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时代水利精神教育融入水利专业教学的思考
2022-02-07潘永胆侯林峰和丽清
□潘永胆 侯林峰 和丽清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史,在与治理水患斗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优秀的治水精神和顽强精神,如大禹精神、抗洪精神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指导下,孕育了具有新时代水利精神的水利人特质。五千年水文化的精神传承和新时代水利工程项目实践创新建设,凸显了一代又一代水利工作者们可贵品质“忠诚、干净、担当”,更加明确了“科学、求实、创新”的正确价值取向。伴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形势日新月异大环境下,水利事业新的矛盾不断出现和变化,更迫切需要水利工作者传承和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大力发展我国水利事业建设。
一、新时代水利精神的内涵
新时代水利精神中的“忠诚、干净、担当”是在做人层面对水利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水利人的政治品格忠诚;道德底线干净;职责有担当。新时代水利精神中的“科学、求实、创新”是在做事层面对水利工作者最基本要求。水利事业的本质特征是要求用科学的方法发展,解决问题要求具备求实作风要求,充分发挥不断创新动力源泉的作用,促进水利事业发展。
二、融入教学标准
(一)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水利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方针,根据我校水利专业毕业生社会工作岗位需求及水利行业企业职业标准,与水利企事业开展深度产教融合合作,实行双证书教育、课堂与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学,对接了水利行业、企业需求。广泛调研和专家论证,确定了水利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以培养满足水利专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主,构建出新的“三全育人”课程体系,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融入建设,围绕水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原有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融入新时代水利精神、课程思政元素等职教新理念,进一步完善成“懂设计、精施工、善维护、会管理”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如图1所示融入新时代水利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图。
融入新时代水利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水利行业发展的需要,具有科学、求实、创新和精益求精等职业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熟练掌握水利工程工程材料检测、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安全监测等水利专业知识,具备解决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控制和完建后运行管理等工程问题的专业能力,能够从事水利工程现场施工、现场材料实验与检测、工程监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校企“双主体”作用,以校企共建“订单班”为载体,实行“双导师”育人、“双工作室”培养。课程标准嵌入建筑信息模型(BIM)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做到课证融通。构建了“教、学、练、做、赛、证”六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校企共育,历经六个学期,逐步从“学徒工”成长为“准技术员”,毕业时具备企业“技术员”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的教学中,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实现了项目教学模块化、实训教学场景化、教学手段信息化、理实教学一体化、虚拟实训仿真化,以努力实现专业教学向能力本位转变。
1.教学手段信息化。水利专业课教师团队在教学中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水利专业的特色结合起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互动化、视觉化和形象化。水利专业有主持或参与建设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教学案例库,教师应用学习通、智慧职教等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上备课、网上教学、网上答疑等,实现了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混合教学。
2.理实教学一体化。以在校学生为中心,以典型教学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项目建设中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课程环节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的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3.项目教学模块化。在水利专业课程教学中,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推广施行模块化项目式教学方法。此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与独特性,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好奇心,并体现出良好的可行性、推广性、稳定性和发展性,有利于影响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知识积累意识和行为习惯。
4.实训教学场景化。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将所学的知识真正融会贯通、应用于实践,建立了水利水电工程枢纽模型实训室,招投标模拟实训室、工程监理综合实训室、水利工程造价实训室,实现了学生们在实训室即可模拟工程现场实际场景。
5.虚拟实训仿真化。运用虚拟现实手段,将专业教学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通过交互式操作、自主漫游、动画演示等手段,使学生能迅速形成空间感、掌握工作原理、操作方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助力了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对教、学、练、做、赛、证六位一体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小循环、大整合的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课程思政
德育为先,将“课程思政”和“新时代水利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利用教学团队现有课程线上和线下资源,梳理相关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充分挖掘水利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和资源。开展课程调查与分析,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关系,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水利精神、法治意识等相关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在课程中的重要性质与地位,修订“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水利精神和工匠精神、法制意识融入所有课堂教学中,设计运用体现新时代水利精神的典型案例等教学素材,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激励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水利行业的发展之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大批可靠接班人,并进行教学质量检测评估与反馈分析,邀请校内外水利行业专家指导,建设形成第一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导论》、第二批《水工建筑材料》和《水质监测与分析》等多门课程思政示范性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达到课程思政课程的隐性教学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具备新时代水利工匠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作则传播正能量。将思想价值观念引领融汇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标准编制、课程内容设置和诊改、教学评价等全过程多方位教学环节,将拉瓦西故事、水利行业首席技师、水利技能大师等一系列体现新时代水利精神的鲜活案例融入水利专业课堂教学实施内容中,以“润物无声”的隐性方式将新时代水利精神、正确的价值追求、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不断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培养我校大学生的新时代水利精神等职业素养。
四、结语
将水利精神融入教学标准和培养规格,实现水利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与新时代水利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并创新提出新时代水利精神与高职水利专业“三全育人”融合的途径,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通过“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深入开展,培养具备现代水利精神职业素养的毕业生,学校与企业合作共赢,建设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基因式融入课堂教学过程,建设和推广课程思政示范课,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功能,将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效统一,同步开展思政育人和专业教育,构建和完善“三全育人”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达到职业素养目标,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水利精神、专业伦理、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等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水利专业人才和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