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工程识图课程实施路径分析
2022-02-07李鲁英
□李鲁英
一、1+X证书制度下工程识图课程实施改革分析
(一)课程实施改革方案分析。1+X证书制度从名字上看有两部分组成,其中“1”是指教育的主体地位和功能,是根本和基础,也是核心;“X”是附加选项,一个专业有多个证书辅助,对学生的不同技能和不同需求都可以满足。本文的“X”受制于作者的研究方向和能力以及课题的界定,主要指代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制度的核心所在就是激励多元多方利益主体有效地参与职业教育,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针对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评工作,一是要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联合考评企业和用工企业,全面梳理试点专业的职业面向、用工需求,学生意愿,实际教学能力,证书实用性,认证广泛性等要求,在各方各面都考虑到的前提下,扩大证书的范围。力求要把一个证书先做好做精,提高认可度。不能要证书流于形式,最后企业不认可,学校不认可。二是要探究提升师资实力和能力的路径。然后合理根据生源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遵循学习者技能水平的梯次增长规律原则,构建岗位工作任务向学习任务的有效转化路径,最终建立建筑工程识图证书的能力要求与学习内容的知识技能点对接的通道。
(二)课程实施改革重难点分析。在国家高瞻远瞩的政策制定下,学历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效融合势必能给高职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实施改革,重点要把握“1”的主体地位,其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合格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必备环节,抓住“1”的主体地位不能放是根本,不能本末倒置,因为教学始终是育人的关键,而且不能把考证的目标覆盖教学的目标。例如上课只讲考试题库,只要学生刷题。那这种考证回到了原始的应试教育阶段,就摒弃了高职院校培养技能的初衷。需要探究的是把“X”加入“1”中,而不是单纯改变“1”。学历证书和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需要衔接融通,要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中。“X”来源于企业的需求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X”证书的职业技能培训不应独立于专业教学体系之外,而是通过产教融合、书证融通,在专业课程中补充、强化和拓展职业技能培训模块。
所以,1+X证书制度和目前教学方案融合适应性问题、师资多方面能力需求提升路径、企业实际需求和考评第三方的沟通渠道构建,以及高职扩招大背景可能引起的建筑类毕业生就业需求新难点和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求,都是目前有待研究的重难点。
二、1+X证书制度下课程实施改革路径提出
结合课程实施改革重难点以及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教学需求和“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评要求,本文创造性地提出“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新背景下“评-培-学-用”路径。
本文中的“评-培-学-用”路径,“评”指考评第三方(广州中望龙腾有限公司),注重分析其考试内容的合理性、实用性以及书证融通方案;“培”指学院负责培训工作,注重分析建筑识图课程群的实践教学方案优化和教师素养提升以及产教融合方案;“学”指扩招后的在校学生和有考评需求的社会人士,注重分析其执业资格能力提升和自我学习动力提升;“用”指用工企业,注重分析企业需求和证书实用性转换的可能性。
利用“评-培-学-用”路径,以及路径四方的自我提升、相互沟通来共同实现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过程与专业教学、考核、评价过程的同步化、一体化、实用化和长效化。达到进一步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实现精准育人和高端育人,促进学校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实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输出。
三、路径中各方能力需求分析
作为“评-培-学-用”路径下的四方,需要单独分析其主体需求和共同构建四方联合的能力模型。
(一)考评方需求分析。考评方都是国家发标投标后确认的,所以经过国家的审核,其实力和水平应该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国家已经通过相关部门完成培训评价组织建设的系列制度,从培训评价组织的遴选、培育、运行机制、业务范畴、义务职责、行为准则等方面,规范了考评方的组织行为。考评方的公正性和专业性是1+X证书制度的根本。所以除了在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合作的基础上,考评方应该不断吸取国赛省赛的经验,多在试点院校调研,通过每次考试的考核分析,更新题库和培训资料。
