和关爱病人的医学类工作者。而要促使医学生的人格平衡发展,就需要高职院校插手引导医学生的信息摄入渠道与内容,通过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以优秀文化熏陶广大学子,人类文化向学生品质内化,医学生逐渐养成优秀的审美观念、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在走上社会以后,将自己的高尚品德融入医学类工作中去,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杰出人才。

(二)有利于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民群众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对广大医学类工作者如何实现社会价值提出的工作原则,是对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出的思想指导。新时期医疗体系面临优化改革,医学类工作者必须清楚认识到自己与患者、医院、社会的关系问题,必须以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去处理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履行医学类工作者的职业义务,构建和谐医患矛盾,积极响应国家和党的指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这需要从高职院校开始,注意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学习与思考,从学生时代开始养成正确的信念,紧跟红色旗帜,提升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论高职医学类学生最终是否就业医学领域,高职院校大力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都有利于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于国有用之人。

(三)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类工作者。医学的本质特征是人文、人道,医学类工作者的服务对象是人,医学类高职教育的特殊之处在于要培养高职学生与人相处的综合素质。医学本身的崇高性和服务的复杂性决定了高职医学类学生需要具备相当水平的人文素质,才能有效履行未来的工作责任。

医学类人文素质在医学领域里具体表现为医学人文精神,以仁爱、行善为宗旨,是医学的灵魂。医学专业技术中凝结着对人类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医学专业技术需要医学人文精神的辅助来更好的服务于人。医学人文素质与医学专业技术具有同一性,二者互相交融,不可分割。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医学类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医学专业技术与医学人文精神双向平衡发展,培养复合型医学类人才。具体到医学类工作中,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培养方案,有利于强化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践行“大医精诚”的职业要求;有利于医学生提高共情能力和沟通能力,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有利于医学生形成仁爱之心,安心定志。

三、培养高职医学类学生人文素质的策略

(一)加强人文师资队伍建设。可以培养高职医学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师,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专门进行人文知识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另一部分是辅助建设学校教学氛围的行政教师,比如辅导员等。要想激发教师队伍在人文知识教学活动中的全部潜力,就要推动两部分教师形成合力,形成课堂与校园的全方位布局,组建教学团队分享心得,协同教学。针对专门进行人文知识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高职院校需要提出合理的人才引进方案,重视教师队伍的人文知识再培训,派遣年轻好学的教师前往其他高等院校学习先进的人文素质培养教学经验。高职院校要推动教师形成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精神,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言传身教。辅导员等行政教师则需要辅助学校各单位构建医德与医术并重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内校外各种实践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并且关注兼顾医学专业技术与医学人文精神学习的优秀学生,将取得一定成效的学生树为典型,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优化升级课程教学。要将医学专业技术与医学人文精神的教学进行紧密结合,以人文精神作为专业课程的精神内核,实现人文素质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以临床实践作为人文教育的现实参照,形成与医学专业学科相对应的医学人文学科群。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比如,在课后考核中,将人文指标纳入评分体系,督促学生养成在临床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空间,推动课上课下联动贯通,通过各种竞赛和实践活动,构建人文素质培养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三)建设优质人文教学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是课堂教学之外的第二课堂,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整体教学环节。要重视校园人文氛围的营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文化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正确引导医学生投身人文关怀实践,潜移默化提升综合素质。高职院校要利用校内宣传阵地,吸引医学生了解人文知识,参与人文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人文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关于人文知识的互相探讨、互相学习。校内社团活动也可以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此外,开展人文素质专题讲座,对医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让学生从前辈学者身上接受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的熏陶,进一步协调医学生对人文素质和专业技术的认知。

(四)推动医学生阅读活动。高职院校的教育具有很大的灵活度和自主度,课上课下教育主要起着引导医学生学习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功能。医学生必须课下积极主动进行自学,才能真正扩大、填充、奠定自身的人文基础。阅读是自学的主要途径。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优化图书馆的环境布局,营造适宜个性化阅读的舒适环境,并且将医学人文精神相关书籍集中放置在专题区域,方便医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之余,能够意识到本专业还有人文知识的阅读学习需要。高职图书馆要加强与医学类院系的沟通,邀请专业教师对医学人文精神相关书籍进行导读推广,列举书目书单做针对性阅读。医学类院系也要健全阅读推广组织机构,在院系公众号平台上持续、定期推广人文书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五)进行多样化的社会实践。目前高职教育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项目,引导高职医学类学生深入群众,感悟公益活动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内涵。具体活动项目包括社会调查、实地考核、志愿服务等等。社会调查是研究社会的一种实践方法与技术手段,有利于医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用文化发展和比较的眼光看待社会文化现象;实地考察有利于医学生对社会文化现象产生更具有直接性、生动性、深刻性的感受,全面体悟社会文化精神;志愿服务有利于医学生深度了解生命的价值,强化仁爱之心和奉献精神,并通过实践巩固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学习成果。

(六)重视临床实训性实习。医学类教育对实践水平的要求很高,临床实训性实习是医学类高职教育中后期的重要教学内容。临床医学的最高境界是寓情于理,高职院校应该在实训、实习活动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强调将患者需求放在首位,让医学生在实践医学专业技术与医学类规章制度以外,学会了解和尊重患者的精神需求,在救死扶伤之外,以仁爱之心抚慰患者心灵。高职院校要注意在实训实习中提供医学人文精神的表现的实例,通过展示医疗事故与医疗奇迹的实例,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具备必要的情绪管理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和抗逆能力。

猜你喜欢

医学类人文精神医学生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医学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