广州中望龙腾有限公司作为“1+X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评方”,主要负责证书考评系统的构建和开发以及证书题库的编写等任务。作为“评”的一方,视阈必须要广,需要优化其配套培训资料编写和培训课程开发、职业技能对应等级细分和专业细分、评价模式创新和教师培训任务等职责。此外,作为考评方,应该是时候结合出版集团,推出相应的教材。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应该出版一系列的国家级教材去支撑整个1+X证书制度。
(二)培训方需求分析。学院作为“证书”的“落地方”,负责“培”的任务。包括培训本校学生进行证书考试以及面向社会培训建筑类需要提升专业技能的已经就业人员。以前提倡“双师型”,新背景下师资队伍的建设要结构化升级,“三师型”教师(即教师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能开展职业资格培训)的教学胜任能力结构模型有待重建。同时职业院校的相应课程教学方案需要同步化修改,体现产教融合,书证融通。
广州中望龙腾有限公司的识图软件给教师上课提供了一个新的信息化平台和手段。但是其实作为工程识图这门课,教师看似通过识图平台授课,并使用了数字教学资源,但仍然遵循着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与评价标准。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对识图软件的教学适用性应该作出相应的更新和改革。用识图软件上课,能形象化施工图,但是学生的直观感受,对图纸翻页前后对照的第一感觉也会降低。所以教师还需要对此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在1+X证书制度下,虽然考评方由国家招标的相应公司完成,但是作为直接接触学生的教师,他们才是最理解学生需求的一方。在国家大力推行信息化教学的前提下,教师的各种信息化手段已经能够很熟练的应用了。以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核心专业课都建立有信息化微课平台,授课教师也都在全省的信息化比赛中获得奖项,教师都能够独自搜索资料进行教学课程制作,并根据课程所需形成信息化教学教案。但实际从事相应课程软件开发的经验却没有。为了提高1+X证书制度的实施,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参与软件的开发和测评。
(三)实践方需求分析。学生作为“证书”的“实践方”。在1+X证书制度下,学生的主动性有了一个新的促进点,学习的积极性和必要性有了一个新的着力点。实践方是根本,所有的各方其实都是为实践方服务的。
在学习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后,自愿参与培训学习获取“证书”。学生知识体系自我内在转换能力在结合课堂一贯教学体系和“证书”培训教学体系后的提升路径将通过模型优化。此处学生还包括想考取证书的社会人士。
实践方在职业院校接受通识教育的同时,其技能发展的能力受到“标准主义”和“普适培养原则”的限制,使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其技能锻炼强度不够。职业教育的学习者缺乏整合性的一体化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并没有和普通本科教育很好的区分。所以作为实践方,其根本需求还有待发掘。
(四)检验方需求分析。企业作为“用”的一方,是“证书”的最终“检验方”,是扩大“证书”认可度的必要检验环节。企业的要求需要在“证书”的考评工作中得到体现,所以在指定考试难度和考试等级的时候,都需要咨询企业。目前的考试等级是分两级,专业是分建筑和设备等。这样的划分方式是否需要改进,还需要多次深入企业考评,得到实际的需求分析。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必须要真实反应劳动者所具有的职业技能水平,即在职业活动中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也就是企业的真正需求。知果求因,最终找到合适路径打通企业和其他三方之间的联系。
四、结语
1+X证书制度旨在鼓励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仅要通过单纯的学习掌握知识,更要结合用工需要和将来实践的需要。1+X证书制度是国家在筛选了部分合格企业后,要这些企业参与教学和教改,这样能更好地打开学生和教师视野,跳出学校的圈子。利用好1+X证书制度平台,能使学校和企业之间互通有无,学生能在一个专业的、统一的平台上检验做学。
怎样利用好1+X证书制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新背景下专业的新需求,提出了要想把1+X证书制度彻底贯彻实施,必须重新审核和考量各方对于专业的建设程度和能力。“评-培-学-用”路径是本文创造提出的,其中四方的需求分析是在新形势下贴合实际和需求的分析。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应该通过产教融合、书证融通把“X”加入“1”中。路径中的四方必须各司其职,各尽其用,最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协调一致性,力求达到精准育人和高端育人的目的。